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以為《詩經》裡的「荼」都是「茶」時,請讀讀此文吧

2020-09-07 響品有約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說的是《詩經》中的茶。好奇地讀完全文,小約不禁啞然失笑——作者將《詩經》與茶強行拉郎的行為,讓小約讀來覺得實在有趣,不如一同來品品。


關於「茶」字的演變,小約在前文曾提到,如今的「茶」字,是從「荼」字演變而來的。


既然「荼」與「茶」有這番淵源,那我們是否可以將《詩經》中的「荼」都解讀為「茶」呢?真要這般理解的話,小約覺得,還真有些牽強。



小約開篇說的那篇文,在提到《鄭風·出其東門》中的「出其東門,有女如荼」時,文中的解釋是「成群的美女如嫵媚婆娑的茶花……」如果按照這個套路來解釋出自《國語·吳語》中的「如火如荼」這個詞,就應當解釋為「像火一般,像茶花一樣。」這個解釋,豈不叫人莫名其妙?


既然《詩經》中的「荼」字不能簡單理解為「茶」,那該如何解釋呢?


《出其東門》這首詩下闕云:「出其闉闍,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這裡的「如荼」與詩上闕「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中的「如雲」相對應。



「美女如雲」一詞就出自這首詩,指漂亮的女孩子多得像天上的雲彩。「荼」指的是春季漫山遍野的白茅花,「有女如荼」則指美女眾多,猶如漫山遍野的白茅花。只是這「如雲」「如荼」的美女,一個都不是我所思念的姑娘。當然,這可不是小約瞎掰的。


茶友們若有存疑,不妨翻翻朱熹為本詩所做的註解:「荼,茅華,輕白可愛者也。」(此處「華」通「花」)比起將美女們比作「雲朵」和「苦茶」之說,以滿天的雲彩和漫山遍野的白茅花來形容美女眾多,是不是感覺合理得多?


那麼,《詩經》中出現的七處「荼」字,可有表示茶的呢?小約的回答是:一處都沒有!



《詩經》中的「荼」,多指苦菜,要麼就是地裡的雜草。比如《邶風·谷風》中的「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和《大雅·綿》中的「周原膴膴,堇荼如飴」,所說的「荼」都是指苦菜。


而《周頌·良耜》中的「其鎛斯趙,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其中的「荼」則指野草。


很顯然,不管是白茅、苦菜還是野草,都屬於草本,可茶樹卻是木本植物。古人同一個字現在雖可有多種解釋,但是,對於草本木本,還是有一定區分的。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看看古人的詞典《爾雅》是怎麼解釋的。



