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有難他現身,比任正非晚創業13載,但公司淨利潤卻比華為高

2020-08-08 笨鳥科技

華為有難他幫忙

近年來華為一直處於風口浪尖處,往往在這時候也更容易分辨出是敵是友。有這麼一家企業,即便面對著壓力,也不忘為華為挺身而出。他就是有著「臺灣半導體行業教父」稱號的張忠謀。

張忠謀

在5月15日新的管制規定實施之後,他就一直在為華為做努力。一會積極的幫助華為協調產能,一方面也在尋求其他的方法能夠幫助華為製造麒麟晶片。我們知道2020年的華為是艱難的一年,不管是在晶片領域還是5G技術上,發展的道路都受到了一點阻礙,而臺積電這時候的舉動就顯得尤為可貴。

華為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

張忠謀1931年出生於中國浙江寧波,從小就是一個很有才的人,18歲就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在當時全校有1000多位新生,值得注意的是張忠謀是唯一的一個中國人。在哈佛大學學習了一年之後的張忠謀轉學去了麻省理工學院,主攻機械工程方面。

臺積電

1952年張忠謀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碩士的學位。畢業後的張忠謀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波士頓附近的一家電器公司當半導體部門工程師,那時候才24歲。知道27歲才開始來得德州,開始進入德州儀器進行工作,這一工作就是長達20年之久。

臺積電

直到54歲,張忠謀才回到中國臺灣進行發展。1987年,張忠謀在臺灣新竹科學園區創建了全球第一家專業代工公司,就是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現在我們都稱他為臺積電,當然剛開始成立的時候,一切都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也遇到過很多的阻礙。

製造

微晶片是電子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能力製造微晶片的公司屈指可數,在當時英特爾德州儀器和富士通成為這個行業的三大巨頭。在20世紀80年代,如果單單僅擁有晶片設計是不夠的,能夠將晶片製造出來才是最終的目的。因此臺積電方面開始代工晶片製造業務。而臺積電也快速發展成臺灣半導體行業的領頭羊。

臺積電

最賺錢的中國科技公司

張忠謀的創業歷史也可以說是一個神奇。創業已經不單單只屬於年輕人的名詞。56歲的張忠謀才創辦了臺積電,比任正非創業都要晚13年,但是公司的利潤卻比華為還要高。

製造

據有關數據統計,去年臺積電營收為2470億,淨利潤達到了993.1億,而華為去年的營收達到了8588億,可以說華為的營收要比臺積電高出不少,但是淨利潤方面卻要比臺積電少了200億左右。不過華為在一直在基礎科學和研發這兩方面投入不少。

臺積電

這幾年臺積電的發展也要快了,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也是最先進的晶片代工工廠。不少巨頭企業都成為它的客戶之一,比如美國的高通、蘋果、英特爾等等都是臺積電的大客戶。中國的華為也是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憑藉著這幾大巨頭還需要擔心每年的營收嗎?

