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浦東揚帆遠航再出發】
上海是一座光榮的城市,是一個不斷見證奇蹟的地方。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歷程,走的是一條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是一條面向世界、擴大開放之路,是一條打破常規、創新突破之路。今天的浦東已是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回望浦東的發展之路,習近平在這裡留下了太多的足跡。詳情點擊:http://hw.hisjb.cn/teY4
11月18日紅網手機報慈利版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導讀】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張家界大峽谷:旅遊帶動精準扶貧
★三合:挪窮窩換窮業 譜寫新生活
★煙花爆竹「打非治違」成效顯著
★「職工杯」個人勞動技能競賽啟動
★零陽:打通理論宣講「最後一公裡」
【做好人口普查 助力國家發展】
★龍潭河:強化組織協調推進七人普
★李洪波:小小砂糖桔 脫貧致富果
【本地】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張家界大峽谷:旅遊帶動精準扶貧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現場交流會暨先進民營企業表彰大會上,張家界大峽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獲表彰。自「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實施以來,該公司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積極響應號召推進旅遊產業扶貧,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成為脫貧攻堅主力軍。
唐新春,既是三官寺土家族鄉太華山村村民,也是張家界大峽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員工。以前,唐新春常年在外地打工,四處奔波,生活困難,大峽谷景區開發後,她回到家鄉,在家門口的景區實現就業,有了一份穩定工作,並從一名普通員工做到了領班,每個月工資3000多,而且五險有保障。唐新春說,景區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也見證了家鄉的變遷。
作為大峽谷景區的建設者、管理者,張家界大峽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積極參與到脫貧攻堅這場全社會的戰鬥中,利用旅遊扶貧的強大市場優勢、新興的產業活力、強勁的造血功能,帶活一方經濟,帶領一方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公司成立來,在注重效益的同時,以扶志為先、傳智為重,優先聘用本地人,合理安排有能力的貧困戶就業,讓這裡世代勞作的農民變成了「上班族」。為了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公司投資3650萬元修建了12公裡通村通組公路,投資200萬元建設了飲水工程,捐贈200多萬元用於大峽谷村、太華山村扶貧項目建設,並結對幫扶貧困戶44戶145人......
旅遊業的蓬勃發展還帶來了更多創業的機會,旅遊人氣旺了,服務鏈條也延伸了,2100多名當地農民返鄉創業變成了老闆、旅遊從業者,貧瘠的山地煥發出了新的活力。如今,隨著高空滑索、玻璃滑道、愛享飛VR等體驗新項目的建成,景區輻射效應更加凸顯, 「三星拱月,月照三星,全域旅遊」的戰略地位更為深遠。公司總經理羅嗣清介紹,下一步,公司將緊緊圍繞中心工作,不斷豐富和開發新的旅遊產品,突出帶動鄉村旅遊快速發展,推進農村道路、飲水等配套設施建設,優化鄉村旅遊發展條件,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中展現新作為。(唐小花 戴曉山)
★三合:挪窮窩換窮業 譜寫新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為確保搬遷群眾不但「搬得出」,還要「穩得住」「能致富」,提升搬遷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三合鎮全力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讓易地搬遷的貧困群眾挪出了「窮窩」,換掉了「窮業」,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
2017年8月隨全家從原國太橋廣口村搬到三合鎮雷巖易地扶貧安置點的劉思睿現在就讀於雷巖教學點,以往從家到學校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現在十分鐘左右就可以到。寬闊的操場、明亮的教學樓、飄蕩在校園上空的郎朗讀書聲,一切都是劉思睿夢中的樣子。而對於劉思睿的爸爸劉延傳而言,幸福最終來自新家帶來的新生活、新氣象。
雷巖搬遷點是三合鎮易地扶貧搬遷主戰場之一,像劉延傳這樣走出大山搬至嶄新房子裡的搬遷戶還有15戶50人。為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啟動之初,三合鎮就將後續產業發展納入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之中,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並進。
近年來,該鎮依託高山地理優勢大力發展光伏發電等後續幫扶產業,讓全鎮241戶816人搬遷群眾足不出戶就享受到了每人每年192元的產業分紅福利;大力發展油茶、花卉基地等特色產業,讓搬遷群眾實現就近務工。此外,多家企業的環繞,也給予了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的蓬勃活力,種下了搬遷群眾勤勞脫貧、就業致富的希望,讓搬遷群眾不僅搬進了新家園,還有了新產業,過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黃莉莉 田鵬)
