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大圍山的網友曬出自家樓梯,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他家的樓梯和別人家中規中矩的樓梯樣式不同,看起來像是樓板上「長」出來的:樹根或直立或纏繞,彼此相交卻少有接口。
這是怎麼做成的?網友紛紛諮詢。原來這家戶主和一位根雕師傅大膽嘗試,用一卡車茶樹根為材料,以民間傳統根雕手藝,做成了這樣既實用又獨特的「根藝樓梯」。
瀏陽日報記者張玲
茶樹根纏繞成三層樓梯扶手
走進這位網友家,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靠牆處的樓梯扶手。它的造型比照片更個性,樹根看上去既沒有螺絲,也沒有鐵釘。手摸上去光滑冰涼,樸實又自然。
「當時就是想做個不一樣的根藝作品。」戶主李青松說,他本身就是一個根雕愛好者,自家建新屋考慮裝飾裝修時,他就想到了這一點,於是和大圍山鎮的根雕師傅,也是自己的朋友周正春商量,如何做一個「自然生長而成的樓梯」。兩人都想到了「樹根」:茶樹根材質堅硬、木質細膩、木性穩定、不易龜裂變形,在造型和顏色上也都很適合。
為了找齊茶樹根,李青松花了三個多月時間搜集材料,每一根茶樹根都要先去皮清洗,再脫水乾燥,然後放在通風處陰乾一年。「運了一卡車來,擺在大廳堆成了山。」43歲的周正春說,用茶樹根做樓梯,以前沒試過,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固定」。成品樓梯看起來是「長出」來的,實際上在樹樁內他們安裝了一塊鐵板,樓板處則鑽孔打眼,和樹樁內的鐵板固定相連。
解決了「固定」的難題後,兩人又發現「造型」比打眼固定還為難:每根樹根都有各自的形狀,他們要在成堆的樹根中尋找最恰當的有弧度又有造型的樹幹,一一對應拼接。木質材料的接口不能燒焊也不能用膠,他們就採用木榫鑲嵌的技術做成。全方位觀察,多角度對比,反覆揣摩,三個月後,這個三層樓的樓梯扶手,終於完工。
自然至美,人人都是藝術家
李青松家與眾不同的「根藝樓梯」引得鄉裡鄉親都來觀看。李青松介紹說,實際上,根雕是村民生活中最接地氣的藝術,大圍山鎮很多村民家都有那麼幾件「藝術品」,比如茶座、茶几、擺設等等,都是利用根雕手藝化腐朽為神奇的成果。
「每個人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周正春說,根雕藝術最能體現這一點。村民們常常從山上帶回幾個木樁來找他,這些木樁最終會成什麼樣,大家都充滿了期待,有些村民還會像李青松一樣參與創作。
周正春說,有一回,一名村民挖河道的時發現了一棵大木樁,木樁裡頭腐朽蛀空了許多,但周圍的樹筋和樹根還保存著,這名村民覺得可以做個桌子之類的造型。周正春將其清洗後,對著這塊木樁思慮良久,在蛀空的地方裝上大理石,周圍的根莖樹瘤等稍作雕刻,等鄉鄰來看,連連驚呼,說家中就是少了這麼一個茶座!
「根雕七分天成,三分雕琢,講究的是自然至美,就物塑物。」周正春說,這是根雕的審美觀,其中也蘊含了很多生活哲理。十幾歲就學雕刻的周正春,曾經轉行賣蜂蜜,在銷售蜂蜜時卻發現,他用來擺放蜂蜜的茶几反而更搶手。「那些都是我用廢棄木樁,寥寥幾刀雕刻而成的桌臺。」周正春說,自那以後,他重新拿起了工具,決定鑽研根雕。(獎勵線索提供人林先生40元線索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