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國徽、國歌……「國家標誌」是國家主權、獨立及尊嚴的象徵,體現著國家制度和文化的深刻意蘊,事關青少年國家認同的培育和國家的發展穩定。在大中小不同教育階段,「國家標誌」要教什麼?怎麼教?
7月18日,一堂精彩紛呈的示範課在「雲端」開講,來自天津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盟的4位不同學段教師以說課形式,與全市、全國的300餘名同行在線分享了「國家標誌」大中小一體化銜接教學探索成果。北京大學黨委教師工作部副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宇文利教授,天津大學法學院魏建馨教授對示範課進行了點評指導。天津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盟發起人、天津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朱新華教授主持示範課。天津市教委、河西區教育局、津南區教育局、濱海新區教體局對本次活動予以大力支持。
示範課遵循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順序,螺旋漸進,依次展開。天津市河西區中心小學王曉雪老師以「歡歡喜喜慶國慶——新中國的生日」為題,將國慶節作為切入點,通過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學設計,就小學階段國家標誌、國家認同的啟蒙教育進行了分享。天津市卓群中學陳文華老師以「走近國家標誌 增強國家認同」為題,以《憲法》《國旗法》《國歌法》《國徽法》為依據,梳理法律對國家標誌的規定,聯繫抗擊疫情時政熱點,圍繞國家認同和政治認同的教學目標,分享了初中階段「活動--體驗--感悟--實踐」的教學思路。天津市微山路中學毛豔霞立足高中階段學情,以《從<國歌條例>的頒布實施來看法治國家的建設》為題,將《國歌條例》頒布實施這一真實法治案例引入課堂,採用案例研討、法治辯論、價值辨析等教學方法,從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提升學生法治思維能力的角度進行了教學設計和分享。天津城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宏瑾老師在中學教育的基礎上,針對大學生學習的特點,進一步深化國家標誌的教學內容,注重政治認同,結合案例引導青年學生理解為什麼愛國就是愛黨愛社會主義,達到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
北京大學黨委教師工作部副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宇文利教授在點評中表示,4位老師圍繞授課主題,對不同學段的學生特點和教學重點把握準確,教學方法和思路設計到位。他強調,作為教師,要在研究受教育者、研究教學內容,研究教育主體課題銜接環節三個方面下功夫,將學生學生認知發展邏輯作為出發點,在了解學生在不同階段的認知能力、認知水平和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區分不同階段的教學重點和主次,從知識性、價值型、方法思路上給予學生針對性的啟迪。
天津大學法學院魏建馨教授認為,集體備課和「說課」的形式不僅給各位教師了提供互相交流、互相切磋的機會,也可以促進思政課憲法教育的主題一體化和授課方式多樣化,是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一個好平臺。她指出,國家標誌是認識國家與樹立國家觀、塑造國家認同的非常好的切入點,具有多重意義,值得深入挖掘。增強國家認同應當做到常規性教育與開放性社會宣傳相結合,以常規性教育為主,發揮主要作用。她表示,國家認同要從小抓起,這是一個不間斷的強化、鞏固過程,需要將不同年齡階段的教學有效銜接在一起,以政治認同為核心,通過主權認同、政權認同和制度認同,使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情感高度統一。
天津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朱新華教授談到,本次示範課是天津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盟在前期兩次憲法教育集體備課基礎上,首次以說課形式展示的集體備課成果。面向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在同一主題下分析教材、分析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整體展現各學段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推進一體化的教學思路和設計,是一次很好的探索。教學一體化是一體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以集體備課為切入點,落實落細落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希望廣大思政課教師與聯盟攜手,共同為探索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事業作出貢獻。
(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