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季平電影音樂出專輯

2020-12-21 光明網

著名作曲家趙季平那富有風格化的電影音樂,最近將被集成唱片專輯出版,錄製工作於3月4日至10日在北京電影製片廠進行。為趙季平錄製這部專輯的是擁有70年歷史的華納音樂集團子公司德國泰爾德克國際古典音樂製作有限公司,這是該公司在中國錄製的第一張唱片。

趙季平為電影導演張藝謀、陳凱歌的電影所創作的電影音樂使他聞名世界,其中最有影響的是他為電影《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所創作的電影音樂。

早年畢業於西安音樂學院作曲系、現任陝西省歌舞劇院院長的趙季平,自70年代開始作曲生涯,除為電影創作音樂外,還創作了大量交響樂、歌劇和獨奏音樂作品,也為電視劇作曲,他為電視連續劇《水滸傳》所作的「好漢歌」風靡全國,廣為傳唱。他多次參加歐洲和日本的音樂節。美國著名紀錄片電影導演阿蘭·米勒為趙季平拍攝了專題紀錄片「音樂家——趙季平」,並在世界各地播放。

沃爾夫岡·摩爾是泰爾德克公司的音樂製作人,他在瑞士施塔德國際電影音樂節上與趙季平相識,隨後不久他就親赴西安與趙季平籤訂了合作合同。泰爾德克公司經理馬丁先生指出:「與趙季平先生的合作將擴大我們20世紀音樂的錄製範圍,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要求水平很高的領域,即電影音樂領域,趙季平先生這種融合中西的音樂將為西方人展開一個神奇的欣賞領域。」

這次錄製由英格·布萊西特率領德國泰爾德克國際古典音樂製作有限公司柏林工作室的一個工作小組來進行。錄製的作品將全部由中國樂隊和合唱團演奏演唱,錄製作品中的中國傳統樂器獨奏部分也由中國著名音樂家擔任。

