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火燒司馬懿,上方谷卻突下大雨,難道孔明也有出錯的時候嗎

2020-12-18 希望的燈不熄滅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表達了「不學無以廣才」的思想。出茅廬前,曾苦學二十餘年,才有「伏龍」之名,流芳千年。儘管沒人能做到精通所有方面的知識,但所謂「技多不壓身」,涉獵廣泛總有好處。

在我國歷史上,以「智」為代表的人物,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諸葛亮。文壇上有《隆中對》《出師表》和《誡子書》;文壇上有東吳口才,舌戰群儒,曹魏氣死王朗;軍事上有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科技上有孔明燈,諸葛連弩,木牛流馬等等,即使沒有被《三國演義》神化,諸葛亮也不愧為三國之首屈一指的才人。

從27歲出茅廬,到53歲病逝,諸葛亮的一生都在為蜀漢的四面楚歌而奮鬥,而這一次,蜀漢的勝利和失敗是不可估量的。如果仔細算一算諸葛亮一生所經歷的戰爭,就會發現他對火攻頗有心得。剛開始的第一場戰鬥就是在博望坡進行的。關羽,張飛,趙雲,劉備麾下的猛將,都對他頗有不服氣,不得已以劉備令劍威服眾人,將曹軍引入林中火燒之,大敗曹惇,燒掉了他的主帥。這場戰役不僅成功地擊退了敵人,為劉備贏得了安息之地,更贏得了關羽、張飛等人的尊敬,奠定了自己在蜀漢的地位。

博望坡之戰夏侯惇敗北後,曹操親自領兵伐之。諸葛亮假意放棄新野,撤至樊城,曹軍先鋒曹仁一見城內無人,便引軍入城。出乎意料的是,當夜,諸葛亮趁風,下令兵士在西邊、南邊和北邊三門放火,曹仁領亂軍往東門衝去,衝出東門後,又遇上趙雲、糜芳、關羽、張飛截殺,死傷無數。

《赤壁燒圖》

諸葛亮所有的火攻之戰,最著名的還是赤壁之戰。在赤壁之戰中,孫劉、諸葛亮、周瑜也少有聯手,趁曹操用「索連舟」,黃蓋以苦肉計詐降,用幾十艘裝滿易燃物的小船衝撞曹軍的船隻,還有諸葛亮「借」來的東風,風助火,燒得大敗曹軍,曹操更是割須棄袍而逃,被稱為百萬的曹軍死傷大半,最後只有幾十人隨曹操返回。這一戰役為三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諸葛亮的作用不容忽視。諸葛亮一連三次用火攻敵,也是俗語「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由來。

提到諸葛亮七擒孟獲,也有用火攻擊敗刀槍不入的藤甲軍的情節。這是諸葛亮火攻制勝的經典戰例。可是這個世界畢竟沒有百試百靈的辦法,諸葛亮再聰明,再善用天時地利,也有失敗的時候。計算錯的對象正是他的人生敵人——司馬懿。

曹魏之所以能夠多次抵擋得住諸葛亮的進攻,一方面是因為蜀國後方糧草運不過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司馬懿始終守住了天險。建興十二年(蜀漢)春(公元234年),諸葛亮再次帶兵35萬人駐守祁山,司馬懿在渭水一帶部署四十萬人,雙方大舉決戰。戰爭期間,諸葛亮用計策將司馬懿引進了一個葫蘆狀的山谷——上面是谷地,當司馬懿全軍入谷後,諸葛亮立即將谷地堵住,並投入火把引燃乾柴,從而引燃早已在谷中埋藏的火藥、乾草等。

正在司馬懿以為自己和兩個兒子都要戰死此處時,上圖穀雨突然下起了大雨,司馬懿只好順利殺掉了自己。他曾經這樣感慨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可是司馬懿真的因為運氣而逃出生天嗎?劉備明明精通天文,善於預測天氣,為何他沒料到火燒司馬懿時,上方谷地就下起了大雨,這是天意,還是諸葛孔明的失策,還是另有隱情?事實上,這也是因為諸葛亮對地理知識的欠缺。

