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真法師: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八字概括佛陀精神

2020-12-09 手機鳳凰網

編者按:覺真長老(1933~2015),已故中佛協副會長茗山長老弟子,當代高僧,曾任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執行副院長、香港佛教聯合會宗教事務監督、《世界佛教論壇》雜誌總編輯。覺真長老晚年為國內多所高校如北京大學、上海交大、長江商學院等講授「佛學與企業管理」「佛學與人生智慧」「和諧是道」「蕅益大師四書解」等課程,著有《快樂人生》《和諧人生》《徹悟人生》《感知人生》《享受人生》《有容乃大》《當管理遇到佛學》《此心安處是吾鄉》《素往來》等書籍。

佛陀精神,正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一個全國性的政府官員組成的代表團,來到著名古剎參觀,我被指定去接待。走進大雄寶殿,忽然一位長者向我問道:「法師,能不能請你講一講,佛和菩薩區別在哪裡?」我說:「自利利他,是菩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就是佛。」他先是睜大了眼睛望著我,接著,他會心地笑了。

是的:佛陀的精神,正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請讓我介紹佛陀《本生經》中一個著名的「屍毗王割肉貿鴿」的故事:

釋迦牟尼佛過去世為屍毗王時,帝釋天為了考驗屍毗王是不是真正行布施波羅蜜,他化作了一隻鷹,並派遣毗首羯摩天化作了一隻鴿。鷹追鴿,鴿飛到屍毗王懷中請求救護。鷹請屍毗王還鴿,以救它的飢餓之軀。屍毗王誓願救度一切眾生,既要保護鴿,又要布施鷹,於是同鷹達成協議,以自身的肉,秤好與鴿等量(等重),來換取鴿的生命。他自剜盡了腿肉、臂肉,仍然不足鴿的份量,就想以自己的整個身體上秤,結果昏倒在地。醒來後,他責怪自己為身所累,為了一切有情眾生,布施自己,正是時候,豈可懈怠?此時,大地出現了六種震動,諸天神祗讚嘆不已。帝釋天使屍毗王恢復原形後,再探詢屍毗王的本心之願,屍毗王說,我割肉流血時,既沒有嗔心,沒有煩惱,也沒有一點點悔恨之心,我只有為來世得成正覺、度脫眾生所發之大願。

這則佛陀的故事,讓我們驚心動魄。為了慈悲救鴿(生命),為了施捨救鷹(飢餓),甘願忍受巨痛,無畏布施其身,無怨無悔,心無執著,這不正是佛教「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的高度概括麼?這不正是佛教六度(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高度實踐麼?這不正是佛的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典型體現麼?

值得我們探討的是,佛教的這種精神來源於何處?

我們的教主、人天導師釋迦牟尼佛,生於公元前六世紀的古印度,他本是迦毗羅衛國的王太子,但他捨棄了王位,捨棄了人間的名聞利養一切享受,為了尋找人生和宇宙的真理,他在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終於獲得證悟而成佛。佛者,覺也。覺者,覺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覺察到一切事物的真相(法性)。他不但自己覺悟了,他還要幫助我們這些迷誤困惑之中的眾生,因機施教,引導我們,救度我們,讓我們也得到覺悟(棄惡趨善,破迷得悟,斷惑證真),獲得智慧的解脫。所以這叫自覺覺他,最終達於覺行圓滿——這就是佛。可見,釋迦牟尼佛住世說法四十九年,佛教在中國傳播、發展了二千多年,就是為了救度眾生。我們用一句話可以來說明,佛教的本質,就是眾生關懷、關懷眾生。

