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是中華文明瑰寶,也是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提起敦煌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都享有盛譽,敦煌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時期,歷經千年滄桑,到了元朝時期已經形成了巨大規模,敦煌莫高窟規模龐大的作品中有很多都與佛教文化有關,其中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佛教藝術地。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雖然規模龐大,其中有價值的珍品寶物眾多,但是在近代卻遭受了一場大規模的文化浩劫,提起敦煌莫高窟就不得不提王道士,此人雖然在歷史上是一個小人物,卻因為敦煌莫高窟盜竊事件一夜出名。
近代以來,由於清王朝的腐朽沒落, 國家飽受列強蹂躪,國力貧弱的清政府已經無力再保護敦煌莫高窟,很多外國傳教士便打著考察的名義趁亂進入敦煌,明目張胆的大量盜取敦煌文物和壁畫,由此引發了中國歷史上的文化浩劫,當時的敦煌莫高窟已經無人打理,只有一個道士再默默守候,此人就是王道士,當王道士發現敦煌莫高窟的文物遭受盜竊後,他心急如焚,趕到八百裡外的官府前去報官,可當地官員的態度卻讓他大失所望,當地官員認為敦煌莫高窟沒什麼價值,那些經書上的文字甚至還不如自己的字寫的好看,王道士的一頓苦苦哀求最終卻被官府趕了出來,無奈之下,王道士心灰意冷,不再指望官府來保護敦煌莫高窟。
王道士回到了敦煌後,又發現了好幾批前來盜取文物的外國人,他們將敦煌莫高窟的經書搬空後,又打起了壁畫的主意,竟然將壁畫整個粘了下來,王道士為了保護剩下的文物,也為了維持生計,只能和外國人合作,將敦煌莫高窟的部分文物以低價賣給外國人,然後又用這些錢來修繕保護另一部分文物,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導致敦煌莫高窟的大部分文物流失。
後人因此對王道士此人頗有非議,認為王道士出於貪財的目的才出賣國寶,對其唾罵不已,然而在那個動蕩的時代中,還有多少人去關注這批國寶呢?如果沒有王道士,恐怕連今天的敦煌莫高窟也不存在了,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指責王道士呢?一個時代的罪過不能全部都推到一個人的身上,從這一方面來講王道士再保護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方面有功無過。
在今天的敦煌莫高窟中,從昔日斑駁的痕跡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盛唐時期燦爛璀璨的中華文明的影子,儘管時代變遷,千年已逝,然而敦煌莫高窟仍然成為無數歷史學家和歷史文化愛好者討論關注的熱點。
在現今留存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我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場景,比如據晚唐繪製的敦煌莫高窟《近事女》壁畫考證,唐代時期已經流行挎包,且男女皆是"包包控",大挎包便是唐朝時尚ICON必備!
比如這幅壁畫,一位女性在樹下休息,而在樹上掛著的竟然是一個類似於現代女性的挎包,有網友開玩笑說難道是現代人穿越了?還有人開玩笑說這簡直就是唐代的LV挎包。
歷史何其相似,今天的女性朋友愛包實際上也是對文化的一種傳承,所以廣大男性同胞們當對象再伸手要錢買包的時候,不要一味指責她們,因為女人愛包的天性早在唐朝時期就有了,要怪只能怪老祖宗了。
參考文獻:《敦煌莫高窟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