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嘴上沒毛、做事不牢」到底什麼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2020-10-03 廣東許大大

在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大家沒有圍在一起閒聊的時候,時不時的都會從口裡冒出出句通俗易懂的農村俗語來。似乎這些農村俗語已經是刻在腦子裡的東西一樣。其實這些俗語通常都是用幾個簡單的字,表達出了無比的人生大哲理。而這些俗語也太過貼近現實,所以也容易被人記住。而這些俗語也是我們先人,通過一代又一代人親身總結出來的經驗而得來的。農村的俗語可以說包羅萬象,有人生大道理的、有說天氣的、有說貧與富的,也說表明世態炎涼的等等太多了。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說上幾句農村老人經常順口就能說出來的俗語,看看大家有沒有聽過?

1、人窮莫講話、位低莫勸人

這句話的意思也是說明一些社會現象太過現實的俗語。「人窮莫講話」這句話是說人在窮的時候,在身邊的一些特定場合儘量少說話,因為自己家裡本來就窮,哪怕是碰到別人因一些事在爭吵的時候,自己也最好別去湊這個熱鬧或多嘴。哪怕自己是好心,但別人也不會把你的話放在心上,甚至別人還會說你多管閒事。

而「位低莫勸人」後面這句也說得很明白了,你自己本來也窮,你好心去幫助別人調解糾紛,就算你說的話是有真道理,但你因為貧窮而且地位也低,再加上自己如果沒有用事實來說服別人的話,別人也不會把你的話聽進去。這就好像農村一句老話說得好「人微言輕」就是這個意思。

2、嘴上沒毛,做事不牢

這句話主要是說做事成不成熟、穩不穩重方面的俗語。「嘴上沒毛,做事不牢」這句並不是說嘴上沒毛的人做事就不牢靠,主要是說男人心智還不成熟的年輕人,沒有什麼社會經驗。做起事情來也不夠成熟和考慮問題欠周到,做起事情來也因此會出現更多的誤判。相信大家也經常在日常生活中,被別人說「你太嫩了」就是指你還不夠成熟。

其實「嘴上沒毛」這句話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指「女人」。因為女人做事情和考慮問題不像男人一樣,會顧及全局,主要也是因為女人辦起事情來通常會憑自己的感覺來判斷,而男人通常會更加的理性。所以做起事情來男人要比女人牢靠。平時也經常會聽到說女人「頭髮長、見識短」其實也是對女人的一種歧視。這句話也並不是跟「毛、鬍子」有什麼關係,都是些比喻而已。

上面這兩句話,你們有沒有聽到身邊的人說過呢?其實很多的農村俗語也都是先人的一些經驗,以及先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雖然有些俗語是帶有一定的歧視,但也不能完全體現在現代社會。而我們也不能把這些俗語當成真理來對待,只能說能給我們一些警示作用。大家覺得呢?

