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青年書法家兩作入國展,行書寫了1700字,楷書僅寫14字

2020-12-19 書法田園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廣東青年書法家董文科的楷書、行書兩件作品同時入展。能在國展上兩件作品入展,表現出不凡的創作實力。#國展書法家#

董文科

他的楷書作品在展廳現場很出彩,因為大字楷書對聯,在現場多是密密麻麻的小字作品中,有種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對於他的楷書作品的優點與缺點,我們曾在另一篇文章中專門作了評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連結翻看。他首次以唐楷投稿,只寫了14個字,就入了國展

董文科12屆國展入展楷書

這一次,優秀的作品必定是經過作者深思熟慮的,國展作者是如何創作國展作品的,必定能給我們的書法創作帶來一些可以借鑑的經驗。下面我們就通過他的《創作手記》,來看看董文科是如何創作這兩件作品的。

創作手記

文:董文科

筆:加制山水(小)、狼羊一品(大)

墨:紅星墨液、一得閣超濃

紙:福建老玉扣、八尺鎏金蠟染宣

硯:小瓷碟、瓷盤

創作地點:逸文書院

01行書作品的創作

董文科12屆楷書入展作品

十二屆國展徵稿啟事出來後,我便決定用小行書作為主要投展書體,因為最近兩三年基本用功於小行書。在全國第三屆冊頁書法作品展中,我的行書作品入展,也給自己增添了一點自信。

書體定下後,我開始著手進行準備工作:內容選定為《徐霞客遊記》中的一篇,約1700字;形制採用常見的七小塊拼接,按形制打一遍草稿,以便了解大概布局;紙張準備的是福建老玉扣,按草稿裁好大小。一應用具齊備後,正式創作已是六月底,是日較為空閒。

董文科行書作品

創作時風格決定靠近二王,再加一些宋人意趣,用筆偏向厚重樸拙一路,章法結合遊記內容,儘量追求自然,避免過於花哨。完成後整體觀之,塊面主次明顯,用筆結字也較為和諧統一。對文字進行仔細校對後,發現幾處錯、漏,更改數張後,最終定稿。

02楷書作品的創作

楷書作品投展我是第一次,為什麼用唐楷投展?一是因為常年從事小學書法教學,工作需要,唐楷幾乎天天寫,熟悉。二是考慮到近年楷書入展作品80%以上是魏碑類,唐楷投展者可能不多,可以避開擁堵。三是我投的形式是對聯,字不多,工作量小,創作起來較為輕鬆,落選也不吃虧。

董文科楷書作品

因行書作品已完成,心態比較放鬆。在桌上寫大尺幅作品最好有熟悉的人幫忙抻紙,一天晚飯後,剛好老婆有空,便決定開始創作。紙張準備了四種顏色的民清風鎏金蠟染紙,按要求裁好。

所選擇的內容是平時教學時特別留意的聯句,有出處,熟悉,也好寫。考慮到一種書風在表現上比較單調,於是在用筆上進行融合,以顏楷為主基調,輔以《雁塔聖教序》的靈動,再加入行書的呼應連貫,以增強書寫性與筆墨的表現張力。沒有做流行的誇張對比、變形,力求正大氣象。

董文科創作後的留影

四種顏色的紙各寫了一遍,最後選擇與內容較為協調的藕紅色那一副,落款、蓋印也較簡潔。張壁一看,雖仍有欠缺,但基本表現了心中所想的端莊、厚重、雅致的書風。於是,第二天連同行書作品一起送裝裱店作簡單託底拼接後,便順豐寄出了。

董文科作品

03結語

後面好消息相繼傳來,先收到面試簡訊的是楷書,第二天收到行書面試簡訊。而能最終入展,我想,除去老婆幫忙抻紙的功勞外,可能是我準備得比較充分,比如用紙,我感興趣的紙基本都會囤一點備用;教學中碰到好寫的內容我也會專門記下來。

