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晉寧」國立藝專提上「國保」日程

2021-01-20 昆明晉寧發布

近日,晉寧區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及文史委員,對「國立藝專舊址」保護與利用工作情況進行視察,並召開專題協商會,聽取相關情況介紹,圍繞如何把國立藝專提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日程等重要內容建言獻策。

國立藝專與西南聯大一樣,抗戰時期曾經歷了顛沛流離又波瀾壯闊的西遷史,而後在昆明市晉寧區安江村度過了一段比較安穩的教學時光,培養出了徐悲鴻、吳冠中、林風眠等一批在國內國際都享有很高聲望的藝術家,是中國近現代藝術的搖籃。時過境遷,現在的國立藝專已分化成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國音樂學院以及中央工藝美術學院,4所中國頂尖藝術院校。從2002年到2019年,國立藝專被先後列為區級、市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相關部門正在積極籌備推進提請將其申報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並且納入了古滇名城文創公園核心區域的重要文化瑰寶來規劃統籌。目前,晉寧區投入180萬元對國立藝專前後院及東西廂房進行了修繕,下一步全面修繕初步預算資金為1000餘萬元。

座談中,視察組聽取了區文旅局、古滇管委會、文創公園項目建設方及晉城鎮關於「國立藝專舊址」保護與利用工作情況的匯報及下步工作打算,針對缺口資金大、歷史資料缺乏等問題,就進一步統籌推進國立藝專的保護與利用作了發言。

政協委員們建議區屬各級各部門:要強化對國立藝專的保護和宣傳,提高全民的文物保護意識,要重視抓好文物安全工作和防火、防盜、防倒塌工作,加大現有文物成果的宣傳展示、利用;要突出重點,兼顧一般,把比較有影響力的文物點作為重點進行保護開發打造,以政府為主導、鼓勵民間參與,積極爭取上級有關資金的補助支持,確保文物保護項目順利推進,打造晉寧文化品牌,讓國立藝專文化真正成為晉寧的、昆明的乃至全省的文化名片,並轉化為推動晉寧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和不竭動力。

區政協主席普鴻昌說,要清楚地認識到,國立藝專的保護利用和發展工作尚處在初期階段,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從強認識、推項目、促保護、利傳承的高度來抓好各個環節的統籌規劃與推進。一要儘快啟動挖掘、徵集國立藝專相關歷史資料和圖片。二要正確處理好國立藝專舊址保護與安江文創公園周邊開發與利用的關係。三要儘快成立一個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統籌抓總,科學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四是國立藝專保護與利用的規劃設計在提上政府規委會前,要專題聽取政協意見建議,確保國立藝專提上「國保」日程各項環節不出紕漏,為昆明、乃至全省打造一張靚麗的晉寧文化名片。(圖文:陸安楠 劉錦)

