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排行榜損害人文社會科學的價值

2020-12-05 中國文明網

全球高研院院長熱議人文社會科學的機遇與挑戰

  6月25日,由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面對日益變化的世界:挑戰、機遇與新領域」學術論壇在上海召開,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社長裴宜理(Elizabeth Perry)教授做了「人文與社會科學評估的全球挑戰」的主題發言。

  全球化同樣也帶來了成績評定標準的全球化與標準化,反映在學術界,最明顯的就是大學的世界排名。本來,人文社會科學學者應該強調文化多元性、多元現代性,然而,如今的學術評價標準日益單一,自然與應用科學、工程學及部分經濟學都由此來評價,這樣的評價體系對人文與社會科學有非常負面的影響。

  裴宜理教授注意到,2003年上海交通大學發起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現在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標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原有的《泰晤士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學排名,而後者還嘗試設計了一些符合人文學科的評估標準。上海交大的這一排名更注重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獲得學科類大獎的人數、大學對與工科相關的研究領域所做的資源投入、發表在頂尖英語學術期刊特別是《科學》和《自然》上的論文的引用率等。然而,裴宜理表示,問題恰恰在於這種學術成就的等級評價體系本身。我們頭腦裡根植著大學存在等級的想法,認為各個系科、各個學院都可以互相類比。大學管理者顯然也浸淫其中,由此也影響到學生的專業選擇以及大學捐款去向。更重要的是,這種想法也影響到政府決策,政府因此非常在意排名,由此來決定其對高等教育某些領域的投入,實驗室和工程類學科因為有望提升大學全球排名而獲得優先資助,類似清華大學、上海交大、中國科大之類的理工類大學就獲得了很多資助。同時,超大規模的大學紛紛興起,醫學院、工科學院和文科學院都相繼合併,而只有超大規模大學裡的理工科系才可以讓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裡的地位飆升。

  裴宜理以她所在的哈佛燕京學社來加以具體說明。燕京學社與亞洲50多所大學有合作關係。每當她訪問一所亞洲大學時,碰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行政官員向她展示ppt,解釋他們在交大大學排行榜中的位置,以及自2003年首次排名以來上升了多少,大學的發展計劃也是設想五年內要將排名提升多少。

  裴宜理認為,這種等級秩序在亞洲如此受重視可能同儒家的影響有關。可以肯定的是,亞洲尤其是東亞如此重視等級與排名,是因為人們都敏銳意識到教育作為社會地位和國家地位提升之手段的重要性,政府和家庭都願意對教育投入大量時間、精力、金錢和注意力,因為這可能帶來最高的回報。

  現有大學評價體系也強調英語論文的寫作。但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裡最好的成果真的是這麼來的嗎?研究越南詩歌的專家應該在英語期刊發表論文嗎?在裴宜理看來,人文社會科學最具突破性的成就,其實都來自於一些「逆流」——拉美學者的依附理論,印度學者的後殖民理論和批判理論等等,都與當時北美學界的主流理論相向而行。因此,現行的單一評價體系很成問題。

  在提問互動環節,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副院長何成洲和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院長劉康都希望裴宜理在指出人文社會科學遭遇現有學術評估機制的挑戰之外,作出進一步回應,探討一下是否存在制定符合人文社會科學標準之評估規範的可能性。

  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杜維明教授指出,目前中國最大的問題是,僅有「科學主義」而無慎思明辨的「科學精神」。最優秀的科學家都應該是十分謙謹的,也即明白「所知越多,所不知也越多」,因為燈塔的亮度與無知之幕的厚度是成正比的。然而,目前中國不少哪怕是最優秀的科學家卻缺乏這種精神。中國知識界與整個社會都存在這種狀況,不加以改變,中國就無法真正實現現代化。

  裴宜理教授回應說,哈佛大學同樣受到這些問題的影響。前些年,哈佛大學第一位女校長DrewFaust在就職演說中強調哈佛在21世紀培養的不應當是在全球經濟中有競爭力的公民,哈佛提供的教育應該是幫助學生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裡找到意義。從哈佛過去五六年來新教職的分配來看,大部分新教職都給了工科,因為哈佛的工科教職在全校所佔比例要遠遠小於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甚至也小於斯坦福或普林斯頓。人文學科的新教職則越來越少,學校的資源分配越來越不平衡。哈佛大學在上一任校長時,就有在Allston建新校區的計劃,計劃將迅速擴展的應用科學尤其是醫學、基因工程等學科安置在新校區,以讓哈佛在21世紀保持領先地位,但此後因為經濟不好而不得不擱置。

