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張藝謀解碼中醫 趙文卓尚學東見證奇蹟《中醫文化「大咖」談...

2020-12-13 中國財富網官方

由新華社記者採寫的《中醫文化「大咖」談》一書,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後短時間內引起各方關注。

在歷時半年的採訪過程中,新華社記者採訪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國醫大師陳彤雲、路志正,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著名導演張藝謀,老戲骨陳寶國、馮遠徵,中國桌球隊醫務組組長尚學東等中醫界、文藝界、體育界40餘名領軍的「大咖」級人物,就弘揚中醫藥和中醫藥文化進行了深入調研。該書從幾十萬採訪筆記和200多個小時的拍攝視頻素材中精心選編而來。

作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全媒體圖書,書中附有新華社記者現場採訪和關聯主題的視頻二維碼,讀者可通過掃碼觀看更為立體和詳細的內容,比如探秘國家隊女乒食堂、國家隊隊醫運動損傷康復治療、陳彤雲的健身方法、八段錦教學視頻、非洲中醫博士等。

該書通過大咖談,批判了「中醫無用論」和「中醫神話論」,闡明了中藥醫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

屠呦呦在接受訪談中說到:「中醫藥凝聚了中國人幾千年來防病治病和養生保健的智慧。青蒿素的發現只是發掘中醫藥寶庫的一種模式」。

張藝謀說:「在我們知道西醫之前的幾千年,我們靠中醫來治療,讓祖祖輩輩就這麼繁衍、健康到今天的難道是西醫嗎?」

中國健身氣功形象大使、演員趙文卓建議讀者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練習健身氣功,五分鐘兩個動作就能使經脈迅速打通,促進血液循環。

