勿謂言之不預也:股市和樓市,接下來投哪個?

2020-12-21 米筐投資

引子:

又一次,我們站在了命運的十字路口上,現在這個時點,把可投資金配置在股市資產還是樓市資產上,是一個需要再次思考的問題。

開門見山的講,一直以來,由於筆者的觀點和絕大部分同行甚至身邊的朋友意見相左,以及筆者極其討厭李大霄那種「嬰兒底」、「尿片底」等喊熱血口號式的預判,所以,請大家冷靜認真客觀的看待文章的分析觀點邏輯和結論,勿把網上其他觀點和邏輯套用在筆者的分析框架中,同時,也真誠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1

首先,分析資產之前,我們要先有個概念,就是匯率的意義。

一個國家的匯率,從某種角度上講,就是國際上其他資本對這個國家經濟狀況、商品與服務的貿易、以及這個國家內部資產所作的一個綜合定價。

當然,也有一些其他不可描述的因素,比如ZQ是否穩定等等。

而種花幣,由於外匯管制等等眾多因素,其實是被高估的,這個話題偏敏感,我之前也講過,這裡我們就不展開多說。

那怎麼分析呢,其實也很簡單,你把這兩年的實際運行情況套到我上面講的那幾個因子裡,自己很容易可以得出相應的結論。

所以,你指望種花幣大幅北上,這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那麼剩下的價格運行軌跡,無非就是橫、或者緩慢震蕩南下。

所以,在這種大背景環境下,我們再看國內資產,更客觀些。

兩年半前,我在米筐發的頭幾篇文章中都不斷重複一個觀點,就是「雖然一二線房價在2015-2016年漲幅巨大,但是,跟其他資產相比,依舊是價值窪地。普通老百姓,除了房子,根本沒有其他資產可投。「

兩年半前的觀點,放在今天,很多人都能欣然理解和認可。

但在兩年半前,很多人都沒有經歷過在未來2016-2017兩年那種波瀾壯闊的房產牛市,民智尚未全面開啟,絕大部分的人極不理解,說房價半年都漲了50%了,你怎麼還說是價值窪地?你這不是房託麼?!

現在快三年了,回過頭來看,有多少人在過去幾年的股市、區塊鏈數字貨幣、商品期貨上賺到大錢了?

更多的,是一茬又一茬的韭菜被不斷來回收割。

中國目前四百萬億貨值的房地產市場,每年還有十幾萬億的商品房銷售額,如果現在還依舊說房地產是資產池中的價值窪地,其實呢也並不太準確。

因為未來,隨著中產階層的崛起,房產的價格未來會嚴重分化。

這種分化,不是大家所理解的路南邊的好房子單價賣2萬,路北邊的老破小單價賣1萬。

而是鶴崗那種,市中心的房子單價賣5千,郊區小產權單價賣3百元的嚴重分化。

不信是吧,等著吧。

這種分化不僅僅會體現在房地產市場,也就體現在股票市場中,並且在未來,會把這種分化演繹的淋漓盡致。

想看投資建議可以直接跳到第四部分,不過我建議你還是慢慢來看。

2

當然,聊資產,就不得不聊到M2這個東西,所謂廣義貨幣供應。

民科的觀點是:央行貨幣超發,而統計局CPI變更權重因子而導致低位失真,所以導致M2增速-CPI這個缺口嚴重拉大,而GDP增速無法閉合這個缺口,導致資產價格飆升。

實際上,大家看過我那麼多關於貨幣銀行學的文章,都知道,這種說法是極其不嚴謹的。

M2的超發70%的貢獻是由在看文章的各位——每一個買房人貢獻出來的。每一年新增的社融(或者說硬幣的另一面貨幣的供應)70%以上都是房地產鏈條內生出來的。

所以,你不要說M2超發,就通貨膨脹了,這是瞎扯淡。路徑根本就不是這麼走出來的。反而財政寬鬆更能刺激物價的上漲,而並非僅僅是貨幣政策。

根據人民銀行的數據,2018年相比2005年這13年的時間裡,M2增長了大約510%,而根據統計局的CPI數據,2018年相比2005年大約漲了50%多一些。

但是,考慮到社會這十年來財富的創造產出,我做了個粗略的計算,我們生活的社會,這十三年來真實通脹率應該漲大約250%。

如果聊聊我們的物價,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涉及的一些必需消費,像服裝、飲食、交通、家電數碼、生活用水電煤氣物業費、教育費用、醫療費用等等,我可以跟大夥來嘮嘮這十幾年這些價格的變化:

