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說:窮人想「翻身」,做好2件事,富貴自然來!

2020-12-05 文字溫暖心靈

有人說人的精神世界要甘於清貧,很多的文學作品也渲染了富人有錢後的種種不堪生活,讓我們對富人深表痛恨與不屑,然後一邊想著富人的可恨處一邊看著別人能買得起的物品乾瞪眼。

但有人仍然堅定的認為,自己要做一個甘於清貧,精神富足的人。這是多麼偉大,從我們的紅燭頌老師,到我們讚揚那些自己原因清貧的偉大人物,再到一些文學作品裡富人醜惡的嘴臉。於是我們有了很多階級鬥爭的志向,我們立志要做一個精神富足的窮人。

有人說富人的為富不仁,以及只要人變富有後的種種精神不良,比如空虛寂寞冷。這個詞好像只有你有錢了就一定會出現,他們描述的富人一般都是,有很多錢,但卻得不到真愛,然後很孤獨,很憂鬱,很空虛,然後坐在凳子上曬著太陽露出幽怨的目光,好像錢越多越煩惱。對,就是這樣的謠言,蠱惑了我們很多人。

其實,這種可怕的觀點破壞力很大,好像每一個富人的錢都來得不乾淨一樣,好像他們都是殺人越貨的劊子手一樣,好像他們就沒好人。大家恨不得全世界的都跟自己一樣貧窮心理就安慰了,而不想著我如何變成富人。

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貪官汙吏之外,真正痛恨的人並不多,包括那些富豪,李嘉誠也是一點一滴做起來的。

優勝劣汰永遠是自然法則,變的強大,這才是正確的思路。不能給弱勢群體渲染獅子老虎多壞,我們不要變成他們,他們有很多的不足。你可以不變成,但是一定要學習他們的撲食方式,要學習他們強大的保護自己家族的能力。

富人能開始考慮生命的意義,以及活法。他們是在以實踐來完成人生,而窮人是在用思考完成人生。

我相信你很難去說服一個窮人,說你別想那麼多,好好享受生活。你這不是廢話,他能不想那麼多麼?孩子上學要錢,父母健康管理要錢,夫妻生活要錢,處處要錢,他們能不發愁,還能怎麼好好享受生活呢?

說到這裡,還有一個,就是現在大家一方面痛恨一方面又深表認同不斷轉發的心靈雞湯,他們也是教會你如何逃避現實,起到了阿Q的精神作用,但現實還是現實。

不可否認這對於無法改變現實的人來說有安撫作用,但如果你一直活在心靈雞湯裡,要麼就是窮的很幸福,要麼就是傻的很徹底。

我們從網絡段子裡也能看到一些惡搞哲理名言的,這其實是思考人生的進步。大家有了獨立的思考,而不是被格言牽著鼻子走。

富人和窮人的區別主要在於心態問題。並不是所有富人都為富不仁,也不是所有窮人都善良萬分,但如果抗拒變富,不去追求錢財,那才是真的傻瓜。錢不是萬惡之源,有錢人也不是,而是有錢人和沒錢人的矛盾才是。

所以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有權利變成富豪。除非你自己不願意。

很多人去寺廟燒香拜佛,都想要求菩薩幫自己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獲取財富,如何過上更好的生活。很多人也想脫離貧窮,也去寺廟裡求了菩薩,可菩薩並沒有賜給這些人財富,反而是一位老僧的話,讓很多人脫離了貧窮。

在寺廟裡有一位老僧,老僧今年99歲,老僧告訴去寺廟燒香拜佛的人們:窮人想翻身,就去做這2件事,但要記住一句話,財富永遠都是身外之物。

雖然財富是身外之物,但還是有很多人想要獲得財富。窮人要想翻身真的很困難,但也不是沒有辦法,只要去做這兩件事,富貴就會不請自來。

◆第一、再窮也要堅持布施。

《雜阿含經》中說: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餘一分藏密,以擬於貧乏。無論你多窮,都應該這樣去支配你的開銷,拿出一分儲存以備急需,拿出一分幫助親戚朋友,再拿出一分去做布施,培植福德。

