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從去年冬天開始,常用一個汝窯杯喝茶。
經過茶水的滋養後,汝瓷的釉面發生了奇妙的開片。
汝瓷之上,交織縱橫出了金絲鐵線。
說實話,汝窯出現的歷史雖不長,但它燒制出來的汝瓷茶具卻美不勝收。
似玉,非玉,勝似玉,風度翩翩。
現在茶桌旁常用的汝瓷杯,它是月白釉。
過去的古人們認為月亮的顏色並不是純白,而是白色微微帶一點藍,稱之為「月白」。
取的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的意境。
素雅溫潤的汝瓷六方杯,稜角分明,而杯沿像肌膚般溫潤細膩。
有圓有方的茶杯,再搭配個極素的純白蓋碗,普通的手工錘紋公道杯,足夠平時大部分的喝茶泡茶所需。
前個周末時,剛好有朋友提到他打算在新家布置一下茶室。
那如果平時要泡茶,煮茶,配備哪些基礎型的茶具,比較好?
《2》
1、主泡茶具怎麼選?
茶桌上的主泡茶具,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壺,一類是蓋碗。
壺的造型,形態各異,但存在一個共同點。
大多數的壺,壺身的容量大,而壺嘴較窄。
茶壺泡茶出湯時,湯水呈現細柱狀倒出,出湯速度慢。
並且,因為壺嘴略窄的緣故,容易被泡開的茶葉堵塞,影響出湯。
茶壺的內部,容易殘留茶垢,不好徹底清洗。
而蓋碗的造型,杯蓋和碗可以靈活調整,可以調整茶湯倒出的開口。
蓋碗泡茶出湯時,動作更能直接、迅速、利落,將湯水倒出並瀝盡。
因而,茶桌上的主泡茶具,推薦選蓋碗更實用。
2、如何挑選不容易燙手的蓋碗?
使用蓋碗泡茶,很多新茶友擔心燙手。
實際上,選對了適合的泡茶蓋碗,不需要擔心這樣的問題。
首先,在材質上,散熱性好。
泥料的散熱性佳,燒制出來的成品瓷壁略薄,手感更輕盈。
沸水泡茶時,注入沸水後,熱量散得快。
熱量不容易在碗沿上聚集,更便於泡茶者的使用。
其次,在造型上,設計要合理。
碗沿要略開,蓋鈕要略高。
在端起蓋碗時,泡茶人的拇指、中指放在碗沿上,而食指搭在蓋鈕上。
出湯的過程中,在標準的手勢下,指腹不容易被滾燙的熱氣燻燙、燙傷。
最後,在容量的大小上,不能太大。
標準容量的蓋碗,容量是在100-110ml。
如果是用大蓋碗泡茶,達到了180ml,或200ml。那不僅會讓茶香散得更快,還會變得更燙手。
因為大蓋碗的自身份量本來不輕,注水後更是重手。
如果是手腕勁不夠大,或是手指不夠長,很容易就會因為拿不穩蓋碗導致非常燙手!
3、選購蓋碗,正確順序是什麼?
泡茶的蓋碗,實用性為佳。
平時在挑選蓋碗時,關注點的順序按自然先後分布如下:
第一步是看花色,看個人的審美喜好,以及茶席布置的風格來挑選。
大致上選純白的,花樣素簡的,相對會更百搭。
第二步是看材質,白瓷為佳。
歷來,茶具的選擇以瓷為貴。
相對玻璃蓋碗、柴燒蓋碗、粗陶蓋碗、紫砂蓋碗等,白瓷更為實用。
素雅的白瓷,上釉後經過高溫燒制,質地細膩光潔,不吸附茶香,可以完整的呈現茶葉本身的香氣滋味變化。
並且,純色的白瓷,還能充當很好的背景板,便於觀察茶湯和葉底。
第三步是看器型。
在適宜人體工學的角度上,蓋鈕要略高,碗沿要略開。
特別是在碗沿這點上,略微寬沿的蓋碗,更能讓茶湯輕鬆、徹底的倒出。
第四步是看容量。標準容量為宜。
100-110ml的大小。
不論是一人喝茶,還是和兩三好友飲茶,都很實用!