  對於如何應付這一挑戰,裴宜理表示,當下的各校高研院代表會議就是一個很好的模式,目前類似高研院的高等研究機構在中國大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而最壞的情況就是,這些機構最終也捲入到同樣的排名體制中。「但是,我認為這是一個抵禦排名趨勢的大好機會,每個此類機構都去做些與眾不同的事,各自設立自己評判學術成績的標準——並不一定是要成為世界上最好的人文學科,而是要做當下北大最好的人文學科、當下復旦最好的社會科學,包括設立一系列圖書獎、提出特定領域的研究方法等等,創立一套我們自己評估學術成績的標準。」

  裴宜理表示,她並非根本反對定量分析方法,實際上,她在密西根大學攻讀政治學博士時的主要研究領域就是方法論,而她的第一份教職就是在亞利桑那大學教授統計學。然而,她相信,定量分析方法並不適合於太陽底下所有事物,尤其是它很難定量評估人文成就。

  而對於英語作為全球語言的霸權地位,尤其是各類學科的通用語言都成為英語,裴宜理回應說,這確實是個嚴重問題。她曾經收到過一本學術雜誌,雖然上面的論文都與她自己的專業領域相關,但是她一篇也讀不下來。她猜測這些文章可能都是放到類似「谷歌翻譯」的軟體裡才變成英文的,而母語作為英語的讀者根本讀不懂這樣的英文。(黎文)

