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姻禮儀繁瑣,結婚有「六禮」,不過婚後這個禮儀太人性化了

2020-12-19 浪跡吧江湖

《易經》中說過: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由此可見,夫妻家庭一直就是社會的起源。在人類的男女之間,本來是沒有什麼禁例的,後來只是隨著家族、社會的組織性越來越強,開始有輩分長幼,從母系社會到男權社會,再到男女平等;多夫爭奪一女到大丈夫三妻四妾,再到一夫一妻,成為了今天的婚姻形態。

但是,在古代的婚姻制度裡,並沒有像現在這樣隨性自由,不僅要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婚禮的禮儀也眾多。比如,傳於後世的古代婚禮,有為六禮。在《儀禮》有寫道:(一)納採: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二)問名: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三)納吉:即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佔卜。(四)納徵:亦稱納幣,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五)請期: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六)親迎:婚前一兩天女方送嫁妝,鋪床,隔日新郎親至女家迎娶。

以上就為六禮,不過與現在意義相差比較遠的就是第四條納徵。納徵,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聘禮。在古代,只有買妾是按照身價給的錢財,相當於聘禮,而娶妻,只是給一些禮物,僅存在於形式,其意已不在於利益了。和現在的娶妻,丈母娘要多少彩禮錢,那可完全不一樣了。所以,這個禮儀就顯得比較人性化了,畢竟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錢財來之不易。

選定好吉日結完婚後,按照禮意,還有一項習俗,在如今看來,簡直太人性化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相當於是三個月的試用期,試用期過了才算婚姻正式成立。在古代儒家思想中,離婚的條件講究「七棄」和「三不去」。所謂的「七棄」就是無子棄、淫泆棄、不事舅姑棄、口舌棄、;盜竊棄、嫉妒棄、惡疾棄。「三不去」(就是不能休棄妻子的三種條件)就是有所取無所歸(無娘家可歸的),不去;與更三年喪(曾為公婆守孝三年的),不去;前貧賤後富貴,不去。所以,婚姻一旦成立了,想解除婚約就沒那麼隨心所欲了。

因此,在古代的婚禮中,是要在結婚三個月之後,才能真正的成立。若在三個月之內分離,此時婚姻還未正式成立,也不算離婚。現在看來,實在太人性化了。如今,閃婚的人比比皆是,一下愛意上頭,就去領了個結婚證,結為夫妻,可是,慢慢相處後才發現對方缺點太多,或是意見不合,就得去辦理複雜的離婚手續,還要討論財產分配等各種問題。而在古代,三個月內要是覺得不合,就可隨意解除婚約,你們說人性不人性?

