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身上要有多少存款,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在網上關於財務自由的討論有很多,而在現實生活中,窮人和富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是財務自由了。數人心中對財務自由最直觀的初始印象就是,實現財務自由的人想買什麼就買;有空就出去旅旅遊;不為工作擔憂不為生活瑣事而煩惱。總之就是房子車子換著花樣玩,票子隨心所欲的花。
在這裡,筆者要說個題外話,以上對於財務自由的敘述並未全面。在筆者看來,真正的財務自由並非是以上所述這些,除了隨心所欲之外,選擇還是最基本的基石。如目前已經90高齡的李嘉誠,今年剛從工作崗位上撤下來,而他擁有的千億資產,早已實現了人們所謂的財務自由。但是,為什麼他在實現財務自由的情況下,從而工作幾十年?
實現財務自由後,並非須彌度日,選擇更為重要
這一點多數人理解不過來,就算李嘉誠早早撤下,旗下產業帶來的被動收入難道還不夠揮霍嗎?關於這一點,筆者是這樣認為的,即財務自由的本身就是一項選擇題。如某個工作在別人眼中看起來是非常痛苦的,但是你選擇了這件工作,內心感到十分快樂,那麼這就是本質性的選擇。因此,實現財務自由並非不是只為了不上班,而是有了經濟基礎之後,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或是能讓自己身心感到滿足的事。
從財富角度來看,實現財務自由就是四個字,即「被動收入」。簡而言之,就是自身資產帶來的被動收入,能滿足自身或是一個家庭的日常開銷和所有支出類開銷。時下,能實現財務自由的人並不多,同時工作也是多數人唯一的收入來源。許多人就算對當前工作非常糟心,他們也不願意離開。而從其他角度來看,並不是說有了工資就能改善生活,而是工資決定了一個人或是一個家庭的生活質量。
那麼,在這種前提下,身上有多少錢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說了這麼多,正題的問題還沒回答,身上有多少錢才能實現財務自由?或是說要有多少被動收入才能生活下去?
這個問題思考起來並不難,在筆者看來,這兩個問題無關錢多錢少的事,有些人有個100萬就能實現財務自由,而有些家庭就算有1億存款也未必能實現財務自由。
舉個例子,比如,某人身上有幾個億的存款,天天生活在花天酒地的夜生活中,每天除了撒錢就是撒錢,被動收入完全抵不上每天開銷。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算身上有幾個億的存款也不夠揮霍。而實現財務自由並不是只看自己的錢袋子中有多少錢,關鍵要看自己的消費能力和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