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第一屆《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飯店隆重舉行。
人民藝術家、文化部原部長王蒙,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吉狄馬加,中國作協副主席、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中共宜賓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靜,《中國作家》雜誌社主編程紹武,和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梁曉聲、徐貴祥、柳建偉、陳彥,獲獎作者王晉康、王朝柱、苑彬、王鷹、袁瑰秋、韓志君、趙文濤、宋方金、孫立軍、姿萱、潘軍以及來自影視創作一線的編劇、學者、導演、製片人、首都各大媒體等100餘人共同出席。
《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是由《中國作家》雜誌社和中共宜賓市委宣傳部於2019年共同設立,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獨家冠名贊助。該獎從影視產業的源頭——劇本抓起,立足文本,關注現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旨在發掘、扶持、獎掖優秀原創劇作,鼓勵影視文學創作,助推中國影視事業的發展和繁榮,並力圖擦亮「宜賓文學新坐標」,提升五糧液品牌形象,把《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打造成中國影視界的一張靚麗名片。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吉狄馬加在致辭中說,在迎來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同時也是我們邁向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開啟歷史新徵程的重要交匯點,獎掖鼓勵優秀原創影視劇本、推動影視戲劇文學的繁榮發展,具有了更加特殊到意義。他說,我們有理由相信,陽翰笙劇本獎未來會繼續秉承權威性與大眾性相結合之原則,真正成為中國影視文學發展成果的展示平臺,提升五糧液品牌形象,促進提高影視文學原創水準,以高標準專業性一屆屆辦下去。我們同樣相信,廣大的影視文學作家,將會更加認真地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黨中央有關文藝工作的重要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守文化品格,與人民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銳意進取,奮發有為,增強文化自覺,講好中國故事。
中共宜賓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靜在致辭中說,正值全國上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舉行第一屆《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頒獎典禮,更顯意義重大。她在致辭中介紹了宜賓豐富深厚的地域文化,並闡釋了中共宜賓市委宣傳部聯合《中國作家》創辦陽翰笙劇本獎的初衷,期冀以此次《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頒獎典禮為契機,進一步深入推動宜賓文化強市建設,不斷擴大宜賓歷史文化的知名度與影響力,進一步繼承和發揚陽翰笙同志畢生致力文藝事業的藝術精神,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秀影視文學作品,同時為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國作家》主編程紹武代表主辦方介紹了第一屆《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評獎工作情況。第一屆陽翰笙劇本獎徵集到的劇作,涉及類型多樣,題材豐富,既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再發現、再挖掘、再詮釋;也有不少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戰爭風雲的深入描繪;更有以現實主義為導向,對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城鄉協調發展等對當下社會現實生活的強烈關注;也有對科技化未來前景的大膽想像與描摹;有極具先鋒性、探索性、荒誕性和實驗性的優秀話劇劇本和作者電影;也有多部深入考察研究宜賓城市歷史文化之後,專門書寫宜賓和五糧液文化的劇本。每部作品都有自己的立足點,並能夠通過故事劇情完整地表達出編劇對時代精神、對平凡生活的敏銳觀察力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他介紹說,第一屆《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社會參與度較高。文學界、尤其是影視編劇對這個獎項的關注度也非常高。既有老編劇的熱情關注,一線院團、影視高校等影視創作中堅的積極參與,還有更多來自影視藝術創作實踐一線的全國各地、市、州文藝創作室、縣區群藝館、文化館的創作基礎力量的踴躍來稿,他們的藝術創作觸角,四通八達,延伸到廣闊時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這個意義上說,陽翰笙劇本獎徵集評選工作始終堅持貼近人民、貼近生活、貼近現實,始終堅持與時代同頻共振,始終堅持人民性、現實性、當代性和藝術性評選標準。
第一屆《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年度最佳電影劇本獎獲得者王晉康在獲獎感言中首先表達了獲獎後意外和驚喜的心情,並闡述了劇本的「科幻構思」——高科技時代,生命科學和人工智慧正在不斷地深入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解構了人類原有的生存秩序。而科幻劇本想要表達和展現的就是科學理性和人文思考不僅僅是相愛相殺,也是共生共存。
年度最佳電視劇劇本獎獲得者八旬高齡的王朝柱在獲獎感言中深情講述了自己在七十多歲寫長篇電視劇劇本《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的初衷,他說,我們的隊伍在艱難的抗戰歲月為何能立於不敗之地,如何在新的時代環境下繼續勇往直前,黨群團結、軍民團結是勝利之本。年度最佳戲劇劇本獎獲獎者苑彬在獲獎感言中表示,今年最感動中國人的一個群體,就是白衣天使,他用作品致敬了醫生這個人民的生命守衛者群體。《少年派》不是為一個人做傳,而是一個濃縮的集體畫像。表現一代知識分子在國家個人、事業愛情中的矛盾和選擇。 年度宜賓主題劇本獎獲得者王鷹和袁瑰秋在獲獎感言中說,作為闊別家鄉近二十年的遊子,「宜賓」一直是深埋於心的鄉愁,是走得越遠、貼得更近的情感。年度五糧液主題劇本獎獲得者韓志君在獲獎感言中說,蘇東坡一生愛酒,算是一位真正的飲者,吟詩作畫前喜好飲酒助興,接朋訪友更是離不開酒,是古代酒場社交的文豪代表,此次創作的《千古風流》能獲得五糧液主題大獎,初聞是意外驚喜,細思也是五糧液酒業對知己的一次「千古握手」。
(獲獎作者大合影)
趙文濤、宋方金、孫立軍、姿萱、潘軍五位優秀獎獲獎者也分別發表了精彩的獲獎感言。據悉,第一屆《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共評選出年度劇本大獎 5部和年度優秀劇本獎5部,獎金共計55萬。其中,王晉康的科幻電影劇本《生命之歌》斬獲年度最佳電影(含微電影)劇本獎,王朝柱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劇本《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獲年度最佳電視劇劇本獎,苑彬的話劇劇本《少年派》獲年度最佳戲劇劇本獎,王鷹、袁瑰秋的電影劇本《後方》獲年度宜賓主題劇本獎,韓志君的電影劇本《千古風流》獲年度五糧液主題劇本獎。趙文濤的電影劇本《獨立營》、宋方金的電影劇本《抬頭》、孫立軍的電影劇本《雪域獒王》、姿萱的電影劇本《愚人的事業》、潘軍的話劇劇本《斷橋》分獲年度優秀劇本獎。(文字:中國作家協會提供、圖片攝影:韓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