創作過程中我已盡心盡力,至於結果,就順其自然。

董文科作品

相關焦點

  • 廈門青年兩件作品入書法國展,楷書有趣,行書瀟灑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廈門青年書法家朱國振有兩件作品同時入展,一件魏碑體的楷書作品,一件取法宋人的行書作品。朱國振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書法專業,這兩件作品,體現了其作為科班出身的書法水準。朱國振入國展的行書以米字為主要取法對象。
  • 小學老師14字楷書、「鴻篇巨製」行書,雙雙入12屆國展,佩服
    ,講好普通話」的影響下,書寫也被提到了一個至高的點上,在這種背景之下,很多老師都加入了練字的行列,也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很多老師寫一手漂亮的字跡,成為學生心中的偶像,但是真正能夠達到書法家的稱號的,卻寥寥無幾,筆者也熟悉這樣幾位,諸如中學教師楊華,一手精湛的歐楷逆襲為書法家,還有美女教師崔磊,一手漂亮的篆書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還有今天要走進我們視野的小學教師董文科,在12屆國展中,14字楷書,「鴻篇巨製
  • 小學老師14字楷書、「鴻篇巨製」行書,雙雙入12屆國展,佩服
    教師是當今最具有特殊性的職業,不僅是一項「良心活」,而且還是一項「勞力活」,在日常工作中處處都要起到模範帶頭作用,進而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尤其是在書寫上,在當下「寫好規範字,講好普通話」的影響下,書寫也被提到了一個至高的點上,在這種背景之下,很多老師都加入了練字的行列,也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很多老師寫的一手漂亮的字跡,成為學生心中的偶像,但是真正能夠達到書法家的稱號的,卻寥寥無幾,筆者也熟悉這樣幾位
  • 100餘字的八尺楷書大作,將唐楷寫靈動,入了12屆書法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湖北青年書法家謝紅兵的楷書作品庾信《從駕觀講武》中堂入展。整個2019年,謝紅兵除了在書法全國展入展以外,還在書法報舉辦的書法海選中獲得金獎,在多個展覽中入展,可謂收穫頗豐。
  • 14字「陪襯」楷書作品入了國展,這是啥路子,顏楷格調筆墨有張力
    國展是很多書法家嚮往的神聖殿堂,尤其是以楷書主打的書法家們,更是翹首以盼,希望以楷書撬開國展的大門,可是往往事與願違,而他卻輕鬆拿下,並且是首次以唐楷的形式投稿,沒曾想,14字的「陪襯」楷書作品入了國展,很多人感覺到這是意外,可是卻是現實,這位幸運的書法家就是董文科,雖然在書壇已是小有名氣
  • 他的楷書、行書同時入書法國展,被評委當做「免檢產品」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福建書法家林傳生的楷書、行書兩件作品同時入展。林傳生12屆國展入展楷書作品楷書作品:激活唐楷我認為楷書作品入展並非以技法取勝,而是創作理念與本次評審導向相契合。於是我選擇了歐、褚為基調,把這十多年來研習晉楷和隋唐墓誌作了融合創變,以現代人審美傾向的輕鬆筆調來書寫,糅合彰顯心性的審美元素,強化點畫之間自然流動,觀照字組間的起承轉合,努力讓嚴肅的唐楷洋溢著「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的氣韻。
  • 80後青年憑藉歐楷入國展,被網友高度評價:把楷書寫活了
    本期話題:80後青年憑藉歐楷入國展,被網友高度評價:把楷書寫活了!如果有人問怎麼才能成為一位合格的書法家,很多朋友一定會說成為中書協會員就能證明自己是一位合格的書法家。中書協全名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是書法方面最具權威的組織,也代表著書法的最高水準。所以很多學習書法的人都夢想成為中書協的會員。
  • 書法博士兩件作品入國展,楷書取法魏碑,既輕鬆又厚重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西南民族大學書法研究所所長、碩士生導師王書峰的的楷書、行書作品入展,成為為數不多的多種書體同時入展的書法家。王書峰出生於山東冠縣(竟是老鄉),後來在四川大學讀的博士。從其履歷來看,應是在高校讀書、任教,逐漸成為書法名家的。
  • 書法博士王書峰兩件作品入12屆國展,楷書厚重,行書灑脫,佩服
    在12屆國展,有這樣一位書法博士特別惹眼,尤其是他的兩件作品同入國展,成為國展中最閃耀的明星,其中一幅楷書,取法魏碑,寫得非常厚重,而其行書作品灑脫飄逸,他就是王書峰,提到這個名號,可能很多人都熟悉這樣一位書法家,因為他擁有別人沒有的那種頭銜和書法水平,王書峰,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
  • 他以顏楷為主格調,摻以《聖教序》靈動,憑14字楷書入選12屆國展
    12屆國展已是漸行漸遠,雖然這樣,但是對於第一次入選國展的書法家們仍然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從本次國展的結果來看,呈現出了一種欣欣氣象,國展不僅是大牌書法家的競技場,同時也是新手的展示場,更值得關注的是楷書的入選比例在上升,並且不少新手以楷書成功入選了國展,而他卻是一位國展老手,憑藉楷書入選
