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禁捕令」 共護一江魚

2020-12-09 中國軍網

「兩湖」禁捕之後,候鳥在鄱陽湖溼地地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區鯉魚洲管理處周邊水域越冬。 新華社發

重慶北碚捕魚人成為「護漁員」。 新華社發

【經濟界面】

在長江幹流和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等長江上遊主要支流上,昔日穿梭如織的漁船已經絕跡。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按期實現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水域將實行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

面對長江已經「無魚」的窘境和日益惡化的生態,十年禁捕堪稱保護長江的百年大計。目前禁捕退捕進展如何?如何提升長江流域漁政執法監管能力,確保史上最嚴「禁捕令」落實落地?怎樣徹底斬斷市場銷售產業鏈,保護長江流域生態安全?記者為此進行了調研。

1.雷霆出擊,確保「清船」「清網」「清江」「清湖」

【案例】

11月30日上午10時許,長江武漢漁政碼頭,12位執法人員代3名違禁在長江捕魚的被告人,將73.76公斤成魚、13.83萬尾魚苗放還長江。這是武漢禁捕後首次在長江放還魚。13天前的11月17日,武漢市礄口區法院判處武漢首批違禁捕魚案,3名被告人涉及兩宗案件。一宗為被告人熊某、胡某2人兩入長江,電捕魚20.64公斤,被漁政人員截獲;一宗為被告人汪某在長江電捕魚5.65公斤,被民警抓獲。

據介紹,這批魚有青、草、鯿、鯽、花鰱、白鰱、黃顙7種,全是長江原魚種。還魚入江,相當於送魚「回家」。

為保護長江生態環境,早在18年前,原農業部就開始在長江中下遊試行每年3個月的春季禁漁。今年起,這一「禁漁令」升格為史上最嚴的十年禁捕。

為全局計、為子孫謀。史上最嚴「禁捕令」的執行,成為沿江各地踐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的一次絕佳契機。

湖北荊州市荊州區李埠鎮龍洲村村民陳中國祖祖輩輩以捕魚為生。長江禁捕後,他上交了漁具、漁網、漁船,成為全村最早一批主動上交漁船的漁民。「為了子孫,想得通也放得下。」陳中國說。

荊州市長江禁捕辦公室主任黃君介紹,長江禁捕以來,荊州對無船名船號、無船舶證書、無船籍港的「三無」漁船,率先探索對其標識管理、使用審批、涉案倒查。全市25202艘「三無」船舶,已上岸封存82艘、標識管理5483艘,剩餘19637艘全部拆解。目前,這一機制已在湖北省推廣實施。

「最嚴禁令」之下,禁捕起步就是攻堅。面對48.5公裡長江岸線,境內擁有滁河、馬汊河等長江支流,江蘇南京江北新區禁捕壓力不小。為了強化執法效果,江北新區農業執法大隊自製「清網神器」——鐵鉤,用來拉拽藏在水下的違規漁具,執法大隊人員稱之為「農執1號」。

鄱陽湖水域遼闊,保護區監管、漁政執法任務重、責任大。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統籌資金1500萬元試點建設鄱陽湖水生生物保護區監管系統,在保護區等重點水域、漁港碼頭安裝布設38個熱成像雙光譜及高倍數紅外攝像頭,實現場景可視化、監控自動化。

長江口是長江最重要的魚類洄遊通道和繁殖棲息地,生態地位非常重要。為鞏固和擴大長江禁捕退捕成效,農業農村部近日發布通告,設立長江口禁捕管理區,將長江口禁捕範圍向東海域擴延,引導原在長江口擴延禁捕區內作業的海洋漁船實施減船轉產或調整作業海域,合理壓減禁捕邊界線以外海域漁船作業規模。

禁捕政策實施一段時間後,長江流域漁業資源有所恢復,禁漁效果初步顯現。監測數據顯示,全面禁捕後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的重要棲息地和繁殖場所赤水河魚類資源明顯恢復,多樣性水平逐步提升。全面禁捕後,洞庭湖、鄱陽湖枯水期的長江江豚出現頻次由禁捕前的年均916頭次增加至1223頭次。根據監測,2020年5月,鄱陽湖長江刀鱭單網次平均捕獲量約為2019年的25倍,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逐步提升。

