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的精神世界要甘於清貧,很多的文學作品也渲染了富人有錢後的種種不堪生活,讓我們對富人深表痛恨與不屑,然後一邊想著富人的可恨處一邊看著別人能買得起的物品乾瞪眼。
但有人仍然堅定的認為,自己要做一個甘於清貧,精神富足的人。這是多麼偉大,從我們的紅燭頌老師,到我們讚揚那些自己原因清貧的偉大人物,再到一些文學作品裡富人醜惡的嘴臉。於是我們有了很多階級鬥爭的志向,我們立志要做一個精神富足的窮人。
有人說富人的為富不仁,以及只要人變富有後的種種精神不良,比如空虛寂寞冷。這個詞好像只有你有錢了就一定會出現,他們描述的富人一般都是,有很多錢,但卻得不到真愛,然後很孤獨,很憂鬱,很空虛,然後坐在凳子上曬著太陽露出幽怨的目光,好像錢越多越煩惱。對,就是這樣的謠言,蠱惑了我們很多人。
其實,這種可怕的觀點破壞力很大,好像每一個富人的錢都來得不乾淨一樣,好像他們都是殺人越貨的劊子手一樣,好像他們就沒好人。大家恨不得全世界的都跟自己一樣貧窮心理就安慰了,而不想著我如何變成富人。
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貪官汙吏之外,真正痛恨的人並不多,包括那些富豪,李嘉誠也是一點一滴做起來的。
優勝劣汰永遠是自然法則,變的強大,這才是正確的思路。不能給弱勢群體渲染獅子老虎多壞,我們不要變成他們,他們有很多的不足。你可以不變成,但是一定要學習他們的撲食方式,要學習他們強大的保護自己家族的能力。
富人能開始考慮生命的意義,以及活法。他們是在以實踐來完成人生,而窮人是在用思考完成人生。
我相信你很難去說服一個窮人,說你別想那麼多,好好享受生活。你這不是廢話,他能不想那麼多麼?孩子上學要錢,父母健康管理要錢,夫妻生活要錢,處處要錢,他們能不發愁,還能怎麼好好享受生活呢?
說到這裡,還有一個,就是現在大家一方面痛恨一方面又深表認同不斷轉發的心靈雞湯,他們也是教會你如何逃避現實,起到了阿Q的精神作用,但現實還是現實。
不可否認這對於無法改變現實的人來說有安撫作用,但如果你一直活在心靈雞湯裡,要麼就是窮的很幸福,要麼就是傻的很徹底。
我們從網絡段子裡也能看到一些惡搞哲理名言的,這其實是思考人生的進步。大家有了獨立的思考,而不是被格言牽著鼻子走。
富人和窮人的區別主要在於心態問題。並不是所有富人都為富不仁,也不是所有窮人都善良萬分,但如果抗拒變富,不去追求錢財,那才是真的傻瓜。錢不是萬惡之源,有錢人也不是,而是有錢人和沒錢人的矛盾才是。
所以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有權利變成富豪。除非你自己不願意。
很多人去寺廟燒香拜佛,都想要求菩薩幫自己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獲取財富,如何過上更好的生活。很多人也想脫離貧窮,也去寺廟裡求了菩薩,可菩薩並沒有賜給這些人財富,反而是一位老僧的話,讓很多人脫離了貧窮。
在寺廟裡有一位老僧,老僧今年99歲,老僧告訴去寺廟燒香拜佛的人們:窮人想翻身,就去做這2件事,但要記住一句話,財富永遠都是身外之物。
雖然財富是身外之物,但還是有很多人想要獲得財富。窮人要想翻身真的很困難,但也不是沒有辦法,只要去做這兩件事,富貴就會不請自來。
◆第一、再窮也要堅持布施。
《雜阿含經》中說: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餘一分藏密,以擬於貧乏。無論你多窮,都應該這樣去支配你的開銷,拿出一分儲存以備急需,拿出一分幫助親戚朋友,再拿出一分去做布施,培植福德。
貧窮是福薄的表現,富貴是有福的特徵,我們要想翻身,不能走極端,不能帶著一顆功利之心去求財,財富不是求來的,而是靠積累福報才能得到的。
《大寶積經》中以波斯匿王為例,告訴我們該如何支配生活的開銷,波斯匿王把自己三分之一財富,拿出來供養宗教,三分之一用來救濟貧窮,餘下的三分之一用來奉獻給國家作為資源。
佛家認為,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因果,貧窮和富貴都是有因果的,因為一個人種下了貧窮的種子,自然會收穫貧窮的果報。
我們不必把所有的收入都拿來做布施,但一定要每個月都拿出一部分,去做布施,你布施出去的越多,收穫的善果就越多。窮人要想翻身,千萬不要吝嗇財物,一定要去布施,你布施的行為不是在幫助別人,而是在幫助你自己。
老僧告訴我們,與其求財,不如積福。布施才是獲得財富唯一的途徑,世上所有富貴之人,都喜歡布施,只有那些貧窮之人,因為貧窮限制了他的想像,所以只喜歡索取,不願意去布施。
◆第二、用利他之心做人做事。
以利他之心處事,從詞義的解釋上來「利他」是為了使別人獲得方便和利益,而不圖報的助人為樂的行為,出於自覺自愿的一種利他精神的有益於社會的行為。
老僧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能抱著利他之心,去做人做事,命運自然會好轉,尤其是貧窮之人,更要抱著利他之心去為人處世。
這種行為在當前我們身邊的一部分「聰明人」覺得是在吃虧,認為是一種「傻」的行為。但,利他真的就是傻嗎?顯然不是!
自私自利其實是損福的行為,利人利己才是積福的行為,當你在幫助別人時,看似是捨己為人,實際上你所得到的要遠遠大於你捨棄的,當你不願意布施時,看似是有所得到,實際上你失去的會更多。
我想一個企業要生存和發展無法離開「利他」的思想行為,就像一艘在海上航行的大船會有遇到很多的風浪,每一名船員只有不計較個人得失,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會航行至目標彼岸,否則就只能回分崩離析使整個團隊完全傾覆,作為單純利己的個人也將難逃厄運。
所以,人作為社會整體中的一份子,首先要有社會價值,才有自我價值,在社會價值沒有得到社會認可或沒有得到最大的表現,是無從談自我價值的。
捨得捨得,不捨不得,你布施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你越是牢牢抓住不放,你越是會失去獲得福報和財富的機會。窮人要想翻身,就一定要去做這兩件事,當你的福報多了,富貴自然就來了。
◆結語
朋友們,老僧說:窮人想「翻身」,做好2件事,富貴自然來!大家覺得有道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會置頂鼓勵哦。感恩閱讀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