相關焦點

  • 重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價值
    8月19日,社會科學空間網站發文稱,在全球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社會科學的有效作用已經得到證明。然而,當大學因疫情影響而削減預算時,人文社會科學類院系仍然成為首選。近日,美國近60個學術團體、協會和高等教育服務組織發表公開信,指出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必須在大學中繼續保持重要位置。
  • 2011中國大學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排行榜
    2011中國大學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排行榜,清華大學挺進全國高校前五強  2011年12月20日,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最新發布《2011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研究報告》,報告公布了第三屆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共有1278名學者入選。
  • 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的分野
    、甚至將人文學科完全併入社會科學是很不恰當的。一切科學,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其目的都是要揭示對象的性質和規律、獲取關於對象的儘可能普遍的知識,其所要回答的主要是對象「是什麼」、「怎麼樣」以及「為什麼」等問題。與此不同,人文學科的根本目的不是要獲取關於對象的知識,而是要探尋人的生存及其意義、人的價值及其實現問題,並由此表達某種價值觀念和價值理想,從而為人的行為確立某種價值導向,其所要回答的主要是對象「應如何」的問題。
  • 歐陽康: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價值中立是不可能的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不可能價值中立  【歐陽康: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價值中立是不可能的】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歐陽康指出,學術研究的客觀性與主觀性應該辯證看待,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價值中立是不可能的。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不同,首先在於其研究對象的差異,因為自然無涉價值判斷。
  • 重視社會科學研究價值
    社會科學如何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成為人類進步的決定性力量,是當前人文社科領域學者思考最多的課題。儘管社會科學產生了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價值的知識體系,但相較於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並沒有得到人們應有的重視。那麼,如何看待社會科學的發展現狀及未來,本報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學者。
  • 人文社會科學的「他山之石」
    由美國華人人文社會科學教授協會會長魯曙明教授總主編的「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評」叢書,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與廣大人文社會科學學者朋友見面,我感到由衷地高興。然而,有相當一段時間,我們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並不全面,自覺不自覺地輕視人文社會科學,有的甚至將「科教興國」褊狹地扭曲為「技術興國」,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面臨窘境,產生一系列問題甚至付出沉重代價:人文缺失、物慾橫流、拜金主義、技術至上、價值扭曲、誠信淪喪、急功近利、浮躁淺薄、對大自然的無情索取、對傳統文化的漠視蔑視……進入新世紀以後,人們呼籲重新評價人文社會科學,呼籲高度重視、大力發展人文社會科學
  • 2016-2019年中國大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成果排行榜
    2016-2019年中國大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成果排行榜 2020-07-31 22:56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這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兼有部分理工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學校的前身是1937年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陝北公學,以及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北方大學和華北大學。自成立之日起,中國人民大學廣大師生發揚「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的優良傳統,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勤儉辦學,艱苦奮鬥,積極探索,求真務實,使學校成為我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普及,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和繁榮,為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被譽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領域的一面旗幟」。
  • 劉偉校長出席人民網大學校長論壇並就人文社會科學重要作用發表演講
    12月16日,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赴天津出席人民網2017大學校長論壇,並在開幕式上就人文社會科學在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致辭。他指出,本屆人民網校長論壇的召開,站在了一個非常特殊的歷史節點上,文化自信的根基是教育自信,人文社會科學對於樹立文化自信有著重要的基礎性意義。
  • 西安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科創月」迎新
    在當日的活動中,原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及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阮曾媛琪受聘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客座教授,日本山梨學院大學法學部教授熊達雲,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王西京,北京郵電大學原副校長、濟南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鍾義信,華中科技大學原黨委副書記、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受聘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兼職教授。
  • 中國社會科學學者影響力排行榜(政治學、社會學)發布,湖南高校入選...
    12月26日,「中國社會學」發布《中國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政治學、社會學)》,其中,湖南高校入選9人,其中湘潭大學3人:彭國甫(政治學、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盛明科(政治學)、寧國良(政治學);吉首大學3人:羅康隆(民族學)、明躍玲(民族學)、陸群(民族學);湖南師範大學2人:陳成文(社會學)、吳家慶(中國共產黨);中南大學1人:曾長秋(中國共產黨)。
  • 新時期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
    30年來,人文社會科學對於黨的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指導思想的豐富發展,對於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對於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對於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引導人們樹立有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思想觀念,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 青島大學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大會舉行
    新聞網訊 2019年12月28日,青島大學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大會在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博學廳隆重舉行。校黨委書記胡金焱、校長夏東偉出席會議並講話。校黨委副書記汪黎明、副校長於永明分別主持上午和下午的會議胡金焱作了題為《培根鑄魂,久久為功,加快實現青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振興》的講話。
  • 三亞學院兩位教授入選「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23日消息(記者 劉麗萍 通訊員 徐瀅)近日,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研究報告:基於中文學術成果的評價(2020版)》。
  • 中國大學社會科學排行榜,北大不是第一,清華也只居第四!
    中國大學社會科學排行榜,北大不是第一,清華也只居第四!清華北京大學代表著我國大學的最高水平,在我們印象中,在幾乎所有主流大學排行榜中,清華大學都名列前二,但武書在2021年中國大學社會科學排名中,第一位不是北京大學,而是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也名列第四,我們來看中國人民大學,為什麼第一名?
  • 人民大學校長:希望推動社會重視人文社會科學
    新京報記者 郭鐵流 攝   人大75周年慶生 先為老學者頒獎  首設「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獎金一百萬元;鄔滄萍、馮其庸、湯一介獲獎  昨天是中國人民大學75周年校慶日,學校舉辦一系列活動慶祝生日。其中上午9時舉行的第一項活動是頒發獎金百萬元的「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 湖北大學江暢教授獲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
    央廣網武漢9月29日消息(記者左艾甫通訊員吳珊)28日,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暨第六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經吳玉章基金會評審委員會評審,湖北大學長江學者江暢教授榮獲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
  • 實力破「五唯」,長安大學這個「中國最有影響力」排行榜被打臉
    然而,今年6月,一項「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基於中文學術成果的評價(2020版)」發布,根據中國知網、超星發現的論文等數據,對國內幾千名人文社科學者進行了排名。 7月15日,教育部社會科學司發布聲明稱:教育部社會科學司與該研究機構沒有關聯,從未授權其開展有關排行榜研究和發布活動。
  • 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曾令良逝世
    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曾令良逝世 2016年07月09日 19:0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明海英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明海英)7月 8日,記者從武漢大學獲悉
  • 將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放在同等位置
    6月19日,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蕾切爾·安可尼(Rachel A. Ankeny)在「對話」網撰文稱,面對越來越複雜的社會問題,只有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聯繫在一起,才能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才會對社會進步與變革產生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