上谷兩旁地勢高、中間低,極不利於空氣流通。谷內一旦著火,靠近地面的空氣受熱膨脹,與上方的冷空氣碰撞,相差過大,形成強對流風,同時柴草等燃燒產生的煙塵又為水蒸汽提供凝結核心,加快谷上水汽的凝結,形成了狂風驟雨、大暴雨的景象。所以,這次逃出上方谷地而生,並不算是司馬懿的幸運。

真應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話的是,戰爭剛結束不過幾個月,諸葛亮便積勞成疾,與世長辭。在追擊的過程中,司馬懿雖然掉下了「死諸葛驚走活仲達」的笑話,但也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對手。雖然蜀漢有名將姜維,但畢竟在地位、信任君王、調兵遣將等方面都不如諸葛亮,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也沒能繼承父業。諸葛亮死後二十年,司馬氏便輕視蜀漢,邁出了一大步。

《警世賢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書至時而恨少,事至時而知難。」諸葛亮已是才華橫溢,但還存在著未曾涉獵的知識盲區,何況是普通人。所以「活到老,學到老」是很重要的,不要等到急需某一方面的知識時,才發現自己對此一無所知。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火燒司馬懿,上方谷卻突下大雨,是孔明失策還是另有原因?
    02《三國演義》所述諸葛亮七擒孟獲的過程中,也有以火攻打敗刀槍不入的藤甲軍情節。這些都是諸葛亮火攻制勝的經典之作。但這世上終究沒有百試百靈的辦法,諸葛亮再聰明,再善於利用天時地利,卻也有失算的時候。失算對象正是他一生之敵——司馬懿。
  • 諸葛亮火燒上方谷,一場大雨卻救了司馬懿,真的是天意嗎?
    諸葛亮火燒上方谷,一場大雨救了司馬懿,真的是天意嗎?說到《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我們不難想到諸葛亮第六次攻打魏國的上方谷戰役。我們知道這場戰役,諸葛亮差一點點就幹掉了自己的一生之敵——司馬懿。原來是諸葛亮用的是詐敗之計,一步一步把司馬懿騙到了上方谷。之前我們說過了,司馬懿生性謹慎,在上方谷的入口出想了很久,不知道該不該進去,可是最終司馬懿還是沒有抵得住誘惑被騙進了上方谷內。當司馬懿進入上方谷後,就是諸葛亮說了算了,諸葛亮用出了祖傳的火攻大法。
  • 上方谷之戰,諸葛亮火燒司馬懿時突降大雨,他為何不放箭?
    上方谷之戰是諸葛亮北伐戰役最經典,最接近勝利的一場戰爭。作戰初期諸葛亮故意讓魏軍劫走糧草並透露自己藏身上方谷的消息,司馬昭立功心切,得知消息後私自帶兵奔赴上方谷,司馬懿知曉後果斷領兵支援司馬昭,卻在上方谷中伏。
  • 諸葛亮精通天文,又會預測東風,為何火燒上方谷時沒能算出大雨?
    雖然每次蜀漢軍隊在他的指揮下,都佔據優勢,但是面對司馬懿的堅守不出,他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司馬懿這一招確實管用,堅守不出,就是拼國力,而蜀漢與曹魏相比,國力肯定是要稍弱的。迫於無奈,諸葛亮決定使出計謀,將司馬懿引入上方谷,一把火燒死司馬懿,則曹軍群龍無首,容易被打敗。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何在火燒司馬懿時沒算到大雨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火燒司馬懿,就是這樣一件人算不如天算的事情,當時在上方谷,熊熊烈火燃燒起來,司馬懿已經危在旦夕,結果突然天降大雨,救了司馬懿一命,究竟是為何會天降大雨,又為何諸葛亮會沒有算到這場大雨呢?
  • 草船借箭諸葛亮能算出江上的大霧,為何算不出上方谷即將下雨