主流聲音 權威發布

審核:段正祥 方維林 排版:李雲才

相關焦點

  • 國立藝專舊址提上「國保」日程 當年西遷昆明與西南聯大毗鄰
    部分修繕工作預計於3月完工 將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新年伊始,昆明晉寧安江村的一座廟宇,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是中國知名畫家伉儷李際科與傅本嫻的後人,專程送傅本嫻的遺物重返故裡。傅本嫻上月於重慶去世,享年97歲。
  • 國立藝專舊址明年底完成修繕 講好國立藝專故事促進昆明文藝發展
    在隨後召開的市政協與中國美術學院美育合作座談會上,市政協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國立藝專在昆明辦學的情況,以及開發國立藝專資源打造國際美育基地的建議。據介紹,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原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與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在內遷途中奉令,於1938年3月在湖南沅陵合併為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即現在的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 國立藝專畢業證 「001」號的學霸和老校友們,回杭州開了一場時隔80多年的「同學會」
    這是一場「同學會」,八十多年前,他們同在杭州國立藝專(中國美術學院前身)求學,是學校最早的一批畢業生。之後,三人又渡海臺灣,成為傳統藝術的傳道授業者,最後又到北美,從杭州承襲的藝術傳統從未割斷。,國立藝專的前十年,是最好的十年。
  • 抗戰中的國立藝專:在廟裡上課 基本一個廟一個系
    安江村國立藝專舊址 姚鍾華 攝  1939年,由北平國立藝專與杭州國立藝專合併組建了新的「國立藝專」。  我見鄉街子上有個茶館,從烈日下走進去,黑洞洞的,定睛看時見有許多老人在喝茶抽菸。我正想向他們打聽,還沒開口,吳先生就在身後大聲喊道:「老鄉們,國立藝術大學當年的學生來看你們來啦!」眾皆愕然。隨後才反應過來,他們三三兩兩站起來,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接著七嘴八舌地講起過去的事來。
  • 揭秘國立藝專:是什麼造就了「藝專精神」一直延承至今?
    國立杭州藝專大門 選自新浪首先,國立藝專的學風是比較好的。同時,國立藝專對於基礎的訓練又比較嚴格。還有就是當時的師資力量比較強,老師們水平都很高,還有一些國外的老師,像法國的克羅多,是比較有名的,還有白俄羅斯的、日本的。包括當時的音樂系,還請到了奧地利的教授。
  • 國立藝專的安江情懷
    很多人都很熟悉西南聯大,其實,國立藝專與西南聯大一樣,抗戰時期也經歷了顛沛流離又波瀾壯闊的西遷史,而後在昆明晉寧區安江村度過了一段比較安穩的教學時光
  • 國立北平藝專精品中國畫展覽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國立北平藝專精品陳列(中國畫部分)展覽文化部「2013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國立北平藝專精品陳列(中國畫部分)展覽主    辦:中央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國立北平藝專精品陳列(中國畫部分)展覽1918年4月,中央美術學院的前身——國立北京美術學校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積極倡導下創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國家開辦的美術學府。
  • 北平藝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國立美術學校
    01 /1927 年,林風眠(右二)在北京藝術大會的留影  02 /國立北平藝專教師徐悲鴻、齊白石、吳作人、李樺合影  03 /吳作人留學期間在自己的工作室裡,圖右下方為作品《縴夫》  04 /國立北平藝專教師蕭淑芳、吳作人、蕭淑嫻、王合內、王臨乙等在郊外  05 /1932 年,蕭淑芳於北平北海公園,溜冰不忘畫畫  北平藝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國立美術學校,它的建立,起因於蔡元培。
  • 國立北平藝專與民國北京畫壇
    北平藝專部分教員李毅士(前排右二)、陳師曾(中持扇者)等人合影國立北平藝專是近代以來我國第一所由國家設立的專業藝術院校,其前身北京美術學校1918年4月15日成立,事實上,當今我們所了解的國立北平藝專最多只能說是建國前夕徐悲鴻先生掌校時代的國立北平藝專
  • 重慶珍檔丨尋覓國立藝專的重慶記憶
    該社區中的國立藝專舊址被一堵灰色的水泥圍牆圍住,圍牆上還張貼著數十張國立藝專的圖文展板。踮起腳來,記者看到了圍牆內的景象——雜草叢生,幾棵小樹孤零零地站立在這片曾雲集了眾多大師的沃土上。雖然物質上的遺存不復存在,但國立藝專師生交往的故事卻流傳了下來。記者從已故畫家郝石林的回憶文章中得知,其在磐溪國立藝專求學時,傅抱石對學生要求嚴格,讓郝石林印象深刻。
  • 滄桑八十——國立藝專舊址探訪錄