相關焦點

  • 創業晚任正非13年,公司利潤達華為兩倍,被稱「臺灣半導體之父」
    他創業晚任正非13年,公司利潤達華為兩倍,被稱「半導體之父」就現在而言,我國非常的重視半導體晶片產業,隨著美方的不斷深入打壓,我國內部的缺陷也已經暴露了出來,而最大的一環就是如今的半導體行業,也因此我國目前對於半導體行業十分的看重。
  • 華為總裁任正非: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
    「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古人對此討論過無數次,歷朝歷代,一國如一企業,其成,其敗,儘管有太多可以總結的緣由,但終究不過一個「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不難不是創業,不難不是人生,天地之間,人生逆旅,我們苦苦求索的過程,就是在修行,而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找一個答案:如何才能心安?
  • 任正非華為股份僅1%,為何說話理直氣壯,華為:他擁有否決權
    我們都知道,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華為的持股並不多,因為華為主張的是員工持股制度。那麼任正非在華為的持股究竟少到什麼程度呢?據數據統計顯示,任正非在華為的自然人持股1.01%,加上員工持股0.13%,所以任正非在華為的全部持股僅為1.14%,作為一個創始人,公司持股數量僅為1%,想來也是世上少有了吧。
  • 【重磅】任正非揭秘華為成功「三字經」:痴傻憨
    任正非和華為公司,堪稱當代商業史上的傳奇。1987年,年滿43歲的任正非和5個同伴集資2.1萬元成立華為公司,利用兩臺萬用表加一臺示波器,在深圳的一個「爛棚棚」裡起家創業。28年後,華為公司由默默無聞的小作坊成長為通信領域的全球領導者:2015年營收3950億元人民幣,淨利潤369億元,增速均達30%以上。作為華為領軍人物,任正非從一名中年創業者成為全球知名企業家,深深影響了許多人。
  • 斷供華為背後:任正非的命,張忠謀的運
    張忠謀拜訪華為後不久,任正非在一次採訪中說,人家多優秀啊,留過學、素質高、創業資源又好,不像華為,兩萬多塊錢的啟動資金是湊來的,啥技術也沒有,只能從二道販子幹起。任正非出生時,張忠謀已經13歲,隨父母從香港轉到重慶,在名校南開中學讀書。他的父親張尉觀是第一代接受西洋教育的名門之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碩士學位,當過浙江寧波鄞縣財政局長,也在南京、廣州、香港做過銀行經理。
  • 臺積電斷供華為背後:任正非的命,張忠謀的運
    張忠謀拜訪華為後不久,任正非在一次採訪中說,人家多優秀啊,留過學、素質高、創業資源又好,不像華為,兩萬多塊錢的啟動資金是湊來的,啥技術也沒有,只能從二道販子幹起。 任正非說的都是大實話,他的命跟張忠謀真的沒法兒比。
  • 華為一年利潤600多億,任正非到底有多少個人財富?
    華為年利潤超過600億,華為沒有上市,是一家私有化公司,不需要給股東分紅,那麼落到任正非口袋裡有多少呢?我們普通人的思維會覺得,作為老闆,任正非應該至少分個兩三百億吧。 《胡潤百富榜》給出的任正非個人全部財富數字是210億。
  • 華為公司是不是任正非一個人說了算?聽聽任正非自己是怎麼說的?
    眾所周知,說起中國的優秀公司,位於深圳的華為公司絕對是中國企業界的驕傲。而華為公司的創始人,正是老一輩企業家任正非。近日。任正非就華為公司的一些問題,發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任正非首先說到:過去30多年,華為的成長得益於中國改革開放,得益於深圳領先的營商環境。未來華為將繼續紮根深圳,推進深圳總部轉型升級,通過華為的國際化發展,向世界講好深圳企業創新創業故事,進一步擴大深圳的國際影響力。
  • 唯一被華為呼喚回來的員工,任正非親自道歉:你回來吧,公司錯了
    1987年,44歲的任正非已經是企業的一個小領導,但是由於工作上的失誤,受到欺騙,被公司開除。人到中年慘遭失業,還背負上百萬的債務,而且妻子也跟他離婚了,可想而知,當時的任正非有多麼無助和無奈。走投無路的任正非於是就決定創業,東奔西走湊了2萬多。在深圳的一個居民樓裡成立了「華為」,經過任正非三十多年的苦心經營,華為終於成了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華為的成功,離不開任正非的管理,華為有一個成功的秘訣,就是善於招納、管理人才。
  • 華為創業幫的山頭文化
