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後面一句更扎心,卻少有人知

2021-01-16 落筆曉生

從古至今,「孝道」歷來是被人所推崇的,不管你是帝王高官,還是普通百姓,如果你連基本的孝順父母,孝順長輩都做不到的話,根本就是枉為人子,就算你才華橫溢,也不會被重用,同樣的,親戚朋友也會恥於與這種不孝子來往。而且在古代,當父母去世後,為人子的都有一個為期三年的守孝期,即使你官至宰相,也不能避免,否則就會被人戳著脊梁骨罵不孝。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著名的學者孔子曾說過一句話:「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句話已經很明確的告訴我們,不管是求學也好,打工上班也好,只要父母還健在,儘量還是要選擇離家近的地方,這樣可以方便照顧父母,對於那些不得不出遠門的人來說,也一定要告知父母,免得讓他們擔心,因為我們行事一定要把父母的感受放在首位,這才是一個孝子需要做的事情。

贍養父母是我們作為子女必須要盡的義務。父母從小養育我們長大,現在他們老了,我們儘儘孝心是責無旁貸的事情。其實古往今來,關於孝子的故事一直都廣為流傳,我們所熟知的漢文帝就是一位大孝子,在他的生母薄太后晚年身體不好的時候,漢文帝作為一國之君,雖然日理萬機,但是還是會親自為母親試湯藥的溫度,還會親手餵母親吃藥,這份孝心感天動地。

疑惑的是,古人歷來推崇孝道,又為何會說出「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樣的話呢?這看起來不是非常的矛盾嗎?實則不然,這樣相互矛盾的一種現象,其實訴說了一個很殘酷的現實。有些人願意為了父母的病,盡心盡力的伺候在床邊,毫無怨言;但是有些人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對生病的父母產生不滿情緒。倒不是說對父母不滿意,而是面對各種情況所擠壓的情緒瞬間爆發,再加上對於家庭貧困的人來說,不僅要照顧生病的父母,還要賺錢養家,難免會產生不滿的情緒,在外人看來好像就是不孝的行為一樣。

其實扎心的不是「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它後面的一句話更讓人心酸,你們知道嗎?「久病床前無孝子」的後面一句話就是「久貧家中無賢妻」,聽完有沒有覺得更加心酸?在我們結婚之前,都是希望自己能夠娶到一位賢良淑德、溫柔嫻淑的妻子,能和自己攜手共度一生,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難都會不離不棄。

但是現實給了我們一記響亮的耳光,短暫的貧窮可以忍受,妻子當然不會有任何的抱怨,如果家庭情況一直處於勉強度日狀態下,再加上一大堆的家庭煩心事兒,再好的妻子也會變得愛嘮叨、愛抱怨。更有甚者,遇上不思進取、懶惰無賴的丈夫,想要一個賢惠溫柔的妻子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要是你有幸遇到一位不嫌棄你一無所有,願意和你一起共同創建新生活的女孩子,請你一定要珍惜,希望你用生命去愛她,要努力奮鬥,讓她有安全感,給她幸福,不要讓她攢夠失望離開。

