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不是人而是猿猴?看山海經中對夸父的描述

2020-12-08 看歷史的輪迴

——聽,歷史的迴響,美麗而令人哀傷。我看歷史的輪迴,諸君且坐下聽我述說

談起夸父,大家腦海中想到的必定是夸父逐日的傳說和夸父的巨人形象。如果小編還繼續寫這些的話,那就太老生常談了。所以今天我們來結合山海經分析一下夸父在神話前期的各種奇葩形象和夸父逐日神話中所蘊含的內涵吧。

夸父在《山海經》中千變萬化的形象

一、一隻有四個翅膀一隻眼睛狗一樣的尾巴,還可以吃來止痛的怪鳥被認為很像夸父。

「又北三百五十裡,曰梁渠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鳥焉,其狀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囂,其音如鵲,食之已腹痛,可以止痛。」——《山海經》《北次二經》

二、一群生活在山中,手臂上有紋身,尾巴像豹尾一樣,長得很像猴子一樣的異獸。

西次三山之首,曰崇吾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學者袁珂:虎疑尾字之訛)而善投,名曰舉父。(學者郭璞注云:「或作夸父」)——《山海經》《西次三經》禺:猴子

三、夸父山,其上有檀香木,竹林,動物有牛、羬羊、赤鷩,還具有很多礦產,如玉鐵等,有桃林。

「又西九十裡,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枬(又作栴,意為檀香,即棕色的檀香木)多竹箭(竹林),其獸多牜乍牛羬羊,其鳥多赤鷩,其陽多玉,其陰多鐵。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廣員三百裡,其中多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其中多珚玉。」——《中山經》

四、為我們熟識的夸父形象。一個巨人,身材魁梧,猜測身高超過3米,耳朵上帶有兩條蛇的耳環,雙手上纏繞著兩條蛇,左手操青蛇,右手擦黃蛇,其手中拿著一把桃木製的法杖。

夸父

關於夸父在同一部作品《山海經》中有如此之多的形象的原因,小編認為可能原因有兩個:其一為山海經這個作品的作者。山海經其實不為一人所為,眾多作者難以達成一致,彼此設定不一致很正常。其二為山海經中夸父的形象有一個發展過程。從猴子的原始形象,到後來的巨人夸父有一個形象的發展過程。

夸父逐日神話中的所包含的內涵

夸父不自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大荒北經》)

根據上訴古文所說,夸父不自量力,在逐日時口渴而死,可之後又說應龍殺蚩尤和夸父,簡直就犯了前後矛盾的錯誤。那麼這就又引出了追日的夸父與被應龍所殺的夸父是否是同一人的問題。顯然,最合理的猜測就是,他們不是同一個人。

夸父逐日

若不是一個人,那又該如何解釋呢?我們再來看看夸父的名字都解釋,誇,巨大的意思,父,美男子,可知夸父意為巨大的美男子。那麼我們可以這樣猜測,即夸父指代正是一大類體型巨大的人,甚至他們都為一族,夸父族。

那麼這樣就可以解釋,當夸父族中一位偉大的人做出決定,要為百姓的幸福而追到太陽,卻死在荒野的同時,應龍能殺死幫助蚩尤的另一位夸父。

我們都知道想像源於實際,那麼夸父逐日這個神話的產生也必定源於一個現實事件。首先在山海經的原文中我們就能找出疑點,夸父若要逐日一定是向西而行,可是夸父飲水卻是在向北方的大澤前行,並最終死在北上的路上,可以知道這是古人為了迎合當時發生的事件而做出,夸父飲河渭而不足,就可以猜測當時河渭必發生了嚴重的乾旱,而夸父逐日正反應了古人想徵服太陽的想法,徵服太陽也就能解決乾旱的問題。

巨靈神

我們都知道夸父,一個一心為民造福卻死在奮鬥路上的悲情英雄。但他並沒有就此銷聲匿跡,相反他將自己重新打扮了一番就又在後世的神話中出場了。

後代的樸父(有妻,守護百川)、誇娥氏(其二子幫愚公移山)、巨靈神正是夸父在後世的重生。也許他沒能成功地為百姓做出貢獻,(甚至被安上不自量力的頭銜)但民間的傳說最公正,偉大的英雄總會得到他應有的尊重。

