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享譽海內外的72歲臺灣漫畫大師蔡志忠在少林寺落髮為僧,成為這段時間的一大新聞。
多年來,蔡志忠一直致力於研讀中國古籍和佛書,創作出了膾炙人口的《莊子說》《老子說》《列子說》等100多部經典漫畫,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多種語言版本出版,總銷量超過5000萬冊。
從4歲開始,蔡志忠就喜歡上畫畫。長大後,他更立志於「一輩子畫畫,只要不餓死就一直畫下去」。
成為職業畫手是在他初二時,將自己的作品寄給臺北一家出版社,沒想到暑假時竟得到了聘任通知。
到底是追逐夢想,還是繼續學業,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選擇前者,於是對父親說,我要到臺北去畫漫畫。
父親聽後,並沒有阻攔,而是說:「找到工作了嗎?有了,那就去吧!」
正是這短短的12個字,從此改變了年僅15歲的蔡志忠的一生。他揣著200元新臺幣和拎著一口大皮箱,坐上了從彰化到臺北的車,並很快憑藉《大醉俠》等作品嶄露頭角,從此在成功道路上越走越遠。
上世紀70年代,他成立了自己的動畫公司,短短數年時間拍了《老夫子》《烏龍院》等8部作品,而且《老夫子》獲得了1981年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
1985年,他當選為全臺灣十大傑出青年。
1986年,《莊子說》出版,蟬聯暢銷排行榜第一名達十個多月。
2011年,蔡志忠獲得臺灣「金漫獎」終身成就獎。同年,他的一幅半尺小畫《思維中的達摩》在廣州的拍賣會上拍出了20萬元的高價。
同時代的三毛曾感慨:蔡志忠的智慧,使視古人如畏途的這一代中國人,找到了他們精神的享受和心靈的淨化。
在感嘆蔡志忠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同時,我們也不得不佩服他的父親在教育孩子中表現出的大智慧。可以說,如果沒有父親的支持和鼓勵,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蔡志忠。
有一句話說得好,「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你怎樣對待孩子,就怎樣決定孩子的命運,全在於父母。」作為父母,要看到孩子的優點,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個性化培養,幫助他找準人生定位,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一是要釋放孩子的天賦。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手牽手送到人間的天使,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有天才的特質,關鍵是看父母怎樣引導、發現和釋放孩子的天賦。
蔡志忠從小喜歡畫畫,父親清楚地看到他在繪畫方面的天賦,並沒有強迫他走大部分孩子讀書的道路,而是鼓勵他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
孩子從出生開始可能就具有多種天賦,或者在一個或多個領域中具有出眾的潛力,孩子需要的僅僅是家長的發現和培養,鬆開孩子的手腳,讓他盡情地動,大膽地跑,釋放孩子的頭腦,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保護孩子的天賦,讓他在最適宜、最自然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二是要及時給孩子鼓勵。每當孩子取得一點成績,都要及時地肯定孩子,並堅信自己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鼓勵他堅持自己的理想,就一定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創作過程是十分艱辛的,特別是對一個身處異地的15歲孩子來說,更需要家人的鼓勵和肯定。父親對蔡志忠的決定總是無條件的支持和及時的肯定,充當他最堅強的後盾。
正是有了家人的無私支持,才讓蔡志忠徹底放下思想包袱,在動漫創作的道路上一直堅持走下去。
三是要學會換一個角度。也許你的孩子現在還沒有在某個方面表現出讓你驕傲的特長,或者他的成績平平,也缺少創造力,甚至他性格內向,從不敢在外人面前表現自己,即使這樣,也不要過早否定孩子,要學會換一個角度看待孩子。
也許孩子現在平平無奇是在醞釀更驚人的爆發,看似沒有任何潛力和優勢,他只不過是在等待你的發現,所以,身為家長,你一定要對孩子充滿期待,要學會從不同角度發現孩子的聰明和特長,然後激勵他、教育他,讓他有朝一日發揮潛能。
上初二時,蔡志忠決定輟學,走上職業畫畫道路。在一般家長看來,這不是一條「正道」,且前途未卜。可父親聽了這個「石破驚天」的決定後,很淡然,認為只要蔡志忠想好了,就去做。而且,從另一個角度看,條條道路通羅馬,成功的道路並不只有讀書一條,也許在畫畫上,蔡志忠會更容易取得成功。果然,事實證明父親沒有看走眼。
換一個角度看待孩子,你會發現他比你想像中還要聰明,還要有天賦,好好培養他、鼓勵他,他一定能取得讓你意想不到的成績,這是每一個家長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