相關焦點

  • 趙季平:中國電影音樂頂尖高手
    東方網2月3日消息:近期,《趙季平電影音樂》專輯已由北京普羅之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引進。這張CD收錄了趙季平為《太陽鳥》、《菊豆》、《霸王別姬》、《炮打雙燈》、《大紅燈籠高高掛》所創作的音樂。這張專輯不僅是對趙季平作品,也是對中國電影音樂的一次權威回顧與珍貴收藏。
  • 作曲家趙季平授課大師班 談民族音樂與電影音樂
    趙季平老師上小組課  提起中國的電影音樂作曲家,恐怕大多數人都會首先想到趙季平教授。從《紅高粱》到《孔子》,從《水滸傳》到《大宅門》,無數影視作品的音樂都由他一手創作,並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7月28日,在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Beijing International Composition Workshop/BICW)的講座上,趙季平教授為大家講解了民族音樂在電影中的運用,並針對大家所關注的作曲問題做出解答。
  • 音樂:趙季平
    資料圖片趙季平,中國電影作曲家。1945年生於甘肅平涼。1970年畢業於西安音樂學院作曲系,1978年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進修。1980年任陝西省戲曲研究院作曲、副院長,中國音協陝西分會副主席。趙季平從小就酷愛音樂,在音樂學院時,他苦苦鑽研,加上他頗具靈氣,已小有名氣。此後,他幾乎涉及了音樂創作的各個領域:小合唱、表演唱、民族管弦樂、交響音樂、歌劇、舞劇、戲曲音樂等等,顯示出他多方面的創作才華以及深厚的藝術功底。
  • 2018黃龍音樂季,致敬中國電影音樂掌門人趙季平!
    劇情是電影的靈魂,配樂大概就是眼睛... 就連最小白的電影愛好者都清楚,配樂對一部電影有多重要,要知道,在最早期的默片當中就伴有音樂了。 而中國電影和電影音樂的崛起,以下三位功不可沒。 中國電影導演大佬
  • 趙季平:把音樂寫到老百姓心坎裡
    趙季平說。趙季平小時候愛看豫劇。豫東與魯西的音調差不多,他就把山東單縣小調《王大娘補缸》拿來加以改造,一氣呵成寫成了《好漢歌》的曲調。電影《紅高粱》有一段音樂,他用36支嗩吶模擬人聲吶喊,嗩吶聲背後又有笙,採用了當時罕見的寫法,效果非常強烈。彼時正是改革開放大潮剛剛掀起的年代,那段音樂恰好體現了當時中國人內心的激情澎湃。
  • 「蓉城之秋」音樂季重磅電影音樂界泰鬥趙季平專場舉行
    盛讚年輕音樂人期待在成都「閃光」如今已74歲的趙季平創作豐富且極富盛名,曾為電影《紅高粱》《霸王別姬》《孔子》創作音樂,是我國目前電影音樂界獲獎最多、獎次最高的音樂家。這次他來拉我的大提琴協奏曲《莊周夢》,而且是專門騰出時間來成都參加。」對於寧峰和秦立巍兩位年輕人,趙季平都沒有吝惜讚美之詞。「你們不是在建設『國際音樂之都』嗎?這兩位都是世界級的演奏家,絕對是一件大事。這兩位不可多得的演奏家是我非常喜歡的,因為我跟他們在一起,會發現很多想像不到的閃光點。非常好,我很期待。」
  • [見證]趙季平:用音樂向時代致敬
    中國之聲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特別報導《見證》,今天推出《趙季平:用音樂向時代致敬》。趙季平接受中國之聲記者馮會玲採訪  趙季平與電影結緣是從與陳凱歌合作《黃土地》開始的,而一炮打響則是電影《紅高粱對於中國電影而言,這具有改變走向的劃時代意義。  此後的若干年裡,觀念的逐步轉型讓電影人開始了一次次新的嘗試。陳凱歌、張藝謀等一批中青年導演走出校園,盼著小試牛刀,而此時的趙季平,從中央音樂學院回到西安,也正一腔熱忱,躍躍欲試。一群熱血青年在西安相遇,碰撞出了作品《紅高粱》,用歌曲吼出了壓抑許久的心聲。
  • 作曲家趙季平:音樂關乎城市文明程度
    「談及8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國電影音樂歷史,不能不說到趙季平,它代表了這個階段的電影音樂,他是這個時期的裡程碑和巨匠。」導演張藝謀這樣評價道。10月14日,在「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期間,即將在成都舉辦個人作品專場音樂會的中國知名作曲家趙季平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分享他的音樂理念以及關於成都打造國際音樂之都的見解。
  • 作曲家趙季平:把音樂寫進百姓心坎裡
    「傳一曲天荒地老,共一生水遠山高」「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鬥哇」……這些耳熟能詳的旋律,都出自作曲家趙季平之手。「寫進老百姓心坎的音樂才能傳播開,我們要靜下心,寫出能與世界對話的中國作品。」趙季平說。趙季平深受長安畫派「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藝術理念的薰陶。
  • 趙季平音樂作品演奏會9日香港舉行
