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三龍灣城市品牌推介會首次走進深圳 為大灣區建設貢獻佛山力量

2020-12-21 SZNEWS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10日訊(記者 劉夢婷)「深圳的創新和科技、深圳的創意與服務,在佛山大有可為。」11月10日,由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三龍灣)管理委員會主辦的2020佛山三龍灣城市品牌推介會(深圳站)在深圳舉行。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管委會主任劉怡面向來自深圳的企業、學者以及媒體代表等進行推介。

合照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是佛山三龍灣的發展機遇,也是沉甸甸的政治責任。「我們上下將不約而同,學習深圳、擁抱深圳,共創雙贏。」劉怡說。

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管委會主任 劉怡女士

記者從推介會上獲悉,三龍灣是佛山區域位置最優、產業基礎最好、規劃定位最高的城市新區。自17年9月佛山市政府提出概念性方案以來,三龍灣的規劃和建設即刻啟動;19年6月,三龍灣管委會正式掛牌,體制機制進一步理順,重大工程陸續開建;管委會成立一年多以來,已落地重大項目 42 項,投資額達570億元。

三龍灣擁抱深圳 7個關鍵詞闡述獨特魅力

「Made in Foshan、中德聯盟、鄉情、活色生香、半城半綠、圈粉、剛剛好。」推介會現場,劉怡用七個關鍵詞串聯起三龍灣作為佛山新名片的幾大個性化特徵,將一個獨特的三龍灣展現在現場觀眾面前。

推介會現場,根據劉怡主旨演講中信息關鍵詞,來自學界、企業界的專家提煉強化推薦三龍灣的理由。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深圳市勘察設計大師朱榮遠作為三龍灣推薦官,分析了三龍灣作為跨界選手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的機遇與優勢,並介紹了三龍灣的文化魅力與宜居優勢。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 朱榮遠教授

阿爾科太平洋集團董事長及聯合創始人、中國德國商會華南及大西南地區主席Ulf Reinhardt、佛山市安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賢帥、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協理歐陽渺安、深圳市大族機器人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光能以及上海移遠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震作為三龍灣體驗官分享了三龍灣發展的優勢。

中國德國商會華南及西南區 主席 Ulf Reinhardt先生、安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賢帥博士

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協理歐陽渺安、深圳市大族機器人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光能以及上海移遠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震

作為新時期佛山參與廣佛全域同城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核心抓手,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正乘勢而上,積極對接廣深港澳科技走廊,完善片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動高端人才、核心技術等創新要素聚集,著力打造佛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區位產業優勢顯著  創新要素加速集聚

作為知名的工業大市,佛山正經歷著從工業立市到創新強市的轉變。「產業需要持久創新,而創新需要示範平臺,三龍灣在佛山的創新地圖中就是這樣一個引領型的平臺。」劉怡說。

三龍灣規劃範圍包括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街道、南海區桂城街道、順德區北滘鎮、陳村鎮、樂從鎮部分區域,東至陳村水道,西至佛山大道,南至順德水道,北至平洲水道,核心區面積130平方公裡。

建設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是近年來佛山市委、市政府主抓力推的一件大事。

2016年11月,佛山首次提出以「一環」沿線高端載體為節點,打造「一環創新圈」。2018年1月,禪南順高端創新集聚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全市重大發展戰略;同年7月,佛山將其命名為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並賦予其牽引一環創新圈「1+5+N」創新平臺融合發展、引領佛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龍頭使命。

去年,經省委編辦批准,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管委會加掛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管委會牌子,統籌推進中德工業服務區、三龍灣工作。

作為佛山舉全市之力打造的戰略性重大平臺,三龍灣是引領佛山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平臺,也是廣佛極點核心的重大平臺。這裡將打造成為面向全球的先進位造業創新高地、珠江西岸開放合作標杆、廣佛融合發展引領區和高品質嶺南水鄉之城。

今年9月,佛山提出要高標準建設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將其打造成佛山推進「一核一帶一區」建設的龍頭平臺、前沿陣地,引領帶動「一環創新圈」快速發展,加快融入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為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貢獻佛山力量。

深圳創新+佛山製造 打造互補互益有機生態圈

「引領是三龍灣的定位與使命,佛山傳統產業由大到強也是深圳企業的巨大機遇。」劉怡說。這是三龍灣首次來到深圳進行路演,但深圳與佛山三龍灣淵源頗深。

中德工業聯盟的骨幹成員中就包括深圳寶安區。通過聯盟的牽線與協助,幾年來寶安區的企業先後十多批前往德國進行對標學習,大大擴展了在德國的合作半徑。

另一方面,潭州國際會展中心的外地參展企業中,最大的來源就是深圳的企業。潭州國際會展中心已經成為深圳企業在佛山及珠江西岸地區發展壯大,拓展市場,同時與德國歐洲資源對接合作的一個重要平臺。

