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孝道」歷來是被人所推崇的,不管你是帝王高官,還是普通百姓,如果你連基本的孝順父母,孝順長輩都做不到的話,根本就是枉為人子,就算你才華橫溢,也不會被重用,同樣的,親戚朋友也會恥於與這種不孝子來往。而且在古代,當父母去世後,為人子的都有一個為期三年的守孝期,即使你官至宰相,也不能避免,否則就會被人戳著脊梁骨罵不孝。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著名的學者孔子曾說過一句話:「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句話已經很明確的告訴我們,不管是求學也好,打工上班也好,只要父母還健在,儘量還是要選擇離家近的地方,這樣可以方便照顧父母,對於那些不得不出遠門的人來說,也一定要告知父母,免得讓他們擔心,因為我們行事一定要把父母的感受放在首位,這才是一個孝子需要做的事情。
贍養父母是我們作為子女必須要盡的義務。父母從小養育我們長大,現在他們老了,我們儘儘孝心是責無旁貸的事情。其實古往今來,關於孝子的故事一直都廣為流傳,我們所熟知的漢文帝就是一位大孝子,在他的生母薄太后晚年身體不好的時候,漢文帝作為一國之君,雖然日理萬機,但是還是會親自為母親試湯藥的溫度,還會親手餵母親吃藥,這份孝心感天動地。
疑惑的是,古人歷來推崇孝道,又為何會說出「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樣的話呢?這看起來不是非常的矛盾嗎?實則不然,這樣相互矛盾的一種現象,其實訴說了一個很殘酷的現實。有些人願意為了父母的病,盡心盡力的伺候在床邊,毫無怨言;但是有些人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對生病的父母產生不滿情緒。倒不是說對父母不滿意,而是面對各種情況所擠壓的情緒瞬間爆發,再加上對於家庭貧困的人來說,不僅要照顧生病的父母,還要賺錢養家,難免會產生不滿的情緒,在外人看來好像就是不孝的行為一樣。
其實扎心的不是「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它後面的一句話更讓人心酸,你們知道嗎?「久病床前無孝子」的後面一句話就是「久貧家中無賢妻」,聽完有沒有覺得更加心酸?在我們結婚之前,都是希望自己能夠娶到一位賢良淑德、溫柔嫻淑的妻子,能和自己攜手共度一生,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難都會不離不棄。
但是現實給了我們一記響亮的耳光,短暫的貧窮可以忍受,妻子當然不會有任何的抱怨,如果家庭情況一直處於勉強度日狀態下,再加上一大堆的家庭煩心事兒,再好的妻子也會變得愛嘮叨、愛抱怨。更有甚者,遇上不思進取、懶惰無賴的丈夫,想要一個賢惠溫柔的妻子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要是你有幸遇到一位不嫌棄你一無所有,願意和你一起共同創建新生活的女孩子,請你一定要珍惜,希望你用生命去愛她,要努力奮鬥,讓她有安全感,給她幸福,不要讓她攢夠失望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