    趙季平音樂作品演奏會9日香港舉行2003年03月04日16:34:53 網易社區 賈妍 李芳   西安晚報消息,著名作曲家趙季平昨日從西安啟程赴香港,3月9日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他將參加其首場大型音樂作品演奏會--「樂壇神筆·趙季平音樂精選之夜」音樂會。
  • 影視作曲大師趙季平談《大話西遊》音樂創作
    「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哇——」30支嗩吶、4支笙和一座中國大箭鼓一起,痛快淋漓奏出生命的吶喊;  《霸王別姬》用悲涼的京胡和簫,《梅蘭芳》的音樂強調梅蘭芳作為一個凡人他內心的孤獨……  這些大名鼎鼎的電影,配樂作者都是趙季平。在張藝謀等導演眼中,趙季平代表了上世紀80至90年代的中國電影音樂,被業內人士封為「樂壇神筆」。
  • 趙季平:我的音樂中,大量的是老百姓的聲音
    1981年,趙季平從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進修班歸來,寫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交響曲《絲綢之路幻想組曲》。也正是這部作品,把趙季平引向影視配樂之路。1983年,陳凱歌準備赴陝北拍《黃土地》。他想找一位熟悉當地音樂風情的人為影片作曲,在西安音樂學院幾位教授的推薦下,找到了趙季平。
  • 「弘揚偉大民族精神」趙季平:用民族音樂講中國故事
    作為中國民族音樂創作的代表性人物,趙季平立足於民族傳統音樂,擅用西方作曲技法,在民族管弦樂、交響音樂、舞臺劇、戲曲音樂、影視音樂等領域中展現出貫通中西的音樂創造。在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的排練廳裡,正在排練的曲目是趙季平最新創作的、獻禮改革開放40年的作品《風雅頌之交響》。
  • ...趙季平來蓉 講《笑傲江湖》《水滸傳》《1942》裡的音樂故事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婷)「唉,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呀頭…」作曲家趙季平為電影《黃土地》《霸王別姬》《水滸傳》《笑傲江湖》等創作的歌曲唱響了大江南北。5月26日,滿頭銀髮,一身黑色線衫的趙季平來到成都,與觀眾分享歌曲創作拾零。
  • 中華之光丨趙季平:用中國音樂與世界對話的著名作曲家
    深入基層,吸收地氣,使趙季平的歌曲創作有了豐厚的底蘊。1987年,張藝謀執導電影《紅高粱》,毫不猶豫地選用趙季平作曲。從《紅高粱》的嗩吶、《菊豆》中的壎、《五個女子和一根繩子》中的南音八、《天出血》中的排簫、《心香》中的古琴、《霸王別姬》中的京胡、《活著》中的板胡、《風月》中的琵琶、《往事如煙》中的三弦、《月光山谷》中的馬頭琴、《黃土地》中的腰鼓與打擊樂等,都反映出趙季平對各種藝術樂器的包容。
  • 趙季平:《夢回大唐》黃金版,一場穿越古今的音樂盛宴
    有這樣一種音樂,每當旋律響起,你就能回憶起,它屬於哪個影視片段。趙季平老師,就是這樣一位與靈魂對話的作曲家。可以說,我們是看著他配樂的電影、電視劇長大的。
  • 音樂專輯《古詩童韻》:把中小學課本中的古詩詞唱出來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記者 周瑋)由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趙季平擔任藝術顧問、作曲家趙麟領銜創作的兒童古詩詞音樂專輯《古詩童韻》,9日在京首發。  當日舉行的首發儀式上,主創團隊介紹,專輯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初衷,從中小學課本中遴選出適合譜曲的古詩詞,並創作出既具有中國文化特色、同時融入流行音樂元素的古詩詞歌曲。
  • 作曲家趙季平趙季平「噫——呀」引領音樂新潮流
    從「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到「該出手時就出手」,再到今天的「噫———呀」,作曲家趙季平似乎總能用音樂引領一個時期的潮流,但這次《笑傲江湖》的音樂,卻未能如以往那樣贏得眾口一詞的好評,為此,記者電話採訪了他。
  • 音樂講堂|植根民族音樂沃土,講好中國故事——趙季平影視歌曲創作談
    2019「杭州國際音樂節音樂講堂」2019712>趙季平植根民族音樂沃土 講好中國故事趙季平影視歌曲創作談本次請到的嘉賓——趙季平應該是家喻戶曉啦,現在就帶大家對他進行深入了解!他首先跟大家講述了自己的影視歌曲創作經歷,像1984年為電影《黃土地》作曲,他帶陳凱歌張藝謀去聽當地民歌,民間藝人唱的聲淚俱下,他們聽的也很動容。在現場,趙季平還給大家分享了自己所做的音樂,大家都聽得非常投入。趙季平跟大家問好觀眾認真聽講PART 3.
  • 提起趙季平,總有一首經典旋律迴響在你心中
    趙季平說。趙季平小時候愛看豫劇。豫東與魯西的音調差不多,他就把山東單縣小調《王大娘補缸》拿來加以改造,一氣呵成寫成了《好漢歌》的曲調。電影《紅高粱》有一段音樂,他用36支嗩吶模擬人聲吶喊,嗩吶聲背後又有笙,採用了當時罕見的寫法,效果非常強烈。彼時正是改革開放大潮剛剛掀起的年代,那段音樂恰好體現了當時中國人內心的激情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