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培養孩子對傳統書畫的興趣,讓孩子感受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藝術魅力,提升藝術修養,7月27日,邯鄲日報社《花季雨季》小記者周刊組織邯報小記者走進邯鄲韓玉臣美術館參觀,讓孩子在與筆墨色彩的近距離接觸中接受文化藝術的薰陶。
據了解,邯鄲韓玉臣美術館建築面積6300平方米,共設五個展廳,展廳面積共計3156平米,展線915米,裝修輝煌典雅、簡約大方,內部裝飾各具特色,散發著濃重的現代化氣息。美術館自2007年成立至今,舉辦過很多重要展覽,其中具有全國較大影響力的展覽活動有:「中國當代百傑書畫名家精品展」、「全國第二屆草書藝術大展」、「第二屆《時代精神》全國油畫作品收藏展」、「歐洲·邯鄲書法聯展」、「羅馬尼亞油畫大師柯爾內留·巴巴作品中國巡展」、「水彩人生—約瑟夫大型個人畫展」等。邯鄲韓玉臣美術館不斷追求館藏藝術品質和文化含量的提高,其中將十九世紀歐洲的油畫進行重點收藏,法國巴比松畫派的作品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在國內美術館中均居首位。
參觀開始時,邯報小記者自覺排隊有序步入美術館第一展廳,參觀館藏油畫作品展。邯鄲韓玉臣美術館執行館長何家驄先生熱情接待並親自為小記者進行講解。何館長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首先給小記者們介紹了剛剛被美術館收藏的米勒作品《休憩的牧羊女》。畫面真實描繪了法國農村婦女日常勞動的生動片段,營造出自然、靜謐、疏淡的氛圍。戴著紅帽子的牧羊女,眉目清秀,神態平和,是米勒特有的表現法國鄉村婦女的形象。斑駁石頭上疊放著的大衣,安靜吃草的羊群,黑色調皮的牧羊犬,濃鬱茂密的樹叢,遠方的牧場農舍,構成一幅典型的法國農村田園風光。該作品無論人物形象刻畫,還是微妙的色彩表現,都堪為精品。米勒作為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受人民愛戴的畫家,因其聞名遐邇的代表作品《播種者》、《拾穗》、《牧羊女》、《晚鐘》等被中國人熟知。此外,何館長還介紹了柯羅、盧梭、米哈伊爾等大師的作品。
什麼是「巴比松」畫派呢?何館長耐心向小記者們介紹說,19世紀法國的一批畫家以盧梭、柯羅為代表到巴比松這個村子對景寫生而形成的畫派,他們用寫實的手法表現自然風貌,在作品中表達對自然的真實感受。因為巴比松畫派在世界美術史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將室內畫風景搬到了室外畫風景,就好像80、90年代在照相館拍照後面都是用布景的風景,而現在是直接到室外拍外景一樣,室外的風景更加生動,真實。所以,巴比松畫派的作品就彌足珍貴,寫生繪畫可以讓藝術家領悟到藝術的真諦與精髓。
「快看,這幅作品畫得真好!」「這幅畫這麼大啊!」小記者們一步入第二展廳就被大尺幅牧羊題材的油畫作品所吸引。美術館工作人員引領小記者細細欣賞這裡的每一幅作品,小記者不時發出由衷的讚嘆。《牧羊女》、《早讀》、《朝拜路上》……小記者們在講解人員帶領下,仔細觀看每一幅作品,認真聽講解,欣賞油畫的藝術之美,並參觀了《韓玉臣油畫攝影書法作品展》,了解韓玉臣先生的藝術經歷和大美至純的西藏風土人情。面對一幅幅油畫作品,美術館講解人員告訴小記者,藝術源於生活,看似普通的人和物,但是在藝術家的眼裡任何物體都有可能成為一個藝術品,只要你善於發現和創作。豐富的展覽內容吸引著小記者們充滿好奇的目光。
小記者們在美術館講解人員講解中,通過參觀,不僅學習了了書畫的歷史,還認識了甲骨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等。參觀中,小記者們在這裡感受到了點線面及色彩的豐富變化描繪的人物、動物、風景等,以獨特的視角感受大千世界。
參觀中,美術館講解人員從栩栩如生的人物寫生,到形象逼真的山水風景,以及創作思想和基本技法等,用淺顯易懂的語言介紹作品背後的內涵,啟發小記者欣賞並理解作品,還不時與小記者們互動,讓小記者們發表自已觀看作品的感受,並耐心解答小記者們的提問。
「今天我看了這麼多書畫作品,還學了不少有關的繪畫知識!」小記者趙梓夢興奮地說。「能近距離欣賞大師作品的機會少,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可以提升孩子的藝術修養。」活動中,小記者家長紛紛表示,此次活動讓孩子受到了藝術的薰陶,拓寬了視野。
此次活動,小記者們不僅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和書畫藝術,還有利於提高同學們自身的文化素養,開闊視野,也必將激勵他們追求自己的夢想,促進青少年的藝術審美和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記者宋尚勇 高峰 胡浩亮
來源:中原新聞網
責任編輯: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