    原標題:滄桑八十——國立藝專舊址探訪錄 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舊址紀念碑記:「靈氣」實來源於藝專的創始人蔡元培之美育思想,而為先後執掌北、南兩校藝專的林風眠所充實、發揚而形成的一種學術自由、兼容並包的學風。
  • 國立北平藝專精品陳列(西畫部分)
    1918年4月,中央美術學院的前身——國立北京美術學校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積極倡導下創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國家開辦的美術學府。此後在中國20世紀早期社會大變革的特殊歷史進程中,幾經合併、停頓與重建,直到1950年中央美術學院成立。「藝專」時期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重要階段,奠立了美術教育與教學的最初形態。然而目前對於「藝專」時期並無系統、專項的學術梳理與研究。
  • 往事| 「安江村風波」後,呂鳳子接任國立藝專校長
    他矢志辦學的精神得到蔡元培等人的推崇,在國立藝專「安江村學潮」後接任校長之職。他提出五點「不要」,包括不要委任狀、教育部不要幹涉用人與開支等等。為了國立藝專的校務建設,呂鳳子殫精竭慮,積勞成疾,曾病倒在璧山,並落下手臂經常顫抖的毛病,導致其畫風發生巨大變化。
  • 往事|「安江村風波」後,呂鳳子接任國立藝專校長
    他矢志辦學的精神得到蔡元培等人的推崇,在國立藝專「安江村學潮」後接任校長之職。他提出五點「不要」,包括不要委任狀、教育部不要幹涉用人與開支等等。為了國立藝專的校務建設,呂鳳子殫精竭慮,積勞成疾,曾病倒在璧山,並落下手臂經常顫抖的毛病,導致其畫風發生巨大變化。
  • 往事| 滕固:被遺忘的國立藝專校長
    但似乎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抗戰初期的艱危時刻,曾毅然出任國立藝專校長,帶領師生輾轉流亡,一路顛沛流離,立下汗馬功勞。兩年多的校長生涯,委實艱辛百倍,甘苦自知。「事業上的心力交瘁,肌體上的病魔困擾,家庭生活上的飽受凌虐」,使其年僅四十歲便遽然仙逝。滕固的名字,由於種種歷史原因,被很多人淡忘了。直到近些年,才有學者整理出他的文集和年譜。
  • 往事|「實在看不慣」——抗戰初期沈從文眼中的國立藝專
    北平藝專和杭州藝專作為兩大國立院校,和其他教育文化機構一樣,紛紛開始流亡內遷。沅陵是湘西門戶,1938年,沈從文路過沅陵,對國立藝專的合併情況看在眼裡。說起來,他對抗戰初期的國立藝專印象並不佳,其中原因有點複雜,且容我慢慢道來。1937年七七事變,北平淪陷,山河破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北平藝專和杭州藝專作為兩大國立院校,和其他教育文化機構一樣,紛紛開始流亡內遷。學校奉教育部令,兩校遷到湖南沅陵,並進行合併。北平藝專的轉移時間要早一點,抗戰爆發不久,就由校長趙太侔帶領,即行南下。
  • 國立北平藝專之於民國雕塑的發展
    在民國雕塑教育中,特別是在1937年之前,在雕塑教育方面,無疑國立杭州藝專的重要性要大於國立北平藝專。1938年兩校合併,兩校雕塑專業隨之合併,一直延續到1945年。此後直到1949年,兩校雕塑專業發展並駕齊驅,各有側重。  本文以時間順序,對國立北平藝專雕塑專業的發展作一簡略梳理,從發展過程中選出關鍵點,以「事件發生」為基礎,引申出與「中國現代雕塑起源」相關的深層問題。
  • 中央美院美術館藏國立北平藝專精品陳列展開幕
    本次展覽發布會現場2012年11月27日下午2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國立北平藝專精品陳列(西畫部分)》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4層展廳展出。國立北平藝專講師、中央美院教授戴澤先生講話此次展覽是館藏北平藝專精品陳列的第一回,主要是西畫部分,匯集展館藏西畫精品近四十件,及大量的珍貴史料文獻,貫穿了中央美術學院的前身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自
  • 「文化晉寧」好消息!晉寧博物館成為中國博物館協會團體會員
    中國博物館協會的宗旨是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遵守博物館職業道德準則,團結全國博物館、博物館相關企事業單位、博物館社團組織和個人,發揮行業指導、自律、協調、監督作用,維護行業合法權益,促進博物館管理水平和博物館學術研究水平的提高,為促進中國博物館事業科學發展服務,為促進中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服務,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服務。
  • 「文化晉寧」馬來西亞馬特威影視公司到晉寧博物館 拍攝紀錄片
    1月15日,在晉寧區委統戰部、晉寧區委宣傳部、晉寧區文化和旅遊局等單位相關領導的陪同下,馬來西亞馬特威影視公司一行10餘人到晉寧博物館拍攝紀錄片。在晉寧博物館三樓的鄭和文化展廳裡,一塊塊展板講述著鄭和的故事,馬來西亞友人懷著激動地心情,仔細觀看並提出有關於鄭和的問題,他們用手中的攝像機認真地拍攝,要把鄭和家鄉紀念鄭和的一個個畫面帶回馬來西亞,讓更多的人了解鄭和的豐功偉績。來賓們看到晉寧博物館播放的《詩意山水 鄭和故裡》宣傳片時表示,片子拍攝得非常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