相關焦點

  •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半句道盡世態炎涼,但卻少有人知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句話:「學史可以明智。」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俗語,作為五千年文化歷史當中的一個瑰寶,既沒有詩詞那般風雅,也沒有戲曲小說的那種意境,但卻因為自身的獨特性而廣為流傳。
  • 「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半句少有人知,卻道盡世態炎涼!
    因此,當中年人遭遇家裡老人生病的時候,總會有人想起這樣的一句老話:久病床前無孝子。因此當代人面對的困難,其實在古代平民百姓眼前都不叫個事兒,因此,古今的道理是通用的。古人將很多人在遭遇困難的時候所表現的人性軟弱一面,總結出了很多俗語,這其中,就包括上文提到的「久病床前無孝子」。
  • 「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半句少有人知,卻道盡世態炎涼!
    因此,當中年人遭遇家裡老人生病的時候,總會有人想起這樣的一句老話: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古人的生存壓力比當下高很多。因此當代人面對的困難,其實在古代平民百姓眼前都不叫個事兒,因此,古今的道理是通用的。古人將很多人在遭遇困難的時候所表現的人性軟弱一面,總結出了很多俗語,這其中,就包括上文提到的「久病床前無孝子」。
  • 「久病床前無孝子」的下一句?
    有一句俗語說的是 :「久病床前無孝子」。「久病床前無孝子」是來形容家裡的父母和子女的一種關係。說的是,如果家裡的父母一直生病,而生病的時間久了,就是一個孝子也會受不了,然後變得不孝了。一個孝順的人會對他的父母好,會為他們的養老和醫療付出,父母急病時能辛苦奔波。
  • 世人常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後面一句更扎心,卻少有人知
    比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勸說世人要珍惜時間,不要蹉跎歲月,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鐘,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時間要比黃金更珍貴,黃金可以失而復得,時間卻一去不復返。《樂府詩集·長歌行》裡有這麼一句名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短短十個字,蘊含了振聾發聵的哲理,提醒人們在年輕的時候努力奮鬥,切勿虛度光陰,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實自己,得到精神和物質的滿足。
  • 「久病床前無孝子」後半句卻如此扎心!道盡世態炎涼,卻少有人知
    今天我們來說的這個俗語就是人人都熟悉前半句,卻沒人在意後半句的「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俗語,是千百年來對一種比較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的現實總結。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是也有很多人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並不是多麼的可怕,最可怕的是他的後半句,而這經典的後半句,很少有人知道,那就是「久窮家中無賢妻」。下半句「久窮家中無賢妻」在古代中國由於是封建社會,受到了傳統禮教的約束,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
  •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下一句是什麼?7個字道明人性,字字戳心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下一句是什麼?7個字道明人性,字字戳心中華上下五千年,泱泱大國,留下了無數的文化,在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出現文化斷層的國家,就是中國!中國到底有哪些奇妙之處呢?經常聽到的就是「久病床前無孝子」,聽了前一句,很少有人知道下一句,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這個事情。
  •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還有下半句,更現實
    有一句俗語說的是「久病床前無孝子」,意思是說如果家中的老人長時間患病乃至臥床不起,那麼他的孩子很難做到孝順。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不過是人性使然。好在現在醫療和養老制度日漸完善,只要有能力,就可以請來護理照顧病人,所以「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個魔咒還有機會打破。
  • 民間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還有下半句,卻少有人知
    有句俗語是這麼說的,「久病床前無孝子」,也就是說,如果家裡的老人長期生病,甚至臥床不起,他的子女很難能夠做到長久的孝順下去。但是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之一,為什麼老祖宗會有這樣的說法?其實原因很簡單,都是人們的天性使然。一個孝順的人會善待他的父母,支付他們的醫療費用。
  •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還有下半句,更現實!
    有一句俗語說的是「久病床前無孝子」,意思是說如果家中的老人長時間患病乃至臥床不起,那麼他的孩子很難做到孝順。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不過是人性使然。一個孝順的人會對他的父母好,會為他們的養老和醫療付出,父母急病時也能辛苦奔波,可是如果父母並沒有大的危險,但又無法自理,那就會成為家庭中的隱形累贅。這句話說出來令人寒心,但事實就是如此。
  • 「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半句才更經典,老祖宗一語道破,太現實
    >其實還有下半句,卻少有人知。人們常說的「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是普遍的一種現象,這也是一句很現實的話。「久病床前無孝子」,將人性的善惡美醜,展露在大家的面前。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說出了生活中比較現實的問題。
  •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下半句也經典,更加的現實卻真實
    以上這些俗語都反映了人世間最普遍,也讓人心頭一顫的現象,不過這些不外乎說了一些遠親近鄰、酒桌朋友,還不足以讓人心灰意冷。但「久病床前無孝子」,是子曰認為最讓人心寒的一句話,因為其中的二維關係不是什麼酒肉朋友、親戚鄰居了,而是血肉至親啊!
  •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下半句更經典,揭露了人性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就揭示了人性的醜惡,而它的下半句,更加現實,道盡了世態炎涼。接下來我們先一起來看看吧!一、久病床前無孝子說的就是,當父母老了,一旦病重臥床時間長了,再孝順再好的子女都會心生厭倦,嚴重時,甚至連人影都看不到。
  • 老人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一句俗語道盡世態炎涼,細品才覺心酸
    文/當年一木老人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還有下半句,更現實,道盡世態炎涼!但是,有些俗語名氣太大,得以流傳至今,比如今天要講到的一句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聽到過,其意思也簡單易懂,望文生義即可。說的就是人老了,體弱多病,經常臥病在床,需要兒女照顧。
  • 「久病床前無孝子」讓人心酸,下半句更經典,古人說透人性太現實
    中華文明五千年,流傳了太多的經典,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等等都體現了古人智慧的結晶,然而在民間的一種語言,不僅通俗易懂,而且處處充滿大智慧,這便是我們常說的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意思是:如果你長時間的臥病在床,那么子女就會變的不孝順,也就沒有孝子一說了。但我們還有一句俗語說的是:百善孝為先。
  •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下半句才更經典,揭露了人性的現實
    有一句俗語說的是「久病床前無孝子」,意思是說如果家中的老人長時間患病乃至臥床不起,那麼他的孩子很難做到孝順。孝道不是理應遵循的傳統美德嗎?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一個孝順的人會對他的父母好,會為他們的養老和醫療付出,父母急病時也能辛苦奔波,可是如果父母並沒有大的危險,但又無法自理,那就會成為家庭中的隱形累贅。這句話說出來令人寒心,但事實就是如此。
  •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下半句才真實揭露了人性的現實?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還有下半句,揭露了人性的現實。有一句俗語說的是「久病床前無孝子」,意思是說如果家中的老人長時間患病乃至臥床不起,那麼他的孩子很難做到孝順。好在現在醫療和養老制度日漸完善,只要有能力,就可以請來護理照顧病人,所以「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個魔咒還有機會打破。
  • 古人講「久病床前無孝子」,下一句更是真理,說透了許多家庭現實
    所以古代俗語有「久病床前無孝子」之說,意思就是父母需要人照顧的時間比較長,子女慢慢就會失去耐心。一、久病床前無孝子「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是千百年來民間流傳的俗語。意思就是父母生病時間比較長,多少會使自己慢慢的厭煩。
  • 俗語「久貧家中無賢妻」,上一句更扎心,老祖宗的忠告振聾發聵
    文|楚何知(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關注並轉發分享)在一些武俠電視電影當中,我們總能夠聽到這樣一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既然又江湖,就會有恩恩怨怨。傳統觀念中一直非常講究「孝道」,父慈子孝本是人之常情;然而也並非所有的兒子都會非常孝順,也並非所有的父親都會非常慈愛;在農村就有這樣一句俗語「久貧家中無賢妻」,它的上一句更扎心,老祖宗的忠告振聾發聵!你對這句俗語真的非常了解嗎?
  • 民間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還有下一句十分現實,卻很少人知道
    甚至可以說,孝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古人也常說,百善孝為先。在人們的心裡,世上的事情除了「忠」以外,就沒有比「孝」更重要的了,所以自古也有「忠孝難兩全」的說法。那麼,既然人們對孝這麼重視,為何在民間俗語中還有「久病床前無孝子」的說法呢?說起來,這句話可以說是十分的現實。中國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孝敬長輩孝順父母,可是等到長大之後,很多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並沒有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