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華為一直處於風口浪尖處,往往在這時候也更容易分辨出是敵是友。有這麼一家企業,即便面對著壓力,也不忘為華為挺身而出。他就是有著「臺灣半導體行業教父」稱號的張忠謀。
張忠謀
在5月15日新的管制規定實施之後,他就一直在為華為做努力。一會積極的幫助華為協調產能,一方面也在尋求其他的方法能夠幫助華為製造麒麟晶片。我們知道2020年的華為是艱難的一年,不管是在晶片領域還是5G技術上,發展的道路都受到了一點阻礙,而臺積電這時候的舉動就顯得尤為可貴。
華為
張忠謀1931年出生於中國浙江寧波,從小就是一個很有才的人,18歲就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在當時全校有1000多位新生,值得注意的是張忠謀是唯一的一個中國人。在哈佛大學學習了一年之後的張忠謀轉學去了麻省理工學院,主攻機械工程方面。
臺積電
1952年張忠謀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碩士的學位。畢業後的張忠謀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波士頓附近的一家電器公司當半導體部門工程師,那時候才24歲。知道27歲才開始來得德州,開始進入德州儀器進行工作,這一工作就是長達20年之久。
臺積電
直到54歲,張忠謀才回到中國臺灣進行發展。1987年,張忠謀在臺灣新竹科學園區創建了全球第一家專業代工公司,就是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現在我們都稱他為臺積電,當然剛開始成立的時候,一切都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也遇到過很多的阻礙。
製造
微晶片是電子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能力製造微晶片的公司屈指可數,在當時英特爾、德州儀器和富士通成為這個行業的三大巨頭。在20世紀80年代,如果單單僅擁有晶片設計是不夠的,能夠將晶片製造出來才是最終的目的。因此臺積電方面開始代工晶片製造業務。而臺積電也快速發展成臺灣半導體行業的領頭羊。
臺積電
張忠謀的創業歷史也可以說是一個神奇。創業已經不單單只屬於年輕人的名詞。56歲的張忠謀才創辦了臺積電,比任正非創業都要晚13年,但是公司的利潤卻比華為還要高。
製造
據有關數據統計,去年臺積電營收為2470億,淨利潤達到了993.1億,而華為去年的營收達到了8588億,可以說華為的營收要比臺積電高出不少,但是淨利潤方面卻要比臺積電少了200億左右。不過華為在一直在基礎科學和研發這兩方面投入不少。
臺積電
這幾年臺積電的發展也要快了,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也是最先進的晶片代工工廠。不少巨頭企業都成為它的客戶之一,比如美國的高通、蘋果、英特爾等等都是臺積電的大客戶。中國的華為也是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憑藉著這幾大巨頭還需要擔心每年的營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