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鵬在珠開講 展示元代老琴 講解古琴故事

2020-12-18 人民日報

27日下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傳承人王鵬來到珠海華發商都閱潮書店,展示一張約有700年歷史的元代古琴,為珠海市民講解古琴的技藝和故事。

就在不久前,5月8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王鵬為名單上的古琴藝術傳承人。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第一個節目:長長的中華水墨畫卷中,一席古琴彈頌。而登上奧運會開幕式的這張古琴,便是出自斫琴大師王鵬之手。

「奧運會開幕式上用的琴,是我2006年製作的,能在奧運會上使用,是個巧合。」王鵬揭秘道,其實那張古琴並不是專門為了奧運會而作的,本來已經以一萬五千元的價格被一位琴匠買走了,琴匠用了一年後說不喜歡那張琴的式樣,於是王鵬就用其他樣式的琴把那張琴換了回來,後來奧運會組委會看中了這張琴,還寫了借條,用完後又還給了他,現還在他的工作室裡。

「斫琴,斫就是刀斧劈砍,製作古琴的意思,古琴的製作就是聲音震動與抑制聲音震動的關係」,王鵬為珠海市民詳細地講解了古琴的斫琴工藝、古琴修復、禮樂教化功能等等科普性的知識。「琴棋書畫,古琴為中國古代文人四藝之首;按傳統工藝制琴,一張琴至少需要兩年才能製成……」深入淺出的講解吸引了現場眾多市民。

王鵬還為珠海市民帶來了一張元代斫琴大師朱致遠所制的仲尼式老琴。據了解,這張朱致遠琴是雲南省文史館研究員李瑞於文革時期,從同為書香世家的舊友處購得,音色松透圓潤有蒼古之聲,玉足玉軫均為原配,因琴尾及琴面局部有破損,李老曾請一劍川木匠修過。2006年李老仙逝後,朱致遠琴傳於其子得天,並由其長女志奇保管。2017年該琴轉由王鵬收藏。這張元代老琴跨越700年的時光,和若干張王鵬親斫古琴一起,與珠海市民相見。

本次活動為閱潮書店4周年店慶文化大家系列沙龍的首場,直到7月末,書店還將邀請不同文化大家到場作公益性講座。

(來源:珠海發布)

