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眾測
作者:嶽小月是我
隨著手機攝影功能的強大,越來越多的夥伴喜歡上攝影,記錄生活,記錄旅行,記錄一切感動的瞬間。
也常有朋友說——喜歡尋找身邊的美好,要拍出「如詩」的畫面。
雖說這只是一種嚮往美好生活,渴望回歸簡單,尋求唯美意境的願望。但就有「叫真兒」的夥伴問——如詩的照片「長」啥樣?咋把照片拍成「詩」?
有句成語說的好——詩情畫意,形容「如詩的感情,如畫的意境」。
的確,自古以來人們喜歡用詩詞傳達感情,將自己的喜怒哀樂,愛恨情愁濃縮在短短幾句話中,不但讓後人能體會其中豐富的情緒,還仿佛有一幅畫卷同步展現。
這大概就是詩詞的魅力,也是人們追求「如詩畫意」的原因之一吧!
如今我們想拍出有「詩意」的照片,不妨就從這些古詩中尋找靈感,體會詩中想傳達的情緒,然後再尋找與之契合的畫面、意境,嘗試把照片拍的「像首詩」。
▼比如:同樣拍秋天,小月藉助3首描寫秋天的古詩,看看如何根據詩詞的內容和不同情緒,拍出三種不同感覺的「秋意」。
一、讀《秋詞》|拍「暖秋」
對於秋天的理解,很多人覺得是「滿目悽涼」,而小月印象中,秋天則有另一種歷經「春夏繁華」後的成熟美,色彩雖濃烈但並不嬌豔。
▼正如唐代劉禹錫《秋詞》中描述——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詩譯文
自古以來,騷人墨客都悲嘆秋天蕭條,我卻說秋天遠遠勝過春天。秋日晴空萬裡,一隻白鶴推開雲層扶搖直上,帶著我的詩情飛入雲霄。
喜歡這首詩,也正因契合自己對秋天「正能量」的理解,所以根據詩中描述的畫面,小月拍了這組「暖秋」。
除了積極的情緒外,古詩中有幾個關鍵詞:「秋日、晴空、一鶴排雲上」,也成為小月拍攝時選景,構圖的參考。
正因為畫面有了「溫暖的情緒、陽光的色彩、活力的飛鳥」元素,讓這組「秋意」暖洋洋。
二、讀《天淨沙·秋》|拍「冷秋」:
詩詞既然是為了表達感情,除了「喜」一定還有「悲」,有了暖秋也自然會有悽涼的「冷秋」。
就像來自元代白樸《天淨沙·秋》中描述——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詩譯文:
太陽漸漸西沉,天邊的晚霞也逐漸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而孤寂的村莊。輕煙淡淡飄向空中,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一隻大雁掠過天際。
在這段詩詞中,有幾個關鍵詞: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分別代表了一種畫面元素,無論哪個都透著一份悽涼。
如果想表達內心的一份「悲秋」情緒,嘗試找到以上關鍵元素中的兩三個組成畫面,就能拍出詩中描述的「悽冷秋意」。
而小月拍的這幾張「冷秋」與前面一組「暖秋」最直觀的區別在於,採用「黑白冷色調」,而每張又都加了一點點暖色——比如:黃葉、紅日,與黑白色形成強對比,只想給這個「冷秋」留點溫暖(或希望)。
這些細節畫面,也是作為亮點和表達內心的一種方式。
三、讀《山行》|拍「山間秋霧」:
深秋季節,小月去登黃山,不巧遇到大霧瀰漫的天氣,能見度很低,原以為會失望而歸,啥也看不到。但順著山路逐漸深入,置身雲霧間,反而宛若仙境,若隱若現的朦朧美,神秘而令人嚮往。
▼不覺間想到「杜牧」《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詩譯文:
沿著彎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雲升騰的地方居然還有幾戶人家。停下馬車觀望,只因喜愛這深秋楓林的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豔比二月春花。