2.轉產「上岸」,破解「越捕越窮」困局

【案例】

前不久,四川南充市46歲的漁民陳志德將退捕轉產補貼投到與朋友合夥開的南充志德打撈有限公司,先後中標嘉陵江順慶段和高坪段的江面漂浮物打撈工作,從一名捕魚人變為清漂人。在湖南瀏陽,漁民們合夥成立了湘衛河道清理有限公司,承接了瀏陽河普跡段的河道保潔和垃圾清運業務,吸納了多名上岸漁民加入其中。

陳志德是長江禁捕涉及沿江14省市需轉產安置保障23萬多名退捕漁民的典型代表。

「曾經,長江資源越捕越少、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說,實施長江禁捕,既是破解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嚴重衰退、生物多樣性不斷降低的生態困境的客觀要求,也是打破原來「一家一戶」分散的競爭式捕撈導致的「公地悲劇」,改變漁民「下水無魚、上岸無地」生計困境的有效途徑,是為漁民長遠利益謀劃。

禁捕之後,如何妥善做好漁民轉產安置,確保漁民退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成為十年禁捕令最大的民生考量。

長江禁捕後,為幫助退捕漁民更好完成角色轉變、解決漁民退捕後的生產生活難題,湖北省擬遴選部分退捕漁民培訓上崗,在全省各地建立護漁員隊伍,就近安置貧困人員上崗就業,負責天然水域護漁任務,加快推動長江禁漁從「管大家」向「大家管」轉變。

為確保「禁捕令」落實落地,農業農村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還推動建立長江流域漁政協助巡護隊伍,在東洞庭湖、鄱陽湖(湖口縣、鄱陽縣、九江市濂溪區)、長江幹流(宜賓段、宜昌段、安慶段、揚州段)和湖北省何王廟江豚保護區等9個重點水域,由轉產轉業的漁民組成協助巡護隊參與保護水生生物與棲息地的相關工作。協助巡護創新了「專管與群管」制度,填補了國際水生野生動物巡護的空白。

截至11月27日,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各地已落實轉產就業128258人,佔需轉產就業基數的98.35%,其中通過漁業產業安置、企業吸納、公益崗位兜底、務農等相對穩定就業渠道落實轉產就業66693人,佔已轉產就業人數的52%;已落實社會保障171851人,佔應納入社保基數的99.83%。

「做實做細漁民社會保障和轉產就業工作,確保漁民基本生計事關基本民生和社會穩定,也是禁捕能鞏固、不反彈的基礎。」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指出,一方面要加快落實退捕漁民社保並適當提高標準,另一方面要多措並舉開闢退捕漁民就業增收渠道。要組織開展免費就業和技能培訓,通過稅費減免、社保優惠等政策鼓勵企業吸納漁民就業,指導支持退捕漁民組建漁業合作社,發展特色養殖、加工流通,探索漁業內部轉產新路子。

「轉業」不丟老本行,不少漁民「上岸」後還在跟魚打交道。針對漁民居住有房子,工作有崗位,醫療有保障,社保能落實的「四盼」,各地正因地制宜制定實施方案,通過資金補助、就業服務、技能培訓、創業支持、社會保障等多種方式,做到上岸漁民應扶盡扶、應保盡保,不落一戶、不落一人。

3.嚴格執法,長江打非斷鏈在行動

【現場】

每天中午12點一過,湖南長沙水渡河農產品市場的水產品交易時間便開啟了。趕上交易尖峰時段,每個檔口前都停有幾輛滿載鮮魚的大貨車,工人們忙著從車上卸下活蹦亂跳的鮮魚。這些鮮魚,如今已實現進貨渠道可溯源。自長江禁捕相關政策出臺後,市場除告知商戶禁止銷售非法漁獲物外,還要求每輛載有水產品的車輛進入市場前,提交產地證明,有合法養殖渠道、屬於合法銷售範疇才能進入。市場外牆上,「今天不吃子孫魚,明天子孫有魚吃」的橫幅標語格外醒目。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一提到野生動物保護,人們常常自然地想起這句口號,長江野生動物保護亦不例外。長江禁捕要取得實效,斬斷銷售產業鏈至關重要。今年7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開展「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公告,嚴厲打擊市場銷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違法行為,斬斷市場銷售產業鏈,保護長江流域生態安全。明確今年12月31日前,禁止交易來自已經實施禁捕的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非法捕撈漁獲物;明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交易來自長江幹流和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漢江、大渡河等重要支流,以及鄱陽湖、洞庭湖等大型通江湖泊非法捕撈漁獲物。

