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務副皇帝」胤祥,為何不會被雍正猜忌?3大原因,雍正很放心

2020-12-14 清朝那些人

經過「九子奪嫡」事件殘酷洗禮的雍正皇帝,初一登基就被「繼位不合法」的負面輿論包圍,為了穩定統治根基、控制朝廷局面,性格本就「雄猜陰鷙」的雍正皇帝開始了一場血腥殘酷的政治清算。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就連一母同胞的皇十四子胤禵,就連潛心修書、不問政事的皇三子胤祉都受到了雍正皇帝不同程度的打壓和懲治。

除了對昔日奪嫡政敵的瘋狂清算,就連當初「內外夾輔為重臣」,立下擁立之功的隆科多和年羹堯,一旦有了威脅皇權的可能,雍正皇帝也是毫不留情,不是「勒令自盡」就是「圈禁終身」

當然,雍正皇帝也絕非殘忍冷酷的暴君,昔日的皇室兄弟也並非全都不得善終。在那些落得善終的皇子中間,又以皇十三子胤祥的聖寵最盛、權勢最大,結局也最為完美。

雍正朝時期的皇十三子胤祥,究竟以何種形象存在?

雍正七年,胤祥的權勢、聲望達到頂點,監管戶部三庫、會考府、造辦處、外國傳教士事務、西北軍事的全權指揮、總理營田水利,掌管圓明園八旗禁軍、全國重大案件審理、國庫欠款追繳、各種祭祀大典等等幾乎涵蓋了朝廷的所有事務。

更重要的是,此時的胤祥還擁有兩項史無前例的巨大權力:1、掌握全國正三品以上武職官員的任免;2、吏部上呈之各地督撫、道員、府縣的官員名單,必須「問及王之意見」

除此之外,根據《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的記載,雍正皇帝曾經一位臣屬的奏摺中,給出過如此批示:

怡王色變,朕不得已就範!

能讓雍正皇帝這樣的雄主「低頭就範」,恐怕也只有怡親王胤祥能辦到了!

根據《清史通鑑》對怡親王胤祥的總結,此時的胤祥集政治、軍事、財政、人事、皇族內政等諸多大權於一身,既是能定調子的朝廷重臣,又是整個朝廷的大管家,更是雍正皇帝最為信任的侍衛長。由此可見,後世對其「常務副皇帝」的尊稱,絕對是名副其實。

只是,原本就猜疑心極重,又特別注重皇權集中的雍正皇帝,為何對怡親王胤祥毫無猜忌?

向來厭惡朋黨的雍正皇帝,為何還多次主動要求朝廷大員、地方督撫「同王結交,不用害怕,因這是朕的主意,保於爾有益無損也」

歷史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雍正皇帝能如此對待自己的十三弟,也是有著具體原因的。

有人認為,是因為怡親王胤祥的「公忠體國」,為雍正皇權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才有了雍正皇帝對其的絕對信任和巨大恩寵。但早在雍正繼位之初,尚未正式進入雍正朝的時候,雍正皇帝對胤祥的絕對信任、毫無猜忌就已經明確表現。

所以,這份來之不易的信任幾乎全部來源於康熙朝時期!

怡親王胤祥劇照

1、自幼培養的深厚感情

因為曾被雍正帝生母,時為「德妃」的烏雅氏撫養,皇十三子胤祥和當時的皇四子胤禛關係非比尋常。按照雍正皇帝為胤祥親撰的祭文內容來看,胤禛和胤祥自幼親密無間,康熙皇帝還曾命胤禛親自教授胤祥數學,「趨侍庭闈,晨夕聚處」。每一次跟隨康熙皇帝外出巡視,兩兄弟必定「形影相依」;如果不能一同出巡,也必定會有書信往來。

根據《清聖祖實錄》的記載,皇四子胤禛自幼性格孤僻、脾氣暴躁,曾多次受到康熙皇帝的訓斥。皇四子胤禛之所以和其生母關係不好,和其古怪的脾性有著很大關係;「九子奪嫡」事件中,他之所以勢單力薄,也是其性格起到的負面影響。也就是說,幼年時候的雍正恐怕就只有胤祥這一個親密無間的兄弟和朋友。