1、服裝:如果大夥不追求一線名牌和奢侈品,幾十塊錢的春夏T恤,一百多元的秋裝夾克,三四百元的過冬羽絨都能在商場搞活動和淘寶上買的到,服裝漲幅這不大。

2、飲食:基礎的米麵油漲幅不大,一桶非轉基因大豆油或者葵花籽油六七十絕對買得到並且還不是雜牌,米麵漲幅大約50%上下,蔬菜水果漲幅比較大,大概平均漲了有三倍這個樣子。

3、交通汽車:地鐵公交8成以上城市價格十幾年沒變化,大部分計程車起步費漲幅不到50%,汽車賣的又便宜,性能各方面比十幾年前好太多了。

4、旅遊:景區門票幅度較大,飛機火車票變化不大。

5、家電數碼:手機千元機橫行,電視打價格戰死了一大批,幾乎0漲幅。

6、生活家庭用水電煤物業:這些都漲了,幾乎翻倍。

7、教育費用:教育費用很難比較的,教育部保證每個孩子都有學上,但重點學校之間隱形的擇校費和學區/學位房彌補了價格機制。

8、醫療費用:小病去診所,感冒發燒百十塊錢。去醫院,各種驗血驗尿等儀器檢查,費用高昂,漲幅大。

但總的來講,十幾年了,老百姓生活的各種必需性消費除了醫療教育和人力成本外,其他項目的漲幅其實並不算高。

那我囉嗦這麼多,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過去十幾年,資產的漲幅遠遠大於物價的漲幅!

3

那麼既然資產的漲幅在過去碾壓物價漲幅,那麼風口浪尖上的股市和樓市,我們現在該如何抉擇?

筆者2006年進入股市,在金融行業幹了近八年,在財經媒體教育行業做了快三年,對資本市場的人和事感觸頗深。

2006年至今,股市、期貨、比特幣、文玩、樓市,各種市場眾多品種這十幾年來的大牛大熊市有數十場之多。而每一場牛熊市都能看到散戶在高位投機的瘋狂和聰明資金在高位瘋狂減持的決絕!

十幾年來,筆者已經對市場,對行情有了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的心態,也更能看到背後一些大家都沒看到的邏輯。

從國家角度上,2015年年初,當局對股市的態度還是引導資金進入股市也是在支持實體經濟,到如今,堅決遏制違規資金進入股市,對股市過度上漲的擔憂。

以及2018年下半年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到今年一季度兩次重要會議不再提及房地產,再到最近政治局會議重提房住不炒。

你會發現,老大對資產(樓/股)的態度也是隨行就市。

所以,當每個人都沉浸在全民致富的美夢中時,冷不丁的狂風暴雨政策就出臺了,風雲突變,泥沙俱下。

當行情萎靡不振,投資者都爆倉絕望的時候,一把燃著政策小火苗的火把又給你遞了過來,溫暖你的小心臟。

你跟,還是不跟?

4

言歸正傳,說正事兒,開頭講了對於股市和樓市該如何抉擇,我們要重新思考。

先說股市,股市我說的少,不代表我不關注。

如何看股市,其實我很早就講過,很多人還在討論,大盤上3200了怎麼怎麼樣,大盤破3000點了怎麼怎麼樣,會不會重新回到2500點怎麼怎麼樣?

大哥,現在都9012年了,你怎麼還在講1995年的老黃曆啊。

分析股市,看上證指數去分析,沒意義。

一個加權綜合股價指數,到底有什麼用呢?

