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歐陽修《玉樓春》賞讀

2020-12-12 雲天漫步

【原文】

玉樓春[1] 北宋 歐陽修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悽涼多少悶[2]。漸行漸遠漸無書[3],水闊魚沉何處問[4]?

夜深風竹敲秋韻[5],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攲單枕夢中尋[6],夢又不成燈又燼[7]。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政治上曾支持過範仲淹等的革新主張,文學上主張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

【簡要注釋】

[1]玉樓春:詞牌名。《詞譜》謂五代後蜀顧夐詞起句有「月照玉樓春漏促」「柳映玉樓春欲晚」句;歐陽炯起句有「日照玉樓花似錦」「春早玉樓煙雨夜」句,因取以調名。亦稱「木蘭花」「春曉曲」「西湖曲」「惜春容」「歸朝歡令」等。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格式相同,各三仄韻,一韻到底。[2]多少:不知多少之意。[3]書:書信。[4]魚沉:魚不傳書。古代有魚雁傳書的傳說,這裡指音訊全無。[5]秋韻:即秋聲。此謂風吹竹聲。[6]攲(qī):斜,傾。單枕:孤枕。[7]燼(jìn):燈芯燒盡成灰。

【誦讀目標】

通過邊讀邊想像、情境誦讀等方法品味詩中思婦的孤悽苦悶和對遠遊人深切的懷念及秋夜難眠獨伴孤燈的愁苦。注意韻腳,語意惆悵,語速緩中有急。

【文選簡析】

《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描寫思婦念遠的愁情。上闋寫思婦別後的孤悽苦悶和對遠遊人深切的懷念;下闋借景抒情,描寫思婦秋夜難眠獨伴孤燈的愁苦。全詞突出一個「恨」字,層層遞進,深沉婉約,把一個閨中獨居的女子在愛人離別後的悽涼悲愁以及對杳無音訊的無情之人的怨恨,刻畫得淋漓盡致;筆調細膩委婉,語言淺白,情感樸實;境界哀怨纏綿,清疏蘊藉,雅俗兼備;抒情與寫景兼容,景中寓婉曲之情,情中帶悽清之景,表現出特有的深曲婉麗的藝術風格。

首句「別後不知君遠近」是生死未卜的牽掛、是夜不能寐的思念,更是恨的緣由。因不知親人行蹤,故觸景皆生出悽涼、鬱悶,亦即無時無處不如此。「多少」,以模糊語言極狀其多。三四兩句再進一層,抒寫了遠別的情狀與愁緒。「漸行漸遠漸無書」,一句之內重複了三個「漸」字,將思婦的想像意念從近處逐漸推向遠處,仿佛去追尋愛人的足跡,然而雁絕魚沉,天崖無處覓尋蹤影。「無書」應首句的「不知」,且欲知無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闊魚沉何處問」的無窮哀怨之中了。「水闊」是「遠」的象徵,「魚沉」是「無書」的象徵。「何處問」三字,將思婦欲求無路、欲訴無門的那種不可名狀的愁苦,抒寫得極為痛切。在她與親人相阻絕的浩浩水域與茫茫空間,似乎都充塞了觸目悽涼的離別苦況。詞的筆觸既深沉又婉曲。

詞篇從過片以下,深入細膩地刻畫了思婦的內心世界,著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自古傷心惟遠別,登山臨水遲留。暮塵衰草一番秋。尋常景物,到此盡成愁。」(張先《臨江仙自古傷心惟遠別》)風竹秋韻,原是「尋常景物」,但在與親人遠別,空床獨宿的思婦聽來,萬葉千聲都是離恨悲鳴,一葉葉一聲聲都牽動著她無限愁苦之情。「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思婦為了擺脫苦狀的現實,急於入睡成夢,故特意斜靠著孤枕,幻想在夢中能尋覓到在現實中尋覓不到的親人,可是「千山萬水不曾行,魂夢欲教何處覓?」(韋莊《木蘭花獨上小樓春欲暮》)連僅有的一點小小希望也成了泡影,不單是「愁極夢難成」(薛昭蘊《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最後連那一盞作伴的殘燈也熄滅了。「燈又燼」一語雙關,閨房裡的燈花燃成了灰燼,自己與親人的相會也不可能實現,思婦的命運變得和燈花一樣悽迷、黯淡。詞到結句,哀婉幽怨之情韻嫋嫋不斷,具有深沉的藝術感染力。

