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辛丑牛年賀歲銀條在京首發

2020-11-22 中國日報網

9月18日,北京菜百商場,工作人員展示當日首發的2021辛丑(牛)年賀歲銀條。(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

中國日報北京9月18日電(記者 姜東)2020年9月18日,北京菜市口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全國首發中國金幣總公司2021辛丑(牛)年賀歲銀條,拉開賀歲產品熱銷序幕。這是繼2008戊子(鼠)年賀歲銀條後的第十四組產品。

9月18日,北京菜百商場,顧客諮詢購買當日首發的2021辛丑(牛)年賀歲銀條。(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

9月18日,北京菜百商場,顧客諮詢購買當日首發的2021辛丑(牛)年賀歲銀條。(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

據悉,本次發行的牛年賀歲銀條有1000克、500克、200克、100克和50克5個規格,最大發行量分別為1300條、2200條、6000條、40000條和78000條,成色均為99.9%,最大發行總量為11500公斤。

9月18日,在北京菜百商場拍攝的2021辛丑(牛)年賀歲銀條。(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

(編輯:嚴玉潔)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2021辛丑牛年賀歲銀條首發面市
    北京商報訊(記者 隋永剛)9月18日,備受大眾收藏者關注的2021辛丑牛年賀歲銀條在北京菜市口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全國首發面市,拉開了賀歲產品熱銷序幕。這是繼2008戊子鼠年賀歲銀條後的第十四組產品。由於是限量銷售,現場吸引了北京、河北等地的收藏者前來購買。
  • 北京:辛丑牛年賀歲銀條全國首發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圖為北京菜百公司工作人員展示辛丑牛年賀歲銀條。9月18日,中國金幣總公司二零二一辛丑(牛)年賀歲銀條在北京菜百公司全國首發。這是繼2008戊子(鼠)年賀歲銀條後的第十四組產品。此次首發的賀歲銀條由中國金幣總公司發行,包括5個規格,成色均為99.9%,最大發行總量為11500公斤。據介紹,銀條的正面為中國傳統工筆(白描)風格的「牛氣沖天」圖,背景為傳統「萬」字吉祥紋做底,寓意奮蹄犁春開豐年。銀條的背面以篆書「牛」字的陰刻印章圖案為主題,四周配以纏枝蔓紋做裝飾,寓意生生不息。
  • 牛年大吉!《辛丑年》生肖郵票今天首發
    「辛丑牛」接棒「庚子鼠」,哞哞金牛前來賀歲!今天上午,《辛丑年》特種郵票首發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郵政各網點開始銷售《辛丑年》特種郵票。   自去年9月1日《辛丑年》特種郵票宣布開機印刷後,廣大集郵愛好者就翹首期待這套牛年生肖郵票的正式發行。在首發儀式上,該套郵票設計者、著名藝術家姚鍾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愛力為郵票揭幕。   《辛丑年》特種郵票第一枚「奮發圖強」,描繪了雄壯有力、一往無前的奔牛形象。
  • 《辛丑年》生肖郵票今天首發
    「辛丑牛」接棒「庚子鼠」,哞哞金牛前來賀歲!今天上午,《辛丑年》特種郵票首發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郵政各網點開始銷售《辛丑年》特種郵票。自去年9月1日《辛丑年》特種郵票宣布開機印刷後,廣大集郵愛好者就翹首期待這套牛年生肖郵票的正式發行。在首發儀式上,該套郵票設計者、著名藝術家姚鍾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愛力為郵票揭幕。
  • 中國金幣總公司2018戊戌(狗)年賀歲銀條在京首發
    9月20日,消費者在北京菜百公司購買賀歲銀條。中國經濟網 記者 趙晶 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1日訊 (記者 趙晶)9月20日,北京菜百公司全國首發中國金幣總公司2018戊戌(狗)年賀歲銀條,拉開賀歲產品熱銷序幕。此銀條是繼2008戊子(鼠)年銀條後的第十一組賀歲銀條產品。
  • 菜百全國首發2019己亥(豬)年賀歲銀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9日訊(記者 溫濟聰)9月19日,北京菜百公司全國首發中國金幣總公司2019己亥(豬)年賀歲銀條,拉開賀歲產品熱銷序幕。這是繼2008戊子(鼠)年銀條後連續發行的第十二組賀歲銀條產品,造幣工藝鑄造,權威機構發行,防偽限量銷售。
  • 奮發圖強、牛年大吉《辛丑年》特種郵票在廣西首發
    ▲中國郵政發行的《辛丑年》特種郵票一套兩枚。新華社發  《辛丑年》特種郵票一套兩枚,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奮發圖強」 「牛年大吉」,全套郵票面值2.4元。2021年是農曆牛年,《辛丑年》特種郵票的設計延續了第四輪生肖郵票的「家國」理念,由著名畫家姚鍾華先生創作,通過動與靜、力量與溫情的結合,將生肖牛「腳踏實地、敢於拼搏、開拓進取、勤勞奉獻」的精神內涵進行了生動詮釋與藝術展現。
  • 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開幕
