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裡,中國的硬科技——四大發明、絲綢和瓷器正是從長安城出發,惠及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2000多年後,這座見證著華夏文明的古老城市再次整裝出發,用硬科技、硬實力驚豔世界。
從「古長安」到「大西安」
硬科技基因源遠流長
西安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中心城市,這為西安的科技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近年來,西安創新性地開啟了打造「硬科技之都」的新目標。目前,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排名中,西安已經位列西部第一,綜合科技實力居全國第三位,並逐步在航空航天、新材料、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
航天產業方面,西安是國內唯一擁有航天系統完整產業鏈的城市。新材料領域,西安的新能源產業是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產業研發、製造和應用示範基地。
連續四屆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的成功舉辦,讓西安硬科技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已然成為引領西安創新發展的新IP。
20年攜手西安進而有為
華為發布五大舉措加速西安硬科技發展
在本次2020西安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上,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華為中國區總裁魯勇發提出,硬科技的本質是基礎創新,基礎創新的深度將決定產業發展的高度。華為將與西安同心同行,通過五大舉措支撐西安硬科技的發展,共同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
舉措一:紮根西安,加大對硬科技的「硬」投入
今年上半年,基於鯤鵬技術的長安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產,華為中國區運營商總部落戶西安。加上華為西安研究所、華為全球技術服務中心,以及與西電、西工大、西交大等高校的戰略合作,華為在西安已形成產、學、研、銷、服全產業鏈「硬投入」與戰略布局。
舉措二:技術聚變,助推硬科技產業智能升級
融合已成為新常態,5G+雲+AI等新技術融合聚變將帶動千行百業的商業裂變。目前華為已與西安在信息技術,航空航天,智能製造,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眾多硬科技領域開展了深度的創新合作。
舉措三:聯合創新,促進硬科技成果轉化
加快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是硬科技發展的關鍵。華為在西安設立人工智慧、鯤鵬、華為雲軟體開發雲三大創新中心,全方位加速西安硬科技產業的成果轉化。
舉措四:投資未來,助力硬科技人才「培、引、留、用」正循環
發展硬科技,人才培養是關鍵。一方面,華為將持續加大對本地人才的培養力度:華為聯合陝西6所高校發起鯤鵬人才計劃;成立了7所ICT學院,至今已培養了3000多名ICT高科技人才;另一方面,就是把人才吸引到西安來,華為西安研究所平均每年引入1200名高科技人才。
舉措五:打造名片,平臺,品牌,氛圍,構建硬科技軟實力
發展硬科技需要軟實力。致力於把先進的思想與經驗引進來,讓西安的硬科技影響走出去,華為聯合西安圍繞平臺、品牌、氛圍三個方面打造軟實力。
共創「全場景智慧西安」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徵程呼喚新作為。今天的西安,正緊抓國家政策機遇,在政務、醫療、航空等領域,推進實現城市數位化轉型,在硬科技的加持下,一個居民幸福感更強、企業生產效率更高、行業創造力更強的「全場景智慧西安」已然開啟。
政務領域,華為雲幫助陝西省財政廳構建了「陝西財政雲」,加快了財政信息系統一體化建設,滿足了其在新時代背景下財政管理改革和發展的需求。
醫療領域,華為雲聯合西安盈谷共同打造醫真雲聯合解決方案,在雲應用基礎上,量身打造適合醫院影像業務的標準化流程,幫助專家醫生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更有價值的醫療服務,為整個醫療行業構建成熟的智慧醫療生態圈。
航空領域,華為云為西飛民機提供了包括彈性雲服務在內的信息系統解決方案,滿足了西飛民機對信息系統的高時效性、高安全性訴求,實現了「降本增效」,增強了「端到端」的安全能力。
隨著,西安硬科技品牌越來越響,西安市「硬科技之都」IP深入人心,「硬科技看西安」正逐步成為共識。百舸爭流,奮楫者先,進而有為。在新一輪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到來之際,趁著「新基建」東風,在華為等ICT領先企業的鼎力支持下,相信西安人在衣、食、住、行、娛、工作、學習等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將融入更多硬科技的「智慧」基因,使「全場景智慧西安」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譜寫出更為華美絢麗的篇章。
【來源:西安日報資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