在《爾雅》中,有種植物叫做「檟」的解釋是:檟,苦荼。顯然,這個「檟」字,才是古人對木屬茶的解釋。由此可印證,「荼」也確實可以解釋為「茶」。


所以,當你想當然地以為《詩經》裡的「荼」都是「茶」時,細想想也能感覺不對勁:畢竟春秋戰國時期的茶,還遠沒有現在這般流行。


相關焦點

  • 檟、荈、茗、荼……那些年茶名稱的演變
    《爾雅·釋草第十三》,「荼,苦菜」。苦菜為田野自生之多年生草本,菊科。「荼」字最早見於《詩經》。《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大致在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問世,其中已有「採荼薪樗」(《豳風七月》)和「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邶風谷風》)之句。相傳「荼」的由來是因為「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 [承藝茗茶]:古時,從「荼」到茶
    說起茶在古代的名字,不可避免要引用大量的古文記載,希望大家見諒,哈哈,就當背文言文了。荼最早出現在《六經》裡,《詩經》中的《豳風七月篇》一文說道:「採荼薪樗,食我農夫。」這是最先表達出茶的詩句,第一次表明了茶的含義。
  • 《詩經》中的茶到底是甜還是苦?
    和玉明老師一起讀《詩經》, 發掘《詩經》中的一粒粒珍珠。 愛茶、學過茶、了解過茶的發展史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這句話「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這句出自《詩經》的詩句,被共認是對茶葉最早的描寫。
  • 「荼」與「茶」有什麼區別?成語典故用錯漢字,容易鬧笑話
    春深君就不止一次聽到,莘莘學子演講時說「如火如茶」,一「橫」之差,不僅字音不同,涵義也是相差甚遠。當然,這裡的「莘莘學子」多是小學生,念個白字也沒什麼,如果我們在寫文章、作報告時用錯詞、讀錯音,可要鬧笑話了。那麼,荼和茶有什麼區別?除了讀音,含義有什麼不同呢?
  • 「荼」什麼時候稱為「茶」?
    今天開始學習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和中國茶學會理事長楊亞軍主編大部頭《中國茶經》,恭恭敬敬地學習,期待每天都有新的進步。1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2詩曰:誰為荼苦,其甘如薺。經歷史考經,《詩經》中出現的幾處荼,指的是茶、或是菜,或是草,歷代說法不一。明確表示有茶名意義的是《爾雅》,是中國最早解釋詞義的一部專著。《爾雅》中寫道「損,苦荼」。
  • 「荼」和「茶」一橫之差,這倆字究竟有什麼關係?
    春深君就不止一次聽到,莘莘學子演講時說「如火如茶」,一「橫」之差,不僅字音不同,涵義也是相差甚遠。當然,這裡的「莘莘學子」多是小學生,念個白字也沒什麼,如果我們在寫文章、作報告時用錯詞、讀錯音,可要鬧笑話了。那麼,荼和茶有什麼區別?除了讀音,含義有什麼不同呢?
  • 茶在詩文中的別稱(一)荼
    荼:這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但它是多音多義字,不專門表示茶。「荼」最早見於《詩經·鄴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句中「荼」字是否指茶,學者推考說法不一。最早明確「荼」字包含有茶的意義的是《爾雅》,晉人郭璞在注釋《爾雅·釋木》中「賈,苦荼」時註明:「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用羹飲。」這段注釋說的就是茶樹的特徵。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也說:「荼,苦茶也。」
  • 茶與荼 - 茶與荼 第C03版:泉韻茶香 20140425期 濟南日報
    我們試著將「茶」字逐一拆開,  可以看出,整個字形,有「人在草木間」的意味,引  申開來:人生無常,猶如草木,草木一秋夢一場,冷  暖自知,寒來暑往,一生一世,竟然都濃縮於這一  「茶」字裡了。  無水怎為  「茶」,茶與水,恰如  俞伯牙和鍾子期,  缺一而不可傳世。  茶與水哪裡是邂  逅?!
  • 茶的稱呼你知道多少?一文看後讓你NB地說茶名
    茶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歷經數千年,關於茶的名稱也很多,茶的稱呼有一字兩字三字四字的名稱,但是估計一個人知道茶葉的名稱也就那麼幾個吧。現在是趕快來看一看茶葉的名稱匯集吧,掌握茶的名稱匯集,理解其中包好的寓意和道理,會讓你對茶有更多的了解,品嘗香茗也深知其味哦。
  • 原來,「茶」真的是從「荼」而來的