有著如此難忘的同年,雍正皇帝和怡親王胤祥之間的關係自然非尋常兄弟能及,這種自幼培養、知根知底的感情就是絕對信任的來源。

2、「九子奪嫡」中對雍正皇帝的鼎力相助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演繹中,皇十三子胤祥絕對是皇四子胤禛奪嫡過程中最堅定的支持者,暢春園繼位當晚,如果沒有胤祥及時勤王保駕,皇四子胤禛很可能就會和皇位失之交臂。

雖然在清朝官方文獻中並沒明確記載胤祥對胤禛奪嫡的支持表現,但雍正皇帝於雍正元年的一份「密旨」似乎能說明點什麼:

雍正元年,皇帝諭後世子孫嗣位子孫永遠遵守:怡親王允祥在皇考之世於朕篤盡弟誼,多資贊助;自朕御極以來,最為宣力輸誠,深裨政治。

這份出自雍正元年的「密旨」,只能是對胤祥之前的貢獻說明。也就是說,在「九子奪嫡」期間,在康雍皇權更迭的過程中,胤祥的巨大貢獻只是出於某種考慮未明確記載於官方文獻而已。

雍正專門為胤祥下發的諭旨

另外,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時,皇十三子胤祥曾經被短暫圈禁,而圈禁的理由卻沒有任何說明。畢竟是當朝皇子,被圈禁了幾乎一年,官方文獻為何連點說明都沒有?就連雍正皇帝繼位以後,也只是給出了「因二阿哥一事牽連,一時得罪皇考」這樣說了等於沒說的原因。

那麼,一向被康熙皇帝疼愛的胤祥,到底因何得罪了康熙,受到了將近一年的圈禁?

從雍正皇帝登基以後對胤祥明顯帶有彌補性的賞賜來看,從上述「在皇考之世於朕篤盡弟誼,多資贊助」的說明來看,胤祥恐怕是主動為胤禛背了黑鍋。只是,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被雍正皇帝出於維護自身形象的考慮而刪除了。

在奪嫡過程中,在皇權更迭過程中對雍正皇帝都能鼎力相助,甚至不惜身陷囹圄的皇十三子胤祥,自然會贏得雍正皇帝的感恩和信任。

康熙皇帝劇照

3、胤祥對雍正皇帝沒有一絲威脅

當然,上述兩方面的原因也只是給予了雍正皇帝應該信任胤祥的理由,但一母同胞的弟弟,他照樣懲治;奪嫡之爭中,對其起到決定性幫助的隆科多和年羹堯還不是落得悲涼下場。所以,讓雍正皇帝絕對信任胤祥,對其毫無猜忌的主要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怡親王胤祥對雍正皇權沒有一絲威脅。

從雍正朝初期的「總理事務王大臣」,到雍正七年的「常務副皇帝」,怡親王胤祥手握朝政大權,如果他願意,就其當時的地位、聲望和影響而言,足可以對雍正皇權造成致命打擊。但是,手握大權的胤祥只對雍正皇帝忠誠,只為大清江山奉獻,追繳欠款,治理水患,整飭吏治,為國舉賢,雍正皇權需要他做什麼,他永遠是衝在前面的第一人。

向來注重兄弟感情的怡親王胤祥,在雍正皇帝嚴懲昔日奪嫡政敵時,也曾流淚,也曾惋惜,只是他從未出言相勸,因為他知道只有如此,雍正皇權才能穩固,祖宗江山才能久遠。

鑑於胤祥的巨大貢獻,雍正皇帝在自己的陵寢旁為其選擇了一塊「中吉」之地,胤祥聽後卻驚恐失色,拼命推辭,直到雍正皇帝答應其另選陵址。選定陵址後,胤祥「口吞陵地之土」,嘴裡還念叨著「這樣的話,則臣心安而子孫蒙福了」。縱然權勢如此之盛,縱然聖寵如此之盛,他依然能擺明自己的位置——我是弟弟,但我更是臣子!所以,才有雍正皇帝對其「一心翊戴,克盡臣弟之道」的至高評價,所以才有雍正皇帝對其絕對放心的信任!