    在《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三回中,諸葛亮五丈原火燒司馬懿很好地詮釋了這句俗語在現實中的完美應用。連諸葛亮自己都在感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想必大家也都聽說過這段故事吧,大雨澆滅了諸葛亮精心策劃燃起的大火,使得司馬懿一家成功脫險,這難道是幸運之神站在了司馬懿的一邊嗎?
  • 孔明神算火燒大司馬,天氣驟變突降大雨,天公助曹不助劉?
    建興12年(公元234年)春,諸葛亮為了完成統一大業,再次率領34萬大軍第六次出祁山,魏帝曹睿得知諸葛亮再出祁山,便派遣司馬懿調集四十萬兵馬,前往渭水南岸安營紮寨,構築起堅固的防線,準備和諸葛亮打一場持久戰!
  • 《三國演義》中的「火燒上方谷」,在歷史上真有其事嗎?
    在滷城大敗的司馬懿狂奔六十裡,退回上邽,再也不敢出戰了。 諸葛亮再次包圍祁山堡,主力追司馬懿到上邽,兩軍再次進入對峙。但形勢已經逆轉,因為諸葛亮提前破壞了上邽的屯田,魏軍就地補給困難,大量糧食必須從幾百公裡外的關中運送而來,但是去年關中大旱,糧食歉收,曹真伐蜀,又消耗掉了不少軍糧。
  • 火燒上方谷司馬脫困,諸葛亮為何不派兵攔截?卻嘆天不助我助爾曹
    天降大雨,司馬懿從上方谷脫困,很多人會疑惑,諸葛亮為何不派兵堵住谷口截殺?不是諸葛亮不想截殺,而是諸葛亮已經無兵可派。這個情況在火燒上方谷之前文中就有過交代。孔明回到祁山大寨,收聚敗兵,約折了萬餘人,心中憂悶。
  • 諸葛亮火燒司馬懿,下雨時說了8個字,難怪他算不出那天有雨
    話說三國演義中的風雲人物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是劉備身邊最得力的能臣,也是智謀無雙的驚天謀士。直到現在,三國中最被人稱頌的就是諸葛孔明。其種種戰績被大家傳的神乎其神。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赤壁等鬼神之計可謂驚為天人。當初劉關張三兄弟三顧茅廬,天下的謀士誰都不要,非要聘請諸葛亮做自己的軍師。
  • 上方谷一難,諸葛亮故意放司馬懿歸山後,為何長嘆12字!
    《三國演義》的故事一直以來都為世人所津津樂道,尤其是『諸葛亮把司馬懿圍死在上方谷』的這段對手戲,更是精彩絕倫。咱們且看《三國演義》是如何記載的。
  • 司馬懿被困上方谷,為何諸葛亮不殺他,難道是因為下雨嗎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在三國後期是蜀漢和曹魏的交戰,主要是在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展開,諸葛亮要北伐六出祁山,在他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把司馬懿困在了上方谷,司馬懿命懸一線,最終司馬懿的命運如何呢?
  • 火燒上方谷,是羅貫中不敢寫死司馬懿,還是強行給諸葛亮加戲?
    在歷史上我們也能看到很多這樣的CP,其中最為著名的要屬三國中的諸葛亮和司馬懿的這對冤家了。眾所周知,諸葛亮是劉備匡扶漢室的軍師,而司馬懿是曹魏政權的中流砥柱,兩人在三國後期上演了你爭我奪的表演賽。真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比如諸葛亮設的空城計,讓司馬懿聞風而逃;還有死諸葛嚇走活仲達,這些都是經典故事。然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為什麼諸葛亮在上方谷沒有燒死司馬懿呢?
  • 司馬懿和諸葛亮窮極一生到底為了什麼