★煙花爆竹「打非治違」成效顯著
近日,縣煙花辦牽頭,聯合相關部門強力開展煙花爆竹「打非治違」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非法運輸、銷售、儲存煙花爆竹行為,加大煙花爆竹零售店巡查檢查力度,提高超量儲存、異地經營等違法行為處罰力度。
據悉,我縣煙花爆竹「打非治違」專項整治行動已持續近一個月時間,通過提高煙花爆竹行業檢查頻次、廣泛宣傳煙花爆竹打非治違工作、拓寬群眾舉報渠道、加大監管執法力度等舉措,工作成效顯著,截止目前共查獲收繳煙花爆竹2600餘件。下步,還將加大檢查力度,繼續保持高壓態勢,盯住重點區域,落實網格化管控,確保全縣煙花爆竹行業領域安全穩定。(覃曾華)
★「職工杯」個人勞動技能競賽啟動
17日,由縣總工會、縣工業集中區工會聯合舉辦的「職工杯」個人勞動技能競賽活動啟動。
競賽重點圍繞個人針車技能開展,旨在提高職工技能素質,展現廣大勞動者的精神風貌,引領廣大職工發揮聰明才智、爭當先進模範。來自張家界美達製衣有限公司、張家界永鑫鞋業有限責任公司、張家界金福凱盛鞋業有限公司的260名職工參加競賽。(謝博)
★零陽:打通理論宣講「最後一公裡」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黨和政府對農村建設越來越重視,投入力度越來越大,我們農民的日子將越過越好....」近日,在零陽鎮飯甑山村,一方小院、幾把椅子、一場屋場會,就讓鎮村幹部與村組百姓心貼在了一起,升騰起幹群齊心協力謀發展促振興的強大熱情與動力。
為進一步打通宣傳宣講的「最後一公裡」,將黨的創新理論送入「尋常百姓家」,近年來,零陽鎮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陣地作用,精心組織鎮村幹部、第一書記、「五老」人員、鄉賢人物、致富能手進村入戶,通過屋場會等形式開展既接天線、又接地氣的理論宣講,讓黨的各項方針、惠民政策在群眾中入腦入心入行。(葉維 朱麗娟)
【做好人口普查 助力國家發展】
★龍潭河:強化組織協調推進七人普
自人口普查工作開展以來,龍潭河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專辦部署安排,採取一日一通報、重點多提醒、難點實地答疑督導等形式全面推動人普工作全面落實到位。據悉,該鎮共設74個人口普查小區,共配備81名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對全鎮21個村(社區)開展人口普查。截至目前,已順利完成7099戶2.1萬餘人摸底和登記工作,登記完成率100%。(皇慶瑜)
★李洪波:小小砂糖桔 脫貧致富果
眼下,金秋砂糖桔成熟了,零陽鎮萬福村柑桔種植戶李洪波喜獲豐收,在他的探索下,小小的沙糖桔,成了果農們的脫貧致富果。
在李洪波的果園裡,桌球似的果實掛滿枝頭,泛出溫潤金黃的光澤,惹人喜愛。雖然距離金秋砂糖桔成熟上市還有幾天,可果園裡早早就迎來了搶鮮體驗採摘樂趣的遊客和一些慕名前來的採購商。
「金秋砂糖桔在我們整個張家界地區最優秀 所以才決定發展這個品種 。」金秋砂糖因桔果肉爽脆、無渣無核、汁多味甜,富含含維C,營養價值高,成為李洪波重推品種。除了萬福基地的300多畝,李洪波還在巖泊渡鎮、通津鋪鎮流轉土地1000畝,將傳統柑桔樹嫁接改良成金秋砂糖桔,並常年聘請專家團隊提供技術指導,預計今年產量可達十幾萬斤。此外,李洪波又在溪口鎮渡坦坪村流轉土地500畝建起了育苗基地,現在繁育有金秋砂糖桔苗400萬株。
品改後的桔園,效益逐漸提高,在李洪波的推動下,當地的柑桔產業逐步轉型升級,當地群眾也依託好果子逐漸過上了好日子。「要敬畏農業,要沉下心來幹的事,才能夠搞出,才能把這個事幹好。」 這幾年,常懷敬畏之心的李洪波和父老鄉親一起用自己的辛苦勞作和日復一日的細心呵護,換來了滿田燦爛和清香,用甜甜的金秋砂糖桔換來了甜甜的生活。(唐小花)
【政策解讀】
★【供銷薦讀】之聚焦供銷社區域電商發展
2020年,是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階段性目標任務完成之年,為進一步讓群眾了解供銷知識,知曉供銷改革成果。即日起,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聯合縣融媒體中心推出《供銷薦讀》,為您講解供銷知識及政策,並展示改革以來慈利供銷成績單。
供銷社如何推進區域電商的發展?(一)
堅持上下聯動,形成「供銷e家」與區域電商相互支撐的發展格局。「供銷e家」作為系統電商的總平臺,對供銷合作社區域電商發展起著統籌引領作用,要抓緊研究制定農產品電商的產品和業務標準,建立優質商品資源共享機制和品牌庫,努力為區域電商發展提供技術、業務和金融等綜合性的支持和服務。區域電商是「供銷e家」發展的基礎,要在努力打造集商品銷售和本地服務於一體的區域電商生態圈的同時,積極組織區域內商品、服務等各類資源對接「供銷e家」全國平臺。
堅持重點突破,重視和抓好區域電商運營中心建設。電商運營中心是區域電商發展的重要環節。在推進區域電商發展過程中,要始終把發展電商運營中心作為工作重點,依託區域電商企業,著力建設一批高水平、標準化的電商運營中心,重點強化其在商品運營推廣、貨源組織、物流配送、質量把控、人才培訓等方面功能,使之成為區域電商發展的重要支撐。
【慈利科普】
★立冬後養生保健四原則
1.飲食宜禦寒滋補。冬季飲食以保溫禦寒、滋補、防燥為主,可多食山藥、紅薯、馬鈴薯、慄子、核桃等益腎養精的食物;2.起居宜早睡晚起。早睡有利於陽氣潛藏,遲起則利於陰精蓄積;3.運動宜輕緩忌劇烈。晚飯後宜選擇輕緩的運動,如太極、散步等,以微微出汗為度;4.情緒宜平和暢達。避免煩擾妄動,使陽氣得以潛藏,遇事節怒,寵辱不驚。
慈利縣融媒體中心集廣播電視臺、紅網慈利站(慈利新聞網)、慈利手機報、慈利新聞微信公眾號、「智慧慈利」手機臺等平臺為一體,通過「一次採集、多次生成、多元發布」的新傳播渠道,構築起「臺網報微端」全媒體立體宣傳平臺,在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上根植起基層輿論的良性生態,為服務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編輯:李 虹】
【責編:杜登航】
【編審:胡慧玲】
【監製:唐 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