正如雍正皇帝為胤祥賜御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榜的說明,「怡親王事朕,克殫忠誠,職掌有九,而公而忘私,視國如家,朕深知王德,覺此八字無一毫過量之詞」。地位如此之高,卻能清醒的認清自己的位置;恩寵如此之盛,卻能始終保持恭謹之心;「公而忘私,視國如家」,焉能不得同樣「為國為民,日夜憂勤」之雍正皇帝的信任和恩寵!

參考文獻:《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清實錄·世宗實錄》、《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

相關焦點

  • 雍正的「常務副皇帝」胤祥,從沒被雍正猜忌過,其實雍正很放心
    雍正八年的時候,怡親王胤祥去世,他為雍正嘔心瀝血一生,他的去世讓雍正悲痛不已,雍正下旨「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就這樣,胤祥成為了清朝「守成」階段獲封「鐵帽子王」第一人。胤祥雍正七年,胤祥的勢力和聲望達到巔峰,他不僅僅監管著三庫、造辦處、傳教事務和西北軍務,他還掌管圓明園的八旗禁軍,負責各大祭祀典禮,他的工作範圍幾乎覆蓋到了朝廷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他還能夠掌握全國三品以上武官的任免。雍正帝還在給一位大臣的奏摺中寫道:「怡王色變,朕不得已就範!」
  • 「常務副皇帝」胤祥,從沒被雍正猜忌過,其實雍正放心得很
    雍正八年的時候,怡親王胤祥去世,他為雍正嘔心瀝血一生,他的去世讓雍正悲痛不已,雍正下旨「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就這樣,胤祥成為了清朝「守成」階段獲封「鐵帽子王」第一人。 由此可見,怡親王在雍正帝心中的地位非常不一般,那麼他當時到底以怎麼樣的形象輔佐王權呢?
  • 雍正對親兄弟向來殘忍,為何對胤祥另眼相看,堪稱「常務副皇帝」
    我們都知道,雍正皇帝胤禛之所以能夠在「九子奪嫡」之中脫穎而出,一方面是由於其自身出眾的能力與實力,另一方面,十三爺胤祥在此過程中可以說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事實上是,雍正皇帝在奪得皇帝之後,也確確實實地給了胤祥最尊貴的地位。
  • 巔峰時期的怡親王胤祥,權力有多大?「常務副皇帝」,當之無愧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巔峰時期的怡親王胤祥,權力有多大?「常務副皇帝」,當之無愧。 十三阿哥胤祥,康熙皇帝十三子,雍正皇帝十三弟。
  • 雍正皇帝為何要將怡親王胤祥的女兒收為養女
    我們用三個較為典型的案例予以說明:1、雍正皇帝登基後,一邊辣手無情的清算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等人,一邊卻對同為皇室兄弟的胤祥極為信任和委以重任。雍正七年,胤祥的權力達到頂點,手握朝廷政治、軍事、財政、人事、皇族內政等諸多大權。後世常用「常務副皇帝」來稱呼這一時期的胤祥,可謂至允至當。
  • 胤祥同和珅比,誰的權力更大?「常務副皇帝」和「二皇帝」的區別
