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是中國人的根!

2021-03-01 世界閻氏宗親聯誼總會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這是順治皇帝在五臺山出家時,深思的一個人類最重要的哲學問題:我是誰?

中國人重視飲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千年來,人們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跡記錄下來傳給子孫,以此證明家族的存在——這就是家譜。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通過家譜,可以查證自己的血統,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間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親我者,我親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緣,才能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冬至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逐漸復興,也體現了中國人不忘根本的初衷,渴求家族的團結。

2.尋根留本,承前啟後

古人曰:「譜諜身之本也。」意思是說家譜才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有了譜書你就能夠追根溯源。

一個人,無論他漂泊有多遠,總是忘不了他的家鄉,因為那裡有曾經養育他的親人,那裡埋葬有他的祖先。因此,家譜就是「根」的代名詞,是中國人尊宗敬祖的一種信仰,是一個人根本意義上的「身份證」。

3.傳承歷史,問祖憑證

隨著祖國經濟強盛,許多海外華裔熱心回國尋根問祖,造福鄉梓,對於他們的父輩甚至祖輩,遠在異國他鄉,唯一能和祖先起著維繫作用的,就是一本家譜。家譜就是他們與祖籍、族人溝通的橋梁,是他們思鄉念祖的精神象徵。

因此,家譜不但是家族歷史的記錄,也是天涯遊子落葉歸根的精神寄託和尋根依據。

1.姓氏源流

中國姓氏在經過歷史不斷演變,如:戰亂,遷移,改朝換代,以及避諱改姓、避難改姓、複姓改為單姓等,姓氏變得更為複雜,其真正的出處、源頭就更需要詳細考證了,《家譜》中有詳細記載。從一姓到一國一家,每套《家譜》都詳細介紹了自己家族的姓氏源流。

2.世系表

「世系表」,簡而言之,就是說明一個家族成員,如:父子、兄弟間的相互關係,寫清楚祖先後代每一個家族成員名字的圖表。

3.家訓

家譜中記錄了許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例如曾國藩家訓中對於讀書要求「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在今天看來仍有積極意義。顏氏家訓、章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仍膾炙人口。

4.家傳

家傳一般分為:列傳、內傳和外傳等。列傳是記錄家族中有功績男子的傳記;內傳是記錄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傳記;外傳是記錄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傳記。

5.家譜圖像

一張好的圖片能將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質傳達出來。所以不少人將畫像、照片納入家譜。一張祖先的畫像或者老照片,加上祖上的祠堂圖、故居圖,都能讓後世觀這本家譜時,有更強烈的歸屬感。