佛教的宗旨——救度眾生;佛教的本質——眾生關懷。為了關懷眾生、救度眾生,可以犧牲自己,這正是佛教「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來源。用人類的「終極關懷」來說明佛教,那是最為確切不過的了。鴿飛到了屍毗王的懷中,屍毗王以自己的生命來保護它的安全;鷹向屍毗王說,我受飢餓之迫,不吃鴿無以療飢。屍毗王以自己的肉換鴿以救鷹之飢,這正是終極關懷的最好證明。屍毗王與鷹達成「以身貿鴿」的協議,是終極承諾,達於完滿度脫眾生之悲願是終極目標,最終實現正等正覺便是終極真實,「終極關懷」的四元素在佛教的義理中得到了最完整的驗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墨子會得到那麼多信徒的衷心擁戴?
    白求恩偉大領袖毛主席曾經在1939年12月21日所作《紀念白求恩》一文中寫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這種真正共產主義者的精神。」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那麼,在我們中國本土有沒有產生過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墨子和他的弟子們!
  • 覺真法師:布施者更得益 佛教是富人真正救星
    本文作者香港佛教聯合會覺真法師在上海玉佛寺第十屆覺群文化周「佛教慈善與社會服務」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了主題演講,重點闡述施比受施更有福報,更有大利益。其中覺真法師對「布施」的定義很經典:布施,就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 臺灣見燈法師:百尺竿頭惟覺道
    開幕式上,與會嘉賓臺灣中臺禪寺住持見燈法師發表題為《百尺竿頭惟覺道》的致詞,以下是全文:這種「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精神文化,形成中華文化的沃土,更是華夏文化包容、調和,歷久不衰的根本原因。而佛教在現代社會中的發展相對良好,逐漸成為中華文化復興的重要載體,究其根本原因在於佛教獨特的僧團制度。
  • 毛澤東時代塑造的中國精神 哲理史詩《東方巨人毛澤東》章節賞析
    摧山撼嶽的——紅旗渠精神2.震撼乾坤的——大慶精神3. 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大寨精神 4.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雷鋒精神 5.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雷鋒精神 雷鋒精神,是在毛澤東時代傳遍大江南北,走進千家萬戶的,由偉大的共產主義 196 戰士雷鋒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高貴品德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言行,及 無私奉獻一身的光輝人生所創立的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
  • 專訪昌善法師:願佛陀精神走入每個人的內心
    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五臺山黛螺頂住持昌善法師。(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核心提示:10月22日晚,在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即將開幕之際,鳳凰佛教在江蘇省無錫市靈山君來波羅蜜多酒店對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五臺山黛螺頂住持昌善法師進行了專訪。
  • 佛教教歌三寶歌:佛陀是偉大的覺者,他有3個不為人知的功德!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教歌名叫三寶歌,是由中國佛教界的著名高僧太虛法師,為當時的佛學院寫下的,並且經過弘一法師的親自譜曲,真可稱得上古樸典雅,優美華麗,一直流傳至今,依然是整個佛教界反覆傳唱的經典!今天,正訛君就和大家來談一談這個話題:佛教教歌三寶歌:佛陀是偉大的覺者,他有3個不為人知的功德!
  • 印覺法師:弘法利生的使命 不能忘
    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廣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廣州花都華嚴寺方丈印覺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9月25日,以「新時期佛教中國化的經典闡釋」為主題的2020廣東佛教講經交流會在廣州華嚴寺開幕。廣州華嚴寺方丈印覺法師出席活動並致歡迎辭。印覺法師在歡迎辭中指出,佛陀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說法49年,理智宏遠,浩瀚微言,旨在令眾生認識諸法緣起、破除我執而得到解脫。他指出,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在佛法傳承的過程中,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僧眾都肩負著弘法利生的使命。
  • 覺真法師寫此書加以說明
