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朝聖》是英國劇作家蕾秋·喬伊斯的處女作,作品講述了一個名叫哈羅德的故事,主人公曾在養豬場幹了40年銷售代表,退休後和妻子莫琳住在英國的鄉間,他倆隔閡很深。
一個平凡的早晨,哈羅德收到一封20年未曾謀面的同事奎尼的來信,奎尼曾為他背黑鍋而被開除,得知她患了癌症,哈羅德隨即寫了回信。在一個加油站女孩的啟迪下,哈羅德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只要他走著,奎尼就會活著,他要親自去送這封信。正是憑著這樣一個信念,哈羅德從英格蘭南端的布裡奇步行到了蘇格蘭東北的貝裡克,歷時87天,途行627英裡,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見到了老友奎尼,也走出了自己人生的霧霾。
這是一次朝聖般的旅程,哈羅德穿過城市和鄉村,遇見形形色色的人。他猶豫過、後悔過、被嘲笑過、也被記者和路人追隨過……這一路,哈羅德回想自己慘澹的一生,妻子莫琳、兒子戴維、朋友奎妮以及身邊的往事.....在一個人的旅途中,哈羅德有時間慢慢梳理自己、直面人生,他發現了自己情感的傷口,逐步回到清醒的現實。
「人生,就是不斷將一隻腳放到另一隻腳前面。」這一路的丈量,是他對信念的堅守,亦是對人生價值的重新思考和定義。旅途中,哈羅德漸漸讀懂了人生,學會了接納自己,感悟到「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
隨著作者細膩的描述,我逐漸認識了一個內向、保守和不自信的哈羅德,到最後成為一位堅貞的朝聖者,一個陽光、真實和自信的老人,直到與妻子莫琳敞開心扉、突破情感的藩籬......我仿佛隱約看到了我自己,震撼直抵心靈深處!
小說的結局是哈羅德沒能拯救奎尼的生命,讀者一開始也許就會料到,但這段朝聖般的路途,一直牽扯著讀者的心,直到小說的結尾哈羅德拯救了他自己。也許,這就是作者的創作目的——她不為結局創作,只為一段救贖的旅程。
讀完小說,我突然自問,自己是不是一個朝聖者?在茫茫人海中,我們都希望得到「加油站女孩」的啟迪;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們都希望遇見稱心的旅伴給予的鼓勵。我發現,這段千山萬水的「朝聖」,不只救贖了哈羅德,也救贖了我自己……
《一個人的朝聖》餘音猶在,接下來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要學會愛、學會珍惜、學會感恩、學會包容、學會認識自己和這個萬千世界……(文/田雨生)
來源:寶塔區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