  • 專訪國展高手董文科:憑藉14字唐楷作品,他為何能入國展?
    、廣東省書協會員、湖北省書協會員、深圳市書協會員、惠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國展書家談藝錄1981-2019董文科口述 書童 採訪整理1記者:唐楷在國展佔比極少,聽說您這次以唐楷入國展,都有哪些創作心得?
  • 90後小青年,以顏體楷書入國展,創作思路很清晰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江蘇徐州青年書法家杜洋以一件顏體楷書入展。杜洋在十二屆國展現場在全國各類書法展上,楷書作品能夠入展的,大多數是小楷或者魏碑,唐楷並不佔主要地位。拿全國第十二屆國展來說,就有柳體、歐體、褚體等唐楷風格的作品。作為唐楷的經典之作——顏體,在多屆國展上都能看到。這次國展,包括杜洋的這件作品在內,大約有五六件顏體風格的作品入展。雖說都是顏體楷書風格,但每件作品之間還是稍有差異的。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杜洋這件顏體開始作品。
  • 90後小青年,以顏體楷書入國展,創作思路很清晰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江蘇徐州青年書法家杜洋以一件顏體楷書入展。在杜洋身上,有兩個看點值得關注:一是杜洋出生於1991年,年紀輕輕就能入國展,算是書壇比較優秀的新人;二是杜洋是書法專業出身,雖然他自小在父母指導下學習書法,但真正地進入打開眼界、將書法作為一門深入研習的學問,還是在大學期間。
  • 他的書法獲50萬大獎,隨後兩件作品入國展,這個甘肅青年真優秀
    在隨後的12國展上,他的行書、楷書雙雙入展,成為為數不多的多種書體入同一屆國展的書法家。1988年出生的他,年齡不大,卻已經是甘肅省書協青少年工作委員會委員、甘肅省青年書協理事、甘肅省青年書協楷書委員會副主任、嘉峪關市青聯委員、嘉峪關市書協副秘書長等。早在幾年前,對頡江泊氣息醇厚的行書就有深刻的印象。
  • 顏體楷書加點「趣味」,就能入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深圳書法家唐積田以楷書入展。他的楷書很明顯取法顏真卿,但又不是完全模仿顏真卿,使在顏體楷書的基礎上,增加了「趣味性」。這種趣味性來自何處呢?但要知道,唐代楷書普遍法度森嚴,而且,既然已經到達巔峰,後來人就難有突破的可能。所以學習唐楷,尤其要注意不能死學。學到頂點,無非是寫得像顏真卿,更何況顏真卿是歷史上處在書法金字塔頂的人物,誰就敢說自己的天資、勤奮一定能夠如顏真卿。
  • 他以顏體楷書入國展,漲墨運用很醒目
    ,廣東揭陽書法家林樹煥以顏體楷書入展。林樹煥的書法創作以顏體為基,不僅僅體現在他的楷書作品中,他的行書也是以顏體築基。林樹煥十二屆國展入展楷書作品他的作品,用生宣白紙,沒有什麼形式設計,但特意加強了墨色的變化,體現了墨的乾濕變化,
  • 他的楷書、行書、草書同時上國展,看起來也沒啥特別的
    他的楷書、行書、草書同時上國展,看起來也沒啥特別的,光羨慕沒用,2個外在特點值得學習。我有時候看到一些書法家入了展,拿到了會員以後開始亂寫了,我是能理解他的,因為在這之前為了上展,他可能已經憋屈了好久了,終於可以放肆地揮灑一下,參加展覽雖然也是書寫,但畢竟那是一場全國性的比賽,是比賽就有規則。
  • 他的顏體寫得很純正,蒼渾,嫁接《祭侄文稿》筆意,入12屆國展
    一提到顏體,我們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顏體楷書,其實顏真卿不僅楷書寫的到位,而且行書也非常出色,尤其是他的《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是文稿類別的「天下第一」,學顏體不僅要學習他的楷書,還要學習他的行書,雖然在國展中,我們也屢屢看到顏體楷書的影子,但是顏體行書的更是隨處可見,而這位年輕的書法家就非常有頭腦
  • 12屆書法國展上,這件大字楷書很有功力,但缺點同樣明顯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安徽桐城青年書法家李鼎的楷書作品入展。李鼎1984年出生,算得上比較年輕的書法家了。而且,他是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的本科生,後來又在書法專業雜誌工作,可以說是走了一條很專業的書法道路。
  • 他8歲習書,憑8字楷書入12屆國展,字字「壯實」,個性十足
    ,有這樣一幅楷書作品,贏得了滿堂彩,雖然僅有8個大字楷書,卻深得評委們的推崇,最終成功入選12屆國展,整體上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撼力,字字「壯實」,個性十足,從他的楷書上看,這是一位走碑帖結合之路的書法大咖,他的楷書不僅有碑的方勁與剛強,也有帖學的靈動與活潑,真正別有一番風味,他就是楊方華,8歲學書的他,卻憑藉8個大字入了12屆國展,讓人既佩服,又羨慕,提到楊方華,想必大家也都熟悉吧,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