「德國經驗加深圳創新共同服務佛山製造,三者在三龍灣形成了互補互益的有機生態圈。」劉怡說。

而更重要的是,三龍灣還擁有絕佳的土地成本。以廣佛都市核心為支點畫出一個25公裡半徑的圈,這個範圍裡,三龍灣是擁有最多的商業用地和工業用地的可開發區域之一。

「這也是我們來深圳推介最大的底氣之一。」劉怡表示,深圳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企業以創新著稱,創新的成果轉化,土地空間是繞不開的,這點上,三龍灣可以滿足深圳企業的需求。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而佛山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深佛兩地有著同樣的改革基因。」劉怡表示,三龍灣要引領佛山,必須要有深圳企業的參與,接下來深圳企業尤其是高端的工業服務與科技研發類企業與佛山製造業的合作,三龍灣是最佳的平臺。

相關焦點

  • 三龍灣管委會主任劉怡:深圳企業牽手佛山製造,三龍灣是最佳平臺
    「希望通過今天的推介和交流,深圳的各界朋友能認識、了解佛山三龍灣,也為接下的合作打下基礎。」11月10日,由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三龍灣)管理委員會主辦的2020佛山三龍灣城市品牌推介會(深圳站)在深圳市南山區舉行,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管委會主任劉怡面向來自深圳的企業家、學者、媒體代表進行推介。
  • 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佛山三龍灣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公司將作為三龍灣投資融、開發、建設、運營的市級平臺,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 三龍灣投控公司是佛山市級國有獨資企業,屬全資國有性質,公司首期註冊資金為3億元,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三龍灣)管理委員會對三龍灣投資控股公司(含其下屬子公司)作為出資人履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職責。
  • 佛山三龍灣文翰湖國際科創小鎮來了
    借力大灣區資源優勢 小鎮應運而生 2020年,是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的關鍵之年。佛山三龍灣作為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平臺和戰略抓手,一直吸引著眾多客商和投資者的青睞,而南海片區更是其中極具吸引力的「創新極核」。
  • 專訪佛山市委書記魯毅
    在三龍灣的另一端,佛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立志打造成為「中國工業會展第一館」,庫卡、博智林等機器人企業在順德迅速布局,佛山機器人谷建設更明確被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正成為佛山落實國家戰略、攜手廣州打造大灣區核心極點的橋頭堡和主戰場。
  • 三龍灣南海片區文翰湖國際科創小鎮核心區規劃亮相深圳南山
    昨日,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南海片區(下稱「三龍灣南海片區」)赴深圳南山區舉辦發布會,首次對外公布三龍灣文翰湖國際科創小鎮核心區規劃,以「最強大腦」季華實驗室和國際科創共同體等產業載體,以及交通、環境、教育等優質的城市配套,吸引來自深圳的科創資源落戶。
  • 「海納天下才 創聚三龍灣」高層次人才專項活動佛山揭幕
    9月24日至26日,三龍灣南海片區舉行「海納天下才 創聚三龍灣」高層次人才專項活動。本次活動吸引多名智能製造、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走進片區,牽手「廣佛科技城 灣區第一站」。  活動期間還舉行了南海區高層次人才創業深度行暨三龍灣海創人才創新創業基地(下稱「海創基地」)啟動儀式。基地將通過打造和運營高端高層次人才平臺,加速人才引進,服務創新企業。
  • 佛山三龍灣南海片區將投超32億建設上百個公園
    南方日報訊 (記者/李欣 通訊員/許貴彬 劉旭峰)7月2日,佛山三龍灣南海片區三大公園啟用暨「美麗三山」三年行動計劃發布會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未來三年,佛山三龍灣南海片區將投32.3億元,建設上百個公園。推進「5515」生態建設計劃,並把生態建設作為規劃建設板塊的頭號工程,構建「國際都市+嶺南水鄉,創新集聚+生態綠洲,高鐵樞紐+人文宜居」的三龍灣南海片區新面貌。
  • 南海繼續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為佛山「扛大鼎」
    日前舉行的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指出,佛山要為全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作出更大貢獻,要在全省19個地級市中繼續領跑。力合(佛山)科技園是佛高區與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合作建設的公共創新平臺。未來,南海將落實市委全會精神,進一步強化平臺功能,服務和帶動佛山乃至周邊城市的發展。
  • 富士康將在佛山南海建設工業富聯佛山智造谷
    讀創/深圳商報駐佛山記者 段煜第記者12月11日從佛山市三龍灣南海片區獲悉,《南海區工業富聯佛山智造谷改造項目地塊規劃條件論證》批前公示掛網,首次披露了工業富聯佛山智造谷項目選址。該項目計劃將落地位於佛山三龍灣南海片區的平洲工業園內。項目緊臨廣州南站,及魁奇路東延線、佛山一環、廣珠西線高速等主次幹道等配套。今年6月,在佛山三龍灣重大項目籤約活動上,佛山市人民政府、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業富聯」)、佛山三龍灣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三方籤署合作協議,將在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共建工業富聯佛山智造谷。