貧窮是福薄的表現,富貴是有福的特徵,我們要想翻身,不能走極端,不能帶著一顆功利之心去求財,財富不是求來的,而是靠積累福報才能得到的。

《大寶積經》中以波斯匿王為例,告訴我們該如何支配生活的開銷,波斯匿王把自己三分之一財富,拿出來供養宗教,三分之一用來救濟貧窮,餘下的三分之一用來奉獻給國家作為資源。

佛家認為,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因果,貧窮和富貴都是有因果的,因為一個人種下了貧窮的種子,自然會收穫貧窮的果報。

我們不必把所有的收入都拿來做布施,但一定要每個月都拿出一部分,去做布施,你布施出去的越多,收穫的善果就越多。窮人要想翻身,千萬不要吝嗇財物,一定要去布施,你布施的行為不是在幫助別人,而是在幫助你自己。

老僧告訴我們,與其求財,不如積福。布施才是獲得財富唯一的途徑,世上所有富貴之人,都喜歡布施,只有那些貧窮之人,因為貧窮限制了他的想像,所以只喜歡索取,不願意去布施。

◆第二、用利他之心做人做事。

以利他之心處事,從詞義的解釋上來「利他」是為了使別人獲得方便和利益,而不圖報的助人為樂的行為,出於自覺自愿的一種利他精神的有益於社會的行為。

老僧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能抱著利他之心,去做人做事,命運自然會好轉,尤其是貧窮之人,更要抱著利他之心去為人處世。

這種行為在當前我們身邊的一部分「聰明人」覺得是在吃虧,認為是一種「傻」的行為。但,利他真的就是傻嗎?顯然不是!

自私自利其實是損福的行為,利人利己才是積福的行為,當你在幫助別人時,看似是捨己為人,實際上你所得到的要遠遠大於你捨棄的,當你不願意布施時,看似是有所得到,實際上你失去的會更多。

我想一個企業要生存和發展無法離開「利他」的思想行為,就像一艘在海上航行的大船會有遇到很多的風浪,每一名船員只有不計較個人得失,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會航行至目標彼岸,否則就只能回分崩離析使整個團隊完全傾覆,作為單純利己的個人也將難逃厄運。

所以,人作為社會整體中的一份子,首先要有社會價值,才有自我價值,在社會價值沒有得到社會認可或沒有得到最大的表現,是無從談自我價值的。

捨得捨得,不捨不得,你布施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你越是牢牢抓住不放,你越是會失去獲得福報和財富的機會。窮人要想翻身,就一定要去做這兩件事,當你的福報多了,富貴自然就來了。

◆結語

朋友們,老僧說:窮人想「翻身」,做好2件事,富貴自然來!大家覺得有道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會置頂鼓勵哦。感恩閱讀與分享。

