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相信大家也熟悉,有著「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謂。因為前一段時間電視劇《知否》的熱播,李清照這個名字更是賺足了世人的目光。
李清照的一生讓我相信命運,命運為她設計好了一切,就是要讓她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女詞人,成為」詞家一大宗「,成為」千古第一才女「。
她出生於北宋末期,經歷了兩宋的交替,由此也導致了她文風的巨大轉變。當然這是後話,李清照人生的初期過得還是很滋潤的,出生於書香門第,過得是錦衣玉食嬌生慣養的日子。就像所有的女孩子一樣,那一段時期的李清照有著自己的少女情懷和公主夢。
所以她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寫」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寫」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人們會喜歡她的天真可愛,喜歡她的才氣,每個人都會覺得,如此鍾靈毓秀的女孩兒,必定有著美好的人生。而命運卻將美好換成了殘酷,也因此,李清照在巔峰和低谷的經歷,成就了永恆。
宋朝的南遷也成為了李清照人生的轉折點,她本來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丈夫為官且與自己興趣相投,兩人一起研究金石,讀書,煮茶。宋朝南遷,丈夫趙明誠病死,李清照守著一大堆曾經共同研究過的金石古籍,孑孓一人在這亂世間漂泊著。
今天要說的是李清照十六歲初到京師時候一鳴驚人的出道之作,李清照正是憑著這一首詞名揚京師,讓」才女「的稱號傳揚了開來。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是一首回憶過往的詞,李清照年紀輕輕的一個女子,離家到了京師,初來自然有些寂寞,因為沒有人和故鄉的閨蜜們一樣和自己那樣輕鬆自在的玩耍了。
自然,她就想到了家鄉的樂趣,想到了那次盡興而歸的宴會。
想起在溪亭邊的那次聚會呀,沉醉到後來都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在宴會上玩的很盡興,但是因為喝醉了酒,隨隨意意的駕起扁舟就想回家,誰知道這一走,竟然冒失地進到了藕花深處。自不用說藕花深處的美景如何,當下也無暇顧及了,只想儘快地出去,誰知道這一著急,驚嚇到了這裡的原住民,密密的一群鷗鷺凌空而起。
整首詞連貫下來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醉酒少女傍晚劃舟的場景圖。想來這幅圖在李清照的腦海中也有著很深的印象了。
這裡還想提的是沉醉這個點,其實很多版本的翻譯說李清照沉醉宴會,沉醉美景,其實都是多餘的解釋,因為現代人的一種觀念,覺得古代女子三從四德,不該喝酒。
但是李清照又怎麼會和平凡女子相同呢?李清照的才情讓人驚豔,她能夠寫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豪邁,寫出」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的雄壯。再說生於書香門第,年齡既小自然管教也就開明得多。
從詞中我們也能看出,李清照其實並沒有把喝酒當成什麼大事兒,不光榮也不可恥,就是平常罷了。
所以今人又何必為她遮遮掩掩呢?我們愛她的才氣,愛她的率真可愛,更愛她那一份堅守,一份堅強。拘泥於細枝末節,往往會認識不到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