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16日開幕,作為本屆展會的亮點,海峽兩岸藝術作品也初次登上北京藝博會的平臺進行首秀。 (中國臺灣網 楊麗 攝)
中國臺灣網8月16日北京消息 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90多家畫廊及藝術機構的5000餘件作品參與了第十五屆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的展出。作為北京藝博會與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合作的成果,海峽兩岸藝術作品也初次登上北京藝博會的平臺進行首秀。
第十五屆北京藝博會16日上午在國貿開幕,首次推出的「海峽兩岸藝術作品推介展」也隨之露出真容。來自海峽彼岸的臺灣東門美術館、黎畫廊、九十九度藝術中心等十多家畫廊帶來的精品佳作,安靜地陳設在寬闊整潔的展廳中,供藝術愛好者們欣賞觀摩。據記者現場觀察,兩岸參展的藝術作品眾多,有畫作,也有雕塑,風格各異,充滿現代感。
其中,大型主題雕塑《話語權:同胞》特別引人矚目:舌頭分割成兩瓣,一瓣「長滿」大小不一的透亮「細胞」,一瓣色彩繽紛歡快亮麗,詮釋著「兩岸話語權各說其道並保持對話,終究同為中華民族相聚合一,始為完整」的寓意。
據介紹,這幅作品由兩岸藝術家合力完成:分開創作,臨展時才合二為一。雖然創作時鮮有協調,表現手法也大相逕庭,但作品合璧卻相當和諧,並相映成趣。創作者之一臺灣藝術家洪易對此解釋道,「兩岸的文化是一樣的,所以不用太多溝通,就會很有默契。」
臺灣當代畫家周錫瑋也攜其「大彩無色」的系列作品參與展出。油彩濃烈、畫面深疊、意象繁複的抽象派畫作,佔據了其大部展示區。周錫瑋表示,除了少量舊作,此次參展的作品大都是新近創作。對受邀參展一事,周錫瑋很高興,「能有藝博會這樣一個平臺跟大家分享創作」。他也希望兩岸的藝術家都能擁有類似的平臺,既能「把藝術創作呈現給大家」,也能「讓觀眾藉由作品增添生活上的美麗」。
在臺灣藝術品展區,記者還看到不少表達人類日趨物質化、疏離冷漠的作品,不過也見到有描繪東北平原景象的畫作:1960年代風貌的集市中,兩名面容敦厚的姑娘坐在路邊休息,身邊是巨大的菜籃、水壺與蔬果——透露出臺灣藝術家對大陸一個遙遠年代的有趣想像。
當然,此次參展的大陸作品也甚為可觀。既有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石齊新近創作的「中國風」油畫——《新娘》系列作品,也有由北京大學教授彭鋒策劃的《新抽象—繪畫的當代趨向》主題展。其中,後者的主題展出匯聚了大陸十餘位當代藝術家的200餘幅不同形式的抽象繪畫作品,是目前大陸最大規模的抽象藝術聯展,展示了大陸當下抽象藝術的新面貌、新趨向。
據悉,第十五屆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為期5天,將於本月20日閉幕。(中國臺灣網記者 楊麗 李徽)
展會上的臺灣藝術作品(中國臺灣網 李徽 攝)
由兩岸藝術家合力完成的大型主題雕塑《話語權:同胞》(中國臺灣網 楊麗 攝)
展會上的臺灣畫作(中國臺灣網 楊麗 攝)
[ 責任編輯:楊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