  • 中德工業服務區(三龍灣)管委會到佛山高新區調研
    8月11日,中德工業服務區(三龍灣)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劉怡率三龍灣管委會班子成員及各辦(局)、下屬公司負責人到佛山高新區調研,並與佛山高新區管委會進行座談。
  • 佛山祖廟:建設青創小鎮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作為佛山市老城核心街區,禪城區祖廟街道立足佛山建設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的新使命,以豐收街項目為支點,以創新金融、科技、文創三大產業方向,以「青年、創新、社區」為特色,著力獨具活力的「青創小鎮」,帶動整合轄區產業和資源,探索中心城區產業發展模式,全力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
  • 佛山坊塔音樂節在三龍灣舉辦
    連續兩晚,15組民謠新秀和5組知名民謠音樂人在燈光、水光交相輝映下,用獨屬於民謠的詩意與力量唱響三龍灣,讓現場觀眾陶醉其中。/佛山日報記者龍翔攝伴隨著民謠音樂人的動人歌聲,持續10天的2020中歐文化周圓滿落幕。本次中歐文化周活動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外事局指導,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三龍灣)管委會主辦,是近年來歐洲文化與商業品牌在佛山乃至華南地區規模盛大、元素豐富的全面展示和交流活動。
  • 今年佛山五區強中心建設與重點交通項目有哪些?六份報告給出答案
    南都記者盤點全市、三區政府工作報告,以及禪城和三水兩區黨代會報告,今年除了三龍灣、粵港澳大灣區和廣佛同城之外,佛高區、季華實驗室、機器人、佛山西站和廣州地鐵7號線西延順德段等都是「高頻詞」。&nbsp&nbsp&nbsp&nbsp與此同時,在共同建設「禪南順」佛山強中心的基礎上,五區還將各自發力,提升自身中心城區的功能與品質。
  • 2020佛山國際智慧機器人博覽會開幕
    本屆機器人博覽會以「全球變局下的合作與共贏」為主題,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佛山市人民政府支持,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三龍灣)管理委員會協辦,廣東潭洲國際會展有限責任公司承辦。展覽規模為5萬平方米,涵蓋展覽展示、論壇會議、競賽活動、招商推介四大板塊。
  • 佛山初步形成機器人產業集聚效應,市場需求巨大
    ,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三龍灣)管委會向更多的機器人智造企業與企業家介紹了佛山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前景與政策優勢,邀請更多的機器人企業與佛山三龍灣共享灣區機遇,共建智造高地。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三龍灣)管委會順德片區建設局副局長王德華表示,目前佛山在機器人產業發展領域有三個歷史性的機遇。一是佛山為代表的大灣區城市,對機器人市場的需求非常的旺盛,在未來兩到三年內,佛山機器人市場的需求將呈現井噴式的爆發。二是經過多年發展,佛山已經初步形成了機器人產業的集聚效應,整個業態發展態勢強勁,增長的空間非常大。三是佛山三龍灣擁有連接國際創新資源的國際合作平臺。
  • 就在佛山三龍灣文翰湖公園旁
    又一國際品牌酒店亮相!今天(10月10日)位於三龍灣文翰湖畔的高品質酒店——佛山南海保利皇冠假日酒店開業啦!一起來看看佛山南海保利皇冠假日酒店有什麼特色酒店設計風格以「佛山功夫」為主線,抬頭即見大型的由武術棍花組成的吊燈。吊燈兩邊,設有半透明狀的冰屏,具有新穎獨特的顯示效果,科技感滿滿。
  • 劉怡:三龍灣將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在談總部項目達10多個
    順德區區委副書記、佛山市中德工業服務區(三龍灣)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劉怡三龍灣是融入大灣區建設的「關鍵子」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宣告大灣區時代來臨。佛山市委市政府搶抓灣區發展歷史機遇,搶前抓早謀劃佛山在「廣佛極點」建設中的「佛山貢獻」,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應運而生。
  • 深讀|百舸爭流 佛山影視產業如何突圍?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一時代命題,今年佛山還提出創建粵港澳大灣區影視產業合作試驗區的設想,依託南方影視中心,對接港澳,聯動廣深等大灣區城市及全省全域,延伸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新探索麵向全球的影視產業合作發展。在我國吹響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的號角中,影視文化產業領域的城市競爭越發激烈。北京、浙江、上海、山東等地也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影視行業發展,其中很多都是首創。
  • 「文化佛山 走向小康」,央媒走進佛山聚焦文化建設
    在廣東佛山,答案是『能』。」近日,來自人民日報、中新社、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工人日報、環球時報以及中國藝術報7家國家級媒體組成的記者採訪團到達佛山,開展主題為「文化佛山 走向小康」的採訪活動,其中,將服務觸角延伸到城市每個角落的圖書館項目,引起了採訪團的高度關注。
  • 廣州、佛山、東莞等城市加快協同發展 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在廣州地鐵18號線建設如火如荼之際,廣州、佛山又相繼發布了廣州地鐵28號線的規劃招標公告。以廣州為核心,28號線將東西串聯起佛山、東莞,18號線則南北延伸至中山、珠海和清遠,從廣州出發的灣區地鐵大縱橫格局已現雛形。23年前,西起西塱東至黃沙的廣州地鐵1號線首段通車,只有短短5.4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