《3》
4、鐵壺、銅壺、銀壺適合煮茶嗎?
不適合。
按常理看,絕大部分金屬材質的壺,都不適宜直接煮茶。
茶葉內的鞣質,容易與金屬分子發生反應。
從而生成出影響風味的物質,對茶湯的色、香、味造成負面影響。
到那時,再去將茶湯飲下,顯然不適宜。
另外,從平時的保養成本看,金屬壺不好保管。
鐵壺易鏽,銅壺容易出現銅綠。
如果是直接用金屬壺煮茶,平時打理過程還會有不少麻煩。
最後從安全成本上看,市面上不少品質沒有保障的鐵壺、銅壺內部摻雜了其餘金屬。
因而,從健康喝茶的屬性看,任何金屬材質的壺,使用前要慎重!
5、適合煮茶的壺,應該怎麼選?
適合煮茶的壺,推薦兩大類。
一類是玻璃煮茶壺,一類是陶瓷類煮茶壺。
高硼玻璃煮茶壺,耐熱耐高溫。
用玻璃壺煮茶的優勢是,質地細膩不吸香,清洗方便,不容易留茶垢。
最重要的是,玻璃材質透明,方便煮茶過程觀察壺內的湯色變化。
通過湯色,可以直觀大概判斷出湯水的濃淡程度,適時調整煮茶時間。
從而,不容易將整壺茶煮濃,煮苦澀。
陶壺煮茶,以粗陶常見。
粗陶壺煮茶,傳統古樸,觀賞性更好。
同時還具備更好的保溫效果。
沒有經過上釉的粗陶壺,可以修飾茶湯。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讓煮出來的茶湯更順滑細膩,別有風味。
6、現代泡茶,推薦用電陶爐
煮一壺老白茶,光是壺,那可不行。
古人煮茶,多採用風爐加熱。
風爐,形如古鼎,內部可以放置炭火加熱。
但考慮到現代居家生活的舒適性,復古的風爐煮茶,並不適用。
大部分情況下,用電陶爐加熱,完全足夠!
選一個功率大小適合的爐子,能滿足煮茶加熱的需求,完全足矣!
《4》
7、公道杯,喝功夫茶必備
喝白茶,不論是泡茶或煮茶,公道杯都必不可少。
喝功夫茶,公道杯的作用是盛放茶湯,並且分茶。
公道杯的選擇,相對比較簡單。
常見的材質,在於白瓷與玻璃。
透明的玻璃公道杯,方便觀察湯色,觀察茶湯的清透度。
而如果是錘紋的公道杯,藝術性更高。
打下一束光,能折射出粼粼的光影。
至於白瓷公道杯,則能夠與蓋碗、茶杯等搭配成套。
8、小小的茶杯,選起來大有講究
茶杯的材質,以瓷為貴。
有普通的白瓷,而有汝瓷,青瓷等。
茶杯的選擇,要看容量。
通常,不推薦用太大的品茗杯喝茶。
喝茶品茶,是件雅致修身的事,適合小口的飲茶。
容量太大的茶杯,容易顯得呆頭呆腦。
並且搭配上標準的蓋碗,如果茶杯像喝湯的碗那般大,那可分不了幾杯茶。
最後在茶杯的造型上,也有很多的學問。
有壓手杯、高足杯、壓手杯、鬥笠杯、鈴鐺杯、玉蘭杯等。
從聚香的需要看,杯口不宜太敞。
要不然,喝茶時能從湯水裡嘗到的滋味,會打不少折扣!
《5》
器以載道。
茶桌上,一壺一杯,都有不少學問。
茶具,是為茶而生的器具。
唐宋的古人喝茶,本著這樣的理念。
茶為君,器為臣,火為帥。
意思指全部的一切茶器,都是為了茶服務的。
喝好一杯茶,選好趁手實用的茶具。
不論是泡,是煮,都對喝茶過程更有好處!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