    1月5日,「金牛賀歲—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在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正式開幕。  農曆辛丑牛年來臨之際,中國郵政於1月5日發行志號為2021-1的《辛丑年》特種郵票1套2枚,小本票1本。為配合郵票首發,營造新春喜慶祥和的氛圍,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郵政文史中心(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承辦的「金牛賀歲——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同步開幕。
  • 《金牛送福·生肖賀歲》景泰藍掐絲琺瑯畫全球首發儀式
    (大河融媒劉發祥)2021年1月3日,以辛丑牛年生肖郵票為藍本的《金牛送福·生肖賀歲》景泰藍掐絲琺瑯畫在北京東方珍寶藝術館隆重首發。國家郵票印製局原局長芮書香、故宮博物院張淑芬、《收藏》雜誌總編季英倫、首輪牛年生肖郵票設計者姚鍾華、國際工藝美術大師李佩卿、東方珍寶藝術館館長周劍出席了發布會儀式。國家郵票印製局原局長芮書香、故宮博物院張淑芬、首輪牛年生肖郵票設計者姚鍾華、國際工藝美術大師李佩卿共同為《金牛送福·生肖賀歲》景泰藍掐絲琺瑯畫揭幕。
  • 牛年大吉!《辛丑年》特種郵票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首發
    2021年1月5日,《辛丑年》特種郵票首發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舉行。自去年9月1日《辛丑年》特種郵票宣布開機印刷後,廣大集郵愛好者翹首期待這套牛年生肖郵票的正式發行。《辛丑年》特種郵票第一枚「奮發圖強」,描繪了雄壯有力、一往無前的奔牛形象。
  • 牛年大吉!《辛丑年》特種郵票發行
    ↑ 1月5日,市民在貴陽市一處郵局網點購買《辛丑年》特種郵票。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當日,中國郵政發行《辛丑年》特種郵票1套2枚,圖案分別為「奮發圖強」「牛年大吉」。↑ 1月5日,在長春郵政站前集郵專賣店,工作人員展示《辛丑年》特種郵票。
  • 菜百公司全國首發2021中國辛丑(牛)年喜字形金銀紀念章
    2020年9月27日,北京菜市口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全國首發中國金幣總公司發行的衍生產品2021中國辛丑(牛)年喜字形金銀紀念章。這是菜百公司自2009年起發售的系列產品後又一延續性項目。喜字形金銀紀念章是菜百賀歲季的明星產品,已經連續第12年銷售。
  • 廣州2021辛丑年郵票什麼時候發行?
    廣州2021辛丑年郵票什麼時候發行?  2021年1月5日  2021年1月5日,《辛丑年》特種郵票首發活動在廣州圖書館舉行。廣州郵政方面介紹,此次發行的《辛丑年》特種郵票,由著名畫家、第一套生肖牛郵票設計師姚鍾華創作,郵票1套2枚,全套郵票面值2.40元。
  • 一批牛年賀歲郵品集中發行
    備受期待的《辛丑年》郵票圖稿版式二、小本票來了!中國集郵總公司近日舉辦「方寸映乾坤——辛丑年生肖·賀歲新品發布會。著名畫家姚鍾華受邀設計了2021年生肖牛郵票,他也是1985年第一輪生肖牛郵票的原畫作者。
  • 一批牛年賀歲郵品集中發行
    備受期待的《辛丑年》郵票圖稿版式二、小本票來了!中國集郵總公司近日舉辦「方寸映乾坤——辛丑年生肖·賀歲新品發布會。著名畫家姚鍾華受邀設計了2021年生肖牛郵票,他也是1985年第一輪生肖牛郵票的原畫作者。
  • 「金牛賀歲——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舉行 方寸之間有華章
    中國郵政發行的2021年《辛丑年》特種郵票1套2枚1月5日,中國郵政發行《辛丑年》特種郵票1套2枚,小本票1本,引發消費者購買和收藏。為配合郵票首發,營造新春氛圍,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郵政文史中心(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承辦的「金牛賀歲——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當天開幕。
  • 《辛丑年》特種郵票「奮發圖強、牛年大吉」1月5日起...
    為進一步弘揚傳統生肖文化,豐富青島城市文化生活,配合《辛丑年》生肖「牛」郵票的發行,1月5日上午9點28分,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市分公司在青島湛山花園酒店舉辦了「方寸映乾坤 金牛拓福春--《辛丑年》特種郵票首發盛典」
  • 《牛年快樂》《辛丑吉祥》《牛年如意》 2021年賀年有獎明信片昨天...
    隨著2021年元旦的臨近,昨天,2021年辛丑牛年的賀年有獎明信片正式與廣大郵迷見面。早上8點不到,嘉興市集郵門市部迎來了第一撥明信片愛好者,大家趕早而來,希望第一時間買上新年明信片,送給親朋好友,寄給遠方摯友。
  • 牛年大吉!辛丑年生肖郵票開始發行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逯彥萃/文 聶冬晗/圖1月5日,鄭州郵政大廈主會場人頭攢動、喜氣洋洋,現場三百餘人共同見證《辛丑年》生肖郵票暨《牛運連連》生肖地鐵卡首發首發。2021年是辛丑牛年,中國郵政定於2021年1月5日發行《辛丑年》特種郵票一套2枚,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奮發圖強、牛年大吉,全套郵票面值為2.40元。《辛丑年》特種郵票通過動與靜、力量與溫情的結合,將生肖牛「腳踏實地、敢於拼搏、開拓進取、勤勞奉獻」的精神內涵進行了生動詮釋與藝術展現。
  • 辛丑年生肖賀歲新品來啦!
    辛丑年生肖賀歲新品來啦!它來了 它來了「方寸映乾坤——辛丑年生肖·賀歲新品發布會」帶著超多驚喜來了!今年的新品精彩紛呈、驚喜多多~快來種草!中國郵政在全國21個省(區、市)精心選取了46個和辛丑牛年有關的郵局作為生肖原地郵局展現發行地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