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探索:
養蠶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重要技藝,種桑養蠶之法相傳源於黃帝的妻子嫘祖。家蠶的祖先認為是野蠶,形態上和家蠶幾乎沒有差別,而且與家蠶長大後能自然雜交產生後代。
把蠶放在紙盒子,或是篩米的小篩子裡,用篩子的話要放一些紙墊在篩底。
小蠶剛從卵裡孵出來時,要特別小心對它,用比較嫩的桑葉餵它,換桑葉的時候用很軟的毛筆來移動它,要注意力量;有時桑葉太乾燥,不細心就會在換桑葉時的過程中把小蠶留在要丟棄的桑葉上。
觀察認知:
藝術創意:
課程類型 :創意綜合課
年齡:3-5歲
課時:90分鐘
教學目標:了解養蠶的一些過程,知道蠶寶寶是怎麼長大最後變成蠶繭的。仔細觀察蠶寶寶吃的桑葉的造型及色彩,將大小和色彩不同的桑葉及蠶寶寶表達在畫面上。
教學重、難點:參考範畫和作畫步驟,用不同顏色層次的綠色卡紙剪出大小不同的桑葉,用勾線筆畫出葉脈,再用超輕黏土製作小蠶寶,鍛鍊孩子的造型能力和動手能力。
繪畫材料:
繪畫步驟:
1.用綠色的卡紙剪出相對較大一點的桑葉,剪之前可用鉛筆勾出輪廓:
2.用步驟一的方法,剪出小一些的桑葉:
3.再製作幾片被蠶寶寶吃過的桑葉:
4.在桑葉上都畫上葉脈,豐富細節,並將所有的桑葉都粘貼到背景卡紙上:
5.用白色的超輕黏土製作出大小和形態都不相同的蠶寶寶,粘貼在畫面相應的位置,這樣作品就完成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