相關焦點

  • 馬雲直言:窮人想變富,先別急著賺錢,做好這2件事,有望翻身
    他說:我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做了2件事,窮人想翻身,這些一定要重視。提高自身的思維和眼界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窮人想要翻身最重要的就是眼界要長遠,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能放棄眼前的小利,集中於目標,為未來的發展做鋪墊。
  • 沒錢沒人脈,窮人靠什麼翻身?做好7件事,沒人能阻擋你富貴發達
    既沒錢,又沒人脈的時候,如果你做好以下七件事,沒有人能阻止你發財致富。如果你有抱負,貧窮,沒有錢,沒有人脈,但是你遲早還是會成功的。第一件事:善於學習如果你沒有錢,沒有人脈,想跳出貧困階層,那麼你必須善於學習,並養成這種習慣。善於學習,這裡的學習並不僅僅是在學校裡學習知識。事實上,你在學校或其他地方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你應該不斷地擴大你的知識面,特別是從社會實踐中來學習和發展。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
  • 99歲老僧的告誡:運氣不好時,做這三件事,好運自然來!
    前幾天我見到老僧,對老僧說:「師父,我最近運氣總是不好,經常走背運,是不是最近沒有給菩薩上香的原因?」老僧對我說:「我們佛家講究的是因果,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因果,運氣不好的原因不是你沒有給菩薩上香,而是因為你過去種下的惡因形成了惡果。」我又求老僧開示道:「師父,那我該如何做才能化解黴運呢?」
  • 南山老僧的告誡:人生如白駒過隙,人活著,做好這四件事,很重要
    和老人喝茶聊天,老人告誡我說:人活著,實在短暫,要珍惜活著的每一天。施主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都說「人生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人活著,做好這四件事,才是最為重要的啊。那麼,南山老僧所說的這四件事,究竟是指什麼呢?02第一件事:百善孝為先。
  • 老僧說:做好這2件「小事」等同供佛,功德自然無量
    老僧說:&34;。修佛不修功名利祿,更不需要通過什麼儀式感來表達自己對佛菩薩的虔誠。最重要的,其實是學會修自身的空性,學會放下我執,讓自己朝著佛菩薩靠近,才能夠在修佛的道路上開悟明道。為此老僧還曾提醒到,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好以下這兩件小事,其作用不亞於供奉佛菩薩,心誠則靈,同樣也能為自己修得無量功德,千萬別不信。
  • 一位老僧說:倒黴不斷之時,堅持做好這四件小事,好運自然會降臨
    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人生就是這樣,遭遇倒黴之時,往往倒黴之事就會接連而三地出現在自己身邊,別委屈地以為自己是該多可憐啊。一位老僧說:倒黴不斷之時,堅持做好這四件小事,好運自然會降臨。
  • 窮人,讀懂這三句話,人生越來越順,富貴自然來
    其實出生窮人,後來大富大貴的,在我們身邊很多。大多數的富人都是由窮人轉變而來的,沒有幾個人天生就是富裕的。很多富人是像李嘉誠那樣由窮人蛻變而來,失敗是成功之母,富人也是窮人的兒子。那麼,窮人怎麼就有可能變成富人,人生越來越順,富貴自然來呢?老祖宗早就給我們總結到位了。
  • 老僧說:做好這2件「小事」等同供佛,功德自然無量
    對於無量功德也有著難以言喻的渴望訴求,希望通過供佛禮佛的方式,來為自己取經解惑,超脫世俗認知。那麼問題來了,對於一些佛門外的世俗弟子而言,是不是非要通過供佛拜佛,才能為自己謀求一個無量功德呢?這個問題,昔日我在與一位無名老僧交談過程中,從他口中得到了相應的答案。老僧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修佛不修功名利祿,更不需要通過什麼儀式感來表達自己對佛菩薩的虔誠。
  • 沒錢沒人脈,窮人如何翻身?在工作上抓住這兩個核心,基本就夠了
    窮人想翻身,有很多途徑,但工作無論如何都是必要且最重要的一環,工作做不好,翻身幾乎是痴人說夢。尤其是對沒錢沒人脈的窮人來說,做好工作幾乎是唯一的翻身之本了。窮人想翻身,在工作上抓住這兩個核心,早晚混出頭,註定是人上人;沒錢沒人脈,窮人如何翻身?在工作上抓住這兩個核心,基本就夠了,下面就來看看如何抓住這兩個核心。一、目標:在一個時段內,只有一個工作目標,只有一個工作重點。
  • 102歲老僧說:人走背運時,牢記2句話,一切自然變好!
    離我家不遠處有一座寺廟,寺廟裡住著一位老僧,那位老僧已有102歲高齡,每次在我遇到困難和不順時,都會去求教那位寺廟高僧。最近我又遇到了一些倒黴的事,我還是和平時一樣,去寺廟拜訪了那位102歲的老僧,並求問道:「求師父慈悲開示,我最近經常遇到不順心的事,應該如何化解?怎樣才能讓心情變好?」
  • 任正非良心諫言:窮人做好這「三項」投資,將來一定可以「翻身」