現今國運昌盛,經濟迅猛發展,人民安居樂業,許多人想要開始重新修譜或者追根溯源,這正是傳統文化開始復甦的體現,願這盛世之中,每戶大家都能修得一譜而得世代昌盛。

相關焦點

  • 家譜,中國人的根
    ,傳給子孫,以此證明家族的存在,延續家族的血脈,這就是家譜。家譜是為了記載家族世系傳承的書籍。家譜,亦稱族譜,宗譜,家乘等,是以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緣關係為主體,來記載族人人名、世系、生歿、事跡的譜牒。它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它還是一種特殊的文獻,和地方志、國史統稱為中華三大文獻。水有源,樹有根,落葉要歸根。
  • 家譜,中國人的根
    中國人重視飲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千年來,人們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跡記錄下來傳給子孫,以此證明家族的存在——這就是家譜。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通過家譜,可以查證自己的血統,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間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親我者,我親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緣,才能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 家譜,一本流淌著中國人血脈的史書
    傳統家譜俗話說「參天之木,必有其根;從字面描述應該是一個物件,是一個類似書本的物件,綜合古人的智慧來看,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古董中,這個「本」應該說的就是家譜。很多人都說,家譜是一本流淌著中國人血脈的史書,事實也確實是如此。通過家譜,我們可以清楚地查證自己的血脈傳承,除了可以了解祖先的過去,更能夠知道家族發展到自己這一輩,家族中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
  • 家譜,一本流淌著中國人血脈的史書!
    傳統家譜俗話說「參天之木,必有其根從字面描述應該是一個物件,是一個類似書本的物件,綜合古人的智慧來看,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古董中,這個「本」應該說的就是家譜。很多人都說,家譜是一本流淌著中國人血脈的史書,事實也確實是如此。通過家譜,我們可以清楚地查證自己的血脈傳承,除了可以了解祖先的過去,更能夠知道家族發展到自己這一輩,家族中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
  • 中國人,為什麼必須有家譜
    中國人的家譜中國人重視飲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千年來,人們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跡記錄下來傳給子孫,以此證明家族的存在、延續家族的血脈,這就是家譜。家譜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它可以幫我們找回那些遺失的記憶。家譜,它給了每個中國人一個有所歸依的位置。無論你是長是幼,是貧是富,甚至到了現代也已不論男女,你的名字都會被銘記其上。
  • 中國人為什麼必須有家譜?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卻正在淡漠甚至忘記。中國人血脈傳承那個最重要的載體正在消亡,這便是家譜。中國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在中國,家譜有約3000年歷史,素來與國史、方志並稱為三大歷史文獻。古語云:三世不修譜為不孝。家法壞,譜諜尚有遺風;譜諜壞,人家不知來處。故譜不可不修。
  • 中國人為什麼要有家譜?
    中國人重視飲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千年來,人們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跡記錄下來傳給子孫,以此證明家族的存在、延續家族的血脈。其實,這就是家譜。 家譜,流淌著中國人的血脈 中國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
  • 中國人,為什麼要續家譜?
    中國人重視飲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千年來,人們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跡記錄下來傳給子孫,以此證明家族的存在、延續家族的血脈。其實,這就是家譜。,流淌著中國人的血脈中國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講求慎終追遠,飲水思源,不忘血脈傳承,不忘祖宗先人。尋根問祖,是中國的文化傳統,中國人自古重視家的根系源流。家譜,延續著家族的血脈,更傳承著祖上的遺訓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續,或綿延家風,或與時俱進,而為人孝悌,始終是治家的根本。
  • 中國人為什麼要續家譜?
    易卜居士888中國人重視飲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千年來,人們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跡記錄下來傳給子孫,以此證明家族的存在、延續家族的血脈。其實,這就是家譜。家譜、族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家譜,流淌著中國人的血脈
  • ​中國人,為什麼要續家譜
    長按1.5秒識別二維碼關注子英畫畫視頻一:姓氏與家譜血統視頻二:中國人的家譜文化中國人重視飲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千年來,人們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跡記錄下來傳給子孫,以此證明家族的存在、延續家族的血脈。其實,這就是家譜。
  • 什麼是家譜嗎?中國人為什麼要修家譜?
    家譜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表,主要記載你從哪來的問題。第二部分是家譜正文,主要記載你是誰,在家譜中的排位問題。第三部分是附錄,是對前兩部分的有效補充。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我們有每個朝代的歷史,而且修史是朝廷非常重要的工作。這麼說來,家譜就是一個姓氏的歷史。故可以這麼說:國有史、州有志。而家有譜。它也許會比一個朝代還要長,最著名就是孔氏家譜,綿延至今。
  • 中國人為什麼堅持修家譜?
    打開一部部家譜,一個個鮮活的家族歷史便呈現在眼前。■ 邵鳳麗近些年來,各種網絡、電視、報紙等媒介,經常報導各地編修家譜的新聞,比如2008年11月23日時,甘肅省金城魏氏二房的家譜編修完成,並舉行了一場比較隆重的慶祝典禮。其實,在現代生活中,不僅成年人熱衷於編修自己的家譜,編修家譜這件事甚至還成了學生們的假期作業。
  • 中國人家譜極簡發展史
    北宋出臺「百家姓」、南宋興起修纂家譜,成為中國人維繫家族、維繫文明傳承的重要紐帶。對祖先的追尋和崇敬,使中國人始終有著強烈的「尋根情結」。即使走得再遠,即使離國萬裡,人們依然心念故土。春節期間的歸鄉運動,正是這種情結的最直接體現。家國同構形成的宗族,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化基因——這是促使農耕地區的中國人歷代生生不息、安土重遷的信仰。
  • 中國人,為什麼都要有一本家譜?
    在家譜裡,穿越時空相聚 中國人重視飲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這就是家譜。 通過家譜,我們仿佛和自己的家人,隔空相聚。
  • 家文化,中國人的「根」文化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軟實力,是一個民族傳承的血脈,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是我們的根。 如果這個世界是一塊堅冰,那麼中國文化就是舌頭,以最溫柔最綿軟的方式,最適宜的溫度化為己用。 中國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文化,儒家文化以仁為核心。仁其實講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種柔軟活潑的狀態,也是一種善於謀求人與人或物之間共贏的一種局面。
  • 家譜:解決人生三大終極問題,中國人最靠「譜」
    第一個問題「我是誰」,只要用你的姓氏,你的名字就回答了這個問題。為什麼呢?第二個問題「我從哪裡來」,翻開家譜,你就可以發現你的父母,父母的父母,沿著世系圖,穿越時空,一個個往上找,最後可以查到最先的根源在哪,如中國人目前查到的最先的祖宗是黃帝和炎帝,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第三個問題「我要到哪裡去」,一個人最後會「入土為安」,在家譜上留下名字和生平事跡。後人會紀念,會把家族的故事續寫下去。從某種意義上說,肉身可滅,但是精神不死,薪盡火傳,光照萬代。
  • 中國人為什麼要修著家譜?承前啟後三千年,教世人莫忘先祖
    家譜的產生來源於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人們把祖先的姓名記錄下來,除了對先祖的追思,也是一種家族傳承的儀式。自有家譜以來,已經過了三千多年了。在古代,修著家譜是人家的頭等大事,不修家譜的會被外人當做不忠不孝的反面代表。所以,修家譜在古代也被看做是孝道的其中一條。
  • 當代中國人多數不修家譜,怎麼辦?
    由於沒有記載血緣傳承關係的家譜為依據,所以大多數中國人,大多只記得爺爺的名字,而記得曾祖父、高祖父名字的人就更少了。至於能知道曾、高祖父以上祖輩的名字、生平等情況的人則又更少了。這也是當代中國人傳統觀念淡薄,對比自己高几輩的血緣親情關係淡薄的主要原因。
  • 中國人喜歡修立家譜是宗族觀念作祟?
    有人說是因為中國人喜歡記錄歷史。雖然這個說法簡單粗暴,卻也不無道理。的確,中國人特別喜歡記錄歷史,二十四部正史擺出來,就足以傲視太陽系,此外各種省志、縣誌,多到無法統計。除了這些,中國人還有一種史書,就是家史,也就是家譜。
  • 家譜是被我們中國人自己,給弄沒了
    沒有了家譜的文化,就沒有了民族的靈魂。一句簡答的評價,但是卻道出家譜在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的「不簡單」。這本記錄家族來龍去脈的家族史書,為什麼差點面臨消失,其實說到底,家譜是被我們中國人自己,給弄沒了!家譜家譜作為中國重要的文化傳承典範,從古至今一直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