該書披露了申雪、趙宏博、丁寧等奧運冠軍運用中醫理療的生動實踐。

該書以鮮活的故事介紹了中醫守正創新的發展理念。

《中醫文化「大咖」談(視頻書)》

梁相斌 主編

周寧 馮豐 張淼淼 盧國強 副主編

ISBN:978–7–01–020997–5

人民出版社

定價:59.80元

原文轉自:人民出版社

相關焦點

  • 《中醫文化「大咖」談》:聽張藝謀講述中醫的「中國故事 」
    「在我們知道西醫之前的幾千年,我們靠中醫來治療。讓祖祖輩輩就這麼繁衍、健康到今天的難道是西醫嗎?」近日,由新華社記者採寫的「全媒體圖書」《中醫文化「大咖」談》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書中,著名導演張藝謀講述了他與中醫的「中國故事」。
  • 《中醫文化「大咖」談》能採到那麼多「牛人」,如何做到的?
    內容提要為宣傳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事業發展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新華社記者歷時6個月調研,通過深入採訪屠呦呦等中醫大家、王國強等政府官員、申雪和趙宏博等體育健將及張藝謀等文藝界知名人士,在今年7月《中醫藥法》實施之際,推出「中醫文化『大咖』談」大型融媒體報導
  • 中醫文化「大咖」談中醫文化「喚醒」記
    開欄的話:在中醫藥法即將於7月1日實施之際,新華社新媒體中心聯合新華網、北京分社,深入採訪屠呦呦等中醫大家,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等政府官員,丁寧、申雪、趙宏博等運用中醫藥理療的體育界知名人士,以及張藝謀、陳寶國、馮遠徵等從事中醫作品創作的文藝界知名人士等,就「如何與時俱進地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中醫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醫藥工作者應如何增強文化自信
  • 屠呦呦:「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把中醫藥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丨...
    近日,由新華社記者採寫的「全媒體圖書」《中醫文化「大咖」談》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書中,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為讀者講述了青蒿素的發現過程、「青蒿素精神」,以及目前最新的研究進展等。據介紹,新華社記者歷時半年,深入採訪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國醫大師陳彤雲、路志正,北京中醫院院長劉清泉,著名導演張藝謀,老戲骨陳寶國、馮遠徵,女乒世界冠軍丁寧、劉詩雯,中國女乒主教練李隼、醫務組組長尚學東等中醫界、文藝界、體育界40餘名領軍的「大咖」級人物,披露了申雪、趙宏博、丁寧等奧運冠軍運用中醫理療的生動實踐,和各界「大咖」與中醫藥的故事。
  • 中醫與屠呦呦一同走進教材,網友「不淡定」了
    以及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五年級上冊「驕人祖先 燦爛文化」單元中,也對屠呦呦的事跡進行了簡述。 人教社負責人談到,該單元指出我國古代科學獨具特色,其中中醫藥學已有幾千年歷史。獨特的醫學理論、診療方法和豐富的中草藥,至今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 讓屠呦呦獲得諾獎級別靈感的是哪本中醫名著
    昨天(5日)下午,從遙遠的斯德哥爾摩傳來好消息,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愛爾蘭裔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以表彰他們在藥物治療瘧疾、盤尾絲蟲病和淋巴絲蟲病方面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屠呦呦是誰?很多人還記得,2011年,她曾經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
  • 聚焦中醫科學創新: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論道羅浮
    當前,中醫藥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新機遇,2015年10月中國中醫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6年2月,國務院頒發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8月,全國人大第二次審議了中醫藥法,首部中醫藥立法迎來了曙光。
  • 青蒿素,屠呦呦及其團隊,中醫療法轉化為最強有力的抗瘧疾藥
    屠呦呦的研究為科研人員打開了一扇嶄新的窗戶。這扇窗戶也是對中醫中藥內涵的再發掘。中醫關於中草藥有著豐富的知識,東西方醫學研究攜手合作,會得到豐碩成果。中國醫學家陳竺教授,用中藥砒霜治療血液病,療效良好。用傳統中醫結合現代方法研究治病,可能是未來中醫藥發展的方向之一。
  • 【醫舉醫動】教科書級中醫「大咖」走進松江社區,不只專看疑難雜症...
    【醫舉醫動】教科書級中醫「大咖」走進松江社區,不只專看疑難雜症…… 2020-12-18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醫文化百花齊放 傳承良醫解碼養生
    廈門中醫李富江:激活人體自愈系統才是中醫的本質近年來,隨著國家不斷推動中醫藥行業,越來越多人關注到了幾千年沉澱與傳承的中醫藥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在社會上的職能也不斷的多元化,隨之並肩發展的還有「亞健康」。放眼今天,飲食不健康、作息不規律等導致身體機能不斷下降,「亞健康」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
  • 屠呦呦任職單位領導班子調整:黃璐琦履新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任命黃璐琦同志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唐旭東同志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免去西苑醫院院長職務。張伯禮同志不再擔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職務。
  • 一位西醫談中醫:中醫黑請閉嘴!中醫的「腎」何止是腎
    中醫的腎和西醫的腎是兩碼事,中醫的腎是一個器官和功能的集合群,西醫的腎,就是解剖的腎。中醫的腎的概念大於且包含西醫的腎的概念。要搞懂中醫的腎,首先看《黃帝內經》中的說明。2000年前的部分古人,就已經享受到了近似於現代的醫療效果,甚至某些方面,還高於現代醫療的效果,這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奇蹟。
  • 中醫啟蒙教育:中醫大師李士懋談中醫教育
    對中醫教育的思考 回顧中醫教育50年,培養了大批中醫人才,其功卓著。這大批畢業生中,固然有佼佼者,而且知識面有很大拓寬,但就中醫學術本身而言,仍存在著嚴重萎縮的傾向。概因中醫教育是比照西醫教育模式,未能充分考慮中醫學術特點,因而也存在一些弊端。要繼承發展中醫,必須從中醫教育入手。
  • 元大中醫:為什麼還要發展中醫文化?
    大家都知道,中醫是我國幾千年的智慧結晶,在西醫西藥沒傳入中國之前,中醫中藥是保障我國人民生命健康和世代繁衍的技術。中醫藥文化也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之一。
  • 學者談中西醫共存:屠呦呦的成就與陰陽五行無關
    文樹德出版過幾部西方最有影響力的中醫書籍,包括《醫學在中國:一部思想史》、《什麼是醫學:東西方的治療之道》以及《中國興衰史: 醫治歷史的創傷》。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13日刊登了對文樹德的採訪。在這次採訪中,他與記者探討了屠呦呦的諾貝爾獎以及中國官員如何看待本國的醫學遺產。以下是文章原文。
  • 腫瘤該看中醫還是西醫?聽聽大咖們是怎麼說的
    為了充分發揮中西結合多學科聯合治療癌症的優勢,為廣大癌症患者康復,提高和改善生命和生活質量,探索一條新的治療路徑,6月16日,一場名為「阻擊癌症,中西大咖南海論健」暨佛山首屆中西結合MDT(多學科協作)腫瘤康復治療系列論壇在南海懷仁國醫堂舉行,省內多名中西醫腫瘤專家共聚一堂,對中西醫防治腫瘤的各自優勢進行了討論和碰撞,並與現場的聽眾和患者進行了交流。
  • 中醫無用?《肘後備急方》:記載兩個諾貝爾獎的東晉中醫經典!
    其中魯迅在運動早期就發表了自己對於中醫的批判,因為在兒時魯迅先生就經歷了因為眾多庸醫錯失治療的良機而導致自己父親的離世,所以魯迅對中醫的怨氣從小就很大了。他甚至公開評論「中醫不過是有意無意的騙子罷了」,在他自己文章中的中醫大多數也是作為反面人物存在的。
  • 屠呦呦在瑞典發表主題演講:面臨研究困境 重溫中醫古籍
    當地時間昨天下午2點15分,也就是北京時間昨晚9點15分,85歲的屠呦呦教授身穿寶藍色上衣,在瑞典著名的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發表了題為《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的演講,時長25分鐘。  屠呦呦教授用大部分的時間和大家分享了青蒿素從發現、實驗、提取到合成的全過程。
  • 廣東舉行首屆中醫師承拜師儀式 弘揚中醫文化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6日訊 由廣東中醫師承教育研究中心主辦的廣東省首屆中醫師承拜師儀式於2016年9月23日成功舉辦。在廣州市南方公證處的見證下,共86對指導老師和師承人員完成了拜師儀式,基層中醫從業者通過師承方式通往執業行醫的道路正式開啟。
  • 王一方:屠呦呦獲諾獎,是西醫還是中醫的勝利?
    大家知道,今年10月,我們的屠呦呦教授榮獲了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她也是我們北醫的校友。她當時在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用了這麼一個詞,說青蒿素是中醫給世界的一個禮物,其實我覺得不僅僅是青蒿素,在未來中醫的複方、經絡、針灸也可能是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