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當代藝術30年回顧展 聽嘹亮背景下的清越之聲

2020-12-13 中華網文化頻道

如今,當「行為藝術」已從曾經背負著偏見與冷嘲熱諷的獨立藝術門類滑入一種劇場/特定空間內觀賞性的表演、一種可供消費的藝術名詞之時,我們或許會有點感慨當年的那種真正解放和衝破束縛的先鋒精神。或者說,作為觀者的我們,作為藝術發生受眾的我們,是被圖像和數碼時代愉悅的視覺寵溺的一代。在一個愈發仰賴視覺語言的消費社會中,在一個愈發雄心勃勃大展未來之宏圖的技術時代,一場文獻展或許顯得格格不入,更何況是一個持續半年文獻展系列項目。同樣是承載以「重啟現代主義」的雄心壯志,開啟了一場屬於上海當代藝術的三十年回顧之旅。

上海明圓美術館的「前衛·上海——上海當代藝術30年文獻展(1979—2010)」目前已進入第二單元的時間。文獻展分為三個階段、三個系列,分別是:「重啟現代主義(1979—1985)」「前衛主義新潮(1985—1992)」「走向當代藝術(1993—2010)」。

範鐘鳴OP.091 分割卡紙、丙烯顏料91×91cm 1986

在承繼第一單元之遺緒的基礎上,第二單元「前衛主義新潮(1985—1992)」超脫了早期的架上抽象藝術實驗,以行為表演、表現主義、實驗水墨、裝置藝術等形式進行激進的探索。在知識視野上,擴展至戰後藝術及晚期現代主義,甚至後現代主義和波普藝術。在藝術的議題上,存在主義、新馬克思主義等戰後哲學和文化思潮以及拉美的第三世界現代主義等成為新的思想背景。

趙葆康墓碑系列21號水墨、丙烯、宣紙60×48cm 1989

在展覽架構上,以「偶發與表演」「表現及其現代之後」「水墨的現代主義」「『後89』轉型」這四條線索為主體,呈現上海在改革開放後自八十年代中後期至九十年代初這一時期當代藝術的發展脈絡。