打非斷鏈不只寫在公告中,更迅速落實在行動上。截至10月底,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檢查水產製品生產企業、加工小作坊、農貿(批)市場、超市、商超、餐飲單位合計361.51萬家(次);監測電商平臺(網站)234.13萬個次,對電商平臺開展行政指導5.37萬次,督促下架(刪除、屏蔽)非法交易信息2.48萬條;查辦各類違法案件711件;查獲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139.72千克,查獲非法漁獲物1753.69千克。

除嚴格執法外,市場監管部門深入農貿(批)市場、商場超市、餐飲企業等加強暗訪督導,召集美團、餓了麼等網絡餐飲平臺,動員平臺企業自律律他,配合監管部門斬斷網絡市場銷售產業鏈。市場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於軍透露,9月下旬的暗訪發現,各地農貿(批)市場、餐飲企業、商場超市售賣的水產品種集中在草魚、鰱魚、鱅魚、鯽魚、黃辣丁等常規魚類,基本來自附近的水庫、湖泊內的養殖場。「當暗訪督導人員向一些餐飲企業提出購買、食用野生江鮮時,經營者多表示政府部門嚴禁非法捕撈、銷售,沒有野生江鮮貨品。」於軍說。

實際上,真正的「長江野生魚」「長江野生江鮮」近來在市場上已難覓蹤影,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三批「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典型案例中,多為發布虛假廣告、虛假宣傳等問題,以及部分漁獲物「無合法來源」問題。

「有效斬斷非法銷售長江流域捕撈漁獲物地下產業鏈,要實現市場零交易、餐飲零供應、網上零售賣、廣告零發布。」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局局長燕軍強調,長江禁捕區域的野生漁獲物,一律「不買」「不賣」「不吃」「不打廣告」「不提供交易服務」,違反這「五個不」的,就涉嫌違法。「消費者發現這類涉嫌違法行為可以通過12315熱線或全國12315平臺舉報,同時不僅要做到自己『不買』『不吃』,還要積極勸導身邊人,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抵制此類違法行為。」燕軍提醒。

轉產安置,讓上岸漁民找到新出路

安徽馬鞍山:漁民養老有保障

為了讓退捕轉產漁民實現「老有所養」,馬鞍山市將符合參保條件的長江退捕漁民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範圍,實現養老保險全覆蓋。參照被徵地農民參保做法,採取就高的1500元、2000元、3000元三個檔次供漁民選擇。待遇可疊加,帳戶可轉移合併。符合條件的0-59歲退捕漁民享受每人每月200元過渡期生活補助,補助期限兩年。退捕漁民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政府代繳資金作為捕撈權收回補償的組成部分。

江西南昌:多措並舉為漁民謀出路

南昌市新建區南磯鄉採取「能人創業,閒人就業、老人公益業」三類人員開展就業指導,解決400多戶退捕漁民就業問題;南昌縣蔣巷鎮藉助縣產業園平臺引進位鞋廠等企業助力漁民轉產就業;湖口縣成立水產集團,通過發展產業帶動退捕漁民轉捕為養、轉捕為護。

四川瀘州:退捕漁民變為新型職業農民

瀘州市江陽區按照「退捕漁民+農業園區」的利益聯結模式,鼓勵漁民發揮專業優勢,支持退捕漁民發展稻漁(稻蝦)綜合種養、畜禽水產養殖加工、休閒漁業。對有發展產業意願的退捕漁民,納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給予農業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支持和優惠。

重慶豐都:退捕漁民迎來水上新生

重慶豐都縣按照「政府主導、行業幫扶、學校培訓、企業帶動」原則,舉辦了漁船退捕轉產轉業暨船員技能培訓班,讓長江流域生態保護與親水近水半輩子的漁民實現雙贏。漁民學員通過培訓考核後,可取得內河船舶基本安全合格證書、內河客船特殊培訓合格證書,並推薦學員到有關航運企業從事船員工作,讓退捕漁民告別「江湖」的同時,再向水上迎新生。(李慧整理)