    雍正皇帝在位期間,有著諸多被其信任、倚重的寵臣,但真正能讓其「絕對信任」、「絕對依仗」、「給予無限權力」的人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怡親王胤祥。「常務副皇帝」,就是後世對胤祥權勢之盛最為形象的稱呼。巔峰時期的和珅,官至內閣首輔、領班軍機大臣,甚至可以「挾百官於朝廷,橫行無忌、威福由己」,權勢一度凌駕於嘉慶皇帝之上,被時人乃至外國使臣稱為「二皇帝」。一個是雍正朝的「常務副皇帝」,一個是乾隆朝的「二皇帝」,怡親王胤祥和權臣和珅相比,誰的權力更大呢?
  • 清朝胤祥的女兒為何被雍正收養?真的是雍正為了鉗制胤祥嗎?
    愛新覺羅·胤祥,康熙第十三子,雍正朝的第一寵臣,也可以說是整個清朝第一寵臣,但雍正登基後卻將胤祥之女收在宮中。有人說這是雍正為了牽制胤祥,其實這種觀點十分可笑。雍正如果想牽制胤祥為何要替他養個女兒?把他兒子帶在身邊不好嗎?要知道古代時女兒根本沒有政治地位,更別說做人質了。
  • 《雍正王朝》讓人感動的瞬間:康熙駕崩、胤祥薨逝、雍正欣慰的笑
    更何況,太子二次被廢以後,誰能保證在軍界擁有如此巨大影響力的胤祥就不會生出奪嫡之心?誰又能保證胤禛和胤祥之間會心生嫌隙,相互對抗?所以,康熙皇帝只有將其圈禁起來,是保護胤禛和胤祥的人身安全,更是保證胤禛和胤祥之間穩固的兄弟感情。更重要的是,有了這十年圈禁的付出,雍正皇帝才會更加恩寵、更加信任和倚重這些「可憐的十三弟」。
  • 胤祥的女兒,為何會被雍正收養在宮中,難道是為了牽制胤祥?
    第四、胤祥去世後,雍正先是上諭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其後,雍正又上諭「凡朕加與吾弟子恩典,後代子孫不可任意稍減,佐領屬下等項,亦不可挪動更改」,就是凡是授予胤祥及其後代子孫的的恩典和待遇,後世之君皆不可隨意更改。
  • 雍正給弟弟奏摺的幽默批示,揭秘雍正與胤祥的真實關係,非同尋常
    而在我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為了權力可以做到最殘忍地步的皇帝就是雍正。在九子奪嫡之中,面對手足兄弟,雍正毫不手軟。而在正式登基之後,雍正又大整文字獄,同時清洗了一大批前朝重臣。在雍正的心中,滿朝文武幾乎沒有他信任的人。不過卻有這麼一個人從小與雍正一起長大,兩人雖是同父異母,卻親兄弟還親。
  • 雍正最喜愛和信任的弟弟怡親王胤祥臨死時為何要吞土?
    雍正在位期間所取得的成績,前中期很大部分功勞都是胤祥所完成,雍正對其他兄弟比較猜忌甚至可以說是殘酷,但是唯獨對胤祥無比信任和器重,胤祥在雍正時期的巔峰權力曾經總攬財權、軍權、政權以及人事四項大權,可以說胤祥在雍正一朝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的權力之大幾乎僅次於雍正,說他是副皇帝都毫不為過。
  • 雍正王朝:為何老十三胤祥不受康熙待見?胤祥觸犯了大忌
    在雍正王朝的世界裡,老十三的謀略在諸侯身上卻壓力重重。 而老四的謀略也只能是一般的,但是老四成為雍正皇帝之後,每次老十三的謀略都等於他的謀略,所以雍正大發雷霆,以為老十三沒有認真跟他下棋。表面上是老十三符合伴君如伴虎的想法,所以老十三謹慎,而雍正因為感覺兄弟兩人疏遠,老十三變了才生氣的。深層次的原因是,這對兄弟姐妹在九子奪嫡鬥爭後,抓住了第一次成為君主和大臣後的第一次誘惑,重新調整態度,以顯示心態的機會。 用無戲無棋,但雍正趁機試探,老十三趁此抓住機會。 康熙後期,官員腐敗,只有雍正敢於與官僚開戰。
  • 雍正王朝:胤祥和雍正配合會是什麼效果?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很明顯,西北需要再次大舉用兵了!按照朝廷慣例,這樣的大規模用兵需要一個關鍵的人物統領,也就是說,雍正皇帝也面臨了選擇「大將軍」或者「大將軍王」的關鍵時刻。只是,和康熙朝末期不同的是,雍正皇帝不需要「爭」,只需要「選」。  就當前的局勢而言,可供雍正皇帝選擇的「大將軍」共有三位,分別是胤祥、胤禵和年羹堯。