相關焦點

  • 對話古琴「非遺」傳承人王鵬
    對話古琴「非遺」傳承人王鵬 2017年08月04日 16:29 來源:蘭州晨報 作者:李輝 字號 內容摘要:不得不說的是,古琴「非遺」傳承人、「鈞天坊」、「鈞天雲和」的創始人,一位低調的古琴布道者——王鵬先生作為這次活動的重量級嘉賓
  • 元代古琴現身鄭州!古琴家王鵬:古琴不是附庸風雅的高大上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文 許俊文 攝影 700年前的元代古琴長啥樣?中國人常說的「琴棋書畫」為何琴為首?古老的琴音在當下孕育出了怎樣的生活美學?6月22日下午,臻器·鈞天坊古琴展在鄭州不隱臺文化生活館開幕,著名古琴家王鵬為百餘名鄭州古琴愛好者們,開啟了一場融古今琴事、文化生活和美學藝術於一爐的古琴盛宴。王鵬是當代斫琴與演奏兼善的古琴藝術家、美學空間設計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當天,在輕撫琴弦的餘音中,王鵬接受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的專訪。
  • 古琴家王鵬:古琴不是附庸風雅的高大上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叢博文許俊文攝影700年前的元代古琴長啥樣?中國人常說的「琴棋書畫」為何琴為首?古老的琴音在當下孕育出了怎樣的生活美學?6月22日下午,臻器·鈞天坊古琴展在鄭州不隱臺文化生活館開幕,著名古琴家王鵬為百餘名鄭州古琴愛好者,開啟了一場融古今琴事、文化生活和美學藝術於一爐的古琴盛宴。王鵬是當代斫琴與演奏兼善的古琴藝術家、美學空間設計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當天,在輕撫琴弦的餘音中,王鵬(上圖)接受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的專訪。
  •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馬維衡走進沙區森林實驗小學 以古琴潤童心
    馬維衡講解古琴藝術 重慶市沙坪垻區森林實驗小學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11月21日8時50分訊(李卓君)19日下午,一陣輕快得如泉水叮咚的琴聲,在重慶市沙坪垻區森林實驗小學的校園裡迴旋。原來,中國著名斫琴家、古琴演奏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馬維衡攜「古琴進校園」系列講座走進該校,與師生進行了親切互動。學校特聘馬維衡擔任非遺課程《古琴彈奏》藝術顧問。馬維衡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廣陵琴派)代表性傳承人,本次來到重慶,主要是與重慶地區的古琴傳承人進行學術交流。
  • 「非遺時光」瑤琴一曲覓知音 王鵬和他的古琴「夢工廠」
    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宣布,中國古琴被選為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古琴藝術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王鵬是古琴藝術的代表性傳承人。非遺傳承人的古琴「夢工廠」在大興區魏善莊鎮前苑上村,有一座清淨幽雅的庭院,院牆上掛著「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單位」三塊牌匾。這裡就是集古琴製作、展示、交流和培訓於一體的「鈞天坊」,也是王鵬的古琴「夢工廠」。
  •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發展古琴藝術不能「述而不作」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發展古琴藝術不能「述而不作」 2016-05-09 11:10:55古琴藝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吳文光8日在京說。  作為虞山吳派古琴音樂的代表人,吳文光近年專事琴曲的現代編釋,寫有管弦樂《離騷》《碣石調·幽蘭》《胡笳》《禹會塗山》,鋼琴與樂隊協奏《秋鴻》《大雅》《瀟湘水雲》,鋼琴獨奏《酒狂》《泛滄浪》《高山》《流水》,小提琴獨奏《烏夜啼》,大提琴獨奏《秋月照茅亭》等。
  • 保護非遺在行動——古琴一曲覓知音
    3000年後的今天,王鵬用自己親手斫制的琴,繼續尋覓著知音,將這門古老的手藝及技藝傳承下去。非遺傳承人的古琴「夢工廠」在大興區魏善莊鎮前苑上村,有一座清淨幽雅的庭院,院牆上掛著「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單位」三塊牌匾。
  • 國家級非遺嶺南古琴藝術傳承人謝導秀2月20日病逝
    &nbsp&nbsp&nbsp&nbsp斯人駕鶴攜琴去 人間猶聞流泉音&nbsp&nbsp&nbsp&nbsp國家級非遺嶺南古琴藝術傳承人謝導秀2月20日病逝 &nbsp&nbsp
  • 非遺項目傳承人著古裝彈奏 為歐洲攝影師展示古琴製作
    王笑天為歐洲攝影師展示古琴製作全過程。      非遺項目傳承人激情彈奏《廣陵散》      王笑天為諸城派詹澄秋弟子袁樹蘅之外孫。2003 年,王笑天在濟南重建此山東德音琴社,並任社長,傳授琴藝,有弟子數十人。
  • 古琴·非遺之韻|國家非遺傳承人走進廣西高校公益講座
    為弘揚國樂,普及國琴,南寧邕州琴館·國樂琴行邀請古琴名師來邕匯聚青山綠水之畔品嶺南風情,齊鳴古琴之韻。——朱晞主講嘉賓:朱晞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國琴會副會長,江蘇古琴學會會長,蘇州古琴學會會長。自1979年起,朱晞先後隨虞山派傳人翁瘦蒼先生,吳景略先生,以及著名古琴家龔一先生學習古琴演奏技藝。