    在華為幹了八年突然收到家鄉父老召喚,為了將跳槽的風險降到最低,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按兵不動,老實做帳。給人打工不如回鄉創業,在外招攬兄弟不如與親兄弟合作,何況擁有專業財務知識與多年管理經驗都是公司創業階段所亟需的,顧慶偉終於整裝待發辭別華為加入鼎漢技術。他拉來不少江財校友,例如後來的副總裁程燦、董事王生堂,還有幾位華為老同事。
  • 我在華為已是綠葉,他的出走讓任正非痛下決心,甘做綠葉
    大家都知道孫亞芳是華為的董事長,並且任職長達18年之久,這段時間任正非基本上就是甩手掌柜的意思,基本上不管公司的具體事務,全部都是孫亞芳在處理,所以任正非才說自己是一個透明人。李一男在研二的時候就到華為總部做實習生,那個時候華為也才剛剛成立不久,是一家小公司,員工也才百來十人,並沒有現在的規模。也許是因為李一男的才能出眾,沒幾個月時間就得到了任正非的重任,讓他處理一項程控交換機項目,由於出色的業務能力,很快就成了任正非的徒弟,任正非對這個小夥子也是非常看好。
  • 任正非:華為永遠都會是狼文化
    但任正非覺得,外界對「狼」的理解有所歪曲,並不是他們的原意。「狼嗅覺很靈敏,聞到機會拼命往前衝;狼從來是一群去奮鬥,不是個人英雄主義;可能吃到肉有困難,但狼也會不屈不撓」,任正非說,華為永遠都會是「狼文化」。
  • 華為到底怎麼了?任正非突然發聲:要是華為最終還活著,歡迎再來
    主要原因還是來自美國的無端打壓,在過去的一年中,美國最大程度地壓制了華為的使用,它不僅要求其國內公司暫停華為的運營,而且還指示其他國家的公司遠離華為,幹擾華為在國際標準組織中的會員資格,並阻礙華為的發展。
  • 華為創業成功,任正非靠的是一幫知識分子
    華為創業成功,任正非靠的是一幫知識分子。我們常說「人多力量大」,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人」具體是指什麼?我們看《三國》,開頭說黃巾軍動輒是聚集了數十萬人,但很快就被曹操等人一掃而空。為什麼?我們今天學習華為,就要認知到華為的根本在於「人」,只有在這方面搞正確了,隊伍才能力出一孔,創造成功。其實,華為從成立一開始就起點很高,雖然華為最初物質條件很差,但創始人任正非是一個專家型人才,或者說是高級知識分子。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大學生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那時候就是中專生都被視為知識分子。
  • 華為「舵手」任正非:膽大包天的理想主義者
    任氏說,華為在創業初期,沒有資本,只有知本,華為的資本是靠「知本」積累起來的。 於是,在一年後定稿的《華為基本法》中,有了這麼一條關於價值創造的定義:我們認為,勞動、知識、企業家和資本創造了公司的全部價值。
  • 華為如果任正非離開還能走多遠
    沒有了任正非,華為一定不行嗎? 沒有了任正非,華為一定不行嗎?一、華為的基因,來源於任正非眾所周知,一個企業的文化基因,源於這個企業的創始人。而華為的狼文化,毫無例外也來源於任正非的個人風格。
  • 難纏的「狼」:非凡領袖任正非與華為的徵服之路
    任正非,一個中國商業史上無法繞開的名字,他被譽為教父級企業家,他重新定義了中國企業家精神。他的創業故事激勵著無數企業家搏殺奮鬥!而任正非與華為的話題,似乎已經無法分割。所有這些,都成為任正非日後博弈商海、不斷戰勝強勁對手的有效砝碼。華為創業之初的中國通信市場,以銷售HAX交換機的國內企業不少於200家,並且良莠不齊:有的是自行生產和研發的,質量不高;有的是從國外輸入的原裝進口產品,性能好卻價格昂貴。
  • 「華為是沒有文化的」,任正非:華為文化就像「洋蔥」一樣很多層
    事實上,華為是一家以融合為核心的公司,都說華為的企業文化多好多厲害,可任正非卻不認為這不是自己創造出來的,他頂多是一個文化教員。「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這是貫穿中西文化的精粹,什麼意思呢?
  • 華為的「塔山」精神!任正非:你們是華為的壓艙石,要在制裁中做...
    任正非內部講話中明確道:「我們把CBG作為公司的"壓艙石」,讓它輸出利潤供養公司!」 雖然有CNBG作為終端的壓艙石,但晶片製造之難,遠非三五年可解根本,華為能扛得住嗎? 任正非就在華為內部多次講「CBG是華為的壓艙石」,重壓之下,終端也宣誓稱要做公司的「牡丹江」,在制裁中作「塔山」。
  • 曾有記者問任正非,華為靠什麼能走到現在?任正非:因為我妥協
    1987年,任正非被公司出名,便帶著父親、母親、弟弟和妹妹集資21000元創立華為公司,其實實有資金才17000元。華為公司的第一個辦公地點就是深圳的一家企業的傳達室。值班大爺在前面值班,後面三分之二的地方是華為公司的。晚上值班大爺下班了,值班室就是華為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