    「茶」與「荼」,只有一筆之區別,可誰又知道「茶」原來是從「荼」而來的呢?《神農本草經》中曾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記載,說的是神農為了替民眾治病,親自了解各類草藥的特性,在一日之內遇到七十二種(應該是誇大了的,虛指)毒物,後來無意間得到了茶葉,神農吃了之後,解除了身上的毒性。這裡的的「荼」字,經考證是「茶」字的古體字之一。「荼」字有多種意義,其中一項就表示茶葉。在中唐以前,有關茶的史料中一般都用「荼」字。
  • 唐朝之後為何還用「荼」指「茶」?
    但是在唐代以前,少有「茶」的字眼。有一種普遍的說法認為,在古代,「茶」與「荼」是一體的,「荼」即是「茶」。但也有人認為,古時「荼」的涵義要比「茶」廣。不管哪種說法正確,可以肯定的是,唐代中期陸羽《茶經》刊印之後,「茶」字便廣泛流行起來,而且其意義也同今天的茶類似。
  • 當初不懂茶,錯過了他,現在天天在荼草作學茶,還會遇到你嗎?
    在剩女級別打怪升級中,我不得不面對相親這一頭等大事,不斷地被催婚、催相親,才發現,原來老爹老媽的人脈這麼廣,北京、深圳、重慶、天津……甚至新疆都有人,哎,要是找工作有這人脈,我還不得高興到飛。雖然我對結婚這件事不太感興趣,但是每次經歷都是扼殺我不太正的三觀的過程,有時候都能把小夥伴們笑的直不起腰來,而我,內心是崩潰的。
  • 茶字的由來,茶字之始其字為「荼」,以及關於茶的眾多稱謂
    荼,一字多義,又一字多音,《辭海》「荼」字條,註明三個讀音:一讀tu(音途),二讀cha(音茶),三讀shu(音書)。「荼」在指稱茶時,讀音也是茶,因為「荼」是茶的古體字。《辭海》又在「苦荼」條下注釋:苦荼的荼讀cha(茶),苦荼就是茶。
  • 讀詩經: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important}讀詩經:誰謂荼苦?孔子問一旁鼓瑟的曾點:「你怎麼想呢?」曾點對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孔子聽後,欣然喟嘆:「我也這樣想啊!」這一段經典的「各言其志」被記錄在《論語·先進》中,經久流傳。因為它是《論語》中最詩意、最人性的段落。
  • 倉頡造「茶」傳說:赴南國授字,遇少女成婚,將「荼」改為「茶」
    前言(「茶」字的歷史)要考證「茶」字的根源,必須先簡述茶的起源。茶之起源,國人也是眾說紛紜。關於茶的發現,最早的時候稱為吃茶,茶和野菜一樣都為吃。但茶的味道更加悠長,而且耐咀嚼,還能驅異味。早期的人們的生活是將連毛帶血禽獸生吃之後,然後口含幾片茶葉,能瞬間感覺到清爽幽香,瀰漫全身。
  • 「茶」字的來歷,連20年的老茶客都未必知道
    你可知道,「茶」字是怎麼來的?你打開度娘,輸入「茶」字點擊進去,映入你眼帘的是六個大字——中國傳統飲品。茶在古代那就是現在礦泉水、椰汁、果粒橙之類的飲料。但「茶」字的字形和含義的確定卻經歷了漫長歲月。唐代陸羽在《茶經》中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檟(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可見,茶以前的名字五花八門,就像現代的人,爹媽本來給取了一個名字,但他在抖音上弄個名稱叫「媽媽生了個絕版的我」,刷微博弄個名字叫「溫柔粗漢子」,在頭條上又弄個「忙著耍帥」之類的。名字眼花繚亂,指向的都是同一個東西。
  • 「苦口師」茶的——茶的雅號別稱
    有一日,皮光業的遠方親戚,表兄弟請他去品嘗新鮮的柑橘,更是設宴好好款待下這個貴戚。聚會那日,滿朝上下,百官雲集,達官貴胄一應俱全。宴席也都是美味珍饈,美酒香茶。當熱鬧之時,皮光業駕到。今天是品柑橘之宴,但是皮光業卻沒有心情在這柑橘上,因為天氣炎熱的緣故。
  • 如果你去了唐朝和宋朝,要吃什麼茶?一千字告訴你
    神農嘗百草中毒後用茶葉解毒,這個傳說裡「茶」是作為服用藥品存在的。《詩經》裡說「堇荼如飴」,「堇」和「荼」都是苦菜。顏師古的《匡謬正俗*苦菜篇》「苦菜名茶草,治療疾病,功效極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茶」:「苦荼也。」
  • 愛情迷茫時,不妨讀讀《詩經》中這8句愛情詩句,堪稱愛情典範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品讀這一句句質樸真摯的民間戀歌吧。關關雎鳩,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詩經·周南·關雎》。它是《詩經》的第一篇,是一首描寫男女愛情的民間戀歌。孔子曾評價它是「哀而不傷,樂而不淫」。「關關」是雌雄兩鳥彼此呼應的叫聲。
  • 茶道‖茶的起源
    在我國古代,表示茶的字有很多。《茶經•一之源》裡列舉了唐代以前人們對茶的幾種稱呼:「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莈,四曰茗,五曰荈。」不過,也有說法認為,「茶、檟、莈、茗、荈」指的是在不同時間採的茶,早採的叫做「茶」,晚採的叫做「檟』、「茗」或「荈」。在茶的眾多稱呼中,使用最為普遍,流傳也最廣的是「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