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紐約聯合國總部一間普通的會議廳裡好戲連臺。甲骨文、漢字、中國文化,漢語在這裡主宰;古箏、二胡、琵琶,漢音從這裡飄溢;太極、醉拳、少林功夫,漢韻在這裡味道十足。
2011年聯合國中文日的各種慶祝活動正在這裡舉行,精彩紛呈的中國節目吸引了眾多聯合國工作人員和各國外交官們,會議廳內外人頭攢動。
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飛、簫笛演奏家張維良等來自中國音樂學院的藝術家們獻上了精彩的中國民樂演奏會。古箏、琵琶合奏的《春江花月夜》旋律柔美、節奏流暢,描繪出一派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二胡名曲《河南小曲》以清新的旋律、濃鬱的地方風味和豐富的演奏手法,生動地表現了河南人樂觀爽朗、堅毅豁達的性格。演出結束後,全場觀眾報以熱烈掌聲,經久不息。
來自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退休律師麥可·安茲維納對新華社記者說,他兩遊中國,現在正在學習中文,「剛才的演奏非常優美,儘管我不太懂(中國民樂),但我樂在其中。」
在觀眾們對中國民樂感到意猶未盡時,來自「新武林漢韻」演出團的演員們又登場了。他們帶來的中國功夫將活動推向高潮。太極拳剛柔並濟,醉拳形神兼備,象形拳生動有趣,養生拳八段錦更是教給現場觀眾一些平時鍛鍊的動作要領。「太棒了」「再來一個」,現場觀眾們用英文不斷叫好。
「書法邀請展」是中文日活動的另一場重頭戲。濃墨淡彩的山水畫,蒼勁有力的中國字給外交官們留下深刻印象。中國旅美畫家穆家善展出了自己以美國大峽谷為主題的一組水墨畫,希望以此拉近美國觀眾和中國文化之間的距離。他說,美國人對中國的了解仍然有限,他希望西方人能夠在欣賞繪畫的過程中體會中國天人合一以及和諧的文化精髓。
美國作家德博拉·法洛斯剛剛結束在中國的3年生活回到美國,她的書《中文夢》講述了自己在中國學習生活的經歷。她告訴記者,除了北京和上海,她走訪過中國許多城市,每個地方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和方言都令她著迷。
「美國人需要理解的是中國不僅僅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而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有自己的夢想,」法洛斯說。
聯合國副秘書長赤阪清隆在中文日的慶祝儀式上說,中文是聯合國正式語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歷史悠久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他非常高興地看到人們關注到中文的優美、歷史和重要性。赤阪清隆專門為此用中文寫了一幅書法作品「祝賀第二屆聯合國中文日圓滿成功」。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李保東表示,學習中文的外國人越來越多,這說明世界在融合,而要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語言和文字是最好的工具。他祝願所有學習中文的朋友們日有所進,希望中文日活動越辦越好。
今年4月20日是中國農曆「穀雨」。傳說幾千年前,軒轅黃帝的史官倉頡在「穀雨」時節創造出了中國最原始的象形文字。聯合國選擇「穀雨」作為中文日,以推廣中文在聯合國工作中的運用。(記者危瑋 閆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