相關焦點

  • 山海經:追太陽的那個夸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
    可在整本《山海經》中卻前後記載了夸父「死亡」了三次,然而到處都不曾記載夸父有起死回生的能力,更不曾記載夸父掛掉後又是如何滿血復活的,這就像極了動畫片裡每集都被壓扁一次的卡通人物,復活的神奇而誇張。《山海經·大荒北經》裡有云:「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
  • 山海經:追太陽的那個夸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
    可在整本《山海經》中卻前後記載了夸父「死亡」了三次,然而到處都不曾記載夸父有起死回生的能力,更不曾記載夸父掛掉後又是如何滿血復活的,這就像極了動畫片裡每集都被壓扁一次的卡通人物,復活的神奇而誇張。若說這是一次漏洞也罷,關鍵是在後面的劇情中,夸父又出現了一次。
  • 夸父沒有逐日,而是日逐夸父,用《山海經》分析夸父詭異死因
    5000年前的印度史詩《瑪哈帕臘達》所記載的核戰,與黃帝蚩尤戰爭時期神同步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古印度,雖然表面上比華夏文明早一點,但是誰的歷史悠久,還真不一定,然而它早期的歷史,似乎與華夏文明有一點相似,不是某種文明進化上的相似,而是發生的事件上的相似。
  • 山海經:夸父其實追的並不是太陽,而是「它」!
    山海經:夸父其實追的並不是太陽,而是「它」!文丨興興說我們小時候都曾經看過很多童話故事和神話故事,並且我們就在這樣的環境中生長,這些神話故事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樂趣,同時也啟迪了我們很多人生道理。所以每當懷念小時候的事情時,總免不得跟人說一些神話故事,因為這些在我們幼年的生命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我們或許看過山海經,或許沒有看過山海經,但是山海經當中的有些故事我們卻是很熟悉的。就比如夸父追日的故事,而且我們所了解的夸父追日和山海經中記載的還略有不同,山海經裡告訴了我們夸父追日追的其實不是太陽,而是它!
  • 《山海經》中夸父為什麼死了兩次?夸父的真實身份究竟是誰?
    夸父逐日的傳說眾所周知,相傳,夸父為了追逐日頭,最後渴死了,這個神話故事出自《山海經》。但是在《山海經》中,另有記載,夸父是被應龍所殺。一部《山海經》記載了夸父的兩個死因,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自相矛盾的說法呢?
  • 讀過《山海經》才知道夸父追的不是太陽,而是它!
    夸父追日這個神話傳說來自《山海經》,在《海外北經》中說: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胃,河胃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意思是:夸父追日,渴了就喝乾了黃河和渭河的水,但是還是不夠,最後渴死了。
  • 《山海經》——夸父
    《山海經》記載:又西九十裡,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楠、多竹箭,其獸多柞(zuò)牛、羬(yán)羊,其鳥多,其陽多玉,其陰多鐵。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廣員三百裡,其中多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其中多珚(yan)玉。《山海經》還記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再往西九十裡,是夸父山。
  • 《山海經》中夸父為何逐日?他追的不是太陽,而是另一種東西!
    相信不少人都讀過《夸父逐日》這篇文章,在《山海經·海外北經》之中記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而在《大荒東經》中又說:「大荒東北隅中,有山曰兇犁土丘,應龍出南極,殺蚩尤與夸父」。意思是夸父是被應龍所殺。
  • 《山海經》記載:夸父不是死於逐日,而是死在了他的手中
    《山海經》記載了很多風土人情,也記載了許多中國傳統的神話故事。夸父逐日是我們從小就聽過的一個神話故事。講述了一位叫做夸父的巨人,想要和太陽賽跑,結果被太陽曬得很渴,就到處找水喝的故事。但是《山海經》中夸父有不同的解讀,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山海經》中,夸父到底是怎麼死的
    那麼首先「夸父」是誰?《山海經·大荒北經》中提到「后土生信,信生夸父」。也就是說,夸父是后土的孫子。「夸父」哪裡人士?《山海經·大荒北經》說大荒山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也就是說,他的家在大荒的「成都載天」山上。
