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置類藝術作品吸引了眾多市民。
6月12日,「重慶藝術大市場·開放的六月——2020四川美術學院藝術遊」在沙坪垻區大學城龍湖U城天街開幕。代表川美本屆畢業生最高水平的近200件作品匯聚一堂,為市民奉獻了一場藝術盛宴。
本次「開放的六月」藝術遊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不僅在龍湖U城天街等城市公共空間舉辦線下展覽,還將6000餘件畢業作品「搬」到線上,在上遊新聞客戶端和「重慶藝術大市場」微信平臺公開展示。
中國美協副主席、重慶市美協主席、川美院長龐茂琨說,今年「開放的六月」藝術遊線上、線下並驅,從校園走向校外,形成「線上雲端藝術遊、線下分區多點展示」新格局,展出作品題材豐富、形式多元,弘揚優秀文化,彰顯地方特色。
展覽現場有一批顏色鮮豔的漆畫,風格獨特。
線上線下並驅,讓藝術走向大眾和市場
在川美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畢業生申佳佳的作品《雪季》前,找她合影的人絡繹不絕。
「剛剛還有人在問作品是否出售。」申佳佳告訴重慶日報記者,畢業作品在城市公共空間展出,可以讓更多對藝術有需求或潛在需求的人看到。
在上遊新聞客戶端和「重慶藝術大市場」微信平臺,不僅可以線上欣賞藝術作品,還可以了解作品創作故事、為作品點讚、直接聯繫作者購藏。這樣的設計,讓畢業生作品直面市場。
「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展出方式,可以讓畢業展引發更為廣泛關注,推動藝術走向大眾,走向市場。」川美教授劉明孝表示。
據了解,「開放的六月」藝術遊經過十餘年探索,已經成為川美藝術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發展的重要平臺,成為全市乃至全國具有品牌效應的特色藝術項目。2018年起,川美更是積極參與「重慶藝術大市場」建設,藝術遊活動迎來全面提檔升級,以全新模式呈現給市民。
裝置類作品《平旦之爭》用毛線、竹條編出魚和水母的造型,十分美觀。
作品精彩紛呈,觀眾直呼「大開眼界」
羊毛氈、毛線、鐵絲,這些普通的材料經過藝術家的創作,變成了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工藝美術作品《遇見》。好些觀眾駐足細細觀賞,連呼「大開眼界」。
包括《遇見》在內,眾多作品在展現藝術家才華和智慧的同時,傳達出溫度和力量。
就拿趙冠雄的作品《行囊》來說,這件作品用陶瓷表現了裝滿「親情」的行李箱,其中有媽媽疊好的衣服、父親炒的甜辣對蝦、姥姥做的包子等。
「因為疫情隔離等問題,家人怕我吃飯不方便,就用吃的把我的行李箱塞得滿滿當當。用陶瓷塑造出這些樸實的物件,是希望將溫情長久封存其中。」趙冠雄說。
眾多畢業作品還體現出師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人文溫情抒寫藝術感受,洋溢著濃鬱的時代氣息與生活氣息。如梁曉盈創作的油畫《赤醫行》,以外公形象為主體,塑造了醫生為人民奔波的場景。作者希望通過這件作品,致敬抗疫醫護人員。
藝術展現場。本組圖片由記者齊嵐森攝/視覺重慶
藝術盛宴為期一個多月,市民可參與藝術互動
在開幕式上,川美、重慶文投集團、重慶日報、上遊新聞和龍湖集團五方強強聯手,啟動了「城市藝術細胞培育計劃」。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裡,市民可以在龍湖U城天街B館L3/L4玻璃連廊的開幕展上,品嘗到這場美院全院系藝術精華的高品質藝術盛宴;在龍湖時代天街C館噴泉廣場V4館L1/L3層,欣賞畢業生服裝設計T臺秀和多媒體藝術展;在金山意庫-重慶藝術大市場線下中心,參與「藝術特惠季」,購買到物美價廉的原創藝術品。
本次藝術遊還將走進社區。在龍湖學樘府、龍湖江與城、龍湖塵林間等社區展廳,市民可以一邊觀展,一邊參與藝術互動體驗;在江北區大水井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則會植入一些大型雕塑作品、裝置藝術等。
據悉,龍湖系列分展場開展時間為6月19日,金山意庫分展場開展時間為6月30日,藝術遊活動將持續至7月20日。
(責編:秦潔、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