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特色廟會"牽手"研學營 邊逛邊玩臺灣小朋友愛上集美研學
「賣得太好了,烤的速度趕不上賣的速度。」風靡臺灣士林夜市的大腸包小腸也亮相本次廟會,來自臺灣的攤主張女士說,她通過參加海峽論壇認識了許多廈門朋友,目前已把生意重心從臺灣轉移到了大陸。
兩岸青創集市區同樣突出「學」的元素。臺灣青創商戶如花藝、布藝、木藝、烘焙等,在展示文創產品的同時還手把手開設文創課程。在兩岸童玩區,市民遊客帶著孩子一起玩旱地龍舟、拍米糕、跳格子、空竹、滾鐵環、丟沙包等閩臺童玩,體驗「古早味」。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廟會期間,市民朋友還可以近距離與呆萌的大熊貓寶貝「古錐」「古意」互動,了解它們的日常生活。現場還開設熊貓繪畫課,設置動物科普展板,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習關於大熊貓的科學知識。
遊中學
兩岸青少年一起研學體驗同根同源文化
6月10日上午,作為第十屆海峽論壇·兩岸特色廟會的配套活動,2018兩岸青少年知行合一研學營在廈門(集美)對臺研學旅行基地總部大樓閉幕。
本次研學營在去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深入挖掘,特別增加了高中生和大學生課程,並加大對之前從未到過祖國大陸的臺灣青少年的招募,共招募200名臺灣學生,覆蓋了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三個年齡層。其中,有六成臺胞是首次來大陸。
本次行程重點發揮集美區在地研學資源,所有研學課程均圍繞「中華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進行設計,結合閩南童玩、科技探索、熊貓科普、社區營造、風土人文等,為孩子們打造交友、玩樂、學習、融合的平臺。
「我和姐姐一起來參加研學。爸爸來過廈門,他知道這個活動後為我們報了名。」來自臺灣臺南的高二學生李晟安第一次來廈門,跟著研學營參觀了集美研學總部、靈玲國際馬戲城、嘉庚公園、集美新城、園博苑、老院子、誠毅科探、集美大學等集美區重點景點。集美區以全域旅遊為基礎,打造以一個研學總部和16個研學課程基地為核心的全國首個「1+X」對臺研學基地,讓兩岸學生在研學中感受生活,豐富知識,拓展視野,全方位了解集美自然人文景觀、歷史文化和風土民情,增進臺灣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促進心靈契合、共同發展。
相關負責人表示,「1+X」對臺研學基地在本次廟會中僅是試點,今後,集美區還將以16個景區景點為基礎,根據不同年齡層,因地制宜地開展各類課程,面向遊客開放。
三天兩夜的時間裡,兩岸大學生帶領兩岸中小學生共同學習、共同創作、共同成長。「哥哥姐姐都沒有休息,還要開會。我感覺還沒玩夠就結束了。」即將帶著這段獨特的集美研學記憶回臺灣,5歲的小姑娘廖婉淯依依不捨。
【連結】
集美區發布對臺研學優惠政策
獎勵對臺青少年研學
提升「研學之都」品牌
本次研學營是首個兌現集美研學獎勵政策的研學旅行團。本屆廟會開市儀式上,集美區正式發布了《關於鼓勵對臺青少年來集研學旅行獎勵辦法》,鼓勵市場化運作,獎勵組團開展對臺青少年來集研學旅行活動的承接單位。
今年,國臺辦、國家發改委發布「惠臺31條」,我市相應頒布出臺了「惠臺60條措施」。為貫徹落實惠臺政策,集美區率先在全市制定出臺《關於鼓勵對臺青少年來集研學旅行獎勵辦法》,進一步發揮廈門(集美)對臺研學旅行基地作為全省對臺交流基地的作用,開拓對臺研學旅行合作新空間,吸引更多臺灣青少年來集美研學旅行,了解大陸經濟社會建設成就,增強兩岸青少年交流互動。
借勢集美的研學獎勵政策,本次研學營更加突出對臺研學主題,為集美區兩岸研學交流開啟新篇章,升華集美研學品牌,奠定集美對臺研學基地的資源優勢地位,進一步提升人文集美作為國際研學之都、全域旅遊目的地的國際範「含金量」。(文/廈門日報記者 應潔 林桂楨 通訊員 陳婧 圖/天下集美提供)
(責編:陳楚楚、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