答案是,幾乎沒用。

算了,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用吧,因為新聞聯播要用。

大夥記著,股市看籌碼比看什麼都有用。實際流通股份的籌碼交易,才是大盤。

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兩年前跟大家講股市經常用中證流通指數來分析啊。

為什麼一直用這個指數?因為這個指數的樣本是實施股權分置改革、股改前已經全流通以及新上市全流通的滬深兩市A股股票組成的。

換句話說,這個指數能比上證綜指更能反應流通的籌碼,這個生態環境更真實一些。

當然,很多人都知道,我本人不經常公開場合分析股市,這次破個例。

股市分析方式有很多,股市的行情也是由眾多合力構建成的。分析點有很多,我就講其中一個點:2016-2018年年初,市場流通股市場籌碼交易基本集中在5050附近,而2019年這一波反彈,到5060點結束。

幾乎完美溫和,就說這麼多,自己琢磨。

未來想在這種行情下賺錢,不要預判,只有兩條路:

1、籌碼嚴重向下偏離籌碼集中區,中間產生大量真空期,做真空期反彈。2、靜等行情放量向上突破籌碼集中區至少8%以上,大倉位進入,做長線。

否則,沒行情,根本沒有做的意義。

股市我不想講是因為每個人人性忍耐度差距極大,資產收入狀況也相差甚遠。

一個公眾建議,無法指導所有看客。

就說這麼多吧。看懂的自然知道我說的什麼,看不懂的,還是專心工作掙錢買房吧。

5

樓市。

在科創板沒有壯大成熟之前,直接融資沒起來之前,樓市依舊是資金的蓄水池,是貨幣的印鈔機器,沒有之一。

不要以為樓市調控,房住不炒,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下,房地產的投資光環就黯然失色。

相反,房地產投資上個周期結束,一個嶄新的房地產投資周期即將到來。

房地產的投資集中在兩個機會上,這兩個機會也是三個趨勢的演變:

1.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巨大分化:房價要與當地的人口基數。人口流入,城市競爭力、城市地位相匹配。2.樓盤與樓盤之間的巨大分化:優質的房產與普通房產的分化,如果你住過/參觀過仁恆、濱江、綠城的房子你就知道我在說的是什麼,沒去過的我建議你去看看,或者在當地找高檔樓盤實地進去瞅瞅。優質學區房/地鐵房/新商業中心住宅與三無概念老破舊房子的巨大分化。

我剛才也講了,我再囉嗦一遍。

這種分化,絕對不是大家所理解的路南邊的好房子單價賣2萬,路北邊的老破小單價賣1萬。

而是鶴崗那種,市中心的房子單價賣5千,郊區小產權單價賣3百的嚴重分化!

同一個二線城市中,5W/平米和9k/平米的分化!

中產階級還未全面覺醒,而新周期的到來,這種分化必定會演繹的淋漓盡致才會結束。

房價一鍋粥式的全面上漲未來不會有了,有的只有嚴重分化。

對於新中產,這股購買力量遠超過你的想像。

我再給你說個數據,今年一季度,居民存款增加6萬億,而2018年一整年,居民存款也就增加7.3萬億。

為什麼增加這麼多?呵呵。你認為,居民的存款會拿來炒股還是買房子呢?自己想吧,我這裡沒法告訴你答案。

但我想真誠的告訴很多人,太多人有歷史包袱。總是拿2005年、2014年的價格來看現在的資產價格,認為很多資產漲幅巨大,有泡沫。

但我告訴你一個我囉嗦了很多遍的道理:不管是任何標的的資產,只要在社會主力資金介入初期並且後面依然有源源不斷資金介入的趨勢,此時不管你認為價格是否高低,這都是價格的窪地。

而當你持有資產想要退出卻找不到對手盤,買方資金衰竭無力的時候,這才是泡沫最大的時刻!