相關焦點

  • 在古代,迎親是結婚禮儀中重要的環節,有這過程之後才算正式結婚
    讓很多人值得懷念的就是搶婚這個環節。除了搶婚還有其他的風俗習慣,例如女子出嫁時新娘要戴頭蓋,後面有親人跟著,這其實就是搶親。後代還有哭嫁的風俗習慣,當時新娘被搶後留下的哭聲而形成的。現在我們從中國古代各朝的婚俗發展來了解一下是怎麼演變的。
  • 歷史/ 古代婚姻制度之六禮
    №:006-古代婚姻制度之六禮 本文988字 閱讀需要3分鐘 中國古代婚姻制度是從西周開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禮儀制度,俗稱「六禮」。據《禮記·昏禮》上載∶ 「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
  • 婚姻嫁娶禮儀之婚聘六禮
    # 婚姻嫁娶禮儀之婚聘六禮 #六禮,中國婚姻儀禮,指從議婚到完婚的手續與過程。始於周代。六禮多行於貴族,民間則從簡。古代婚姻的娶親程式的六種禮節周代即已確立,以後各代大多沿襲周禮,但名目和內容有所更動。到清末後,六禮演變紛繁,也就逐漸衰落了。雖說婚聘「六禮」是封建時代婚禮的模式,但是對今天的新婚禮儀模式也有很大影響。「六 禮」實際上是中式婚禮六個階段的儀式。
  • 古代的婚禮禮儀居然這麼繁瑣,惹得宋徽宗都看不下去了
    六禮是我國古代的婚禮禮儀,始創於西周,而後被歷朝所沿襲。在中國古代社會中,既沒有像西方那種宗教式的婚姻締結形式,也沒有統一的官府登記手續,六禮程序是成為合法夫妻的唯一程序和證明,一系列重要的婚姻法律行為都是在六禮程序中發生作用的。
  • 傳統禮儀太繁瑣?其實搞清楚了也沒那麼複雜,快速了解儒家的六禮
    但是很多人害怕儒家,其實還是害怕儒家的「禮儀」。這東西實在繁瑣,別說現代人怕,古代人也怕。「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儒家的禮卻是繁瑣,可是也有主有次。禮分大小。大的在廟堂,小的才是老百姓日常能遇到的。了解了小禮中的幾個主要儀式,也就沒那麼害怕儒家的「禮」了。
  • 中國古代婚姻六禮,結婚要經過六個複雜步驟,不像現在這麼簡單
    中國古代婚姻六禮:1、納採納採是古代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六禮」中的第一禮。男方欲與女方結親,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親,送禮求婚。得到應允後,再請媒妁正式向女家納「採擇之禮」。納採是全部婚姻程序的開始。後世納採儀式基本循周制,而禮物另有規定。《儀禮·士昏禮》:「昏禮,下達納採。用雁。」鄭玄註:「將欲與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許之,乃後使人納其採擇之。」其禮物用雁。2、問名問名,中國婚姻禮儀之一。古代中國婚禮「六禮」之二。
  • 古人結婚有哪些禮儀?儀式中必不可少的「三書六禮」指什麼?
    現在人結婚出現了很多閃婚,從認識到結婚可能僅僅只有一個星期,形式除了使用浪漫的西式婚禮,大多數人開始喜歡中式婚禮,而在古代光是大婚籌備都要至少一個星期。古時候講究的是"無雲不下雨,無媒不成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過程更是嚴謹,三書六禮、三媒六聘、八抬大轎、明媒正娶,顯得隆重還正式,也不缺乏一絲浪漫。那古代結婚都有什麼禮儀呢?古代講究"三書六禮",古代沒有這個不承認是"明媒正娶",整個流程是否順利也被直接當成婚姻是否和順。
  • 中國婚禮講究「三書六禮」,要結婚的夥伴們都知道這些嗎
    結婚是人生中的四大喜事之一,也是人生重要的選擇之一。結婚這麼大的事情,老祖宗早就給我們留下了「三書六禮」這樣的規矩了,這「三書六禮」您都了解多少呢?「三書六禮」是中國傳統的婚俗禮儀。中國的婚俗並不只是指結婚當天的婚禮儀式,還包括了婚前、正婚和婚後的各項禮儀在內的一系列程序。
  • 婚姻在古代是有兩層意思,結婚需要六禮
    婚姻」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指男娶女嫁結為夫妻這件事情;另一個意思指結婚男女雙方的父母。《說文》說,「婦家為婚,婿家為姻。」婚是女方的父母,姻是男方的父母。「約為婚姻」的意思就是「結為兒女親家」。下面先談一下,春秋時代,一種叫「媵」的嫁娶制度。春秋時代,諸侯娶一國之女為妻(嫡夫人),女方以姪(zhí)(兄弟之女)、娣(妹妹)隨嫁嫡夫人是正妻,媵是非正妻。妾被認為是賤妾,是嬖人(身份卑下),而媵的身份是比較尊貴的。
  • 古代婚俗中三書六禮都包含哪些內容?傳統婚禮都有哪些講究
    古代婚事的禮節與習俗繁瑣,那麼這些婚俗都有哪些寓意呢?比如說,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因此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後來演化為婚禮。「迎書」是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接新娘過門時用。迎書,即迎娶新娘之文書,是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男方送給女方的文書。現在流傳下來的迎書內容較少,很多地方已經不再用。結婚禮書演變至今天,一般上面都會印有兩個日期,一個是農曆日期,一個是公曆日期,是結婚舉行的具體時間。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恭請時間和入席時間。
  • 合二姓之好,古代人怎麼結婚?「三書六禮」,才能算是明媒正娶
