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陽人划拳的歷史有多長,沒辦法考證,應該早於祁劇,因為划拳伴酒而生,祁陽喝酒的歷史應該很長了,所以划拳的歷史不晚於祁劇是有一定道理的。
祁陽人把划拳也叫劃枚或猜拳,祁陽能喝酒的人大多會划拳。祁陽人愛熱鬧,喝悶酒不是祁陽人的脾性,不管什麼樣的酒席,只要酒過三巡,就會有人躍躍欲試開始提議,若有人附和,馬上開拳,酒桌上就會頓時熱鬧起來。不喝酒不會划拳的人也不閒著,有的當裁判,有的倒酒,有的在旁喝號子。划拳的人少的話,就「趕輸」輪個來,贏了就透氣(休息觀戰),輸了的喝酒,並接著和下一個劃,直到劃贏「交權」為止。也有「趕羊」的,祁陽話「贏」念作「羊」,即輸的一方喝酒,贏的一方再接著與另一人劃,直到劃輸喝酒「交權」為止。人數多的話就敲邊(分成2組),每一組先挑選一個人出來,單挑,哪個輸了的話,本組的另一個接著上,如果哪組的人最先全部輸掉,就喝酒。祁陽人把一局叫一肩,多是劃5肩或12肩算一盤。劃5肩的就三恰兩不管(先輸三肩的喝),劃12肩的美其名曰叫「月月紅」,七恰五不管(先輸七肩的喝)。
划拳比的是酒量,沒有酒量的絕不敢上場,酒量一般的人也是試著辦,不行了就撤,不能貪拳。划拳也比的是眼力、腦力。劃時要全神貫注地看著對方的手指,對方出幾個手指一定要看得清清楚楚,眼光厲害的,別人手指剛動,他就知道別人要出幾個。不僅要看,還要想,就是通過劃幾盤後,總結對方喜歡出幾個,喜歡出哪些手指,然後按照他的習慣喊拳一般是十拿九穩,祁陽人叫這為「拿枚」,拿得枚死的人就說他厲害。如果一盤劃的肩數越多越就比的是技巧了,因為運氣的成分少了。如果你是半桶水的話,劃的肩數越少越好,有時可以憑運氣能贏兩三肩,想贏多的話就困難了。據說潘市有個叫楊程的人,划拳相當厲害,劃「七恰五不管」時很難得輸。
祁陽拳節奏明快,富有韻律。不像有的地方直接喊數字,或者叫老虎棒子雞之類的,平淡無奇。祁陽拳口令之前有過門,過門一般是「要就要了」或「來就來了」,以前也用「全福壽」。口令則是把「零到十」十一個數字巧妙地融合于吉利話中,一般是三個字,有的也有一個字、兩個字或四個字。如零喊成「寶寶得」、「保守枚」、「寶」、「冒出」等;一喊成 「點元中」、「點點戳」、「點狀元」、「點」、「一點」等;二喊成「弟兄好」、「好兄弟」、「對得起」、「對起來」、「兩相好」、「叔侄好」、「二度枚」、「兩甲指」等;三喊成「三三圓」、「桃園義」、「三元早中」、「山多財多」等;四喊成「四季財」、「四季發」、「試試看」、「欒合子」、「欒合子雙」等;五要喊「五魁首」、「魁首枚」、「五進賺」等;六喊「六六連」、「六六順」、「高高興」、「高升六」、「高」、「高升六位」等;七喊「七個巧」、「七巧巧」等;八喊「八匹馬」、「八發財」、「八字好」等;九喊「長久久」、「久久長」、「九長壽」等。十則喊成「全福壽」、「全打開」、「全家福」、「滿江飄」、「全」等。過門和口令的喊法很有講究,如「要就要了寶寶得」這句話,第一個「要」字喊重音,意思就是提醒對方開始喊了。最後一個「得」字不僅讀得重還要拉長,意為告訴對方我喊的是這個數。其他字讀拼音。這樣喊起來就抑揚頓挫,朗朗順口。有祁陽小調的說唱風格,但更高亢。因此聽祁陽人划拳,就像聽戲,劃的人高興,看的人入迷。
祁陽有的地方,把喊過門叫「戴帽子」。如果說一定要戴帽子,則每句話,必須要用「全福壽」開頭,加上猜枚的數字。如「全福壽啊,兩相好」。不戴帽子,則稱砍茅柴,就是開頭一句說出過門,以求統一節奏,後面就直接喊數字了。如「要就要了,點點戳」,「5啊、6啊、7啊……」直至一方猜中,才告一個段落,喝了酒,再來。
祁陽人划拳當然也有規矩,有不能出的指,不能喊的話。如不能單獨伸小指,表示蔑視對方;也不能只出食指和中指,有挖人眼之意。和長輩划拳不能喊「弟兄好」。但是現實中有的父子倆划得來興頭了,就沒注意那麼多了,隨口喊出「弟兄好」也是很常見的,做父親的當然知道這只是遊戲,不會和兒子計較。比較有幽默感的父親對兒子喊「兄弟好」也不直接指出,這恰恰也應證了劃眉可以讓人超出年齡超出輩份,達到一種忘我境界,純身心地投入。這就是划拳的一種魅力吧。
划拳最初的目的其實就是勸酒的,因為如果一杯一杯地敬客人喝酒,客人有可能施禮不喝,再說客人多了主人也應付不過來,聰明的主人就想到用一種遊戲來勸酒,輸的人脖子一仰,杯底朝天,贏的贏得光彩,輸的輸得豪爽,就這樣喝酒的氣氛調上來了,勸酒的目的也達到了。有學者說,划拳屬於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種酒文化。由於各地語言不同,風俗各異,划拳方式是五花八門。就拿祁陽來說,東南西北的喊法也略有不同。無酒不成席,無拳不盡興,划拳受愛喝酒男人們喜愛的程度是任何一樣遊戲都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