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甲級聯賽半決賽第2場比賽
辯題:
【大道至簡/大道至繁】
正方:【獨角獸兒童派】隊
上場隊員:
一辯:周睿;
二辯:劉子豪;
三辯:唐瑞陽
反方:【伊薩卡戰隊】
上場隊員:
一辯:周帥;
二辯:史雅琪;
三辯:汪昭俊
獲勝方:
反方(2:3)
最佳辯手:
反方三辯 汪昭俊
評委:
蔣星宇,陳思汗,施天成,朱雲龍,曾子珊
正方辯詞
感謝主席,問候在場各位。
開宗明義,大道至簡,來自後人對,老子道德經思想的歸納,大道是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簡則是指簡潔、簡明扼要;繁是指繁瑣,複雜。
至簡和至繁的衝突在於大道可不可以被提煉出一個核心,在傳播大道時應該全盤繼承,還是取其精華。
什麼是大道,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對於政治局勢的大道,中國人民團結就是力量,是對於國家精神的大道。
不同領域,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大道,在各有千秋的大道前,我們該抱有何種眼光去追尋和探索,為辯題的討論鋪墊了現實需求。基於此,我方論證如下。
首先,大道可以被提煉成簡明扼要的形式,所有背後的解釋與發掘,都是為了這一句一行簡練說辭所做的支撐。
儒家思想從孔孟之道展開討論,途經董仲舒學說,融合各家各派之長,最終所有理論成果匯成一句簡潔語言:仁義禮智信;
墨家學說背後無數著作爭論,真知灼見,從戰國時代歷經變遷過後都可歸納提煉成為「兼愛」二字,其他思想儘是兼愛一詞的衍化與支撐。
大道至簡,衍化至繁,我們看到的千萬本歷代學者對儒學,對道的挖掘,其實都只是大道的衍化物而已,這些補充說明,和簡明扼要的大道,並不享有同等的重要性。
因此在我方看來,大道可以被提煉。如果保持著大道至繁的心態,不僅會影響學習的積極性,還會讓你迷失在細節中,看不到本質。
其次,認為大道至簡,讓大道更具有時代意義與普世價值。
老子思想在過去指君主之治,時至今日已推廣到企業教育領域。法家理念原指法律對君臣的約束,如今也可以應用到社會階級的方方面面。
秉持著大道至簡的態度,才能促使我們提煉學說中萬變不離其宗的主幹部分,撇去其背後可以流變的時代背景,最終化為「無為而治」「仁義禮智信」的簡練語句。
在時代的變遷中,結合新時代的精神,展現新的價值。而什麼叫做大道的普適性,其實是說,當你把某個領域的學說提煉之後,它可以被應用在其他領域。
譬如對症下藥,本是指導醫生的治療原則,現在可以用在政治領域,抑或教育方針。
倘若懷著大道至繁的信仰,將古人典籍中的條條框框以繁複的面貌全盤接受,會限縮大道與時俱進的意義。
大道不應該是個藝術品,而應該在生活中,在時代進步變遷的同時發揮作用。
綜上,我方認為大道至簡。
反方辯詞
謝謝主席,問候在場各位
開宗明義,「大道」最早由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為萬物的運行法則。孔孟將「大道」賦予了與人類社會更貼合的含義,即人倫綱常,治世原則。簡應為「簡單」,繁應為「複雜」。
然而我們無法簡單的比較大道本身的難易程度,因為大道在被人理解的過程中必然是難的,而一旦被接受,融會貫通後又會變得無比簡單。
因此今天我方的判斷標準為大道至簡與大道至繁何者更有利於社會發展,理由如下:
首先,宣揚大道至繁有利於讓人們對大道進行深一層的思考,促進社會進步。
當人們被告知大道很簡單易懂的時候,人們就會以為被宣揚的大道就是大道的全貌,並且認為不要把大道往複雜化的方向想,因為它本身就是極其簡單的。從而失去深度思考的欲望。
然而事實是很多大道的內核複雜,只有深度思考才能挖掘其內在價值。
如「救人是正義」,如果宣揚大道至簡,那大家對於這條大道的思考就會止步於此。就不會有人思考殺一救百是不是正義,救了人但是使他受到不必要的損傷是不是正義。
社會對於大道的評判體系就永遠不會更新,就永遠是僵硬機械的,社會也就無法進步。
其次,大道是至繁的狀態有利於人們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社會進步。
大道是可以運用於人們生活中的準則,也因此內容才是大道的關鍵。
而生活中的各種事件本身就是紛繁複雜的,以單一內容對應萬千變化的世界是不現實的,只有內涵豐富才能適應各種情況,給出正確的解答。
也因此大道呈現出的雖然是簡單的表述,但這之下更重要的是足以解決多種生活難題的豐富內涵。
直接把簡單的表述叫做大道從而認為大道至簡,不僅沒有抓住大道的主體內容,也會讓不明所以的人將對大道的淺薄理解作用於複雜的生活中,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當一個青春期的孩子接觸到「人要追求自由」的大道,如果你不仔細的告訴他在他目前身處的環境下這句話的意義解讀,他就有可能高舉自由的大旗做出逾矩的事情。小到頂撞父母,大到逃課吸毒。
只有大道是至繁的狀態,才能讓每個人將自己的現實狀況對應大道的思想內核,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社會發展。
大道的表述是從千千萬的深刻內涵中提取出來的,但大道本身卻是所有有關於此大道道理的集合,所以大道內涵深刻,所以大道紛繁複雜。
而只有認識到大道至繁,大道才能在我們的思考中更新,大道的光才會不滅。
往期好文
排版|何靜
審核|李玥 陳思思 陳紀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