    而中國古代婚禮流程講究「三書六禮」,過程比較繁瑣,但婚禮儀式的完成度直接關係到一段婚姻的成敗。2、結成婚姻有「六禮」,一步一禮不能少「六禮」既是結婚過程要遵守的六個禮儀也是結婚的六個步驟。實際上「三書」就是在「六禮」的流程中下達的,而「六禮」也有嚴格的順序,不可以亂了順序。
  • 中國古代婚姻「六禮」:三「納」為婚姻問實,請期親迎為婚姻問名
    在私有制逐漸形成的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兩性之間最明顯的界限莫過於「婚」或者「非婚」,因為結婚才允許男女之間有合法的交往,因此古代婚俗禮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通過盛大隆重的方式,將「婚」或者「非婚」嚴格區分開來,這就是中國古代婚俗禮儀的主要意義。
  • 中國古代婚姻「六禮」:三「納」為婚姻問實,請期親迎為婚姻問名
    在私有制逐漸形成的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兩性之間最明顯的界限莫過於「婚」或者「非婚」,因為結婚才允許男女之間有合法的交往,因此古代婚俗禮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通過盛大隆重的方式,將「婚」或者「非婚」嚴格區分開來,這就是中國古代婚俗禮儀的主要意義。
  • 三書六禮:古代婚禮中的「三書六禮」,到底是指哪三書,哪六禮?
    引言結婚是我們人生中的頭等大事,從古至今,每一個人都對其極為重視。關於結婚,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而中國作為5000年的禮儀之邦,對結婚一事自然也有著獨特風採,其中關於結婚的禮儀,就是我們中國人最為看重的部分。
  • 三書六禮:古代婚禮中的「三書六禮」,到底是指哪三書,哪六禮?
    關於結婚,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而中國作為5000年的禮儀之邦,對結婚一事自然也有著獨特風採,其中關於結婚的禮儀,就是我們中國人最為看重的部分。三書六禮這個詞,相信大家也都聽過,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為傳統的婚姻習俗禮儀,在古代,每一個結婚都要經過三書六禮。但時至今日,三書六禮這項傳統的中式禮儀,卻逐漸被人們遺忘,甚至有人不知道三書六禮究竟指的是什麼。
  • 生而為人,需要經歷的兩個禮儀,禮儀的真正含義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正所謂有禮儀之大謂之夏。禮儀從我國古代就開始了,其中周代是禮儀最盛行的時候,還在此出現了許多名人,比如老子,孔子,莊子。這些人都是在周代誕生的,這次我們就來講講中國古代的禮儀。中國古代分為五禮,分別是為吉禮、喜禮、賓禮,軍禮和兇禮。這次我們著重來講講喜禮。
  • 古人結婚講究「三書六禮」「三媒六證」,三書三媒六證六禮是啥?
    古人結婚講究「三媒六證」,「三媒」是誰?「六證」有啥?古人結婚講究「三書六禮」,「三書」是啥?「六禮」為何?古人結婚講究「三書六禮」「三媒六證」,三書三媒六證六禮是啥?古代人的婚姻,都是父母包辦的,即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從人一出生,就是在各種禮儀的規範下生活的,婚喪嫁娶,都得按規行事。現代人的戀愛、結婚都非常簡單,只要兩人對上了眼,就可以兩床拼作一床,升火做飯過日子了。
  • 古代的禮儀那麼繁瑣,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
    在今天古典禮儀的應用顯然沒有那麼廣泛了,但禮儀的應用仍然沒有缺少,只不過沒有古典那麼複雜了,比如今年為在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犧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的表達深切哀悼,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防空警報鳴響。默哀和鳴笛就是全國層面的禮儀。民俗的禮儀相比古代也簡化了許多,比如生活中婚嫁禮儀,相比古代程序要簡單得多。
  • 古代的禮儀那麼繁瑣,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
    古代的禮儀指的是禮節和儀式,在國家、家庭、民俗等每個方面都要用到,基本上只要是人的行動都要用到禮儀。在今天古典禮儀的應用顯然沒有那麼廣泛了,但禮儀的應用仍然沒有缺少,只不過沒有古典那麼複雜了,比如今年為在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犧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的表達深切哀悼,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防空警報鳴響。默哀和鳴笛就是全國層面的禮儀。
  • 明德專欄 | 王順航:論中國傳統婚姻「六禮」的 文化內涵和時代影響
    六禮不僅是社會學的研究範疇,更多展現的是其包含的小農思想和陰陽相合的哲學精神,體現了中國古人文化禮儀的滋養和對精神信仰的需求,其既有經濟的政冶的意義,也有文化的信仰的意義。這一套詳盡的禮儀體系,兩千多年來一直被沿用,甚至漢文化圈內的一些國家如韓國等也作為禮儀標準六禮制度沿襲久遠,在我們當代的婚姻中,有許多形式,都是「六禮」的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