凹凸展

相關焦點

  •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上海展2019」開幕回顧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上海展2019」開幕回顧 2020-12-28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佳展回顧:上海當代纖維藝術六人展
    佳展回顧:上海當代纖維藝術六人展上海當代纖維藝術六人展在2014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展出,邱蔚麗、任光輝、楊默、楊天奇、姜綬祥、苑國祥等六位中國當代纖維藝術家為觀者帶來了「詩意的空間」。吳芸潔評價說,「藝術家楊默在纖維藝術創作中嘗試用現實三維世界的家庭日常景象,經由二維平面的圖案化處理,利用刺繡的半浮雕工藝,幻化成家中裝飾物」。
  • 藝展回顧:《城市目光:上海當代藝術大展》中篇
    藝展回顧《都市目光:2015上海當代藝術大展》中篇「城市目光—2015上海當代藝術大展」於「雲•藝術中心」舉辦。展覽由李曉峰策展、林薇 蘇冰擔任聯合策展人;宣一氫出品。本次大展邀請了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三十餘年生活、工作與創作在上海,並在上海乃至國內外取得顯著藝術成就和重大影響的上海當代藝術代表人物計七十二人。
  •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上海展,記錄疫情前一年當代藝術現狀
    12月25日,「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上海展2019」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開幕。展覽以文獻和展品相結合的形式,回顧了2019年中國當代藝術活動,梳理關鍵詞,對2019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問題和現象作出回顧和分析,並列出了107名(組)藝術家(其中部分與上海有關的原作展出),展覽原計劃在今年6月推出,因為疫情延至年末。
  • 藝展回顧:《在創造:當代藝術在震旦》
    藝展回顧:《在創造:當代藝術在震旦》在創造—當代藝術在震旦主辦單位:震旦博物館、Arthub Asia策展人:樂大豆,震旦博物館內,兩隻不同文化背景的神獸——闢邪與獨角獸,隔空相望。闢邪是中國古代南朝時期的文物,而獨角獸則是當代藝術家邱志傑的作品。「在創造—當代藝術在震旦」展覽在震旦博物館開幕,適逢震旦博物館對社會開放一周年,策展人Davide Quadrio樂大豆邀請了7位國際知名的當代藝術家,劉建華、李姝睿、邱志傑、楊福東&凌雲、林明弘、闞萱,以他們豐富的傳統文化背景和多元的創作能力,呈現不同的世代特質,重新詮釋博物館的空間與館藏。
  • 新展預告 |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上海展2019
    本次展覽是以上海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與北京大學「中國現代藝術檔案」(CMAA)的調查工作為基礎,在《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以下簡稱「《年鑑》)的基礎上,對過去一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問題和現象作出的回顧和分析。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招募2017青策計劃策展人
    通過在「青策計劃」中自主構想展覽理念,反覆試驗展覽方案,不斷提升綜合能力,這裡走出的青年策展人現已成為海內外藝術實踐中的活躍角色和矚目力量。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成立於2012年10月1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公立當代藝術博物館,也是上海雙年展主場館。
  • 黃浦江畔煙囪裡的秘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海浪」雙年展回顧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雙年展 上海雙年展自1996年開創伊始,便成為了一個具有巨大社會公共效益的藝術事件,每一屆雙年展上的展品都是對社會記憶的刻畫,吸引著眾多藝術愛好者的觀看;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自2012年第九屆雙年展從上海美術館手中接過承辦方的棒後,每兩年都會在這個由南市電燈廠/發電廠改造而來的大空間綠色建築內,以某一主題為線索,集結國際策展人與藝術家資源,提供一個讓當代藝術展示、與社會交流的平臺。
  • 見證上海當代藝術三十年發展脈絡
    [摘要]每個單元獨立成展,依次呈獻,旨在系統梳理上海自1979年以後近三十年來當代藝術史發展脈絡。上海孕育了兩條影響中國20世紀藝術的線索,一是語言的現代主義,另一是寫實主義的政治現代性。11月19日,「前衛•上海——上海當代藝術30年文獻展」 在上海明圓美術館開幕。此次系列展分為三個單元,分別為:「重啟現代主義(1979—1985)」、「前衛主義新潮(1985—1992)」和「走向當代藝術(1993—2010)」。每個單元獨立成展,依次呈獻,旨在系統梳理上海自1979年以後近三十年來當代藝術史發展脈絡。
  • 《藝術》谷文達回顧展籌備會舉行
    6月12日,合美術館館長黃立平,執行館長魯虹壹行到訪谷文達工作室,雙方就今年12月即將在合美術館舉辦的谷文達大型回顧展《藝術》展開了詳盡、深入的討論。《藝術》始於2016年,持續兩至叄年的壹個調查與研究,以文獻為主軸,從策展角度、展陳內容到出版的討論,更注重展覽各方面的具體落實。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裡「會動的房間」,呈現張恩利30年探索
    2020年11月7日至2021年3月7日,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舉辦中國藝術家張恩利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個展「會動的房間」。展覽由侯瀚如策展,集中呈現藝術家過往近30年藝術生涯各階段的百餘件繪畫作品,以及根據博物館建築空間創作的多件沉浸式繪畫裝置「空間繪畫」。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裡「會動的房間」,呈現張恩利30年探索
    2020年11月7日至2021年3月7日,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舉辦中國藝術家張恩利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個展「會動的房間」。展覽由侯瀚如策展,集中呈現藝術家過往近30年藝術生涯各階段的百餘件繪畫作品,以及根據博物館建築空間創作的多件沉浸式繪畫裝置「空間繪畫」。
  • 谷文達回顧展舉行:藝術從屬於「有權階層」
    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在長達30年的水墨實驗中,谷文達將水墨這種古代傳統與行為藝術、裝置等現代藝術進行一種「化合」後,衍生出了眾多的奇特性。  繼9月在北京舉行了谷文達早期水墨展後,日前,谷文達國內首個大型回顧展在何香凝美術館舉行。繪畫、行為藝術影像以及大型裝置等各類作品,回顧了谷文達近30年的水墨藝術實驗。展覽將持續至11月19日。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疫情後首展:躍入歷史的「海浪」
    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7月31日至11月15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海浪——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重現51位/組國內外藝術家的60餘件歷屆上雙參展作品,涵蓋繪畫、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除了歷屆參展作品外,展覽還呈現了由藝術家提供的各種私人物件,作為「個人文獻」,與雙年展的歷史形成呼應。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疫情後首展:躍入歷史的「海浪」
    7月31日至11月15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海浪——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重現51位/組國內外藝術家的60餘件歷屆上雙參展作品,涵蓋繪畫、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除了歷屆參展作品外,展覽還呈現了由藝術家提供的各種私人物件,作為「個人文獻」,與雙年展的歷史形成呼應。
  • 上海藝術展覽推薦 | 一天一展vol.7
    >由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上海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北京大學視覺與圖像研究中心、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共同主辦的「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上海展2019」(以下簡稱「上海展」)將於2020年12月25日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開幕。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中華藝術宮於10月1日開館
    上海新添兩大文化地標。昨天(8月30日)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宗明表示,上海兩個重大文化項目——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於今年10月1日開館試展,這將成為上海新的「城市名片」。
  • 上海當代藝術的創作成果如何?這個展覽用作品和文獻作答
    上海當代藝術的創作成果如何?今天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揭幕的「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上海展2019」(以下簡稱「上海展」)給出了答案。本次展覽是以上海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與北京大學「中國現代藝術檔案」(CMAA)的調查工作為基礎,在《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以下簡稱「《年鑑》)的基礎上,對過去一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問題和現象作出的回顧和分析。
  • 上海看展 | 海浪 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
    在第13屆上海雙年展「水體」今秋盛大開幕之前,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推出「海浪——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重現52位/組國內外藝術家的60餘件歷屆上雙參展作品,涵蓋繪畫、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本次展覽作品多來自於中華藝術宮(原上海美術館)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歷年來的上海雙年展藏品。
  • @武漢·2019 「《藝術》谷文達回顧展 」 於合美術館開幕
    12月15日下午16:30,@武漢·2019 「《藝術》谷文達回顧展」在合美術館一樓中庭正式開幕。眾多知名藝術家、 批評家以及媒體機構齊聚合美術館,見證了本次展覽的開幕。▲開幕式現場谷文達,1955年生於上海,生活和工作在紐約和上海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