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前不久看到一個讓人很無語的微博:一個95後的小夥子向70後女子求愛,被拒後揮刀自殘。
事情是這樣的:10月22日在浙江的台州,這個95後小夥子向一個70後的女子求愛,該女子拒絕了他,他被拒後竟然自切小腹十餘刀。
民警了解到這小夥子是一個早餐店員工,經常給這個女子送早餐並對其產生了愛意。而面對這個小夥子的表白,女子明確表示自己有老公孩子,也果斷拒絕了他。
誰也想不到小夥子被拒後竟揮刀自殘。
網友評論:
「這叫典型的自以為是,自殘本身是自私的表現,也是一種威脅別人的手段。」
「這人真的太幼稚了!」
確實,這年紀輕輕的小夥子在被拒絕後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竟然揮刀自殘,任誰也會覺得這人真的很幼稚。就像一些小朋友希望得到父母家人的關注而希望自己生病是一個道理的。
一個成熟的人知道怎麼克制自己的感情,就像新聞中的情況一樣,女子已經明確拒絕了,而且也告訴你了又老公和孩子了,難道不應該選擇退卻嗎?
一個成熟的人知道怎麼克制自己的情緒,再傷心再難過也不應該自殘。
詹森說:人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克制自己本能的衝動。
因為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最應該先做的是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出來。
我們都應該學會做一個懂得克制的人,克制自己的情緒,克制自己的衝動。
02
曾經看到一則寓言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孩脾氣很壞。他幾乎每天都會跟家人撒潑吵鬧,甚至會暴跳如雷。
小孩的父親想了一個辦法,他讓小孩每一次發脾氣的時候,就在籬笆上釘一根鋼釘。結果沒過多久,小孩就發現籬笆上已經釘滿了密密麻麻的鋼釘。他羞愧極了,看著籬笆上的釘子臉紅耳赤。
父親又想出了一個辦法:每發一次脾氣釘一根釘子,兩天不發脾氣就拔掉一根釘子。小孩子照做了,但是很長一段時間過去了,釘子也不見減少。
小孩想,兩天不發脾氣才拔一根釘子,而發一次脾氣就要釘一根釘子了。於是他決定從此再也不發脾氣了。
大半年後,籬笆上的釘子終於被拔光了。他去告訴父親籬笆上的釘子已經沒有了,他克制住自己了。
父親指著籬笆對小孩說:你發一次脾氣就釘一根,兩天不發脾氣就把一根,當你拔完的時候你已經懂得怎麼控制自己;但是你看籬笆上的孔卻癒合不了,它們是你發脾氣對人傷害的見證,是不好癒合的…
小孩明白了,從此再也不亂發脾氣了。
在很多時候,遇到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克制自己的情緒,就很容易給身邊的人帶來傷害,所以我們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邱吉爾說:人類的力量在每一領域都增強了,唯獨自我克制的力量沒有成長。
學會自我克制是每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擁有的本領,而怎麼自我克制是我們成長的一個過程。
03
曾經我也是一個不懂得克制自己的人。
我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特別是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
兒子有著普遍男孩子都有的調皮,每當他不聽話或做錯事情或調皮影響到我的時候,我都會不可控制地衝他吼叫,嚴重點甚至會打罵他。
這樣的後果就是兒子開始變得越來越膽小,出門叫人都不敢大聲,也不敢直視對方;脾性也變得越來越急,吃一個水果,水果皮弄不掉就馬上發脾氣。我一直以為是他的問題,越長大越不聽話,越不省心。
直到有一次,我們在親戚家吃飯,兒子不小心把一杯水打翻了,水把他的褲子也弄溼了。但是他一動不動的,不走開,也不叫我和他爸爸。而這一過程剛好被我看到了!
忽然明白過來,兒子這是怕我會罵他啊!看著兒子略微低下的小腦袋,眼睛除了盯著桌面哪裡都不敢看。想起平時因為小事衝他發脾氣的種種,我除了心疼只剩下巨大的愧疚、自責。
這是我的問題啊!
如果我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衝他大喊大叫,他就不會變得越來越膽小;如果我能克制自己的壞脾氣,他也不會受到我的影響,脾氣變得越發著急;如果我能在大小事上首先克制自己的不滿,好好引導、教育他,他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會來求助我們。
而不是害怕我們、不知所措。
我開始反省自己,開始耐心地去跟孩子交流。在我的努力下,兒子開始變得開朗。有鄰居在樓下路過,他在窗戶就跟人打招呼;面對想要而又得不到的玩具、零食時,不是撒潑打滾,而是商量和請求了。
好在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且學會了克制自己。而學會克制自己的人,壞情緒變成了好脾氣;不會克制自己的人,壞情緒就像脫韁的野馬無法掌控,進而傷害到身邊的人尤其最親近的人。
瑪格麗特·柴契爾說過:所有成長的秘訣在於自我克制,如果你學會了駕馭自己,你就有了一位最好的老師。
人想要得到成長,就必須要學會自我克制。懂得克制的人不會把自己是情緒發洩在旁人身上;懂得克制自己的人不會輕易被情緒控制,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定;懂得克制自己的人看問題會更全面、更長遠。自我克制是一個人有修養的體現,而每一次的克制意味著每一次的成長。
04
林肯做總統的時候,陸軍部長斯坦頓對林肯說一位少將用侮辱性的話說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議斯坦頓也寫一封語言尖刻的信狠狠罵一頓那個少將。
斯坦頓馬上寫了一封言辭激烈的信,拿過來給林肯看,林肯說:對,就是這樣,寫得太好了。
但當斯坦頓要寄出去的時候,林肯卻讓他把信扔爐子裡去。
林肯說他生氣時寫的信都是這樣處理的,寫的時候已經解氣了。並建議斯坦頓再重新寫一封信與那個少將解釋。
心裡有負面情緒需要發洩,就像林肯一樣用寫信的方式。假如斯坦頓直接把第一封信寄了出去,他的負面情緒直指那個少將,必然會使兩個人之間的間隙越來越大、誤會越來越深。
法國作家雨果說:知道在適當的時候自動管制自己的人就是聰明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有高興的、憤怒的、悲傷的。但是能克制自己的情緒不去影響別人,就是個人的修養。
學會如何克制自己的人,他會知道克制自己的欲望,他會知道克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克制自己的人,他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他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學會克制的人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控制;懂得克制自己的人目標明確,不會迷失本性。
讓我們都學會克制自己,不被情緒把控,不做情緒的奴隸,努力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