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下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傳承人王鵬來到珠海華發商都閱潮書店,展示一張約有700年歷史的元代古琴,為珠海市民講解古琴的技藝和故事。
就在不久前,5月8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王鵬為名單上的古琴藝術傳承人。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第一個節目:長長的中華水墨畫卷中,一席古琴彈頌。而登上奧運會開幕式的這張古琴,便是出自斫琴大師王鵬之手。
「奧運會開幕式上用的琴,是我2006年製作的,能在奧運會上使用,是個巧合。」王鵬揭秘道,其實那張古琴並不是專門為了奧運會而作的,本來已經以一萬五千元的價格被一位琴匠買走了,琴匠用了一年後說不喜歡那張琴的式樣,於是王鵬就用其他樣式的琴把那張琴換了回來,後來奧運會組委會看中了這張琴,還寫了借條,用完後又還給了他,現還在他的工作室裡。
「斫琴,斫就是刀斧劈砍,製作古琴的意思,古琴的製作就是聲音震動與抑制聲音震動的關係」,王鵬為珠海市民詳細地講解了古琴的斫琴工藝、古琴修復、禮樂教化功能等等科普性的知識。「琴棋書畫,古琴為中國古代文人四藝之首;按傳統工藝制琴,一張琴至少需要兩年才能製成……」深入淺出的講解吸引了現場眾多市民。
王鵬還為珠海市民帶來了一張元代斫琴大師朱致遠所制的仲尼式老琴。據了解,這張朱致遠琴是雲南省文史館研究員李瑞於文革時期,從同為書香世家的舊友處購得,音色松透圓潤有蒼古之聲,玉足玉軫均為原配,因琴尾及琴面局部有破損,李老曾請一劍川木匠修過。2006年李老仙逝後,朱致遠琴傳於其子得天,並由其長女志奇保管。2017年該琴轉由王鵬收藏。這張元代老琴跨越700年的時光,和若干張王鵬親斫古琴一起,與珠海市民相見。
本次活動為閱潮書店4周年店慶文化大家系列沙龍的首場,直到7月末,書店還將邀請不同文化大家到場作公益性講座。
(來源:珠海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