這2句俗語你們聽過嗎?小編就曾經被人說過,哈哈!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嘴上沒毛、做事不牢」到底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嘴上沒毛、做事不牢」到底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大家沒有圍在一起閒聊的時候,時不時的都會從口裡冒出出句通俗易懂的農村俗語來。似乎這些農村俗語已經是刻在腦子裡的東西一樣。
  • 農村俗語「男人嘴大吃八方,女人嘴大吃窮郎」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俗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隨口就能說出幾句,而這些俗語經過歲月的沉澱,更具魅力。每一句俗語都折射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也反應出當時的生活狀態,同時還表達了大家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因為地域不同,俗語還具有地方特色後和趣味性。
  • 農村俗語:「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是什麼意思?道理何在?
    俗語作為民間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從古至今深受農民喜愛。它言簡意賅,但是對事物的見解一針見血,能夠發人深省,搞明白它的精髓所在,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所以農村俗語在廣大鄉村地區,通過多年口口相傳,幾乎是家喻戶曉。
  • 農村俗語「二八月裡亂穿衣」,到底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前言:農村俗語「二八月裡亂穿衣」,到底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作為一個地道的農村人,小編也算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於農村的情感雖說沒有莫言之於高密東北鄉和賈平凹之於商州那樣濃烈,但是就小編個人而言也是刻骨銘心的。
  • 農村俗語「鱅魚頭草魚尾,鰱魚肚皮鯉魚嘴」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鱅魚頭草魚尾,鰱魚肚皮鯉魚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你們愛吃魚嗎?最愛吃什麼魚呢?小時候農夫吃得最多的就是鰱魚和鯉魚了,在當時鰱魚是最便宜的一種魚,好像現在鰱魚依然還是最便宜的,並且喜歡吃鰱魚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 農村俗語「五十有關要藏,一百有坎要躲」,啥意思?有道理嗎?
    說到俗語,其實它是農村人表現語言的一種形式之一,因為同樣一句話,用俗語的方式說出來,不僅詼諧幽默,印象深刻,更能清晰的表達出其中的意思,比如長輩指責年輕人辦事不老練與牢靠時,就常說你真是「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而這句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就很明確的說了這一點,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
  • 農村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有何道理?是真的嗎?
    農村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有何道理?是真的嗎?文丨蟈蟈說事兒俗語是生活經驗的總結;其中包含的道理,不容忽視。也是一定時代背景下的產物,有它合理的成分,但也有局限性。在農村裡也有許多和立春相關的農諺,有些地方就有「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的說法,這話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初五,十四,二十三,窮嘴老鼠不出庵」,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初五,十四,二十三,窮嘴老鼠不出庵」,什麼意思?農村的俗語,變化萬千,不僅反映了農村的風貌,也揭示了很多的道理!記得,我曾寫過」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這句俗語,喚起了很多子女對父母的思念,追悔自己當年未能做得更好,如今空留自己獨自面對餘生!其實,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這只是滄海一粟,今天我們說三句俗語,也都有一定的經驗性,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都說「俗語能改變人」,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這是因為俗語當中蘊含著眾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俗語是前輩們智慧的結晶 ,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創造出來的道理,其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後人們能懂得其中理,將來在遇到同樣問題時,不至於到達措手不及的地步,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對俗語引起重視。
  • 農村俗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這話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這話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應該怎麼理解?一些農村俗語博大精深。它是經過古人們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無論對我們做人,或者做事都是有幫助的,同時也起了警示的意義。那今天我們看一下這農村俗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縱有麒麟子:麒麟是瑞獸,在神話裡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古人把麒麟常用來比喻傑出的人。而麒麟子的意思:就是孩子是一個大富大貴,才華出眾,聰明睿智的人,長大後必將成為傑出人才,有麒麟之才。
  • 農村俗語:「南風吹到底,北風來還禮」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都說「知識改變命運」,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努力學習,將來學有所成後來改變自己的現狀,好讓自己有個美好的人生,當然這裡所知的知識不單單是課本上的,更多的是平時在社會中的積累,想要在社會中立足,就必須要全方位的發展自己,這樣方能走得長遠。
  • 農村老話:「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一:賣了麥子買蒸籠,不吃饅頭爭口氣這句話和「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的意思有些不謀而合,只有靠個人努力種田收麥,才能由農田走向「蒸籠」。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離不開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汗水,加之「不為五鬥米折腰」的堅持,我們才能真正活成一個大寫的人。
  • 農村俗語:賣了麥子買蒸籠,不吃饅頭爭口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賣了麥子買蒸籠,不吃饅頭爭口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眾所周知,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在以前的時候對農民還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為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變好了,所以大部分農民每天都忙著賺錢,希望可以讓自己的家人可以生活的更好,這就導致大部分農民根本就沒有時間想起農村的俗語,所以農民的俗語也開始漸漸消失在農民的生活中了。
  • 俗語「燕雀不入苦寒門,家狗不咬上門婿」, 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大家聽過俗語「燕雀不入苦寒門, 家狗不咬上門婿」嗎?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裡面又有什麼道理呢?有興趣的請跟小編繼續往下看。如今社會的發展,網絡的普及,已經讓我們這些年輕一輩的人可以說在一些知識方面已經和那些老一輩的人「不相伯仲」了,有的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呢,即便是如此我們還是有要向那些長輩們學習的地方,那就是生活經驗。
  • 農村俗語: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兒親戚,有道理嗎?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兒親戚,有道理嗎?是什麼意思農村中的俗語,往往會通過簡練的語言將道理反應出來,不僅朗朗上口,其中還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農村有很多老人,都會將這些俗語,通過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交給我們。
  • 農村俗語:「大富必有天命,小富只需殷勤」到底是什麼意思?
    而農村俗語是非常的多,且大部分農村俗語都是富含著很寶貴的品質與優良文化傳承。今天筆者想跟大家聊一聊這句「大富必有天命,小富只需殷勤」農村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它背後又蘊含著怎樣的人生哲理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其實,這句話筆者是聽過最多的農村俗語了。
  • 農村俗語:「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我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往往被濃縮為一句俗語流傳至今。那麼我們今天要講的農村俗語:「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借三不借二這句俗語中的數字「三」和「二」是理解的重點,只要弄清了它們的含義,這句話也就不難理解了,那麼這個「三」和「二」到底怎麼理解?有人說是三種情況要借:孩子上學讀書、鄰居建造房屋、親戚生病住院。兩種情況不借:吃喝嫖賭抽,遊手好閒漢。
  • 農村俗語:「寧嫁老頭,不嫁小猴」,到底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前兩天,我有個大齡未婚女同事突然問我了一句農村俗語,這句農村俗語就是「寧嫁老頭,不嫁小猴」。我這位女同事說,最近她與一個年齡比較小的男友談戀愛,但母親得知後非常反對,並警告她說,堅決不能同年齡比她小的談戀愛,一定要遵循「寧嫁老頭,不嫁小猴」的原則,找一個年齡比她大的談戀愛比較合適。因她不太清楚這句俗語的含義,於是想讓我解釋解釋。
  • 農村俗語「五十不治財,六十不治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五十不治財,六十不治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相信在很多人的身邊,應該都有一些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那麼你們應該會發現一般來說,在農村生活的朋友們都會比較懂事,而且都普遍會比較早熟一點,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