  • 《山海經》中為何記載了夸父兩種死法?解析夸父死亡之謎
    在上次的文章中我提到,夸父被應龍所殺。很快就有讀者發來疑問,說夸父不是追太陽的時候渴死的嗎?怎麼又說是被應龍所殺呢?沒錯,《夸父逐日》的故事大家很熟悉,不會記錯的,夸父就是渴死的。並沒有,因為我說應龍殺夸父,也是有理有據,出自《山海經》的記載,說「應龍處南極,殺夸父與蚩尤,不得復上。」,大概是說應龍殺了蚩尤和夸父,受了點傷,所以不能回到天上。因此這個事情是這樣的,單《山海經》中,對於夸父之死的描寫,就有兩種,一是逐日的過程中渴死,二是被應龍所殺。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關於夸父之死,《山海經》中會有兩種說法呢?
  • 夸父為何要逐日?《山海經》中的隱藏伏筆,原來古代真有此事!
    眾所周知《山海經》堪稱中國歷史第一奇書。書中記載的人物、動物光怪陸離,聞所未聞,書中的秘密至今還有很多沒有被揭開。《山海經》裡記載關於夸父逐日的故事只有寥寥幾筆—「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
  • 夸父為何突然逐日,專家:看《山海經》寫了啥,他追的並不是太陽
    這裡提到了飲水,水是生命之源,就算是夸父也要飲水,生活在北大荒的部落,水源本就稀少,一場大旱災,讓夸父不得不放棄家園尋找有水源的地方,遠古時期,人類有著最原始的太陽崇拜,人並不認為是太陽帶來了旱災,而是妖獸,旱魃最為典型。
  • 《山海經》中夸父死了兩次,不是逐日累死的,是書中記載錯了嗎?
    傳說,夸父為了追趕太陽,最後筋疲力盡而死。但在《山海經》中,還有一種說法是,夸父是被應龍殺死的。在同一本書中,但是夸父的死因不同,這是為什麼呢?版本一:逐日而死《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 夸父為何突然逐日?專家:你看《山海經》寫了啥,追的可不是太陽
    夸父是上古神話傳說人物之一,生活在北方大荒中,大荒之上有一座大山,他們都是大神后土的子孫,為夸父族,夸父族又稱為巨人族,個個身材高大,擁有巨力,據說夸父曾幫助蚩尤攻打黃帝,被黃帝擊敗之後,返回了北方大荒。在《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 讀山海經才知道,夸父是個大反派,說出真實身份遭人痛恨
    全網追蹤】 夸父逐日,對於現代人來說簡直是太熟悉不過了,在正常的解讀中,我們總是把夸父看成一個為了追求理想不懈努力的人,即使在中途倒下了,可還是化作桃林給後人以希望與祝福。 關於夸父的記載,其實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這本古老的文化典籍,據說已經傳承了幾千年,書中記載的內容多為難以理解的存在
  • 山海經夸父到底是如何死的,是追日被渴死?還是被應龍殺死的?
    《山海經》解釋夸父之死:不是追日而死,而是被他殺的《山海經》是我國一本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上古奇書,現在的許多學者都將它作為研究上古先民,文化的參考書之一,書中記載了許多神奇的國度,還有許多神話故事,現在的很多影視劇,大多引用《山海經》的內容,
  • 《山海經》中最厲害的四大怪獸,其中一位力斬蚩尤夸父
    當然了,讓它們都出來打一架,那是不可能的了,我們只能從側面描述和一些戰績,來驗證這個問題。今天就說一說《山海經》中最厲害的四大怪獸。當然後世古籍中多稱其為神龍,但由於不是人形,所以也算是怪獸類吧。應龍曾幫助黃帝跟蚩尤作戰,也曾幫大禹開河道治過水,所以有很多功德。治水這種都是零碎的活,論戰績的話,應龍可謂斐然。《山海經》記載,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蚩尤、夸父,都是上古神話中出名的狠人,尤其蚩尤,兇威浩蕩,號稱兵主、戰神。應龍能殺蚩尤和夸父,足見其實力。
  • 讀了《山海經》,才能真正理解「夸父逐日」裡的那個夸父
    事實上,我們的很多神話最初的時候並不是神話,而是傳說,傳說與神話不同的地方在於,傳說通常是有故事原型的,是對客觀歷史的再加工,而神話是憑空想像的,是人們對未知事物的腦洞,《夸父逐日》這個故事最早就是傳說,而不是神話,來自於真實的歷史事件,其在傳播的過程中走了形,喪失了它的客觀邏輯,增添了一些浪漫的想像。
  • 奇書《山海經》中可能記載著一場高科技大戰,蚩尤夸父是機器人?
    然而,我們知道,想像力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建立在一定的實踐經驗基礎上的。如果我們今天從科學技術的角度來看待它,可能真的會顛覆我們對地球文明的理解。這樣充滿「金屬感」的描述,使人聯想到一種超智能的機器人形象:有專家猜測:蚩尤很可能是一個控制智慧機器人的高級文明,他有無窮的戰鬥力。炎黃聯軍打了九仗,幾乎撤退。這時,九天玄鳥加入戰鬥群,幫助炎黃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