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自有豪傑在,敢笑時人不丈夫。」
世人皆知李清照論才氣是千古第一女詞人,卻很少有人知道,若論狂傲她更是首屈一指,烏江臨畔,一首《夏日絕句》diss全大宋的男人貪生怕死。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當時金兵大舉來犯,擄走欽、徽二帝,趙佶第九子趙構南下應天府,建立南宋偏安一隅,眾多北宋遺民紛紛南下避難,卻不思收復故土。
李清照與丈夫行至烏江邊,有感當年西楚霸王寧死不逃,心生敬佩。感慨男兒生時當爭作人間豪傑,死也應該壯烈滿懷,就像當年項羽那樣,「生的偉大,死的壯烈。」奈何當時的大宋男兒已經沒有這樣的血性了,竟讓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
可能是李清照本就對當時的那些男人意見不小,所以處處看不起他們,在《詞論》中更是把時下的名人全都點了一遍名,說蘇軾、歐陽修的詞,不過是些不通順的詩罷了,王安石和曾鞏的詞更是連讀都讀不得。
李清照對世人的詠梅詞尤為不屑,於是便自己提筆寫了這首詞,最後竟成了一首千古名作。這是一首挑戰前人的作品,同時也是一首為趙明誠寫的悼亡詞,全詞句句絕美,最後5個字令人斷腸。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孤雁兒》宋.李清照(序言: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李清照的這首悼亡詞,就連詞牌名都透著苦澀,詞調原名《御街行》,後變格為《孤雁兒》,常用來寫離別悼亡等悲傷之情。
眾所周知,大雁向來是從一而終,不論是雌雁死還是雄雁亡,剩下落單的一隻孤雁,到死也不會再找別的伴侶。
李清照在詞的上闋裡寫的「藤床」、「紙張」、「沉香」、「玉爐」等物都是閨中常見之物,但是,就從這些身邊的小物件寫起,到爐寒香斷,讓人感受到了一種悽冷的心境,「伴我情懷如水」一句,把悲苦之情變成具體可感的形象。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是誰家玉笛吹起了梅花三弄?它驚破梅心,預示了春的消息,也暗指了當年自己與趙明誠的夫妻情深。
在下闋中,李清照開始正面傾訴自己對夫君趙明誠的思念。
「小風疏雨蕭蕭地」,春意盎然,微風細雨瀟瀟地下著,大地也全被打溼了。此情此景,讓李清照「又催下、千行淚」,門外細雨瀟瀟,下個不停;門內自己孤坐,淚下千行。以雨催淚,以雨襯淚,讀來讓人感受到詞人那孤寂悽涼的悲傷之情。
縱觀全詞,雖然只出現了一個「梅」字,但全文都是圍繞梅而寫。從清起笛聲中賞梅,再到風雨中惜梅,最後折梅,可謂一氣呵成,而詞人心中的萬般悽苦也在詠梅中被寫得淋漓盡致。
雖然李清照在序言中說「乃知前言不妄耳」,但她這首詠梅詞確實寫出了別人不曾寫就的悽美,從這一點來說她是沒有落俗套的。
李清照的詩,似是姑娘,有似是男子。
幸運的李清照,由於沒有想古代平常女子一樣束縛在三從四德之中,因為成就了李清照的才學。
李清照的詩似是豆蔻年華的少女,感嘆青春的流逝。李清照這充滿少女情思的詩歌就是她的另一首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與那首充滿與同伴一起嬉戲玩耍的《如夢令》不一樣,如果說上一首是如天真的兒童一般的嬉戲玩耍,那這首就是帶著閨房女子感嘆青春易逝的愁思。
李清照的這首詩,似是姑娘。
蘇軾的學生張耒寫了一篇《浯溪中興頌》,引起了很多著名文人應和這首詩。可是誰能想到這類政治題材的詩,在當時都是士大夫的事情。
而當時李清照提筆寫出:何為出站輒披靡,傳為荔枝多馬死。
一位閨閣中的少女能有這樣的見地, 甚至要比張耒的詩立意還高。李清照的詩又似是男子。
李清照的這首「奇男子」詩,驚豔到了後來的大哲學家朱熹,他讀到此詩不由的感慨到: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
李清照的一生,不是一篇短短的文章就能夠完整講述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了解李清照的詩詞來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經歷。
這本書以李清照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李清照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通過李清照的詞風的變化重現了李清照如何從一位閨閣少女歷經世事之後百感交集的狀態。
李清照的詞,沒有那麼多的深刻的哲理,更加的淺顯易懂,運用,卻正是因為這淺顯易懂的詞,更加親民又暗含了少女情思。
李清照這位千載難逢的女詞人,無論再怎樣與當時的世道抗爭,還是喚不醒裝睡的人,扶不起飄搖的家。
年輕時的元氣在歷經磨難後的晚年,變成了即便是她用盡力氣,也載不動的「許多愁」。
還有這本《蘇軾詞傳》,更多的是在了解蘇軾的人生,也許我們也經歷過人生的坎坷,我們也被懷疑過,我們也失去過,且看蘇軾是怎樣笑看人生的。
這本書,將每一首詞背後的社會背景,發生的事件,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這位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這套書僅僅45塊錢,但是包括6位詩人的詩詞,有《蘇軾詞傳》,還有《辛棄疾詞傳》、《李清照詞傳》、《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詞傳》。
無論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蘇軾,還是「了卻君王天下事」的辛棄疾;
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李清照,還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李煜;
是「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納蘭性德,還是「見與不見」的倉央嘉措。
這些千古流傳的詞句都是值得我們收藏的,學習的。何況6本只需要59元。
如果您對這套書感興趣,就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品讀詩歌也是在品讀各位詞人曲折坎坷的人生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