早於歐陽修的花間派詞人,往往喜歡對女性的外在體態服飾進行精心刻畫,而對人物內心的思想感情則很少揭示。歐陽修顯然比他們進了一大步,在這首詞中,他沒在使用一個字去描繪思婦的外貌形象,而是著力揭示思婦內心的思想感情,字字沉著,句句推進,如剝筍抽繭,逐層深入,由分別——遠別——無音信——夜聞風竹——尋夢不成——燈又燼,將一層、一層、又一層的愁恨寫得越來越深刻、悽絕。

相關焦點

  • 歐陽修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詞,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歐陽修是北宋時期的一代文宗,他不僅學富五車,同時人品也是一流,後來大名鼎鼎的蘇軾、王安石、曾鞏等人,也都是受過歐陽修的提攜,也就是說如果這些人沒有歐陽修早年的提攜,他們也不可能那麼快在文壇嶄露頭角,所以說歐陽修對於北宋的文壇起到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另外他的作品同樣的也是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那些美好的句子——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我漸漸的忘記你了原文:我不愛你了古文:我與春風皆過客,你攜秋水攬星河原文:我們結婚吧古文: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原文:不論結局,很高興認識你古文:即許一人以偏愛,願盡餘生之慷慨原文:我漸漸的忘記你了古文:漸行漸遠漸無書
  • 多少少年的玩伴,都如歐陽修筆下的宋詞:「漸行漸遠漸無書」
    無論你如今有多大,問自己一個問題,還記得小時候身邊的那些玩伴嗎?恐怕我們即便是記得,也只是記得而已。就如同當年魯迅在《故鄉》中所描述的那樣,即便是想念,但是再相見之時,或許只剩下心與心之間厚重的隔膜了。而這種人生的感慨與傷感,歐陽修有句宋詞說得最為貼切:「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 念物是人非,傷離別之感,想起歐陽修一句宋詞「漸行漸遠漸無書」
    無論你如今有多大,問自己一個問題,還記得小時候身邊的那些玩伴嗎?恐怕我們即便是記得,也只是記得而已。就如同當年魯迅在《故鄉》中所描述的那樣,即便是想念,但是再相見之時,或許只剩下心與心之間厚重的隔膜了。
  • 「漸行漸遠漸無書」,論寫女子心理,歐陽修是個頂尖高手
    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但歐陽修寫得貼合人情,因為思婦觸目所見,無論是何事物,都會引發愁悶、悽涼之情,因為她在分別之後,甚至不知道郎君距離自己是遠是近,這兩句,已將思婦無時無處不生愁悶之情表達的十分充分。
  • 【好詩】歐陽修:別後不知君遠近 漸行漸遠漸無書
    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 別後不知君遠近。 漸行漸遠漸無書, 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 萬葉千聲皆是恨。
  • 別後不知君遠近,漸行漸遠漸無書
    《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宋】歐陽修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問公何事,不語書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朝來庭下,光陰如箭,似無言、有意傷儂。都將萬事,付與千鍾。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 別後不知君遠近,漸行漸遠漸無書。《木蘭花》十四首二
    宋·歐陽修洛陽正值芳菲節。旅途的春光和離愁,使人感到春色無邊無際,愁思也無邊無際,始終苦惱著離人。他繞山而行,群山連綿,路途遙遠,他還沒有到達目的地。中途停宿在杏花開放的驛舍裡。這兒人煙稀少,和繁華的洛陽形成鮮明的對照。
  • 宋詞鑑賞:歐陽修 · 玉樓春 · 別後不知君遠近
    鄧麗君:歐陽修·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歐陽修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悽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千秋史話:歐陽修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歐陽修別後不知君遠近,自從分別之後,不知你已經到了何方?觸目悽涼多少悶。心中煩悶,眼前是一片悽涼景象。
  • 越長大越明白,漸行漸遠,才是人生的常態
    在學生時代我就很喜歡歐陽修的詩詞,感覺他的詩詞都特別的有意境,能把人的情緒瞬間帶到一個高處,他有讓人瞬間豁達的本事也有讓人捶胸頓足,聲淚俱下的能力。在他的詩詞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中的一句:「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 這首花間詞的愛情如秋天般悽楚,漸行漸遠,佳人情深婉麗不尋常
    在無語垂淚,食之無味,夜不能寐中,依戀往昔時光,憂鬱傷感,情思難耐。生活中每個人都脫離不了情感,尤其是愛情,留守的佳人體現的更為強烈。任時光流逝,歲月消磨,仍守望在那些走過的歲月和相守中,牽腸掛肚的相思中,愈思愈濃。與花開一季,來不及守望,便已匆匆凋零截然不同。人生大抵是山一重,水一重,風也過,雨也走,最後散落天涯無處尋。