    司馬懿盡人事,諸葛亮聽天命。年度熱播後三國題材大劇《虎嘯龍吟》已經完美收官。忍了一輩子,跪了一輩子的司馬懿終於在他72歲高齡的時候用他不在年輕的身軀,去完成了他年少時「不敢」完成的大業。做為一個猜疑之主,他一生防著司馬懿,猜疑司馬懿,幾次對其動其殺念,卻不得不在最後一刻把大魏的江山交給了司馬懿。因為他知道只有司馬懿才能扛起這個擔子。做為《虎嘯龍吟》中司馬懿一生的對手諸葛亮,兩人則是真正的惺惺相依。一場「空城計」折射出了兩人的最後結局,因為兩人身上都背著兩個字「忍耐」。
  • 司馬懿與諸葛亮死後仍在較量,最終諸葛亮勝出,司馬懿敗給一老農
    圖片:諸葛亮火燒上方谷劇照 在諸葛亮的引誘之下,司馬懿掉以輕心中了計,慢慢的步入圈套之中。在進入谷中之後,諸葛亮迅速下令派人堵住谷口,然後命人引燃谷中的火藥。一時間,峽谷燃起熊熊烈火,無數魏軍被燒成了灰燼。 而司馬懿等領頭人眼看就要被大火吞噬,忽然天空中卻下起了大雨,將這場烈火給澆滅了。只能說司馬懿等人命不該絕,連老天都前來助陣。 就這樣,大火被澆滅之後,司馬懿率軍突圍,最終死裡逃生。
  • 諸葛亮生平多次使用火攻,為何只在火燒藤甲兵時感嘆會折壽?
    但是,熟讀《三國演義》我們會發現,諸葛亮能夠做到這些,卻也是要付出代價的,例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事,導致了他在火燒上方谷時,天降大雨;向天借命失敗後,他便即刻死亡;甚至七擒孟獲,火燒藤甲兵時,他還感慨自己要折壽。拋開其他不談,小編今天單來給大家說一說,他火燒藤甲兵後為何感慨自己折損陽壽一事。
  • 諸葛亮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借東風破曹軍,為何上方谷會失算?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人傑,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赤壁之戰火燒連營,大破曹軍,成就神話。而在三國後期,諸葛亮就後繼無力,因為蜀國無大將,像趙雲這樣的大將都已經老了,就算諸葛亮再有才,手下無人也無法興大事。諸葛亮從算無遺漏變成變數繁多,上方谷的時候沒有算到有大雨,火併沒有把司馬懿燒死,反而還讓他有了活路,加速蜀國的滅亡。諸葛亮能借東風破曹軍,為何上方谷一戰會失算?《三國演義》是由羅貫中寫的,他是根據已知歷史改編的小說,其中很多劇情都是虛構或者根據史實創作的。
  • 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後,司馬懿為何不再伐蜀?看司馬昭如何解釋?
    後來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司馬懿就好像心領神會一樣帶兵退回了魏國,並且在這之後再也沒有帶兵進犯過蜀國,最終司馬昭說出了原委.....一我們心裡都有一個疑問,明明諸葛亮已經去世了,這不就是司馬懿的機會嗎?如果他繼續帶兵去攻打蜀國,那麼蜀國還有人能夠敵得過司馬懿嗎?
  • 三國中諸葛亮火燒上方谷,下雨時為什麼不直接放箭
    一場瓢潑大雨傾瀉而下,將諸葛亮的滅司馬大計一舉澆滅。大雨落下,火勢撲滅,司馬懿遠遁而去,諸葛亮則仰天長嘆,徒奈何徒奈何?上方谷之戰發生在諸葛亮第6次率蜀軍北伐的時候。當時蜀軍兵出岐山,與司馬懿率領的魏軍對峙在渭水兩邊。
  • 火燒上方谷是真的嗎,諸葛亮到底哪裡失算了
    喜歡三國的朋友都知道,上方谷一戰,司馬懿父子三人被大火團團圍困。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司馬懿馬上要葬身火海,突如其來的大雨傾盆而下,澆滅了大火的同時,也澆滅了北伐最後的希望。首先歷史上是否存在上方谷之戰?上方谷又名尚方谷,其內部形狀如葫蘆,是著名的古戰場,在今陝西眉縣境內。但歷史上火燒上方谷並不存在,是作者羅貫中虛構的。作者虛構的主要原因還是給慘澹的第五次北伐添加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