    任正非良心諫言:窮人做好這「三項」投資,將來一定可以「翻身」!最近談到自己的成功,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就指出,自己的成功並非偶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談到窮人如何翻身時,任正非就良心諫言,指出窮人一定要做三項投資,只要堅持下來,將來一定能夠翻身。
  • 「老僧說,心好命就好」:若走背運時,默念2句話,好運自然來
    這種事不是隨便能學的。山上有座寺廟,寺廟裡住著一位102歲的老僧,每當我遇到不順時,都會去上山拜訪老僧,老僧說的一番話,經常能令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因為最近經常走背運,所以我又去拜訪了老僧,老僧對我說:人走背運時,口中默念2句話,好運自然來。◆第一句話: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 高人說:一個人沒錢沒人脈時,做好這3件事,很快就能翻身!
    當今社會,人人都想成功,人人都渴望成功,沒有人是心甘情願的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不過,對於目前身處社會最底層,既缺錢財又缺人脈的人來說,想要在如此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崛起,其路途必定是曲折坎坷的。那該怎麼辦呢?具體要怎麼做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呢?
  • 任正非:越窮的人,越在這2件事上「大方」,再不改變翻身無望
    如果一個人越窮,那麼他就會在這2件事上大方,那麼將永遠沒有出頭之日,如果你能及時改正,那麼你就翻身有望。1、熱衷於物質,不注意內在最近,類似「精緻窮」、「假名媛」這樣的的名詞不斷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這就揭開了那些「假富豪」的真面目。
  • 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窮人家的孩子想翻身,只有靠這條路
    每一個窮人都想著能夠翻身,但翻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對於孩子來說,參加高考就是最好的翻身機會,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白巖松:窮人家的孩子想翻身,只有靠高考這條路。希望大家能仔細閱讀。富人家的子弟,他們本身起點就非常高,各方面的資源非常豐富,從小他們的思維方式和窮人家的孩子完全不一樣,即便是自己先天有所缺陷,但是由於家人的幫襯,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而窮人家的孩子,父母給他的只是一些平常的生活,在其他方面不能給予幫助,所以他們想改變,完全得靠自己去爭取。
  • 王陽明:安心做好當下事,不妄自外求
    當一個人做到了這一點,就不容易被外界事物影響,安心做好當下事,心中自然安寧,正如有句歌詞唱道:「內心的平安,那才是永遠。」而王陽明引用《中庸》的這句話,是為了解釋如何安心做好當下事,不妄自外求:「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 王陽明:安心做好當下事,不妄自外求
    當一個人做到了這一點,就不容易被外界事物影響,安心做好當下事,心中自然安寧,正如有句歌詞唱道:「內心的平安,那才是永遠。」其中的這個「素」字,即是事物原本的樣子,整句話是說一個人原本是富貴的,就要行富貴之事,比如花錢多做善事;原本就貧窮的,就不要勉強自己做窮人難以做到的事;處在相對落後和偏遠地區的,就要做出合乎當地的事;處在患難之中的,就做當下患難可以做的事。如此一來,一個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安然自得了。
  • 做好八件事,好運自然來!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任何事都很難做好,無論學習、工作,還是事業,都會受到影響。怎樣才能保持健康的身體呢?主要就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不熬夜,不暴飲暴食,儘量少在外面吃飯等等。二,孝道。我們中國人講「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
  • 佛教:想要獲得財富,做好這四件事,財富自然來,南無阿彌陀佛!
    佛說:「命由已造,相由心生」 我們生活在這大千世界中,生來就會追尋好的生活,好的物質。我們都要努力的工作奮鬥,以換取更好的生活。可是有時無論我們如何辛苦和忙碌,似乎富貴財富卻離我們越來越遠。今生富貴有財富的人,是前生種下的善因。
  • 任正非:貧窮的人,會在這兩件事上「大方」,再不改變翻身無望
    有名人說思維決定行為,你表現出來的行為正是自己的內心所想,當一個人很窮的時候,有時候可能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匱乏,精神上可能也會有所缺失,很容易就會看出其中的區別。但是反觀現實生活當中的人,我們時常會發現有時候越有錢的人就會越「摳門」;越窮的人就會越「大方」。而華為之父任正非說過:人越窮通常會在這兩件事上「大方」,再不改變翻身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