  • 「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歐陽修《玉樓春》賞析
    原文出自歐陽修的《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悽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攲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玉樓春」是詞牌名,又名「歸朝歡令」、「呈縴手」、「春曉曲」、「惜春容」、等。雙調五十六字,正體為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韻。像歐陽修的這首作品,上片韻字「近」、「悶」、「問」,下片韻字「韻」、「恨」、「燼」,同押《詞林正韻》第六部。這首詞牌的內容比較明了簡單,寫的是思婦思遠之情。
  • 10首《玉樓春》,一首一個名句,歐陽修的最經典
    《玉樓春》這個詞牌有許多經典的詞作,今天詩詞君整理了10首《玉樓春》,首首經典,來看一看,你喜歡哪一首吧!《玉樓春·春景》宋·宋祁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 肯愛千金輕一笑。
  • 10首《玉樓春》,一首一個名句,歐陽修的最經典
    這首詞是歐陽修西京留守推官任期已滿,離別洛陽時所作,應當是寫於離別的筵席上。歐陽修於傷別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生體驗。「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頗有哲理意味,是啊,天上明月、樓臺清風原本無情,與人事了無關涉,只因情痴人眼中觀之,遂皆成傷心斷腸之物,物本無情,乃是人賦而有情。
  • 歐陽修四首《玉樓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歐陽修他在小詞中所經常表現出來的意境,可以說乃是一方面既對人世間美好的事物常有著賞愛的深情,而另一方面則對人世間之苦難無常也常有著沉痛的悲慨。這四首《玉樓春》詞,可以說就正是表現了其詞中此種意境的四首代表作。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歐陽修四首《玉樓春》。
  • 還珠劇組重聚,撕開成年人最大偽裝:漸行漸遠,才是人生常態
    歐陽修的《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中有這樣幾句詞:「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悽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說的是兩個曾經親密無間的人,沒有嫌隙,沒有爭吵,只是一次離別之後,慢慢地就斷了音訊。
  • 歐陽修《玉樓春》,結尾「燈又燼」3個字,暗示了一場悲慘的愛情
    歐陽修老先生填詞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特點,一個詞牌,他不寫則已,一寫就是十幾首二十首,比如最出名的《採桑子》,他寫了十首;《漁家傲》從正月寫到十二月,每月一首;前幾天剛提到了他的《玉樓春》,這個詞牌子他竟然寫了二十多首……我一度懷疑歐陽修老先生是不是有某種強迫症。
  • 3首《木蘭花》,錢惟演的太驚豔,晏殊歐陽修也寫得甚好!
    木蘭花《木蘭花》,也叫《玉樓春》,很多大詞人都填過這闕詞,晏殊、歐陽修便是箇中翹楚,還有錢惟演的1首也很讓人驚豔,讀來甚是動容。錢惟演他爸錢俶也填過一首《玉樓春》,叮囑家人在他死後唱這首詞來送葬,雖然父子倆的玉樓春並不相似,但巧合的是,父子倆都是在填完這首詞不久後離世。這首詞開篇很清新,城上風光,城下煙波,都是描寫春天鶯語,春雨綿綿的景色,但馬上轉過來就埋怨無窮盡的綠楊芳草。再來更是直接寫人怕老但不可避免會老的情況。
  • 「每日一詩」歐陽修:《玉樓春》
    玉樓春[宋]歐陽修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悽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攲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歐陽修是一個對別離很有感觸的人,在他的很多詞中都有他對於離別的獨特體會。這首《玉樓春》也是一樣。離別之後就不知道你是遠還是近了,因為一旦離開,距離就不分遠近,只有見到和見不到。在見不到的時候,看任何事情都覺得悽涼,都覺得煩躁。似乎是哪怕一隻螞蟻上樹,一陣風吹落樹葉都能讓我想起你,想起你不在身邊,讓我很煩,很煩。
  • 歐陽修很經典的一首詞,寫盡了相思之苦,美到令人心碎!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便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筆下一首寫盡了相思之苦的經典詞作。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詞是歐陽修早年以代言體(即女性第一人稱方式)形式所寫,它主要表達了一個閨中獨居的女子在愛人離別後的愁緒怨恨。全詞哀怨纏綿,美到令人心碎。其實歐陽修很善於把握女子內心的思想感情,往往刻畫得入木三分,不乏名篇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