  • 雍正生平多疑猜忌,而獨對一個兄弟「續命」,更要與其合葬泰陵
    備受雍正鍾愛一生的兄弟這個人物就是皇十三子、怡親王胤祥,史書上關於雍正與胤祥的親密關係記錄不勝枚舉,二人自幼一起長大,在「九子奪嫡」期間患難與共,雍正繼位之後立即將胤祥,提拔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高位。當時胤祥是清朝統治核心圈的顯要人物,他是實質上的首輔大臣與雍正的「代言人」,還是整個帝國的幕後大管家。
  • 雍正為何要在胤祥逝世後,追封「鐵帽子王」?
    從中可以看出雍正對這位弟弟的極其器重,一者為避諱登基後雍正的名諱,雍正兄弟都將改成了「允」字輩,雍正唯獨允許胤祥,仍然沿用「胤」字;其次「慟」者是表明雍正對胤祥的逝世,感到極度悲傷;第三皇帝能為臣子素服的,自古極為罕見。
  • 雍正王朝:胤祥被圈禁,十阿哥胤俄為何第一個求情?這才叫聰明
    就當時的情況而言,皇十四子胤禵仿照這份「調兵手諭」,雖然有些冒險,但成功的機率非常大:1、當時的康熙皇帝正處於盛怒之中,惡劣的情緒會影響判斷力,導致其很大概率不會辨別這份手諭的真假;2、叛軍逼宮,康熙皇帝的第一反應必定是平定叛亂、剿滅叛軍,維護局勢的穩定。如此,康熙皇帝甚至都沒時間注意這份手諭。
  • 頂峰時期的怡親王胤祥,權力有多高?「常務副皇帝」,當之無愧
    怡親王胤祥是清朝時期中的一個相當擁有作為大臣,同時他也是康熙帝第十三子,更是雍正皇帝的兄弟。他於雍正皇帝胤禛繼位後被封為和碩怡親王,又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要政務。自此即全力輔佐胤禛治理國家,胤禛亦對其十分信任。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還有得到世襲罔替的許可。
  •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十三爺胤祥為何在軍中有很高的影響力?
    看電視劇《雍正王朝》,我們會發現十三爺胤祥有兩次力挽狂瀾的表現:第一次康熙爺駕崩,雍正剛上臺,十三爺火線復出奪得豐臺大營的兵權,帶兵進宮護駕,一看十三爺帶兵進宮,「八爺黨」人立馬變得老老實實!第二次八旗王爺逼宮,有是十三爺帶病恢復豐臺大營的兵權,又帶兵進宮化解雍正的危機。
  • 雍正皇帝對兄弟們非常狠,為何單獨善待了自己的十三弟?
    但是與此同時,雍正對自己的十三弟胤祥十分厚待。那麼,雍正為何會厚待自己的十三弟呢?在康熙皇帝在位的後期,發生了九王奪嫡的故事。總而言之,就是有九個皇子介入了對皇位的爭奪。並不是說九個兒子都在爭位,而是這九個兒子相互聯合,組成了幾個相互對抗的集團。
  • 《雍正王朝》中田文鏡要追鄔思道,雍正為什麼說不用了?
    文/炒米視角在《雍正王朝》裡鄔思道和胤禛的交往,其實也是有一個很大的認識變化過程的。這是決定了鄔思道為什麼選擇離開胤禛,為什麼煞費苦心,自己找各種各樣的出路的原因。從胤禛的性格來講,如果不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把控在自己的手裡面,自己也是不會放心的,那種複雜的環境下,自己怎麼死的可能都不會知道。而鄔思道讓坎兒瞞著胤禛。這是一件非常犯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