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靈巧的剪刀下,是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圖案,各式的花樣醞釀著民間藝術的氣息和情感的指尖流動。在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體現河南民族文化的藝術作品——「剪子花·民族情」560米剪紙長卷——成為一份特別的獻禮。
9月12日,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族大聯歡選中了長卷中的河南剪紙「中中」,在炎黃廣場民族大聯歡活動現場作為背景畫面,具有燈籠造型的「中中」成為點睛之筆,而這份剪紙來自於河南省實驗中學的精心創作。
剪子花·民族情 一份特別的獻禮
「四年一次的民族盛會在河南舉行,是我們的驕傲。河南非遺剪紙專家志願者通過採風、論證、座談,產生了一個以河南剪紙為依託,展現各民族傳統文化體育運動項目,以及體現河南民族文化的藝術作品——『剪子花·民族情』560米剪紙長卷。」鄭州文化館非遺中心副主任馬守國說。
大河網記者在民族大聯歡活動現場看到,此次聯歡的文化背景圖案選中了長卷中的河南剪紙「中中」。據介紹,該剪紙作品與本屆運動會吉祥物同名, 單個作品整體外形呈中華傳統的燈籠造型,形似漢字「中」,內為圓形團花,寓意此次盛會光耀中原。
這份特別的獻禮,作品以雙連體造型展示,上方分別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八個字,突出當前全黨開展的主題教育,和下方「異想天開,腳踏實地」呼應,隱喻要在思想上勇於創新,行動上樸實無華扎紮實實,才能永攀高峰。
別致的石榴造型 蘊含「中國夢」
一份好的作品,凝結的是創作者的民族情感和藝術構思,這份設計精巧、寓意豐富的「中中」正是出自於河南省實驗中學美術老師陳晨之手,作品下方「異想天開,腳踏實地」八個字即取自河南省實驗中學校訓。
陳晨介紹,作品核心為石榴造型,與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契合:「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作品中間是飾有佛手紋樣的富貴牡丹,既是國花也是河南特有的植物,運用順行走勢構圖,蘊含一順百順吉祥寓意。緊臨著一圈松針紋飾,象徵革命精神。作品兩邊黨旗環抱,和下方如意魚紋蓮花(連年有餘)呼應,寓意廉政。
在作品下方,穿插有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此次盛會的標誌,象徵和平的鴿子向中心飛翔,象徵祖國各民族同心向黨、多元一體、團結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河南省實驗中學的「剪紙情」 讓民族藝術開花結果
據了解,在剪紙長卷的創作中,陳晨帶領學校剪紙社團的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和暑假辛勤剪制,他們創作的作品得到河南非遺文化剪紙專家的高度評價。
一直以來在河南省實驗中學,把傳統文化滲入課堂教學和德育活動的全過程,將剪紙藝術作為推進非遺文化進校園的重要載體,精心打造剪紙特色課堂,經過數年的建設發展,現已漸漸發展成為學校傳承中華文化的特色品牌。
練技術傳藝術,著眼於藝術精神。陳晨老師多年來致力於剪紙藝術的學習、研究和教學工作,自主開發剪紙藝術特色課堂,在校園內培養了一大批剪紙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愛者和傳承者。
「課堂教授剪紙技能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在直觀感受剪紙技巧與造型呈現出的物態之美以外,充分了解這其中所蘊藉的中華文化內涵。」陳晨說,要在教學過程中著力激發學生對中華文化探究興趣,進而接受與認同本土民族文化,最終實現傳統文化的歷史延續。
近年來,河南省實驗中學積極開展以民間傳統剪紙為主題的校園文化藝術節,激發了更多學生參與剪紙藝術的學習,不少以校園文化為底蘊設計的風景剪紙作品被作為校禮贈送給來訪的國內外友人,提高了學生學習剪紙的熱情與民族自豪感,剪紙藝術以它特有的藝術感染力打開了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