  • 2020年恭王府非遺演出季在線再現崑曲、古琴「良辰美景」
    古琴藝術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祥霆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10日電(記者 應妮)「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遺演出季」將於6月13日至14日在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拉開帷幕。線下實景拍攝、線上直播將成為此次演出最大亮點,清麗的崑曲、雅正的古琴與恭王府古典建築園林相映生輝,別有一番情趣。
  • 第三屆「平湖杯」古琴藝術展演頒獎典禮在北京鈞天坊古琴基地圓滿...
    典禮邀請國家級古琴非遺傳承人、國際古琴學會榮譽會長李祥霆等本屆評委及合作方出席,回顧、總結了本次活動的創新成績及展演成果,並為各獎項的獲得者頒獎。(從左至右)出席頒獎典禮的嘉賓:張子盛、茅毅、陶藝、陳雯、鄭濟民、李祥霆、喬珊、王鵬、陳世海(主持人)、韓穎、吳康體、吳躍華、陳逸墨琴之支流,可匯聚河海
  • 「鈞天坊」創始人王鵬:談古琴的「天地精神」與「人文情懷」
    6月22日下午,"鈞天坊"創始人、當代古琴藝術家、美學空間設計師王鵬在不隱臺文化生活館為大家講述了什麼是古琴的"天地精神"與"人文情懷"。古琴之"天地精神"與"人文情懷"相信大家都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古琴彈奏"師曠式——太古遺音"記憶猶新,那把琴就是出自王鵬之手。
  • 東林書院「結緣」古琴藝術 「國保」單位再添非遺傳承人工作室
    昨天,從東林書院傳出好消息,在東林書院管理中心和無錫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力促下,無錫市級非遺項目古琴藝術傳承人顧穎工作室掛牌東林書院時雨齋。東林書院有少兒國學班、有傳統禮儀展示、有大咖「會講」,這次,還將長期與古琴為伴。
  • 王鵬和他的古琴傳奇
    斫琴、悟琴、彈琴、教琴……他一力挑起了復興古琴的使命,從個人的執著到眾人的事業,從一個小圈子到成為大眾文化,王鵬用自己的人生寫就了一個盪氣迴腸又精彩絕倫的中國故事。拯救「瀕危」1990年,從瀋陽音樂學院古琴製作專業畢業的王鵬,剛畢業就面臨失業的窘境。
  • 「琴·詩」——2017嶺南古琴音樂會在中山大學舉行
    每年一屆的嶺南古琴音樂會已經成功舉辦了六屆,特別是去年海珠區和中山大學共同舉辦的「琴·畫」——2016嶺南書畫藝術節古琴音樂會獲得了圓滿成功的同時,也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認同,受到現場觀眾和古琴專家及愛好者們的好評。為擴大中國古琴藝術的影響力,推進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彰顯嶺南古琴的獨特魅力,海珠區政府今年繼續與中山大學共同舉辦「琴·詩」——2017嶺南古琴音樂會。
  • 古琴收藏:真的老琴已很難買到了
    為了區分古代流傳下來的古琴和新制的古琴,行家將民國以前的古琴都稱為「老琴」。  在拍賣市場和古玩市場上,近兩年老琴時不時就會出現幾把,但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嶺南古琴代表性傳承人呂宏望日前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透露:「老琴不可多得,現在在古玩市場上,已經很難買到真的老琴了。」
  • 黑龍江省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成立,用心靈聆聽天籟之音
    趙家珍女士、楊青先生、曾成偉先生、王鵬先生視頻賀詞中國琴會會長趙家珍女士、副會長兼秘書長楊青先生、副會長曾成偉先生、副會長王鵬先生四位會長副會長欣聞黑龍江省琴會的成立特意發來視頻賀詞表示熱烈祝賀。全國琴人視頻賀詞全國琴人是一家,三十多位自國內各省、市地區的古琴社團組織機構負責人代表、各地非遺傳承人代表、各地古琴演奏家代表、各地琴社、琴館、古琴藝術機構負責人代表,紛紛發來賀詞視頻,對黑龍江省琴會的成立送上了真摯的祝賀,紛紛表示在以後的工作中要與黑龍江省琴會加強聯繫、開展交流、團結互助,共同為古琴藝術的傳承發展努力!
  • 鈞天坊創始人王鵬:古琴界正面臨黑白交界局面
    「其實我非常熱愛琴人的生活,帶著一把琴就到深山老林裡去了。但是現在我成了一個企業家,做了很多其他的工作,這是因為古琴現在正處於黑天與白天交界的局面,再加把勁兒天就亮了。」昨天,鈞天坊的創始人、北京市古琴非遺傳承人王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保護非遺不能僅僅讓它存在於博物館中,而要使它變成當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 國家級古琴藝術傳承人馬維衡古琴藝術展開展
    本報訊(記者李傳芳雷強)「中正平和——馬維衡古琴藝術展」日前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展出。本次展出了國家級古琴藝術(廣陵學派)傳承人馬維衡精心收藏的51件古琴藝術品。馬維衡是國家級古琴藝術(廣陵學派)傳承人,從事古琴藝術收藏、演奏、製作等工作30多年。其所製作的古琴造型端莊古樸、音松沉渾厚,充分體現了「中和之美」,得到海內外琴人的一致認可,世稱「馬琴」。此次展出的51件展品中,不僅有馬維衡收藏多年的宋、明珍貴古琴現身介紹古琴的「前世」,還有其親自製作的古琴,以及與古琴藝術相關的琴譜、琴聯等文物,全方位展現了古琴製作、古琴修補等古琴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