未來該怎麼做,我想你看完這四千字的文章,想必應該很清楚了。

相關焦點

  • 勿謂言之不預也是什麼意思 勿謂言之不預出自哪裡
    勿謂言之不預也是什麼意思?最近網上的梗變得越來越文藝了,小編感覺小編的學白上了,下面就快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勿謂言之不預也是什麼意思  意為:事後別後悔,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面。
  • 勿謂言之不預也
    在評論最後,環球時報引用了一句話:「勿謂言之不預也」。對於很多大陸朋友來講,這句話很普通。但是,在臺灣卻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甚至臺灣一些學者說,這會不會是大陸試圖對臺採取武力的一個信號?而這種想法其實也沒錯,為什麼這樣講呢?如果看大陸在「勿謂言之不預」的使用上都產生了什麼樣的後果,其實一切就明白了。
  • 『勿謂言之不預也』的出處
    Don't say you that l didn't warn you,勿謂言之不預也。什麼意思呢,勿謂:不要說,言:話語,預:預先,以後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講過,把話說在前面。這句話最早出現在康熙年間,徐元文的《含經堂集.申飭鹽政札》:倘舊習不除自甘猥下,行私恣便,長弊容奸,廉訪得真,即白簡從事,勿謂言之不預也。後來太平天國的李秀成在《再致上海各領事書》中也有提到。
  • 勿謂言之不預也什麼意思?勿謂言之不預也出自哪裡原文出處
    近日「勿謂言之不預也」衝上熱搜,想必有些網友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勿謂言之不預也」的意思以及出處介紹。勿謂言之不預也的意思勿謂言之不預也意為:事後別後悔,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面。
  • 中國曾對外說過幾次「勿謂言之不預也」?都有什麼結果?
    文/山峰「勿謂言之不預也」是出自晚清小說《官場現形記》的一句名言,原文:「一經覺察,白簡無情,勿謂言之不預也。」用通俗話說就是別怪我提前沒警告過你。一般指把醜話說在前頭,事後別後悔。我國政府說這句話的態度可是十分認真的,比如1962年,我們中國就用這句話警告過印度當局,說完就和對方幹上了。中國在重大外交事件上僅有幾次用上這個嚴厲詞語,就是鮮明地表明我們國家的態度,警告那些企圖損害我們國家利益之徒,喝令他們收手。第一次是在1949年解放戰爭期間,反動派在侵華日軍戰俘問題上妥協釋放戰犯,我們首次提出「勿謂言之不預」。
  • 美媒把人民日報「勿謂言之不預」放頭條了
    原標題:美媒把「勿謂言之不預」放頭條了(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5月29日,美國媒體CNBC的網站頭條,出現了中方的一句「警告」:「Don’t say we didn’t warn you」。
  • 「勿謂言之不預」,中國什麼時候才說這句話?
    這是美國在貿易上對中國極限施壓後,中國媒體第二次使用「勿謂言之不預」。4月6日晚間,新華社發表評論:「這是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之間的一場鬥爭,是保護主義和自由貿易之間的一場鬥爭!美國嚴重錯判了形勢,採取了極其錯誤的行動。
  • 新中國的「勿謂言之不預」,究竟能釋放出多大的威力?
    近日一句文言「勿謂言之不預」成為網友討論的熱點「(勿謂言之不預)事後別後悔,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 這句普通的文言為什麼受到這麼多關注?南京偽政府的陰謀早就被共產黨和廣大人民識破,1949年1月29日,中共發言人在對南京偽政府的發表的嚴正意見中首次講出「勿謂言之不預也」,警告並呼籲對方及時看清情勢,順應歷史潮流,儘快結束戰爭。
  • 兩岸危險局面,「勿謂言之不預也」在人民日報上出現
    值得一提的是,「勿謂言之不預也」這句話出現在了人民日報的最後,在看到這,不少人認為這是戰前警告,也是正面宣戰的信號。「勿謂言之不預也」只在人民日報出現過三次,但每次出現都意味著將會有重大事件發生。1962年,人民日報在中印衝突前發表的相關的文章結尾處提到了「勿謂言之不預也」;1967年蘇聯駐華商務人員在我國進行非法竊取情報的時間,中方向蘇聯提出抗議時用到了「勿謂言之不預也」;1978年越南軍隊在邊境挑事的事件,人民日報結尾處也用到了「勿謂言之不預也」,隨後我軍進入一級戰備。
  • 怎麼理解《人民日報》文章出現「勿謂言之不預也」的「警告」?
    不要過度炒作「勿謂言之不預也」「勿謂言之不預也」的意思是:把話說在前面。人民日報刊發告臺灣情治部門書怎麼理解《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時出現「勿謂言之不預也我說的老百姓,包括臺灣島的老百姓,也包括印度和美國的老百姓。為什麼說不要過度炒作「勿謂言之不預也」! 《人民日報》這句話沒有針對臺灣島,更沒有針對臺灣老百姓!
  • 望嶽談|「勿謂言之不預」,中國什麼時候才說這句話