相關焦點

  • 共守十年約 同護長江魚!長江禁捕我們在行動...
    共守十年約 同護長江魚!長江禁捕我們在行動.....長江曾是我國淡水魚類資源最豐富的流域,如今,白鱘、白鱀豚、長江鰣魚等長江特有魚類已宣告「功能性滅絕」,越來越多長江魚類正瀕臨滅絕境地。
  • 攜手禁捕 共護長江生態健康
    至此,這一「捕-運-銷」一條龍的非法捕撈犯罪鏈條被徹底斬斷。  多部門協作「搭」建長效監管機制  據黃正東介紹,3年來,該團夥捕撈漁獲物高達6000餘千克,累計價值27萬餘元。  如何有效禁捕?長江航運公安局蘇州分局副局長何健表示,行業主管部門要不斷加強工作力度,農業農村、市場監督、公安、海事、漁政等有關部門聯合作業,形成齊抓共管、綜合治理模式,加大宣傳引導,形成長效監督管理機制,有效利用行刑銜接機制,遏制違法犯罪。
  • 確保最嚴「禁塑令」落到實處
    原標題:確保最嚴「禁塑令」落到實處   本報訊(記者車陽陽)自2020年年底以來,新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結合部門職能,積極貫徹落實關於做好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相關要求
  • 長江禁漁江蘇在行動:堅決打贏禁捕退捕硬仗
    地處長江三角洲的江蘇,長江岸線超過1000公裡,除了長江幹流,江蘇水網密布、湖泊眾多,納入禁捕的有15個湖泊、3條重要支流。江蘇立下「軍令狀」,堅決打贏長江禁捕退捕這場硬仗。「長江禁捕,水生魚類恢復很快」長江禁捕退捕已全面進入攻堅期,在此期間,江蘇召開了3次全省性禁捕退捕工作會議,分片召開了太湖、洪澤湖、高寶邵伯湖3個專場推進會。
  • 【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十年禁捕、澧水悠悠、生態修復……津市真的...
    ,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嚴督查、嚴紀律,壓緊壓實工作責任,統籌兼顧、精準細緻開展好全市禁捕退捕工作;要嚴執法、嚴處理,徹底清船清網,堅決取締涉漁「三無」船舶,消除非法捕撈隱患,確保高標準全面完成禁捕退捕工作任務。
  • 「劍指」非法電魚用具 將「禁捕」進行到底
    徐朝江 四川在線記者 蒲南溪11月4日,南充市順慶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區農村農業局開展「護魚颶風行動」,劍指市場銷售禁捕漁具。「大家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對可能存在銷售禁捕漁具的經營門店,進行全面清理排查,對發現的禁捕漁具依法登記、查封、扣押,並進行執法調查!」上午9時50分,經過事先周密安排部署後,負責牽頭指揮此次「護魚颶風行動」的順慶區市監局副局長楊黎發出了行動指令。
  • 泰州「三步棋」推進禁捕退捕攻堅戰
    「我們緊扣『捕撈退得出、漁民穩得住、禁捕管得好』目標,下出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從全鏈條打擊、無縫隙防控、常態化治理入手,強勢推進長江流域禁捕退捕攻堅會戰,有效維護長江泰州段禁捕秩序和水域安全。」泰州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陳金觀說。截至目前,泰州市累計辦理涉漁行政案件37起、刑事案件51起。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打好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
    模擬題:打好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供各位考生參考。   十年禁捕為全局計、為子孫謀,是逐步解決長江生態環境透支、漁業資源貧瘠的客觀要求,是打破長江流域近30萬捕撈漁民「下水無魚、上岸無地」生計困境的有效途徑。   1. 對政策給予總體評價。   實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捕,引導漁民退捕轉產,是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關鍵舉措,是貫徹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的實際行動。
  • 漫評:禁捕退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1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赴江蘇考察調研,在南通考察了當地推進長江岸線環境綜合治理、實施長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況。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沿線「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精神的舉措,也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一項偉大工程。
  • 南非鮑魚有「禁捕令」,非法捕撈或有牢獄之災
    南非是優質鮑魚的主產區之一,因個頭大、品質高而享譽國際,但因近年來的大量盜採導致南非鮑魚瀕臨滅絕,其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名單,也進入了南非的「禁捕令」名單。有媒體報導稱,在南非的鮑魚「禁捕令」之前,有許多赴南非開普敦的中國旅行團,行程中總會有一項「活捉鮑魚」活動。這類行程一般是導遊帶著團員去海邊捉鮑魚,捉到後帶回酒店用白水煮著吃。但在「禁捕令「之後,按照規定,再在海邊捉到鮑魚必須放生,否則屬於違法行為。
  • 最嚴「禁塑令」實施進入倒計時,A股受益個股匯總(附股)
