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著名散文大家、世界級文化學者餘秋雨先生80年代在海內外講學和考察途中見常人所未見,思常人所未思,激揚文字,寫就一篇篇別具一格的散文,集成一部宏篇巨著《文化苦旅》,成為其代表作。 餘秋雨先生的散文素以文採飛揚、思維敏捷、知識豐厚、見解獨到而備受萬千讀者青睞。他的作品善於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將我們帶入文化意識的溪流,啟迪我們進入哲學的思考,引發我們產生精緻的情感體驗,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和文學價值。
品讀《文化苦旅》
對餘秋雨來說,把《文化苦旅》當成自己的兒子,而且是一個浪蕩之子,「《文化苦旅》就是這個外出的浪子」。說其是自己的兒子,每個創作者都能理解,而且都有切身體會,所謂「字字寫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說其是浪子者,它「出門旅世」的時間更長,帶給餘秋雨的麻煩難以計數。 「所有麻煩,都來自於它的極度暢銷。它不小心成了當時罕見的一個文化熱點,而它又不具備任何權力背景,因而立即轉化成媒體的攻擊焦點。------出現的它,多數不是真身。」而且以訛傳訛,盜版書頻出,最終連作者餘秋雨自己的生平都被編造得以假亂真,而且自己的辯駁反而變得蒼白無力。
浪子出門旅世二十載,人皆以為浪子早已殞滅曠野,棄絕記憶,任何言談,皆不提及。豈料二十年後器宇軒昂,從者如堵,浩蕩肅穆,恭立門外。家人詢問方知其於漫漫歲月間,浪跡宇內,周濟天下,一路傷痕斑斑,而身心猶健。
勸君莫言文化苦
每個創作者的經歷都是一場文化苦旅,也是一場苦行僧必經的心路歷程。不經一番寒霜苦,哪得梅花撲鼻香?《文化苦旅》的浪子之行,一路傷痕累累,誰人知曉,正所謂「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
既然選擇了文化,就將它進行到底;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不要去想遠方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勸君莫言文化苦,自有苦盡甘來時!
願君甘做苦行僧
人生的路有千萬條既然選擇了文化苦旅,那就別問前方是泥濘還是平坦,文化苦旅就是人生的一段旅程,也是人生的一場修行。願君甘做苦行僧,自我修行。那一個個被文學泰鬥否定的文稿,那一次次不得不撕碎重來的經歷,那一個個點燈熬油難忘的通宵達旦,並不都十分愜意,但漸漸地,這些經歷都將成為人生路上的墊腳石與鋪路磚。選擇了就不要放棄,認真對待人生中的每一次選擇,無論對錯。認真品讀,認真創作,用心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文化是一場苦旅,文化是一場修行,勸君莫言文化苦,願君甘做苦行僧!
喜歡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可以點擊下面的連結購買
你對《文化苦旅》有什麼感悟,可以在下面的評論區發表意見和想法,感謝點讚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