    這是美國在貿易上對中國極限施壓後,中國媒體第二次使用「勿謂言之不預」。4月6日晚間,新華社發表評論:「這是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之間的一場鬥爭,是保護主義和自由貿易之間的一場鬥爭!美國嚴重錯判了形勢,採取了極其錯誤的行動。
  • 勿謂言之不預!這句回應美國1000億威脅的話,印度和越南都聽過
    而「勿謂言之不預」這句話說出來,也是前所未有的狠!按照網上流傳的外交辭令版本,「勿謂言之不預」和「懸崖勒馬」、「是可忍孰不可忍」算得上對於敵人「最後的告白」。「勿謂言之不預」這句話出現最著名的是三個事件——01.珍寶島事件1967年7月3日新華社發表「就蘇聯駐華商務代表處人員在我國非法進行竊取情報的活動,我國外交部向蘇聯提出強烈抗議」,文章結尾處用「勿謂言之不預也」。
  • 網絡流行語科普時間到 勿謂言之不預也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時間到 勿謂言之不預也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19-12-30 15:2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時間到 勿謂言之不預也什麼意思什麼梗? 不要說這些警告的話我事先沒跟你說過!
  • 人民日報警告「臺獨」:勿謂言之不預也
    人民日報警告:勿謂言之不預也 近日,人民日報刊登《告臺灣情治部門書》:勿謂言之不預也。自以為這樣做就能夠得到西方政府的庇護,但真的有西方國家會為了臺灣地區而和中國大陸發生衝突嗎?當然不會!
  • 「勿謂言之不預也」,此話一出,蔡當局是不是頓時醍醐灌頂?
    據悉,「勿謂言之不預也」這樣的外交辭令僅使用次數屈指可數,被視作中國「最嚴重的的外交警告」。很明顯,這是大陸在向蔡當局發出警告,玩火自焚的事情最好別再做了,反正,我事先「提醒」了你,後果你自己自負。對此,部分島內學者也發出提醒,稱大陸方面用到「勿謂言之不預也」的字眼,語義很重,這代表局勢已經非常緊張,實際上是大陸欲重錘敲打島內當局。
  • 勿謂言之不預也!德媒:通常解讀為動武前信號
    勿謂言之不預也意為:事後別後悔,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面。尤其是,文章中極為罕見的使用了這句話:"勿謂言之不預也"!凡是了解我國外交"黑話"的小夥伴應該都懂得這句話的分量。歷史上,凡是收到"勿謂言之不預也"這句話的,最後,都很慘。比如,第一個收到這句話的印度。當時,印度不斷蠶食我國領土,不僅不聽勸告,甚至打傷打死我邊防官兵。
  • 大陸官媒罕見措辭「勿謂言之不預」,引臺灣戰略專家猜測
    為題,文末以罕見的外交措辭「勿謂言之不預」(大概意思是,事後別後悔,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面),引起外界高度關注。對此,軍事戰略專家提醒,「勿謂言之不預」在北京過往的三次對外軍事衝突前都曾出現過,根據史例,「北京不希望開戰,但置之不理仍恐逼其動武。」
  • 「勿謂言之不預也」是戰前警告?危險局面,人民日報對臺正面宣戰...
    值得一提的是,「勿謂言之不預也」這句話出現在了人民日報的最後,在看到這,不少人認為這是戰前警告,也是正面宣戰的信號。「勿謂言之不預也」只在人民日報出現過三次,但每次出現都意味著將會有重大事件發生。 1962年,人民日報在中印衝突前發表的相關的文章結尾處提到了「勿謂言之不預也」;1967年蘇聯駐華商務人員在我國進行非法竊取情報的時間,中方向蘇聯提出抗議時用到了「勿謂言之不預也」;1978年越南軍隊在邊境挑事的事件,人民日報結尾處也用到了「勿謂言之不預也」,隨後我軍進入一級戰備。
  • 勿謂言之不預也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勿謂言之不預也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20-03-16 14:52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勿謂言之不預也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不要說這些警告的話我事先沒跟你說過!
  • 勿謂言之不預!人民日報前兩次說這話後都發生了什麼?
    奉勸美方不要低估中方維護自身發展權益的能力,勿謂言之不預!》,其中在文章結尾處稱:「局勢是險惡的,後果是嚴重的,我們要正告印度當局,勿謂言之不預也。」我們把話說在前面,勿謂言之不預。」可以說這也是對越南政府下了最後通牒,結果越南政府置之不理,兩個月後,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中國再次全殲入境越軍並對其進行了教訓,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的。中國用這兩次行動維護了國家領土完整,換來了幾十年的邊境和平,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