    按照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2021年1月1日起,直轄市、省會等地區的商超、藥店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等領域將率先禁塑。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省區市公布了塑料汙染治理實施方案,確保最嚴「禁塑令」嚴格落實。
  • 十年禁捕,以漁為生的人們怎麼辦?
    ◆ 禁捕是有效緩解長江生物資源衰退和生物多樣性下降危機的關鍵之舉。十年禁捕政策出臺,目前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率先實現全面禁捕◆ 「退捕還魚」的關鍵在漁民,難度也在漁民。禁捕後,長江漁民將逐步告別他們過去的生活,重新出發,這是一次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巨變,「妥善做好漁民轉產安置事關禁捕退捕成敗。」
  • 湖南最嚴「禁塑令」來了 你準備好了嗎?
    近年來,塑料製品特別是一次性塑料用品的消耗量持續上升,塑料汙染成為當前最值得重視和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11月23日,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湖南省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塑料製品生產、銷售及使用明確最新政策要求。
  • 保護長江漁業資源 抓好禁捕退捕工作 彭澤縣委書記奮力打好這場硬仗
    如今,在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下,地處九江長江沿線的彭澤縣也在大力保護長江流域漁業資源。近期,彭澤縣委書記邵九思多次調研部署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踐行生態發展理念。然而,隨著濫捕濫撈現象的加劇,長江魚類資源不斷減少,長江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  隨著近年來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及打造長江「最美岸線」工作的提出,長江沿線地區紛紛投入到保護長江「母親河」行動中來。作為長江沿線的一個重要地區,九江為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做了許多工作。
  • 「桃江禁捕退捕在行動」大慄港鎮:全面部署並落實禁捕退捕工作
    圖為會議現場圖為村幹部在農戶家裡收繳漁網、地籠10月18日上午,大慄港鎮組織召開禁捕退捕工作調度會。會議對三無船舶、地籠漁網收繳、一對一責任人等工作進行調度部署。會後,各沿河村發動黨員、志願者進村入戶宣傳,鎮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等部門不分日夜在資江流域開展巡邏,確保資江流域禁捕退捕政策落到實處,用實際行動保護資江魚類生態。自今年禁捕退捕工作開展以來,大慄港鎮已拆解處置船舶120艘,共收繳漁網3000餘公斤,地籠王7500公斤。
  • 12月起海南率先禁塑,最嚴「禁塑令「進入倒計時,20隻概念股飄紅
    財聯社11月30日訊,12月起海南在全國率先全面禁塑,隨著最嚴「禁塑令「進入倒計時,將引爆可降解塑料需求。除此之外,金丹科技昨日發布丙交酯項目試車公告,機構表示,可降解PLA產業鏈將打破海外壟斷,有望加速國內PLA發展,快速提升可降解塑料滲透率。資本市場聞風而動,降解塑料板塊異軍突起,近20隻概念股飄紅。
  • 十年禁捕:為全局計,為子孫謀
    在過去幾十年快速、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下,長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形成了「資源越捕越少,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實施禁捕,讓長江休養生息,勢在必行。2018年,共抓長江大保護格局基本確立,但流域生態功能退化依然嚴重,長江「雙腎」洞庭湖、鄱陽湖頻頻乾旱見底,接近30%的重要湖庫仍處於富營養化狀態,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
  • 十年禁捕:為全局計,為子孫謀
    在過去幾十年快速、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下,長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形成了「資源越捕越少,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實施禁捕,讓長江休養生息,勢在必行。2018年,共抓長江大保護格局基本確立,但流域生態功能退化依然嚴重,長江「雙腎」洞庭湖、鄱陽湖頻頻乾旱見底,接近30%的重要湖庫仍處於富營養化狀態,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
  • 澧縣問責20名禁捕退捕工作不力的黨員幹部
    近日,澧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聯合澧縣公安局進行夜間巡查執法,現場共查獲漁獲物20餘斤,地籠9條。像這樣的聯合執法行動,澧縣每月都要開展4次,自實施禁捕退捕工作以來,澧縣共查處非法捕撈案件16起,其中行政立案12起,處罰10人,刑事立案4起。
  • 常州市監部門「亮劍」長江禁捕,守住市場銷售關鍵一環
    當前,一場旨在保護與修復母親河生態的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正在進行。長江禁捕,一方面要禁止捕撈,一方面也要「管住市場」。作為天寧區全面推進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市場監管專項組的牽頭部門,天寧區市場監管局以實際行動「亮劍」此項工作,多管齊下、多方入手,堅決守住長江禁捕非法利益鏈的關鍵一環。