古詩中提到的:寒山(深秋的山)、石徑、白雲深處、紅葉、人家,在大霧的山林間真的都看到,詩中呈現的畫面逐漸清晰,而那種朦朧的意境美,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覺更強烈。
也正是帶著這份強烈的感覺,小月拍了這組「黃山秋霧」。
所以,要問如何拍出有詩意的畫面,好像有點抽象,那咱就換個說法——想想如何把照片拍的「像首詩」。
▼根據以上拍攝方法,小月總結3個關鍵點:
1-讀懂詩:理解古詩中想表達的情感,或喜或悲,或任何你所領悟的感覺。
2-找關鍵:拆解詩詞中關鍵詞,從中找到能組成照片的主體元素
3-拍感覺:當置身於某個如詩般的環境時,不管是「觸景生情」,還是「刻意營造」,嘗試拍出詩中意境。
以上雖然我們借「古詩」的幫助,找到一些拍攝靈感和表達詩意的捷徑,但並不是所有的場景都適合這種方法,換句話說「像詩」的畫面也有自己的「長像」。
四、「詩意」畫面三大特徵:
要問「如詩的畫面長啥樣?」,把握三個關鍵特徵——簡約、復古、有意境。
1-畫面「簡約」:
如詩的畫面,易「簡約」,忌「複雜」。
通常看上去畫面元素較少,背景乾淨,色彩簡單,大片留白。正如詩詞「言簡意賅」的特點,用最少的元素,表達最豐富的情感。
▼比如:想拍一張簡約「荷花」
而現實的環境很雜亂,大片荷花錯綜複雜,如果只隨手一拍(見下圖),很難拍出想要的「詩情畫意」,怎麼辦?
▼減少畫面元素,局部取景,用水面為背景,大片留白,一張簡約且有詩意的荷花就有了(見下圖)。
2-畫面「復古」:
「如詩」的畫面,易「復古」,忌「現代」。復古的感覺,可以通過復古元素,仿舊色調來表現。
而選擇拍攝題材多以「山水風景」為主,即便在城市中取景,也要避免過於現代化的元素,比如那些「高樓大廈,鋼筋水泥,車水馬龍」等等畫面,只要出現,秒「穿幫」(如下圖)!
▼為了避開這些高樓,小月選擇近處仰拍,保留復古的建築屋簷,還有那株枯黃老樹。
▼也可以繼續縮小取景畫面,只拍枯黃老樹,加上落在枝頭的飛鳥(見下圖),不禁想起那句古詩——枯藤老樹昏鴉
除了這些環境自帶的復古元素外,我們還可藉助後期來營造。
比如:給圖片加古詩詞,復古小印章,加留白等,本文很多圖片小月都有這樣處理,無形中讓照片整體感覺更有「畫意」。
▼具體後期技巧,可點擊下文參考
國慶節學點「中國風」|教你手機加復古小印章
很多夥伴喜歡給自己拍的照片配段文字,再加個姓名小水印,表達心境,又有專屬感。而加字加水印也有很多講究
嶽小月是我6134
手機製作復古圖文|普通照片馬上「詩情畫意」
前幾天發了幾張「雪景」照片,順便配了段詩詞,很多夥伴留言問——怎麼給圖片加詩詞,和小印章?的確,有些
嶽小月是我5322
3-畫面有「意境」:
有詩意的畫面,易「虛幻」,忌「寫實」。
所說的「虛幻」是指那種朦朧,縹緲,若有似無的感覺。而「寫實」則是過於生活,很現實的場景。
在我們身邊有幾類場景,很容易營造那種「虛幻」感覺,拍出意境。
▼比如:大霧、水蒸汽等
有了霧氣的點綴,即便拍現代化的城市,也能有一種意境美(見圖1),而有了水面霧氣的點綴,荷花也更有詩意(見圖2)。
▼平靜水面+倒影
即便很寫實的主體,有了平靜水面和倒影的影響,就能營造一種寧靜感。
▼拍簡約的「花花草草」:
不管是桃、李、梨還是偏大些的玉蘭,荷花等只要拍攝時注意「簡約,留白」加上一些拍攝小技巧,普通的花草也能有意境。
總之,拍攝時把握「簡約、復古、有意境」這3個關鍵點,加上隨著古人留傳的「詩詞」意境引導,相信你也能拍出如詩畫面。
圖文|嶽小月原創|想了解更多手機攝影技巧,創意後期,馬上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