    作者覺真法師是著名大德高僧茗山上人的門生。歷任潮州嶺東佛學院副院長,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副院長,香港佛教聯合會宗教事務監督。現擔任世界佛教論壇總編輯等職務。近十年來為長江商學院、北京大學、上海交大等著名高校的mba班,國學班講授《佛學與企業家精神》、《禪與心靈世界》等管理人文課程以傳播佛學開啟智慧,成為最受歡迎的課程。
  • 覺真法師:佛陀的慈悲喜舍 比寶石更珍貴
    比這寶石更珍貴的東西,不就是佛陀的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佛經中說:「佛心者,大慈悲是。」大慈大悲就是佛心。四無量心「慈悲喜舍」就是佛陀向人類傳揚的一份大智慧。為什麼?因為慈悲是洞察萬有緣起(彼此互相聯繫、互為條件)和萬法本空(無常無我、放下我執)獲得般若智慧的結果。只有慈悲,才真正體現人和人、和眾生、和宇宙同為一體(同體大悲,眾生平等),只有喜舍,才真正體現人對自私自利的鄙視和揚棄。
  • 慧昭法師為澳門信眾開啟「常覺不住」的幸福之鑰
    法師以這個故事說明「過去心不可得」,勉勵眾人要好好把握人生的下半場。凡事無諍,才能不計較、不比較,落實星雲大師所提倡「你對我錯」的哲學,就能消減生活上很多的煩惱。慧昭法師進一步剖析,人之所以愛比較,歸根究底就是因為不知足。佛教有首偈語:「是非何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世事由來多缺陷,學道求真免無常。」
  • 耀智法師:傳承佛陀遺教需要講經說法
    耀智法師在致辭中指出,傳承佛陀遺教需要講經說法,聞思修學則需要聽經聞法,要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進行經典闡釋,通過講經交流活動推動佛教弘法事業發展。鳳凰網佛教編發耀智大和尚致辭如下:各位領導、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金秋時節,我們有緣相聚在清淨莊嚴的華嚴寺,這也是首屆在廣州舉辦的廣東佛教講經交流會。
  • 覺真法師:一般宗教只重信與行 佛教更重解與證
    編者按:覺真長老(1933~2015),當代高僧,曾任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執行副院長、香港佛教聯合會宗教事務監督、《世界佛教論壇》雜誌總編輯。覺真長老晚年為國內多所高校如北京大學、上海交大、長江商學院等講授「佛學與企業管理」「佛學與人生智慧」「和諧是道」「蕅益大師四書解」等課程,著有《快樂人生》《和諧人生》《徹悟人生》《感知人生》《享受人生》《有容乃大》《當管理遇到佛學》《此心安處是吾鄉》《素往來》等書籍。
  • 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品格——重溫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
    1939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延安窯洞寫下《紀念白求恩》一文,為全黨樹立了一個至真至善的共產黨人典範,科學回答了「成為什麼樣的共產黨人」這一重要命題。在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時期,白求恩精神始終激勵著共產黨人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新時代共產黨人要以張思德、白求恩為榜樣,真正做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高尚的人,永遠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品格。
  • 息災免難的「特效咒語」——文殊八字真言
    點擊收聽——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部分成員合唱八字真言:嗡、阿、微、拉、吽、卡、恰、喇聖玄法師,一位來自臺灣的佛教出家法師,邀請國家一級作曲章紹同老師,為文殊八字真言梵音版義務作曲,鄭長玲教授義務主唱,加上完美的配樂及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部分成員合唱的烘託
  • 覺定法師:深山裡的苦行僧
    覺定法師不吃油鹽,不吃瓜果,只吃自己種植的糧食和蔬菜。正覺寺也沿襲著覺定法師農禪合一的禪宗教義,每天除上課外,僧尼不分尊卑,全部開荒種地。不解佛緣覺定法師俗名陳多興,5歲時得高人指點開悟禮佛,6歲時跟隨姑母到北中鎮呂河村(原中山村)豬肚巖之南的塔納庵朝香,禮拜佛陀。從此每逢上山撿柴,就到處搬石頭,學做寺廟,在家有空時就學雕木魚,泥塑佛像,朝暮燒香供佛,求佛保佑將來吃齋念佛,出家修行。
  • 大願法師:解讀「千年佛島」覺華島菩提文化
    大願法師編者按:以「大智覺華·菩提勝境」為主題的「2014年覺華島菩提文化旅遊博覽會」在葫蘆島市覺華島圓滿舉辦。此次博覽會以「菩提文化」為載體,圍繞著「菩提文化」,作為承辦方之一的葫蘆島市佛教協會會長大願法師為大家詳細解讀了「千年佛島」覺華島的菩提文化。
  • 生命的種子——觀永覺法師之禪畫隨想
    而永覺法師作為一名出家的僧人,他的藝術作品想要表達什麼呢?我想這是每一個欣賞者首先要回答的問題。《金剛經》說,「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觀永覺法師之禪畫,無處不體現對於「心」的思考。一幅真正優秀的藝術作品不僅能讓人感受到美,更多的是給人們帶來內心的思考和精神的豐盈。永覺法師的禪畫,能給我們帶來了什麼,他的藝術作品最大的價值在哪兒呢?我想,欣賞他的作品,既要有一定的藝術欣賞修養,更要對佛教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只要這樣,才能真正從中感受到藝術作品給我們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