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扶貧印記」短視頻,以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第一人稱視角講述湖南21地、21支國資國企扶貧工作隊的鮮活故事,真實再現湖南國企扶貧故事的「此時此地」。
翻身村坐落於鳳凰縣麻衝鄉東部,是一個純苗族居住的深度貧困村。
翻身村原名「東科」,在苗語裡是窮到底的意思。這個在大山深處的村落,隔絕了城市的喧囂,忍受著貧困與孤獨。
在這片土地上,貧困人口曾達到40%以上,是鳳凰縣脫貧攻堅最難啃的骨頭之一。
轉機出現在2018年3月份,興湘集團黨委經過研究派出以黎鹹兵為隊長的扶貧工作隊,在鳳凰縣住建局駐村工作隊的配合下,帶領翻身村的鄉親們打贏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興湘集團黨委高度重視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同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圍坐在一起,親切地拉家常、話發展,在這裡他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習近平總書記表示,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興湘集團作為國企,響應黨中央、習總書記的號召,積極承擔扶貧責任,對扶貧工作高度重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國平多次帶隊赴翻身村調研駐村幫扶工作,並深入到村民家中,走訪慰問結對幫扶貧困戶,與村民同吃同住,聽民意、解民憂,實實在在為村民做好事,解難事。
興湘集團作為後盾單位,駐村扶貧三年規劃計劃總投入898萬元,實際整合投入資金超過1000萬元,其中,興湘集團出資的339萬元已全部撥付到帳;資金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產業、危房改造、「1+1扶貧」等方面,翻身村的整體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駐村工作隊穩紮穩打,打造三大產業帶動翻身村實現翻身有了後盾,駐村工作隊駐村之後更是大刀闊斧積極探索適合翻身村發展的產業,稻田養魚、建立生態綜合養殖場、遍植油茶……這是興湘集團《三年扶貧規劃》中為翻身村勾畫的一幅可持續脫貧藍圖。
三大產業均已成立合作社,由合作社集中管護,村民以土地入股、產業分紅、用工務工等形式。不僅讓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加村民收入,也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目前已經完成種植油茶320畝、建成佔地1.8畝生態綜合養殖場和100稻田養魚基地。
發展產業促脫貧才管根本、管長遠。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穩定脫貧,關鍵在於穩就業,根本在於強產業,要讓鄉親們在家門口有工做、有收入,我們要建立長效發展機制,才是翻身村『翻身』的長久之計。
工作隊駐村扶貧堅持黨建引領,強化村支兩委班子及黨員隊伍建設工作,培養入黨積極分子6名,發展黨員3名,組織選舉村秘書和組長,完善村級組織建設,團結了群眾,為群眾工作開展打下了基礎;多次組織調研學習,開展有意義的黨日活動,提高了村支兩委的戰鬥力。
駐村以來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在湖南興湘集團駐村幫扶下,翻身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立了興苗果種植合作社和村集體主導的苗果興農副產品公司,完成了油茶園、生態綜合養殖場兩個主打產業的打造,新建了黨群服務中心、3900立方山塘、130盞太陽能路燈、1.9公裡稻田灌溉水溝等;建立「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鼓勵村民返鄉就業。
去年,47戶貧困戶實現勞務收入13萬元、戶均增收2766元,油茶、稻田養魚入股的村民還拿到了協議分紅5萬餘元。
2019年,村集體收入超過5萬元,整村貧困發生率降低到0.42%,按期實現「戶脫貧、村出列」。興湘集團出色地完成了在翻身村的各項脫貧攻堅工作,不僅成功帶領村民們走出了一條適合翻身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也為翻身村下一步的鄉村振興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翻身村順利打贏翻身仗
如今,翻身村幢幢新蓋的房子鱗次櫛比,寬闊的柏油馬路蜿蜒前伸,5公裡的機耕道通至每戶村民家門口;翻身村的山坡上,320畝油茶基地一片盎然,碧綠油茶樹苗部分已經掛果,前期套種的農作物長勢喜人,一副生機勃勃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村民實現了務工不離戶、就業不離土,口袋鼓起來了,收入增加了,笑容更燦爛了。村民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邁上了脫貧小康「快車道」,心裡頭越來越敞亮,翻身村實現了真正「翻身」。翻身村一幕幕新變化,體現了興湘集團國企的責任和擔當,凝聚了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的匠心和智慧,決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