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會
1933年5月27日,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在密西根湖畔隆重召開,當時國際社會尚處於經濟危機的餘波當中,但為了展現美國應對經濟危機的成果,世博會還是如約召開。此時的中國同樣是內外交困,不但受到經濟危機的衝擊,還處於日本侵略的恐怖氛圍之中。儘管彼時的世界並不太平,但中國政府依舊參加了此次世博會。令中國代表未想到的是,在密西根湖畔,一座中國廟宇拔地而起。
一、密西根湖畔的金廟
世博會開幕當天,前來參展的人們驚訝地發現,在世博會場館中出現了一座從未見過的東方建築,高聳的屋簷與數十根深紅色的木柱傲然挺立,彰顯著古老東方國家的文化魅力。對於世博會中國人並不陌生,早在清末時期即開始參加,在數十年的參展生涯中更是斬獲金獎、銀獎無數。但之前的參與從未有過如此壯舉,即將中國承德普陀宗乘廟宇的主殿「萬法歸一殿」,按1∶1的比例原原本本地複製到美國密西根湖畔。儘管這並不是此次世博會的中國館,但畢竟是中國建築在美國的第一次亮相。
密西根湖畔的「金廟」
在「承德金廟」落成之前,西方世界出現的東方建築與文化,一直被日本所壟斷,依靠明治維新迅速躋身世界強國之林的日本,先後擊敗了體量巨大的中國與俄國,並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成為東方文化的代表,取代了數千年來的中國地位。此次博覽會上「承德金廟」的出現則給西方人的認知帶來巨大衝擊,許多從未到過東方的西方人也由此知曉中國建築的巨大魅力。
奇怪的是,這座「承德金廟」並不是由中國政府營造的。更奇怪的是,這座金廟從設計規劃到建造施工,都是由一名瑞典人完成的,他就是著名的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
在中國進行考察的斯文·赫定(中)
二、「中國通」斯文·赫定
赫定師從國際知名漢學家李希霍芬,在常年的學習過程中對中國文化產生濃厚的感情與興趣,早在1894年,他即趕赴新疆等中國內陸進行考察。1927年,他再度帶領由中瑞兩國聯合組成的考察隊趕赴西北內陸進行考察。1929年,為賺取更多的考察經費,赫定趕赴美國展開遊說,並成功說服美國富商出錢購買兩座完完整整的中國古廟及其內部的全部物件,作為赫定研究中國文化的「標本」。
為挑選可以很好地展現中國文化的建築代表,赫定於1930年在中國多地進行考察,最終在承德發現了被譽為「小布達拉宮」的普陀宗乘廟宇,其中的主殿萬法歸一殿更是令赫定心曠神怡,他將此次旅程視作「朝聖」之旅。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作為皇家避暑聖地,清朝歷代皇帝每年都會到承德避暑,而承德金廟就是為接待前往承德的西藏、蒙古地區的喇嘛、王公等人而修建的,是集漢、滿、蒙、藏文化為一體的集大成者。這固然帶有濃厚的政治意味,但單純從文化角度來看,這座廟宇無疑成為文化上的一種巨大創新。
承德的萬法歸一殿
按照和美國富商的約定,赫定是打算將萬法歸一殿整體搬遷到美國的,但很快赫定便放棄了這一想法。原因很簡單,一方面,在大清滅亡後,承德不再是皇家避暑聖地,大量古建築自此不再被管理,呈現出十分破敗的景象,許多文物也被人盜走,若將其拆開再運至美國,很可能無法復原,最後成為一片廢墟。另一方面,如此龐大的宮殿要想完全運送至美國,其花費也是遠遠超出預期的,在經費上恐無法完成。
正在修建當中的密西根金廟
既然無法將萬法歸一殿搬遷至美國,赫定隨即決定在美國按1∶1的比例再造一座「萬法歸一殿」。其中大部分木材與原料就在美國就地取材,只有部分極富有中國特色的建築部件,才交由中國工人製作。具體的建造工作,赫定決定全部由中國人完成,為此他找到了接受過現代建築學教育的梁衛華,並完全按當年萬法歸一殿的設計圖紙進行建造。梁衛華接到消息後在國內搜尋了大量曾為清皇室修建宮殿的老工匠,這裡面有燕京大學的建築者、雍和宮與太廟的修築者等,他們隨後一同前往美國,開始重建萬法歸一殿。
三、密西根金殿的輝煌與沒落
經過千辛萬苦與中外工匠的共同努力,這座被美國人叫作「金廟」的大殿,在世博會開幕當天如約展出,不僅吸引了萬千參展的西方人的注目,同時也令參加世博會的中國代表感嘆萬分。1∶1的完美複製,內部陳列的儘可能復原,都使赫定的種種希望與努力沒有白費。
在1933年芝加哥世博會結束之後,金廟依舊屹立在密西根湖畔,繼續展現著它獨有的東方文化魅力。1939年的紐約世博會上,金廟再度出場,成為展現中國文化的重要代表。
1939年的紐約世博會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座金殿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尤其是在赫定去世之後,金殿更是長時間無人管理與修整。1939年後,這座金廟被拆解後,由和斯定一同前往中國探險的本迪克斯贈與美國俄亥俄州的歐柏林大學。此後出現了不少再度重建金廟的呼聲,但由於資金問題,重建金廟一事也就被擱淺了。1950年,歐柏林大學又將金廟轉贈給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而後者則在1969年將其轉贈給印第安納大學。1985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才將其售賣給瑞典的一家基金會。基金會希望在瑞典重建金廟,但還是由於資金與技術問題,始終無法達到拆分重建的要求。金殿被拆分後始終未能再重建,只能被留存在瑞典的一家倉庫當中,等待有緣人的再度發掘。
1985年印第安納大學將金廟出售
文史君說
今日的密西根金廟早已被拆散成零部件,孤零零地躺在瑞典的一家倉庫裡,甚至可能早被當作垃圾清理掉。但無論金殿的結局如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密西根湖畔的金殿發揮了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作用,它的出現意味著日本遠遠不能代表中國文化,而中國才是東方文化的最重要的代表。儘管這座金廟並沒能夠傳承至今天,但它在歷史上發揮的功績與作用卻不應該被遺忘。
參考文獻
朱俊:《密西根湖畔的承德「金廟」》,《紫禁城》2015年第8期。
曹必宏:《民國時期中國參加世界博覽會紀略》,《民國檔案》2010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陽)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