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明星的孩子,多半因為父母的知名度較高也會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甚至不少人希望通過學習明星的育兒方式來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雖然是親姐妹,但是大S和小S的育兒方式可謂天差地別,一個「富養」,一個「窮養」。
小S的女兒希望媽媽能給自己買一件1000左右的衣服,對此小S當場拒絕,並且告誡自己的女兒,生活一定要節約,不能大手大腳。
而在一旁聽到這件事的大S當即表示,可以把這件衣服送給小S的女兒,滿足小女孩兒的心願。
這並不是偶然,兩個人都經常分享一些育兒經驗,從中不難看出小S提倡「親民式」育兒法,雖然家境富裕,但是花錢也不能大手大腳,女兒的消費水平也和普通人家是差不多的水平。
大S則完全相反,只要是女兒想要的,再貴都「OK」,反正家庭條件好,多寵女兒一些也沒什麼。
如今,兩個孩子都長大了,我們也能從他們身上很明顯看出來兩種教育方式的差距:
小S的女兒完美繼承了媽媽勤儉節約的美德,很接地氣,很「平民化」;
大S的女兒氣質上更加出眾,如同公主一般,優雅矜持。
窮養
窮養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可以讓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更加知道感恩,也知道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來之不易。
就如同小S的女兒一般,長大之後也會保持勤儉節約的性格,還會更有理財觀念,能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很好。
但是窮養也很容易養出來斤斤計較的孩子:
生活案例:我大學同學是一個家境很好的人,但是總是透露出一股小家子氣。平常同學出去聚個餐要AA,他總是細算到自己吃了多少,這個AA的錢他可以少出多少,
要求組織者給他退錢。
就連跟女朋友相處也是,兩個人出去約會過周年紀念日。女朋友買了兩張共80的某3D大片電影票,結果他硬是逼著女朋友退了票,選了一家條件很差的電影院,還是這個電影,但是票價低了一倍,理由也很充分:「2D、3D不是一樣的看?為什麼非要買貴的。」然後兩個人鬧得不歡而散,紀念日的氣氛也沒了。
後來才知道,因為家裡奉行「窮養」,從小就讓他「吃苦」,以此來磨練意志,導致他在物質上很匱乏,同齡人有的所有他幾乎都沒有,因此長大之後非常自卑,就算家裡放開了經濟限制他也不會「多花一分錢」,「怕浪費」,也因此失去了良好的人際關係。
富養
富養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可以開闊孩子的眼界,讓他們在幼年時就進行各種嘗試,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見的多了,將來就不會被「小恩小惠」誘惑,整個人也會更加有氣質,更加自信。
富養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演變成「溺愛」,讓孩子如同暴發戶一般,花錢大手大腳,行事肆無忌憚,甚至還會看不起家境一般的人。
生活案例:表姐和她老公,整日裡忙於生意,無暇顧及家庭,打拼了數年,生意做大了,才想要孩子,誰知道因為身體原因又遲遲懷不上,最後幾經波折通過試管生了個男孩。
也正是因為孩子來的太不容易,又是家裡唯一的獨苗,兩個人對孩子十分寵愛,要月亮不給星星,就連孩子犯錯也不會過多斥責。
直到後來家長會被老師留下來談心才知道,孩子在學校不好好學習,整天想著和他人攀比,甚至還會帶頭歧視一些家庭條件不好的同學,這才引起表姐兩口子的重視,改變了教育方式。
我們並不是提倡「窮養」或者「富養」,兩種教育方式都有可取之處,但是教育孩子就和做菜一樣,必須要講究「火候」,火候過了頭,再好的教育方式都白搭。
物質富裕不如精神富足
精神上的富足,才是孩子成長的最大財富。
奢侈品和名牌,只會讓孩子沉浸在攀比和虛榮之中,不是不能有,只是生活不能被物質填滿。多帶孩子讀書,多帶孩子開闊眼界,給他們提供精神上的「食物」,才能讓孩子更加自信、更有氣質。
避免過度寵溺孩子
溺愛,是孩子教育的最大殺手。
從小就習慣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樣?有句話說得好,「現在你不管教自己的孩子,將來社會會替你管教他。」
避免過度教育孩子
總能聽到家長對孩子關心不夠,不會教育孩子,什麼時候教育也能「過頭」了?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目前相當普遍,最典型的就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本該是自由玩耍的年齡,孩子卻被父母套上了名為「學習」的枷鎖,一項項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課程提早列上日程,搞得孩子又累,又什麼都學不明白。
過度教育,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學習障礙,讓孩子厭學,對學習產生抵抗心理。很多人認為,家庭條件優越,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也要「優越」,但是這種提早教育,反而會壓迫孩子的成長。
結語:
無論「窮養」還是「富養」,都會因為父母性格的原因給孩子帶來不同的影響,希望所有的父母,「窮養」都能養出來小S女兒一般的孩子,勤儉節約,接地氣;「富養」都能養出來如同大S女兒一般的孩子,有氣質、自信明媚。
你會選擇「窮養」還是「富養」呢?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